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美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美培训总结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探究

【摘要】医学美容技术是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以中、西医基础医学及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实施、修复和维护人体之美。我国的医学美容专业教育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日趋走向成熟。文章主要阐述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新增设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探索其定位、确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升级课程结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教学团队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实践,明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与实践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适合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期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起到持续推动的作用,引领医学美容更专业、规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医学美容技术是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以中、西医基础医学及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实施、修复和维护人体之美[1]。我国现代医学美容教育始于1993年,然而2006年原卫生部下达文件,指出医学技术类专业将不再有考取助理执业医师的资格,与之前已有且相近的临床医学专业(美容方向)相比,其专业定位、专业教育及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必然随之改变。医学美容技术培养的是从事生活美容技术操作、美容产品营销、医美咨询等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而非临床美容医生或护理人员[2]。专业课程在突出中医美容、医学文饰、美甲、护肤等专业实践技术基础上,更强化美容咨询沟通、化妆品应用及美容市场营销等全面能力的培养。因此,不同于临床医学(美容方向)及护理学等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建设将是医学新专业教育领域[3]。

1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1.1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强烈。庞大的人口基数奠定了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2245亿元,截止当年年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成为全球医疗美容第三大市场。医学美容行业在我国已经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服饰、餐饮之后的第五个消费热点[4]。从目前的行业热度来看,国内医美规模的爆炸性增长也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美容需求,医美市场需求的缺口还将不断扩大[5-6]。与此同时,我国美容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等问题,大中型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普遍以初中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者非常少,短时培训即可上岗,这意味者美容机构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状况令人担忧[7-9]。大量非专业的无证人士从事着文饰、药物注射、设备仪器操作等医学美容项目,非正规的美容培训班遍地开花,医疗美容纠纷发生不断,对医疗美容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10]。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对迟缓、专业人才的缺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11]。

1.2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医学美容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但直到2004年,我国印发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医学美容技术逐渐为人们所承认,国内的高职院校才开始陆续增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12-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六十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6000人,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14]。医美行业的迅猛发展与人才供应不足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进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培养一批批从事生活美容技术操作、美容产品营销、医美咨询等工作的实用型人才[15],将为医疗美容服务步入专业化注入持续动力。

2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建设实践研究的目标及待解决的问题

阅读全文

体医融合相关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分析

摘要:体医融合是党和政府提出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具体实施措施之一,它不仅为体育健康产业与医疗行业的结合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将促成一个新的行业,或者说是体育健康产业中的一个新的分支。体医融合需要实现体育运动促进健康过程的量化控制,实现医学治疗与运动锻炼的完美结合,因此它是新事物,需要从基础研究到管理、实施全方位的创新与构建。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育健康产业;公共健康;大数据平台;创新

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事业也真正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把健康体育提到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位置,把全民健身和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6年,国务院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体医融合”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体育健康事业开始迈向精准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体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功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此概念提示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口号被进一步强调落实,提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也就是行动与目标要高度统一,改变过去那种只强调口号和行动而忽视目标和结果的单向政策指令。对于与体育健康事业相关的企业而言,体医融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政策导向,它将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空前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可能性。

1体育健康产业与体医融合相关体育产业辨析

1.1我国体育健康产业的萌生与发展

体育产业的概念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新概念,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就是只要有市场、有需求的地方就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体育运动作为人们的一种需求也必然会引发供需间的经济活动,由此奠定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作为国家公益由政府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体育生产、经营活动也由国家统一经营和管理。当国家鼓励体育作为产业而发展的时候,体育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似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容易被分得很清楚。经过几十年探索式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对传统的体育产业进行了统计分类,2019年又根据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之前的分类进行了修改,将体育产业范围确定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旅游活动、体育健康服务、体育彩票服务、体育会展服务、体育金融与资产管理服务、体育科技与知识产权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2]。这种分类并不代表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的以上各个分支都已成熟到一个相对的产业板块儿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分类是对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指导,而对当下的意义更多的在于统计工作的方便。从以上统计分类中可以找到体育健康的地方,一个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另一个是在“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的二级目录下的“体育健康服务”。这种分类方法显示,体育健康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重要性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认可。事实上,体育健康产业的概念十分宽泛,并不容易清晰地从体育产业中的某个分级目录中明确列出,但如果从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目的来看,目的无非三大类,一是以体育运动为职业,比如:专业运动员、专业体育工作者;二是休闲娱乐,现有的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都是游戏,而游戏是伴随人类进化、发展的本能活动;三是体育健身,通过运动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与体育健身相关的体育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体育健康产业。我国自体育产业化发展以来,最明显的新生行业就是健身俱乐部行业,它是典型的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式。体育健身功能得到大众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已达到世界顶峰,人们似乎已没有那种期盼金牌的渴望,转而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对我们自身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运动缺乏导致的疾病越来越普遍。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运动不足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井喷式”增长,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沉重负担,甚至引发了公共健康危机[3]。既然许多慢性疾病是由运动缺乏引起,那么从事运动锻炼便能有效地防治这些慢性疾病,典型的比如:慢性代谢性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就了体育健康产业巨大的潜在市场,尽管目前体育健康产业的产业链或者产业网络还并不十分清晰,但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1.2体医融合为体育健康产业发展找到了归宿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教育研究

摘要:

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是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下的重要课题。研究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建制、医学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中美比较;诊断;治疗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教育的探讨也倍受重视和关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经验,培养具备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有利于我国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代表,近两年,笔者通过走访留学生、查阅文献,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医学院校进行交流访学,对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有了深入认识。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建制、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1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1.1中美医学院校的体制存在差别

阅读全文

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不断兴起,中央台、卫视频道、专业频道、付费频道上星播出,以及经济下行、行业改革、机构调整、媒体竞争等影响,广播电视面临“内挤外压”态势,宣传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难题。本文在分析广播电视现状基础上,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办法。

【关键词】宣传管理工作;存在困难;情况分析;管理对策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受众收视规模、收视状态、收视需求、收视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广播电视面临激烈竞争和挑战,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宣传管理工作作为抵制低俗之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如何把握舆论导向,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推进创新创优,提升节目质量;如何强化内容管理,促使宣传效果最大化,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升策略。

一、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管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归纳起来,就是履行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确保导向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等任务,做好宣传管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管好导向,引导人们前进方向。做好外宣工作。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广播电视外宣传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对于推动经济和谐、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播出机构做好外宣工作,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涉华舆论竞争中,增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影响国际舆论,提供有利地位和舆论支持,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也是宣传管理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聚焦主题主线。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指导播出机构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重大宣传活动,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前进的社会本质,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要义,也是宣传管理工作重要职责。加强正面宣传。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眼睛,历史的记录者,开展典型宣传、事迹报道、热点引导等工作,也是宣传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净化荧屏声屏。强调,提高新闻工作水平,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值得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反对和否定。宣传管理工作就是确保节目内容符合管理规定,没有低俗之风,违规事项,错误言论,给受众一个“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提升创作质量。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宣传思想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指明了宣传思想领域新的工作重心。面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环境,做好宣传管理工作就要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有品位、有底蕴的精品力作。打造精品节目。不管广播电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内涵外延如何变化,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精品化道路已经成为政府、行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共同选择。文化精品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发展水平,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教人的使命,做好宣传管理工作最好方法就是开展创新创优工作,指导播出机构进入优质内容规模化、常态化、多元化、大众化的精品时代。进行人才培养。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目前,广播影视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好宣传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广播电视宣传队伍,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指导监听监看。监听监看作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重要抓手之一,能够发挥引导、监督、预警、纠偏等功能,对于加强行业管理,把握舆论导向,净化声屏形象,提升节目质量,健全监督机制,调整宣传内容,改进报道方式,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具有及时性、倾向性、前瞻性、互动性、指导性等作用。随着网络时代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只有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宣传管理工作。

二、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及管理方法

(一)存在困难

阅读全文

对接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群建设运用

摘要: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我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对接岗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建立以护理专业为核心的“核心引领,优势互享、综合培养”专业群,包括护理专业群课程结构优化、专业群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多层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构建“产教融合、医养护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调整办学定位,拓宽办学思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岗位需求;护理专业群;建设实践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发生变化,从注重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注重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对接日益增长的岗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做如下论述。

1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基础

职业院校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确立,是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1]。专业群是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多个综合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群内每个专业建设的水平,群内各个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完善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存在共享;专业群建设的实质是以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融合相关专业并进行内涵式拓展为目标的教学资源整合活动[2]。因此,积极推动专业群发展是职业教育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当前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当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护理人才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得到提升,护理技能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也逐步规范[3-4],但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主要表现在:缺乏协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新模式、新途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亟待创新,由于学校没有及时深入地了解行业反馈和需求,学校办学难以实质性进入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专业建设跟进产业转型升级不够,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技术进步不相适应。(1)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专任教师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导致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同时,来自行业企业的兼任教师到校任教机制仍待完善。(2)护理专业建设的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夯实。护理教育专业设置未紧扣目前社会、企业、行业需求,应依据自身在本地区及资源上的优势,做好需求预测和岗位分析,确定职业教育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同类学校护理类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的特色不突出,未形成学校的品牌优势,导致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共享、实验实训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重复率高、专业品牌优势不明显、办学效益低下,影响护理技能人才培养。

阅读全文

对接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群建设实践

摘要: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我校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对接岗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建立以护理专业为核心的“核心引领,优势互享、综合培养”专业群,包括护理专业群课程结构优化、专业群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多层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构建“产教融合、医养护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调整办学定位,拓宽办学思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岗位需求;护理专业群;建设实践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护理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发生变化,从注重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注重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对接日益增长的岗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做如下论述。

1护理专业群建设的基础

职业院校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确立,是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1]。专业群是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多个综合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群内每个专业建设的水平,群内各个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完善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存在共享;专业群建设的实质是以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融合相关专业并进行内涵式拓展为目标的教学资源整合活动[2]。因此,积极推动专业群发展是职业教育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当前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当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护理人才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得到提升,护理技能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也逐步规范[3-4],但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主要表现在:缺乏协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育人新模式、新途径,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亟待创新,由于学校没有及时深入地了解行业反馈和需求,学校办学难以实质性进入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专业建设跟进产业转型升级不够,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技术进步不相适应。(1)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校专任教师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导致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同时,来自行业企业的兼任教师到校任教机制仍待完善。(2)护理专业建设的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夯实。护理教育专业设置未紧扣目前社会、企业、行业需求,应依据自身在本地区及资源上的优势,做好需求预测和岗位分析,确定职业教育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同类学校护理类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的特色不突出,未形成学校的品牌优势,导致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共享、实验实训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重复率高、专业品牌优势不明显、办学效益低下,影响护理技能人才培养。

阅读全文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现状

摘要: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竞争力强弱和整体水平高低,加强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实现由临床型向科研型医院转向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学科建设近五年的措施和成效,医院通过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大投入,提高科研激励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亚学科建设和多学科协作融合,促进合作交流,从而提高科研产出,推动人才梯队建设,提升了各学科水平和医院学科影响力。重点学科数量和水平稳步增长,为下一步学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科医院;医院管理;亚学科

学科建设直接反映医院的学术地位、医疗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医院的综合能力,促进医院由临床型向科研型医院转向的必由之路[1-3]。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学科建设对提高医院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天津市胸科医院是以一所治疗心、肺疾病,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华北地区较大的三甲心胸专科医院,辐射天津及周边地区。2014年迁入新址,加大软硬件投入,以此为契机,规模及门急诊量等各项指标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三甲专科医院定位优势,使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69万人次,门诊有着相当数量的疑难及复杂的心、胸疾病的患者。我院在心血管病、呼吸系病及心胸外科领域具备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拥有最齐全的亚学科。胸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心内科、心外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专)科。医院现为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南开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三十余名硕博士生导师,连续培养优秀的医学硕博士研究生。设有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与研究。在市卫计委文件要求下及在各科室配合下,对近五年医院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通过对各学科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学科建设成绩,发现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措施,巩固和提高我院学科影响力,不断精进重点学(专)科等建设管理方式,推动医院学科人才队伍优化,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医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1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1.1加强软硬件投入,注重相关支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借由搬迁新址契机,医院加大硬件、软件投入,医院有了大跨步式发展,业务指标稳步增长。床位数增加了1倍,门急诊量由2014年39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69万人次。医院加大力度进行专科条件的支持,近3年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用于更新相关设备。配备重症监护病房及相关配套设累计投入预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专科医院的特征是规模有限、功能全、技术精,但是学科单一,一定程度上导致发展受限。医院围绕心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胸外科疾病等核心设置,适时发展相关的支撑学科,如内分泌科、康复科、放疗科、体外循环科、ICU等,相关支撑科室的建立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是“大专科、小综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也是支持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托举力[4]。

1.2提高科研激励力度,科研产出稳步提升

阅读全文

药学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

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主要包括药品安全保障与供应,而现代医疗服务要求,药学服务需全面拓展至多元化服务,因此对临床药物及药学专业知识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由此药学再继续教育工作也担任着重要任务。为适应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提升药学工作者对自我职业的责任感,增强专业素养水准,保障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本文重点针对当前药学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

药学;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Hepler提出了药学监护理念,其理念意义在于帮助患者改善生命质量的最终结果而向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1];而Strand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延伸认为,药学监护是一种药师对患者药物治疗有关需要承担义务并对这种承担的义务进行负责的实践[2-3]。药学监护作为典型的临床实践学,其相关工作重点在于药学专业知识与临床实际的完美结合;近几年国内临床医疗理念的转变,药学监护的服务模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药物供应中心模式扩展至以人为本需求化服务模式,在保障药物安全与疗效的同时也要注重用药符合实际需求。因此,未来的药师需牢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完善临床相关知识,重视综合素质提升。本文重点针对当前药学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相应的处理对策,现将报告如下。

1药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重医轻药,药学关注力度不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