影视艺术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影视艺术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影视艺术培训

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探析

摘要: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呈现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行业特征,但其中也存在着无序发展的行业弊端。应该指出儿童影视艺术培训市场可谓是良莠不齐,行业主管部门应对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逐渐规范,正本清源。目前市场上热度很高的所谓“带资进组”,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诸如“带资进组”等焦点话题以及其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应加以仔细分析,同时家长和孩子们应该防止“带资进组”及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的各种误区及陷阱。

关键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带资进组;拍摄许可证

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中对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儿童影视培训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光明的行业预期。国内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众多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量众多,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对于5至15岁儿童影视教育的培训市场都在快速发展和迭代,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优缺点,对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儿童教育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撑和依据。

一、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及存在的弊端目前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作为儿童家长主体的80后及90后初期的家长们共有8000万至9000万人的规模,而这些家长的孩子以正处在5至15岁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阶段,这些孩子们正是当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人群和受众。作为家长几乎每个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取得影视表演方面的领先培训经历以及获得优势地位。同时,这些孩子家长们又正处于自身事业发展的上升期,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在孩子无法获得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学科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之时,迅速地将眼光和注意力转到了社会大众聚光下的影视表演行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地成为小明星、小影星。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家长的个体需求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无形引导产生了高度契合,更是强力助推了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有各类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共达几万家之多,规模档次不同,办学特色也各有千秋,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些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多数是以往的影视表演机构或是成人艺术培训机构转型诞生来的,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当前国内城市中众多中产阶层的家长群体越来越多,无疑给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但是真正能做到兼具影视艺术培训及表演市场开拓的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却是数量不多,占比不高。而贯以“童星梦工厂”“童星摇蓝”“小明星之友”等各种名称的机构却都存在同质化倾向,这也是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加以规范和梳理,使之形成良好的自身发展特色及领先的市场优势。儿童艺术影视培训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惊人,其中儿童才艺培训、儿童影视培训、儿童表演专长培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投入产出分析,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也仅限于教师人员、场地投入、服装道具、影视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因此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十分可观,可谓商机无限。但当前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小、散、乱的特色,导致了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集中度较低。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很多大、中城市家长都有此愿望和诉求。艺术教育在欧美及日、韩等国十分普及,也是他们作为国民基本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当时,随着《全面深化教改,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落实,学生家长也开始逐渐重视音乐、美术等美学素质教育,而且音乐、美术也作为中考的重点考核内容,近两年很多省份明确将音乐、美术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这无疑也从考试层面助推了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国内儿童影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另一个侧面考量,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存在的消费升级之中,居民对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短期内刺激了文化艺术表演市场的快速井喷式增长。随着2020至2025年我国人均GDP的稳步上升,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内综合性的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将大量出现,这些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具有品牌、教师、统一模式的诸多优势,他们专业性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并与教育培训的头部企业及互联网巨头横向联合,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得以正本清源,逐渐规范。

二、带资进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

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带资进组,顾名思义就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也参与后期分成。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影视表演行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目前,在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很多机构引进了带资进组的模式,但当前一些只在网络播出的影视作品,采用带资进组的形式比较普遍。所拍摄的儿童影视作品一般不是经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具有拍摄许可证的正规影视剧,而只是在一些网络平台播出的网剧。这些儿童影视剧每集一般在20至30分钟,采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形式,每集成本较低。带资进组的孩子家长需要根据小演员的主演、配角、众多群演的角色定位分别缴纳39800元,19800元,9800元等几档不同的带资进组费用,一般在15至20天内即可完成一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可谓是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生产的流水线。儿童影视剧带资进组的模式,可谓是优点和弊端都十分突出。优点就是用带资进组的方式可以快速筹集拍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组开拍,为有需求的家长及孩子们提供了半个月就可以成为“小明星”的快速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人快速露脸、快速成名的愿望和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快速拍摄,以资金作为进组和选角色的主要依据,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影视表演培训的全过程、全周期性要求,以速成代替了长期艰辛的影视表演艺术培训周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违背了艺术培养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足够警惕和重视。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是,用这种方式,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孩子成为明星的门槛,在家长可承受的范围内花费几万元,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不可攀”的剧组,将原来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电影剧组,与广大寻常百姓间拉近了距离,因此有其自身的市场空间。

阅读全文

影视传媒高等教育现状

摘要:越南影视传媒教育在东盟十一国内具有一定的自身发展特色,相较于其他国家,其传媒类学位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完善。目前,越南国内综合类大学相关教育尚处于空白状态,但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但受越南社会各方面影响,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宏观发展环境一般,受重视程度较其他学科而言明显不足。

关键词:东盟;越南;影视传媒;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中国教育部为配合“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行动》设计了“四个推进计划”,持续推进我国与各国的教育合作。越南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对越南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加快相互间的教育合作,助力“四个推进”计划的实施。根据越南政府第14/2005/NQ-CP号决定《越南大学教育2006年至2020年基本与全面的革新》以及第711/Q-TTg号决定《2011年至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越南的高等教育建设要与国家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匹配,要以使越南逐步融入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越南人民日常学习需求为导向。

二、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现状

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导向下,越南影视传媒类专业的高等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能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提并论。因此,就目前而言,以河内国家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和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建设上,尚无建树。相反,以河内戏剧电影学院以及西贡国际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虽有不足,但已经较为完整。

(一)高等学位教育:影视叙事技能为主导

阅读全文

影视动画人才培育情况探究

作者:冯小辉 吴昊 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影视动画企业急剧扩张,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以我校为例,2012年合作企业需求量与在校学生数比例达到3•1∶1,比去年增加约40%。笔者调研的同类院校也有相近的发展态势。但是,2011年我校动漫专业招生数同比下降22%,有的同类院校甚至下降了50%,没有一所院校呈上升态势。这虽与高考考生人数同比下降有直接关系,但也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产业发展难以促进专业发展,高就业率专业并不一定受到考生们的青睐。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造成以上情况的因素有多种,如动漫产业影响力较弱、部分媒体对高职动漫教育水平评价较低等,其中重要因素是毕业生对产业现状和高职教育评价不高,调研结果显示其中主要负面评价有:a)就业初期薪酬较低;b)就业层次低,发展空间小;c)专业学习过程中花费较大;d)对学校专业教育满意度不足。以上部分因素与行业现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关系,并非学校教学改革所能解决,但这些负面评价对动漫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育费用过高的情况分析相对于学习费用本已较高的艺术设计类其他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需要有更多的成本投入,除必备的个人电脑外,数位板、摄影或摄像设备也必不可少。这些教育投入虽然略高,仍能够被学生和家长理解。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生除缴纳在校学习期间的费用,还需要向准备就职的企业缴纳“额外”的学费,例如顶岗实习培训和企业订单班,学生为此倍感困惑。a)顶岗实习培训在笔者接触到的合作企业中,除了少数对动画技术要求不高的文化传媒类企业能够提供带薪实习外,所有的影视动画公司都提出了岗前培训方案,即向学生收取一定学习费用,进行三到六个月的专项能力培训,根据培训考核成绩上岗。综合各项费用,影视动画专业学生需要多付出近一年的学费(5000元)才能上岗就业。就业第一年的薪酬水平约2500~3000元/月。b)企业订单班部分院校与动漫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的企业订单班保障学生100%就业,其专业教育由企业教师进行,之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就读企业订单班,学生每年需要多缴纳约60%的学费,较顶岗实习培训费更高。就业第一年的薪酬水平约3000~3500元/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投入成本过高为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设置了门槛,抵消了行业需求的增长,使招生规模难以扩大。其核心问题在于,现阶段院校自身的教育水平难以完全满足企业需求,不得不借助企业力量完善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工作。动漫行业的人员流动率很高,但由于院校培养力量不足,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投入技术力量与学校合办企业订单班,大部分企业只能选择岗前培训方式。企业投入了人力和资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采用收费手段,防止学生学成后跳槽。以上种种,造成企业、院校和学生三方对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均感到不满。

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今不少高职专业也存在着高收费订单班或顶岗实习收费等问题,然而影视动画专业就业中几乎全部需要多付费问题是极为罕见的,这一方面凸显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问题,也说明影视动画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经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1)生产制作体系有别于以设计师创意表现为核心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主要艺术设计类专业,动画产业是一种艺术性和生产性相结合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行业的岗位和分工已被细化,动辄数十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十乃至几百人协作完成。构建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熟悉生产过程,并按照行动导向方式构建与企业生产相符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首先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并达到项目主管级别的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对主要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的能力要求进一步解构,从而给出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再由富有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规律设定课程模块,规划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正是由于影视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业内高端人才薪酬水平高、职业前景广阔,职业院校难以吸引到这类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此外,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即使有高水平、高文凭的企业教师,掌握职业教育规律也需要一段时间。影视动画专业开设时间短,这注定了专业所需的高端“双师型”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打造。(2)岗位能力需求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要求大多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项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如强化专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铣、刨、磨等各工种有一定的能力差异,但单一工种的能力要求基本相同,掌握好一个工种的技能,到各类企业中都能较快上岗。但是,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强化专项能力作用却不明显,这是由于影视动画企业差异性造成的。影视动画企业虽然也可以划分出角色造型师、原画师、动画师、剪辑师等岗位,但各企业的岗位职能差别很大。首先,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岗位构成完全不同。即使同为一种类别,相同的岗位的能力需求也会不同,表现在制作软件、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上。此外,动画制作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造成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学生数量不多,师资和设备投入有限,难以针对性地开设更加细分的教学方向。即使部分院校已尝试开设,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平衡取舍。这些因素造成院校的教学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学生的专项技能与不同企业的上岗要求难以吻合。因此,到院校招聘的动画公司,考核时大多只能重视美术造型基础、专业基础素质,对制作软件操作能力并不期冀。甚至部分企业仅以美术能力为考核要点面向艺术类各专业招聘,这也反衬出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差距。

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由行业发展现状、专业特点、高职办学能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固然有些因素并非依靠院校自身努力就能够改变,但教学改革并不应当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教育投入,更应当依靠现有资源,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深化影视动画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是以上问题最可行的解决办法。(1)校企合作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如前所述,高端的“双师型”教师是动漫专业师资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高职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中逐步重视这一问题,部分院校高薪聘请企业动画导演、艺术总监为专业带头人。但这种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普通高职院校,如从企业招聘中层技术人员,由于受能力素质、行业视野、教学能力的限制,其结果是对专业建设有所改善,但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教学队伍的建设应当从自身抓起,加强教师培训,从现有的队伍中选拔优秀师资培养“双师型”人才。而“跟岗进修”是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最有效的手段,即专业教师定期参加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培训。其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跟岗进修”的教师与学生同步参加培训,在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深入理解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与变化,找出专业教学差距,总结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跟岗进修”带来的教学改革适应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三是“跟岗进修”的教师培训费用最低,培训时间的灵活度也最高。(2)校企合作的专项能力培养我校在早期影视动画专业建设中,由于对产业结构研究不足,对主要就业岗位的职能难以把握,课程体系构建以“通用型”动画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其结果导致学生的上岗能力偏弱。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笔者逐渐认识到,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能力培养对于影视动画专业的建设发展势在必行。由于不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不同,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托长期合作且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应当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听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主要就业岗位,分析主要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的能力要求进一步解构,从而得出专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由于近年来动画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企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对于以前较窄的就业岗位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自由择业,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就业。但是,在强化专项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专业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几个企业,减少主要就业岗位不能以学生就业层次为代价。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删减不必要的岗位方向课程后,更多的教学时间应留给美术造型能力、创意表现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的教育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泛滥的商业化和功利化

在过去,中国高校教育同商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开始推崇“教育产业化”。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等主导因素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产业化运作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却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浮躁急进心态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理解了“成功”一词的含义,总把学业的收获寄希望于走捷径,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暴露出急功近利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众多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影视演艺、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职业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缺,这使得高校对影视艺术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如某些高校开设艺术教育类课程时为了迎合教育市场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和商业化的利益刺激,不仅减少资金投入,还在师资力量尚未足够的情况下就草草地进购了一批质量不够优良的教学器材,与此同时却设置了较高的生源上限和学费标准,导致学生在无法获得高效学习的同时仍要缴纳高昂的费用。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始或已经在艺术大类的专业下开设影视方向,或以普及影视类课程为目的设置更多的影视艺术选修课并成立影视学院,藉此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来缓和学校的财政压力。

2.影视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在过去,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建设相当不完善,众多的老一辈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掌握了电视技术基础、摄像技术以及节目制作编辑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旧有的师资水平不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飞跃性提高。早期开设影视专业的中国高校仅有北京和上海的几所,毕业生人数也比较少。现在虽然有更多影视艺术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到影视教师的行列中,但所占比例还不高,科班出身的更可谓是百里挑一。年轻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水平也有待提高。总体上,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和薄弱的。影视艺术教育的从业者大多不是来自艺术专业院校,而是知识背景构成复杂的“自学者”,水平层次良莠不齐。部分高校的艺术类院系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影视艺术类教师都没有,影视广告、影视编导、影视表演、数字媒体技术等影视艺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不是由外聘教师担任,就是由新闻传播、摄影艺术、文学艺术等类别的相关非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对影视艺术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教学技巧仍不够全面和精湛,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了不均衡的急剧扩张的规模化道路。

3.教学内容陈旧、体系固化难以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势必也要同行业动态的变化紧密相连,否则会让高校教育逐渐进入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怪圈。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众多高校仍然使用着陈旧的影视艺术教材,这样会让人才的培养脱节于社会,乃至降低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生命力。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尝试,国内高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围绕着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方针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各地区高校新兴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差别不大。放眼至全国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来看,总体的差异性也比较小。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高校影视艺术类毕业生对相关电视传媒行业公司的吸引力,人们开始质疑高校教育的质量。为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影视艺术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阅读全文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战略转型

【摘要】全面普及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是提升全民艺术修养,培养影视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如今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技术+”背景下,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也从传统的课本、讲台转型新兴技术高度融合,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全新型教育战略形式。本文阐述了高校在普及影视艺术教育的同时,如何有效运用技术手段,提升专业高度,扩展普及范围,推动影视艺术教育的转型战略。

【关键词】技术+;影视艺术;高校教育;战略转型

电影和电视艺术也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艺术,这一门综合艺术类别结合了时空艺术和视听艺术。在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和传播的时间较晚,高校影视艺术的发展是一直到1985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开设高校电影课程的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将电影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选修课程加入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影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是培养我国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全民影视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在“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影视艺术在高校的教育中更要凸显专业特色及时代特征,技术创新的教育手段和目标也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融合了“技术+”基因的影视艺术教育生态也将更加明晰,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影视赏析类内容,它还包括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电影和电视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和发行,传播平台和衍生开发。并逐步构建其与教育系统互相影响和融合的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技术+”

1.新兴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顺应新兴技术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研究前沿技术并将其引入到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去,伴随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承担起“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与整合,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认知计算、数字双胞胎等新兴科技有望在未来与影视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和迭代,形成多种技术与艺术的整体演进、群体性突破,必将促使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形成,进而推动数字时代影视艺术在高校中结合技术创新的教育战略转型。

2.“技术+”思维

阅读全文

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影视歌曲曲目资源丰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视这个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种类———电视音乐。我国拍摄的众多电视剧的主题曲与插曲不但传承了电影歌曲的丰富经验,而且创作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更加多样化,经典的电视歌曲和插曲不断涌现,例如:《太阳岛上》(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电视连续剧《渴望》插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插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插曲)、《长江之歌》(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游子吟》(电视连续剧《虾球传》主题歌)、《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插曲)等等。

很多电影电视歌曲早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给学校的声乐教学以及舞台表演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歌曲曲目资源。运用好前辈艺术家们留给我们的丰富异常的歌曲曲目资源,必将大大丰富我们的声乐教学。长时间以来,我国各高校的声乐教学以演唱那些艺术歌曲以及中外著名歌剧片断为主,歌曲教材的选取面非常狭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音乐艺术院校的大幅度扩招,让那些音乐基础不好、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演唱这些歌曲曲目,就显得较为困难,由于声乐演唱是追求美、展现美的艺术,但美之展现力求要游刃有余,因此,不唱那些难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而挑选那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影视歌曲,更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学生们能歌唱其特别喜爱的曲目,不但能摒弃以前那种以老师为核心的旧有教学模式,还能够通过登录互联网、观看光碟等方式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

 

影视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声乐曲目的时候,艺术想象乃是走进人物角色、走进故事情节之桥梁,歌唱者要让虚幻之内容变成内心真实的感受,肯定需要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电影电视歌曲是影视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歌曲既和影视剧荧屏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伴随声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展开,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影视情节,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直观的形象,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一起调动听觉视觉系统,不但不会再单调无味的感觉,而且在歌唱时也能更好地演绎歌曲的美感,迸发出激情。

艺术想象一定要始终贯穿在歌唱的全过程,如果想象暂时中断,随之情感也会暂时中断。经典的影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角色,也能激发歌唱者歌唱的激情与丰富的想象空间。人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歌唱声乐作品时木讷、呆板、声音苍白无力,毫无生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没有生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对此,在声乐教学中笔者往往应用影视歌曲那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依据学生的喜好来挑选声乐作品,把音乐所展现的内涵生活化、通俗化。与此同时牢牢把握住歌曲情绪抽象等重要环节,依据他们的特点,让抽象的音乐艺术长出生活的双翅,让学生们能够走进教材,变成教材的参与者。在歌唱声乐作品时,运用形象思维,展开艺术想象,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故事情节,想象着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以主角的位置去考虑问题、演绎歌曲、表现其意蕴。

阅读全文

影视鉴赏能力培育意义及方式

作者:杨晴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已成社会的共识;包括影视鉴赏在内的美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彭吉象主编的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影视鉴赏》一书作的序言,阐明了影视鉴赏在“培养他们(大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以来,本科院校充实美育课程,把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影视欣赏水平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则显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内涵及审美特征

电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2]。它的综合性源于“从诗歌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吸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来了音响和流动;从绘画中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临摹了结构与节奏”,并因“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精华,而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3]。电视只是传输的改进,它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征与电影是一致的;在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上与电影是接近、相通和类似的。因此,在电影与电视合流的大背景下,人们将它们合称为“影视”。

影视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影视艺术的内容非常丰富,电影包括故事片、艺术片、专题片、纪录片及科教片[4];电视包括电视剧、新闻、服务、教育、娱乐、体育及杂志性专栏在内。本文讨论的是狭义影视艺术,即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的艺术。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既具有一般艺术“以审美化的形象反映生活”的审美特征,又具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如结构方式上的蒙太奇、表现方式上的造型性与运动性结合、逼真性与假定性结合[5]、画面上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结合、构图上的叙事性、表意性、修辞性、整体性的原则、重视音响与音乐作用的运用、长镜头的叙事完整性、表意丰富性、画面开放性等优势的发挥。影视艺术凸显出的视觉性、逼真性、全息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决定了进行影视鉴赏必须具备特殊的能力。所谓影视鉴赏,是指人们对影视形象进行感受、顿悟、理解和审美享受时,作出审美评判的过程[6]。影视鉴赏能力,是指鉴赏者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具备的鉴别优劣、评判美丑的特殊主观条件。具体地讲,就是对影视作品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审美知觉力、内在情感积聚力、透彻理解力以及二度创造力[7]。

二、培养高职学生影视鉴赏力的意义

21世纪影视是人类重要的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的文化主食。人们通过电影院、网吧、录像、VCD、镭射、互联网等多渠道,可以看到数量非常可观的电影、电视剧。由此可见,影视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视鉴赏的相对薄弱,影视作品媚俗化倾向导致社会文化欣赏水平下滑的状况严重,高职学生在选择观看的标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一般都是“跟着感觉走”。因此,哪一个学生没看过一些“烂片子”?但更令人忧虑的是,有不少学生只喜欢看“烂片子”。[8]山东农业大学朱宪玲教授曾在高校作过一个关于名著名片看法的调查,其结果是:68%的大学生因不喜欢、没劲、看不懂,而将营养丰富的影视精品、高雅纯正的“精神食粮”拒之了门外。笔者在一些高职院校也了解到,高职学生对电影知识知之甚少,平时观看的多是言情、武打、鬼神、娱乐等一些艺术价值低下的“闹”片。他们在回答“你觉得这部影片怎样”的问题时,都只能简单地说“好看”、“好玩”、“好笑”;一般说不出“为什么好”的道理来。

阅读全文

动漫发展状况及措施

作者:何成战 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专业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延续本科模式的教育体系,动漫教育与就业能力之间脱节,部分高职仍将动漫专业定位为艺术门类中的操作性专业,不重视对学生创意、经营、管理、策划以及市场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上,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教育没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与市场之间脱钩,导致高职院校与动漫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不少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不得不花时间再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成本大大提高。

专业没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忽略艺术修养培养动漫专业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学科门类,强调艺术和技术并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全面的艺术表达内涵。但是,从当前我国高职的专业设置来看,忽略市场规律,缺少动画创作与管理专业,作品缺乏创新;从课程设置来看,过度强调动漫软件的使用,偏重动画技术的课程,忽视与影视相关的人文课程,专业课程千篇一律,没有形成特色。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多数仍停留在表面上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尤其是技术开发方面欠缺合作。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但基本都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紧缺由于动漫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多数学校的教师都是从计算机、教育技术等专业转变过来,他们有很好的软件开发与设计能力,但缺乏影视创作能力。部分学校教师虽然毕业于艺术专业,具备有很好的艺术设计能量,但缺乏技术和创作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动漫产品的开发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环节为一体,动漫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根据动漫的制作流程和动漫岗位设置的要求,我们构建合理科学的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把美术基础与艺术设计课融为一体,构建专业基础实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素描、色彩、动画场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础,提高动手能力;其次,通过3DMax、Maya、影视动画制作等软件操作课程,拓展实践课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最后,根据动漫企业的动漫产品制作流程,构建企业参与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一线动漫企业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毕业后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动漫教学基地,加快各层次的动漫人才培养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漫专业已经建立动漫教学基地,规模大小不一,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组建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教学特色鲜明,在动画人才培养、时动画技术研发、动画节目交流等方面的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依托周边区域的影视动漫行业,建立起以动漫专业产学研为一体的动漫教学基地,吸纳动画制作公司等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具高素质和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北京电影学院与北京宏福集团共同组建中国影视动漫游产学研基地,以动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为主,依托海内外的影视动漫教育培训中心的技术优势,组建影视动漫形象主题乐园,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动漫影视艺术节及高峰论坛,推动动漫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北京地方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