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消费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疗消费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疗消费论文

医疗服务产品定性

一、医疗服务产品的定性

1、医疗服务产品的定性与细分

医疗服务产品是公共产品、私人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决定了政府和市场对医疗服务产品的分担比例。目前对于医疗服务产品的定性仍然存在相当多的争论,很多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倾向于将基本医疗产品定性为公共产品,其理由主要是:医疗服务具有强烈的公益性,世界上很多国家把医疗服务作为公共福利向全社会提供,在中国私人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医疗服务,英国、中国香港、加拿大等地实行全民医疗模式等。实际上,医疗服务领域具有不同种类的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必须合理划分这一领域中不同产品的属性。医疗服务产品根据不同层次,可以分别被划入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不同范畴。公共卫生服务如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和健康宣教等,是公共产品,对这一点认识比较统一。计划免疫、结核病、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等,虽然直接消费对象和受益对象是个人,但其他人群也可从中受益,这类医疗服务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对消费效益的估计要比其社会效益小得多。这类产品的属性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人群中,会有所不同。有的地区作为纯公共产品免费提供,而另外一些地区可能被列为准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私人产品则包括必须消费品和非必须消费品两类。医疗服务非必须消费品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群特定需要的一类医疗服务产品,如美容手术、器官移植、特需医疗等,是典型的私人产品。医疗服务必须消费品包括疾病诊治、康复等,是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消费排他性和成本非共摊性,一名医务人员在为一个病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无法为另外一个病人提供服务,并且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基本医疗服务产品又具有显著的竞争性。因此,虽然基本医疗服务产品在公共道德上具有与一般私人产品非常不同的标准,但在经济学性质上,应该被定义为“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私人产品”,其公益性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需求经常是一种“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产品分为多种层次,不同的医疗服务产品应当由不同的主体提供。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提供。卫生服务准公共产品不能单独依靠社会提供,还需要政府的干预。而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服务非必须消费品的提供,则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社会提供,也就是说,由社会资本提供这部分医疗服务产品,是合理且应予大力支持的。

2、我国对医疗服务产品的定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年3月17日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混淆了基本医疗服务产品的经济学属性,过度强调政府主导而削弱了市场的作用。根据《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2年我国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等卫生资源中近90%仍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掌握,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所占比重很小,不能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作为私人产品的部分医疗服务产品,更有效的提供方式应当是由市场自主调节。虽然出于保障医疗服务产品公益性的考虑,政府介入可以保证这部分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数量,但如果一味强制性地将其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最终将导致效率低下,不符合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并不必然只能由公立医疗机构来实现。而且,公立医疗机构如果凭借其垄断地位来牟取利益,同样可能严重偏离公益性的目标。只要有健全的体制和政府监管,公立机构和私立机构(包括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都可以实现社会公益性。当公立医疗机构由于财政预算有限而无力提供,或者因为居于垄断地位而无意提供充分满足需求的医疗服务供应时,就不应限制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这是违背公益目标的。只有当私立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润而损害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提供的情况下,才是有损公益的。因此,政府应当开放限制,鼓励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竞争提高医疗服务私人产品的质量、限制垄断并实现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如何使社会资本在投向医疗服务市场的过程中更迅速地适应环境、更好地提供服务,有必要对医疗服务产品本身及其流通的市场做一分析。

二、医疗服务产品及市场的特殊性

1、医疗服务产品的不确定性

阅读全文

研究生教育视角下临床医学论文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和临床之间的矛盾

自从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输送了大量的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临床医生,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最初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临床结合,招生对象也大多针对有过数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目的是对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科研素养教育,培养出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将自己的理论研究用于临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1998年,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同时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改变了过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一学位制,完善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医学学位制度,加快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科研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2009年,本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发展。自从科学型和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设立和试行以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专业、导师对于两类医学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培养要求和毕业标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学术性的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少量课程后大部分时间在临床实习转科,同时根据各院校或导师的要求,从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学型学生任务较重,一般都需要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同时也要参加临床实习。前者学习任务轻,学校要求所学的学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专业型的研究生,多数学校没有严谨的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工作中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琐碎工作,真正的临床技能培训欠缺,最后导致临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无从谈起。少数导师不重视临床技能培训,要求专业型的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造成培养目的不明确,专业型和科学型不分,达不到国家设立两种学位的初衷。少数专业型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要求也相应偏低,对于科研课题被动应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结果是专业学位的培养和住院医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无研究生之实。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二)数量和质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三)研究生扩招和质量的矛盾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加重。其中,固体废物的污染和治理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论文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固体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固体废物的污染现状,列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便为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固体废物;一般废物;危险废物;环境工程;治理措施

1引言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注重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环保成为新时代的新主题。固体废物污染作为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建设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2.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固体废弃物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而工业固体废物按特性又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由于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特性,因此,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有利于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明确它在生活中的危害性。

阅读全文

城乡群众就医卫生机制探析

本文作者:张容瑜 尹爱田 安健 单位: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 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病学院全球卫生发展与系统管理系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紧紧围绕“一个大厦、四梁八柱”,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制度。随之公布的《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2009~2011年期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5年-2011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探索讨论、奠定基础到确立实施,始终围绕着“基本”、“均等”和“公平”,那么,四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是否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合理就医?如何根据患者就医需求和就医行为调整各项制度的发展路径?这是本文通过综述2009-2011年的实证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卫生政策角度的就医行为

麦克拉夫林德互动理论模式指出,政策的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作出的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两者的相互调适的程度。研究政策执行的有效关键在于研究政策对受影响者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受影响者对政策的认知、评价[2]。卫生政策对患者的影响直接表现为患者的就医行为,以及患者对卫生政策的认知和评价。就医行为是医疗卫生制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因,全面掌握就医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才能针对性地改革和完善卫生制度[3]。具体分析框架有Andersen(1968)医疗服务利用的行为模型、麦肯尼克的就医行为通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制度”、“医疗保障”、“药物”、“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就医行为”等关键词组合,检索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共搜到2005-2011年期间相关文献69篇,09、10年共36篇。其中,56篇涉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影响,30篇涉及新农合合作医疗制度影响,10篇涉及基本药物制度影响,34篇涉及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影响,16篇涉及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影响,5篇涉及政策组合影响。从论文数量我们可以看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与就医行为的关系较密切。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医疗保险政策是作用于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刘国恩指出,当个人资源约束条件改善后,人们的行为可能随之改变,包括居民的就医行为和医生的行医行为[4]。换言之,居民就医选择对医疗保险政策敏感。居民是否就诊主要受家庭收入、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和是否有医疗保险的影响[5];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高于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6-8]。就医机构选择主要受医疗费用负担形式[8]、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就医方便程度(距离)的影响。单蕾在深圳的研究表明,51.46%首诊机构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因为价格便宜及就诊方便,参保人就医意愿明显增加。选择综合医院则主要考虑医院医疗技术较高,大型医疗检查设备有利诊断[9]。PhilipH.Brown和CarolineTheoharides(2008)采用巢式Logit模式分析了25个县的家庭调查数据,发现寻求治疗的条件、医疗费用的报销计划和平均日消费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医院的选择[10]。

阅读全文

商业保险担负社会管理职能

摘要: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对于商业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摊和补偿上,即分散风险和损失补偿。作为一种社会广泛运用的分散风险工具,商业保险一直在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中保驾护航,扮演着“安全垫”、“协调员”等重要角色,发挥好保险的社会职能作用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商业保险在部分行业中的实施和运用来体现其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管理;保障

一、商业保险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

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①。本质是分散社会风险,组织经济补偿。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或过程。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商业保险发挥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促进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人在经营保险产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这种“外溢效应”不断扩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发挥显著效果。

二、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

商业保险的经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分散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很好地保障群众利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一)社会风险管理

阅读全文

医疗护理床的品质因素调查

1、医疗护理床设计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1)环境因素。医院:医院属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而且病房多为病患,要保证设计的低噪音性、公用性、卫生性以及是否方便移动,同时考虑到病人上下床是否便宜,是否与医疗设备连接的相关情况。家庭:床体应该易拆装、可收纳、方便进出房间,还应考虑到床体的外观要与家庭环境气氛和谐,外形上与家具风格关系,考虑到与家人互动交流的一些设计。养老院:病患陪护者多数不是亲人,在兼具医院护理床考虑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护理床外形、色彩上的亲和性,考虑到同房病患之间的交流。医疗护理床在环境方面应考虑到排泄物的污染、清洁用水的重复利用,以及制作材料的可回收性。一方面医院护理以急症患者为首要对象,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更显得医院床位有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作用使得人们以家庭为中心、对养老院养老比较排斥。因此,可推测在不远的未来,家庭用护理床的需求会加速提升。

(2)经济因素。市场上能起到基本安全保护的普通手动护理床价格在4000元以上,电动的价格在10000元左右,多功能的护理床价格更是几万元。这样的价格超出了半数以上用户的购买力。因此,护理床的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性价比,结合具体国民经济实力和需求是很必要的,护理床的设计和定位就要向着低成本、高价值的方向努力。通过以上影响护理床的四个重要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1)以人为本。护理床的设计首先考虑人的需求,从环境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型护理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设计定位于家庭用护理床。2)合理的性价比。从经济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在中国,购买力是影响护理床市场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护理床的设计应该着重通过简化护理床结构、减少材料等以节约生产成本,追求高的性价比。

2、医疗护理床用户的访谈调查和效度分析

(1)访谈计划与安排。通过资料收集和访谈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家用护理床的全部的高端品质特征因素,通过分析后将高端品质特征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提出正确的设计指南,并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

(2)访谈提纲。护理床的专家用户分为三类人员:销售人员、护理人员和使用者本人。访谈之前对三类人群分别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列出问题提纲:销售人员:现在销售的家用护理床的类别,分别的使用人群是哪些?对应的价格是多少?以及它们是如何操作的?购买家用护理床的消费者,比较注重床的哪些特点,如外观、功能、性价比等?床体各部分的材料是什么是否可回收?护理人员:您在购买护理床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如安全性,功能,品牌等,还有其他的吗?您在操作护理床时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吗?您对护理床还有哪些要求,如方便拆装清洗、可以折叠移动,还有其他的吗?您在使用护理床时遇到过哪些不便?使用者本人:您比较注重护理床的哪些特点,外观、多功能或者其他的?您使用的护理床床垫的透气性怎么样?您现在用的床坐卧姿势舒服吗?手动和电动的您更喜欢哪种?您需要护理床有大小便,洗头洗脚的功能吗?

(3)访谈的效度分析。护理床的资料获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得:1)通过网络对医疗护理床的相关网站进行资料收集。2)通过与市场上的护理长售卖点的销售人员进行访谈交流,获得较具体的功能和使用信息。3)通过与用户本人及其护理人员的访谈。在建立因素框架时,通过网络收集医疗护理床的分类、功能、结构、组成材料等,通过与护理床相关论文的大量阅读,发现护理床的行业发展方向和应用技术的提升等相关信息。访谈的对象包括一个专业销售人员、6名病患和3名护理人员,通过对专家用户的和部分普通用户进行访谈,将高端品质特征因素由最初的功能、性能、使用方式、材料、外观、娱乐修改为性能、功能、外观、使用方式、品牌、性价比、售后服务。

阅读全文

CNKI期刊的文献计量探析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我国以来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载文期刊、学科分布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研究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总体概览,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献计量学;乡村发展;文献分析

2017年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以达到2020—2035年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充分认识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而且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这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1]。研究乡村振兴问题,可以向上追溯到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文献[2]。自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出现了对乡村振兴的多方面的诠释,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献日益丰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见仁见智,形成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了了解我国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研究的全貌,追踪相关领域研究的总体发展情况及动向,帮助相关学者把握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如每年的发文数量、主要发文期刊、高频关键词、主要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及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等作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呈现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脉络、研究基础、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摸清该领域的活跃作者群、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分析出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影响力情况、最具影响力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以期为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探索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

1文献来源与选择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研究数据。具体检索方法是:选择主题字段,以“乡村振兴”作为检索词,选择来源期刊类型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来源期刊,以保证论文质量的可靠性。共检索到2827条检索结果。排除会议信息、相关报道和通知通告等非期刊论文后,共得2795条检索结果。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30日。

2统计与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于2017年,所以相关文献起始于2017年(25篇),2018年、2019年发文数量迅速增长,分别达到1004篇和1757篇,另外9篇论文属于2020年优先出版。这一变化表明此战略目标一经提出,就掀起了研究热潮,吹响了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号令。

阅读全文

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影响

〔摘要〕

医学高新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发展迅速、适用面广、增值性强等特点,其发展和应用对于人类认识生命、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加剧了医患物化、“病、人”分离、医患不平等、医患商业化、医患目标背离等趋势,给医患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应加强技术监管、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医患沟通、鼓励技术帮扶,使医学高新技术真正服务于病患健康,以促进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关键词〕

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断向医学领域快速渗透、融合和扩展,医学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生命、维护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音;另一方面,也给医患双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较大影响,改变着原有的医患关系格局。

1医学高新技术的特点

1.1技术先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