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影视技术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动漫产业的文化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好是动漫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动漫产业就适时得到了极大发展,迪斯尼应运而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日韩的动漫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从产业划分上看,动漫产业属新型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建议今后动漫产业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加强政府引导和管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早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目的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条件也最需要的地方,比如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就离不开政府采取的《湖南省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等五大系列扶持措施的刺激,湖南电视动漫在全国电视动漫排行中稳居第一;天津动漫发展的起步较晚,但力度比较大,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从2008年在自主创新资金中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连续拨付五年,保证对动漫企业的各项目分级奖励兑现;同时对动漫企业包括重点影视公司的入驻,直接免五年的房租,制作《杨光的快乐生活》的杨议影视公司办公场所原来在石家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直接搬到了天津影视动漫基地。 其次,完善动漫产业领导机制。各地应重视动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动漫工作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主管,这样对动漫产业的发展更具有执行力,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和难题。小组成员由政府相关人员、高校专家、企业家组成,共同谋划当地动漫产业的发展规划,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学习其它动漫产业基地的先进经验,扶持政策与时俱进,不搞一刀切,对于不同的动漫企业实行“一企一制,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于真正从事动漫原创及外包加工的优秀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动漫行业的龙头企业快速地发展壮大。 再次、借助第三方力量解决动漫发展中的问题。政府不能参与产业的管理,需要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发展中介组织。第三方机构应当是非营利、非政府的组织,提供社会支持和共同服务,以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难题。 英国的做法在于:通过非政府创意产业发展局推动并协调产业的发展,建立公共服务网络,集聚非营利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物色风险基金,争取政府基金的支持,进行项目的策划和评价,进行人才的培养等。 二、加快建设融资服务体系 动漫产业的发展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 一是设立动漫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动漫产业,建议扶持2-3家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大、行业影响力强的动漫企业快速发展,扶持方式包括参股、贷款担保、贴息、风投等方式帮助企业打开绿色融资通道。 二是通过积极地宣传、推介或者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更多的企业涉足动漫产业领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杭州的成功做法就是是采取部门组织推荐,企业自主申请的方式,征集有资金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通过组织开展“银企洽谈会”、“融资洽谈会”等活动,对外集中有关文化产业的融资需求信息。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动漫企业的信贷支持,各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帮助动漫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组件文化产业融资服务中介组织,为文化产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三、培养人才提高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动漫产业,人才是关键。动漫制作技术首先要求制作人员的艺术修养,美术人才经过短时间的技术培训即可成为动漫人才。因此应当依托高校的师资力量,重点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动漫人才,对动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予以重奖;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参与,高校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发挥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培养动漫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调动动漫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积极性,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锻炼其实战能力,形成动漫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同时加强与京津高校及国内外文化培训机构的合作,多渠道培养、引进文化与经营复合型人才。多方进行合作,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以杭州动漫人才的培养为例,杭州就是借助创办“西湖创意市集”和“酷卖街.动漫市集”,为“草根”创意阶层和大学生创业成长搭建了平台。目前正在开展文创产业大学生实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实训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政校企合作推动着动漫的发展。 四、加快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动漫产业链条的形成 推动园区建设,使其逐步产业集群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制度成本,促进人才的交流和企业间合作。参照苏州、无锡和常州的经验,以1—2个大型企业来带动众多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交叉产业链,以及产业延伸的行业网络。有能力的园区可以培育动漫龙头企业2-3家,吸引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创意工作工作室,从事动画制作、游戏软件开发、动漫衍生产品生产制作等,以培养、完善动漫产业链形成和产业聚集。 同时,园区建设可以为企业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实现资源的互补和整合。比如《海尔兄弟》当初由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动画集团共同投资制作,这就是海尔集团的一种动漫营销策略,之后海尔兄弟作为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卡通形象)深入人心。海尔公司一举成为国际品牌,东方红叶也日益壮大,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电脑动画生产基地。#p#分页标题#e# 《海尔兄弟》的运作模式简单说就是艺术与企业联动,即海尔集团投资拍摄、民营企业东方红叶公司制作,是此种合作方式成功的首例,此种合作方式也是中国动画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一条途径。另一个是借助动漫产业发展传统行业,例如广东奥飞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初以传统玩具为主、到国外动漫形象玩具、到目前确立了产业运营与动漫形象创作一体化的盈利模式,奥飞动漫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产业环境的动漫产业发展道路。
我国动画教育研究思索
本文作者:毕圣囡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动画诞生于1831年,它的发展已经有将近170年的历程。我国动画的创作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摄制的第一部动画片,也已经有80年的历史,针对动画创作生产,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长达半世纪的滞后缓慢的动画教育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全国只有一所院校,招收几十名学员,而且发展时断时续。本世纪初,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动画业高发展高收益的强烈刺激和中央大力倡导、积极扶持下,中国动画教育仅短短几年便骤然空前繁荣,截至2006年底,全国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社会各类动画培训和各种制作机构也应时而起、多如牛毛。
动画教育的“”,一方面为迅速改变我国动画业落后面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无计划地大规模建院设系,盲目地大批招生,也不可避免地给动画教育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主要体现在动画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资金短缺;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脱节;教学指导思想上,普遍重视技术培训,轻视史论教学重视三维动画,轻视手绘动画;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针对目前国内动画教育的种种弊端,作为动画从业者及教育者应该做怎样的努力是我们要不断研究探讨的严峻课题。第一是匮乏的师资。对于紧缺的师资力量问题,我们目前可以解决的是一方面把同性质专业人才转化为动画动漫专业人才。当然在这种转化中要注重同性质专业人才的质量,除了具有设计从业人员的所有必备条件外还要有具有从事影视方面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就是大力扶植高等院校发展动画专业,培养专业动画人。在这方面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重视,各地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各媒体开始重视动画动漫的宣传等等,都在表明我国动画发展正在步入春天。
第二就是在硬件逐步完善的这个漫长时期内,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动画人才去支撑起中国动画发展的担子。这也是我们动画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急需明确的。动画本身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但随着美术、文学、哲学、音乐、戏剧、计算机技术等各种艺术的介入使它变的不再简单。“一部优秀的动画是多元产物,它兼具电影艺术与平面视觉艺术(即我们常说的美术)的双重特性,但它比美术与电影包含着更多的信息量,要求有文学、戏剧学、视觉原理、美术、音乐、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创作人员具有动画人特有的内在修养。”①因此,动画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在动画教育中应该明确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作为动画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因为画面是影视作品展现给观众的最基础也是最为直接的媒介,所以动画从业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图形画面语言表达基础,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及到的美术功底或是美术基础。在动画创作中,创作者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设计思维都决定了动画作品的优劣。在造型能力上,要求创作者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这也是目前动画专业招收学生要求较高专业课成绩的重要原因,只有善于描绘不同物象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结构,才能直接呈现角色造型,空间环境以及动态、透视、空间、节奏等画面所涉及的绘画语言,用最简单的线条加上自己的想象,勾勒出具有“动画感”的适合制作的非现实形象及背景。在色彩感觉上就不必细说了,不仅对影视作品,其他美术设计类专业同样异常重要。不同的色彩在带给受众的感觉和传达作者的情绪上是完全不同的。我也曾就动画造型的色彩做过一些浅泛的研究,“可以说动画的色彩是一门高度概括、高度夸张、高度写意的高级色彩样式”。因此在选择和培养动画从业者时我们就应该重点培养并善于发现那些对色彩异常敏感的人,建议他们在选择从事动画创作的时候发挥其特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比如就色彩感觉来说,女生的色彩往往比男生运用的到位。
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这两方面其实或多或少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但接下来我们谈到的设计思维则是要通过不断积累和本身的意识所决定的。设计思维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你如何将假定的,非现实性的东西用自然的,可见的物象呈现给受众。那么这样一来,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要有所涉及,无论功能的,美学的,心理的,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研究,有所涉猎。所以动画人才的培养要涉及多个专业层面。那么是不是只要大杂烩式的全方位灌输,全方面涉足就满足了所谓动画人才的打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上谈到的只是作为动画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基础素质。掌握影视创作规律和制作方式才是学习动画的开始。
电影语言、影视美学都是动画创作者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向学生不断灌输这个概念,让学生在初期就以电影语言的角度去考虑图象、造型、色彩等美术范畴的视觉元素与声响、音乐等听觉元素的结合形式,从而对动画的内在结构有更深的了解与思考。有了对动画内在结构的充分认识,才能开始动画的创作与制作。镜头设计,表演技巧,运动规律,时间节奏,声音设置等都是动画制作的必要环节。而目前各院校动画专业都已经对这几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培养计划与目标,但是具体实施中可能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当然这与开办专业过晚,经验不足有直接联系。当前院校都开设了电脑技术相关的课程,动画专业本身也应该时刻与领先技术相结合,但不应该过重的将精力放在电脑技术上的培养,应该首先把动画艺术表达的创作方式深刻理解并掌握,再通过不同的模式呈现出来。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论文
一、集中传递培训与分层针对培训相结合
首先,集中培训,可以全面学习和实践某一项信息技术。传统培训模式自有其优势,其培训效率高,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次数完成最多内容的培训。尤其适合一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基础性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如操作系统、常用教学软件、办公平台等。面对各年龄、各层次基础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微型讲座的形式,时间短、内容活、学员少,因此效果虽不是很好,但效率最高。其次,分层培训,可以有针对性提高适宜人群亟需能力水平。在具体培训活动中还要注意分层,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教师年龄与能力方面各有不同,统一普适的培训往往是效果不佳而培训者却不自知,因此,需要重视受训教师的年龄以及原有信息技术水平,注意这些教师基础上的差异性、发展要求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可能性。在培训内容上也是动态和不断发展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
二、日常实践需要与重点展示提高相结合
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是一般教师最常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遇到问题如能及时的解决,并帮助其发现问题的本身,就有进步,且印象很深。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培训内容应活动化、日常化,以日常教学活动相关内容作为培训的主要载体和形式,把需要培训的内容按照其逻辑关系编列成一系列活动,并使这些活动相互关联,将培训内容置于教师的真实世界情境,使呈现的内容和技能与实践亲历产生互动。例如,每次家长开放日汇报、每次班级、教研工作总结等都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使用交互式教学设备、网络信息搜索获取的频率与能力。并结合日常班级网站维护工作、教育博客更新、班级视频制作、班级专题学习网站制作、公共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操作等,开展针对性教师培训活动,是建立在与实践活动相吻合的基点之上,教师可以不断获得经验,不断重建经验,进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日常的应用毕竟只是基础、支架,在此基础上还需有针对性的提炼和提高,借助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学年进行信息技术教材制作评比、交互式电子白板赛课、校园影视制作评比等,有效激发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开拓教师视野、思维,主动创新,学以致用。
三、模仿学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个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必须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对于新手,可以先从模仿再到运用,贯彻参与式、体验式原则。立足于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模板资源,使教师通过各种“阶梯”,能够轻松愉快地模仿、借鉴、运用,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内化、领悟、迁移、再创造。当前,网络资源无比丰富,获取方便。当然,仅仅停留在模仿案例的基础上是不行的,教师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长期积淀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智慧,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而创意则是设计魅力所在。教师要想运用好交互式终端,教师就必须掌握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具有独特创新之处,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教学设计上融合创新、生成的教育理念,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四、团队协作与个人努力相结合
文化产业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摘要: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高职文化产业人才主要培养文化创意技能型人才和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可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策略实现。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人才;高职;培养策略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从文化产业的产业特性和基本属性上讲,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高职作为文化产业人才链的重要组成单位,理应主动探索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本世纪以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趋缓,而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文化产业却发展迅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每年都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2014年更是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3.77%,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一般包括影视制作业、出版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娱乐业、文化会展业、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大量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是指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一般包括这几种层次的人才:策划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策划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是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中的顶尖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技能型人才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作品的形式再现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人才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经营管理型人才是综合运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已有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服务进行运作和实施的人才,这是文化产业人才的基础力量,专业化程度较低,综合素养较高。这三类人才直接指向文化产业不同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同时依仗这三类文化产业人才的智力支持。
农民工法律意识教育信息途径探析
一、“90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我国,系统的法律课程是在大学里开设的,而大部分的“90后”农民工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求职打工的道路,为了生存,很少有空闲时间来专门学习法律知识。因此,绝大部分的“90后”农民工犯罪都是缺乏法律知识的,对法律、犯罪、处罚等没有认识造成的。另外对和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兴趣也不高,有数据显示只有16.7%的青年农民工比较了解《劳动法》,大多数只是了解一点,15.3%的人一无所知。对于工作过程中用人单位拒绝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没有维权意识,对于拖欠工资等违法现象通常通过人情关系解决,人情关系解决不了的甚至会通过暴力手段。而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法律意识更令人忧虑。有30%的“90后”农民工听说过《劳动合同法》,但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真正用劳动法维权人还不足10%。
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竟然有21%的“90后”农民工选择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还有40%“90后”农民工选择忍气吞声。由于普法宣传的局限,“90后”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各种媒体。而比较有影响的案件大多都直接或间接的强调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给“90后”农民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法律是残酷无情的,是赤裸裸的暴力。虽然会对他们内心产生威慑感,但这种威慑感并不等同于对法律的尊重。另外很多影视剧中对犯罪线索细节的描述过于清晰,致使一些”90后”农民工甚至会模仿影视剧中的情节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最后社会上存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案件,让“90后”农民工失去对法治社会的信心,更不要谈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因为维权成本过高,导致很多“90后”农民工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仰,如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这让很多身患职业病的“90后”农民工对通过合法渠道维权产生恐惧,当没有办法维权而又走投无路时,一些“90后”农民工会选择通过暴力手段解决。
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90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
“90后”农民工对文化知识的渴望远远高于前两代农民工,他们已经逐步摆脱传统农村劳动者的特征,不仅希望通过在城市工作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也希望通过城市这个平台丰富自己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北大保安甘相伟通过自己不懈努力于200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半工半读的几年里,阅读书籍400多本,写下近10万字的文集,并出版发行新书《站着上北大》,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的保安訾立参加了2012年的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以甘相伟和訾立为代表的“90后”农民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超过我们的预期,部分“90后”农民工因为家庭原因高中毕业后放弃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走进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天之骄子,只要条件基本具备,他们就会厚积薄发,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调查显示,97%的“90后”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但现实情况是有40%的“90后”农民工没有机会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因此,需要用人单位和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90后”农民工,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培训,提高“90后”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建立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在节假日向农民工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向给有能力的“90后”农民工开设一个实现梦想的殿堂。
科普场馆特效影院运营管理初探
一、特效科普影院建成开放后的运营状况
(一)影院上座率高,观众爆满,成了开馆效应
一座科普场馆和特效影院的建设,通常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场馆及影院的开放,是公众期待已久的事。公众期待着早日进场参观,认识科普场馆和特效影院,探索其中的科技奥秘,观看和感受特效电影。因此,观众的流量具有很强的开馆效应,散客络绎不绝,团体应接不暇,影院观众经常出现爆满的现象,在节假日或者特殊活动日,甚至出现供不应求、需要加场的局面。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观赏生动的画面,感受震撼的音响,体验各种惊奇的特效,仿佛身临其境,因而感到非常好奇和有趣,并且在较长一段里对特效电影保持较高的观看热情。
(二)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开馆初期,为了使影院尽快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影院运营者非常重视对放映员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映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严格的业务考核,熟练掌握了放映操作技术,才可以上岗。由于新的影院设备刚刚投入使用,仍然需要通过现场实操训练和经历一些常见故障的处理,才能做到训练有素,沉着应对,对设备性能熟练掌握。
(三)重视场务接待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了给观众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影院运营者对场务接待服务人员如检票员、售票员等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服务礼仪训练,推行严谨的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场务接待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礼貌热情的服务能够给观众带来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及时准确地给观众提供各种咨询能够获得观众较高的满意度,观众对影院留下良好的印象,因而经常来影院观看电影,体验特效。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结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如何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促使学校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信息化的教育模式转变。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符合时展的趋势与潮流,能够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更加符合新课改对于课堂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理论性很强,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比较快,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改良。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信息化教学意识
培养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是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因素,老师对于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认知、对信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对信息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想培养信息化教学意识,首先需要教师认可、赞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潜力与优势,让信息化更好的服务于英语教学;其次,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生活环境和文化经历,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三,在进行信息化课程设置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抛却“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情景会话、合作交流、互相探讨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将信息化的优势与课堂授课相结合,使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主旨保持一致,努力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平台,为学生寻找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和目的进行信息的筛选,注意重点及难点的讲解,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接受能力决定讲课的进度,促进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英语信息化课堂的设计应该是以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理论为导向,结合英语教学特色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来展开。[2]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要给学生构建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理解与发散,给学生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同时,设计优质的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英语教师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为英语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英语信息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在企业文化建构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2、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举我所在公司的例子)。 2.1晨会、夕会、总结会。每天的上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安全理念等。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2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职工按照公司内部企业文化的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价是否做到按标准实施。 2.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2.4树先进典型。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先进典型故事可形象地反映出工作积极、工作主动、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提升员工的规范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2.5权威宣讲、外出参观学习。扬长避短,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2.6企业文化展室。展示企业发展创业史、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等风采,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2.7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重大节日大型晚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2.8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引进新的员工,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必然会为企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2.9开展互评活动。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2.10领导人的榜样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11创办企业报刊。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及客户宣传企业的窗口。 3、多媒体技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现在的宣传和灌输讲究多样化的手段,传统生硬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群接收信息的方式。企业中出现的电视、广播站应该是企业文化多媒体应用最早的雏形,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企业内部电视台,用于宣传企业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员工也很轻松的接收了企业传播的信息。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将企业文化的每个细节,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轻松的灌输给员工。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计算机以其无可比拟的便捷、高效、精确、易于修改和存储方便等特点不断刷新各项纪录。 4.1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广多媒体的好处。 4.1.1将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工艺、企业文化做成视频,并制作成多种语言版本(如:英语、日语、德语等)方便于客户来访、参展学习、新员工入职时,可以通过宣传影片,专业而大气的视频更加直接凸显企业的品牌和实力。 4.1.2可以将公司的生产技术培训、安全教育、职业道德培训等用动画或真人表演的形式制作成教育教训视频影片,方便保存和永久播放,成为公司宝贵的智慧财产,为公司节约大量培训成本。 4.1.3可以将公司的晚会、户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颁奖等等翦辑成影片,制作成文关怀的影片,对内可以给员工留念,对外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 4.2企业多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媒介途径来传播。 4.2.1企业服务器或网站:在服务器或网站上设立一个多媒体中心,按类别分好,员工可以很方便的用电脑来观看内容。 4.2.2公司人多的场所:可以将视频刻成光盘,在员工食堂、员工休息区、客人来访区、面试等候区、VIP会议室等场所播放。 4.2.3正式课堂:召集大家一起培训学习,有目的性的播放相关内容。 4.2.4还可以将公司的画册、刊物等放置于报架、产品展示厅、阅览室等等。 5、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案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把一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便于外来人员查找本部门内务,以及保存本部门内部资料。如:把此部门的工作:项目总结为以下几个内容,制作一个主菜单,便于逐级查找内容:(1)主菜单:需要分的各项工作;(2)次菜单:其中一项工作分为各类(如重大事件集锦细节分类);(3)三级菜单:其中某类工作的细节分类。这样逐级查找,既方便,又快捷。#p#分页标题#e# 6、结束语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广应用,是一项既方便又可便于操作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走入了一个现代化管理的新时代,也利于广大职工家属愿意接受企业文化建设的创建工作,促使学习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