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论移动通信类应用人才培育

作者:吴薇 刘用麟 单位:武夷学院

办学模式创新

通过企业合作办学,构建通讯技术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完善通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理论教学中,把企业面向市场运作的前沿技术和通信工程基础理论教学结合,构建与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完成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知识背景的无缝对接.把电路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等通讯工程基础理论作为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波与无线及多媒体等通信技术,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同时,有选择地把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中国电信的CD-MA2000技术,中国联通的WCDMA技术、中兴或华为等通讯设备制造商用于3G设备的结构、使用、维护等知识编入专业教材,使毕业生进入单位就能熟悉3G通信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同时选择性开设“数据通信”、“GSM移动通信”、“3G网络规划与优化”等课程.

2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把企业中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融合,将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融合,教学活动和企业培训活动融合,组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双师型”师资团队由系内专业教师及部分来自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行业培训师组成.这些来自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及专业讲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维护经验,能够结合通信行业人才在技术领域培养的规律,以及行业从业人员需掌握的技术方向,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在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论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本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既能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又能在通信企业中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

阅读全文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探寻(4篇)

第一篇:企业知识经济经营管理创新

摘要: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由此带动知识经济的进步。知识经济就是在知识与信息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将知识经济作为企业生产的重点内容,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创新

企业在知识经济管理观念更新的情况下,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改革知识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树立信息化与知识化管理观念

阅读全文

高校通信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信息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改革已经在全世界兴起,这将对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歌求。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其中信息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通信技术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这也给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以通信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它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我国PSTN固定电话用户近2亿,移动电话用户己超过1.5亿,数据通信正在蓬勃发展。   通信行业的发展既为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也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本地区的电信局、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及各设备生产厂家的调研表明:通信行业中,技术型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且大部分存在技术跟不上,管理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不能适应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通信服务与制造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通信技术专业。   二、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   l、知识结构   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掌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交换、移动、光纤、数据等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及一般工程设计、施工、开通、测试、运行的初步工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基本知识,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职业能力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较强的开拓精神;掌握通信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相应通信设备、相关终端产品的安装维护、测试、运行、维修、管理和销售服务的能力:具有处理通信产品、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的业务素质,具有技术革新能力;具有通信系统与机房设备、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及系统配置、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能翻译与查阅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借助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就业方向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维护及简单电子产品开发和简单系统工程安装等工作。该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通信终端设备及程控交换设备的生产、检测与维修;通信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现代电子电器的生产、工艺、技术及管理;通信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较复杂电子通信设备及系统的操作、管理与维护;通信系统终端产品和设备的销售、维修与服务。   三、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学制要缩短,这势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信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明确了“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对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逐步调整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仿真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删除了理论性比较强、实用性不多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将((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合并为《模拟电路》课程,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了《计算机仿真基础》课程,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应用软件能力的培养。   2、专业核心课程:《EDA技术》、《PROTEL》、《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手机原理与维修》、《电话机原理与维修》、《专业英语》。调整了《光纤通信》和《现代交换原理》课程,将有关内容合并到《现代通信系统》课程内实施,加强了移动终端设备方面的课程,以现代通信终端产品一手机为载体,将原《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为《手机原理与维修》,使通信技术专业有一个实际产品为依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电话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和通信终端设备考工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取得通信终端设备中级维修工证书。   3、专业拓展课程:((t卜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电子产品检验技术》。这部分课程根据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行安排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为此,必须要及时跟踪IT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行业的需求,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修订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便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同步。   四、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是培育通信产品调试、设计、维护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当前的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市场。现在的用人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有较大变化,以前的用人单位,在学生进来以后,一般都有一个培训试用的过程,而现在的用人单位特别强调经济效益,他们都有不养闲人的观念,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一到新的单位就能上岗工作,这个难度是很大的。现在电子类、通信类企业很多,学生到单位后首先要在某一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一般是一线操作工),实现第一次“上岗”。因此,高职毕业生为适应这一就业形势,就必须具备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来看,应使学生具有这种第一次上岗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使他们第一次“上岗”时,能够有能力胜任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课程的实验和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子产品装焊、维修等基本技能。#p#分页标题#e#   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以往的本科和专科院校过多的注重理论的系统掌握,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的实践教育方式与途径。为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现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为1:1。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这两年我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基本具备了实践教学的条件,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当然,由于教育经费等问题这种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同时由于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在投入方面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如果跟不上形势变化,就会造成投入的浪费,所以在设备投入上必需慎重。   第二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立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   第三是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专业实习时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考察或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四是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应加强规范和考核。特别是考核这一块,由于现在班级比较多,一般一个班级都有40多人,如何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每一次实验、实习进行记分以外,还应该安排实践考试。总之,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必须瞄准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办出特色,向社会输逆更多更好的人才。   五、通信技术专业理论教学改革   这几年,通信技术专业在理论教学上,我们做了许多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上,注重“需要”和“实用”   从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看,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和课时安排上需要重新考虑,也是通信专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从“需要”和“实用”出发,调整了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去掉了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强的《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一线的实用性技能人才,过多或较深公式推导等理论分析,学生既听不懂,又没有实际用途,除非是专升本、专转本和准备考研的学生。   2、更新教学内容,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在更新教学内容上,我们这几年也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原来的课程名称为《移动通信技术》,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感到既难懂,又觉得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改为《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后,对其中部分内容实行一体化教学,学生一边对照手机主板,一边讲解工作原理,同时安排BGA等元器件的装焊练习,效果不错。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现在我们的许多课程都进行了一体化教学。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体化教学是比较好的方法。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方法对扩招后,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很有效,但对提高教学质量并不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记,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只记不想、只学不创,吞而不化,积而不用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很容易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呢?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尝试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授之以渔”、“点石成金”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用、会教会别人学习,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高职教育是新生事物,高职教学改革同样是新生事物,国家对高职教育非常重视,把它提高到与本科院校同等重要的地步,最近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要扩大100万,教育部的有关领导还指出,高职院校5年内不能升格,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所以,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根据这一思路,提高教师积极性,让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阅读全文

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初探

1建立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阅读全文

应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确立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教学目标,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通信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能力模块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等举措,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0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社会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师资和生源条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任课老师理论强于实践,实验设备也比较简单,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需求。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它是互联网在教学界衍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翻转课堂的建设有很大的可行性。微信是当前移动设备的热门应用程序之一,基于其通讯、社交、平台化等丰富的功能可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研究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对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意义重大。该论文探究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

【关键词】教学改革;翻转课堂;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大学物理

一、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非物理类理工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初步的高等数学知识。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光讲述、不提问更不讨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最终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低。(1)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大学物理主要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学定理与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光学等基本知识。课程主体偏重理论分析,辅以实验论证,传统模式下,教师讲解为主的上课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提出新的授课方式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理论与实践脱钩。目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大多只重视理论教学,没有辅之以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均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公式定理,追根溯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并未得到培养。因为学生通过课本上的表述很难真正理解通过实验现象推导出来的公式及定理。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掌握逻辑分析问题思维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1)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时代已是无线网、4G网的时代,此外,5G网络未来可期,为在线翻转课堂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网络环境。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提供了硬件支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2)微信公众平台为实现翻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软件环境。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特色的手机通信软件,它打通了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线,实现了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的信息传播,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沟通方式。当前,微信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是基于微信应用的、可进行自媒体活动的平台,主要面向组织机构、政府、媒体、企业、个人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向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如消息推送、活动召集、品牌传播、资源分享等。目前大部分用户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聊天工具、娱乐方式或一种便利的服务方式,但对于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发甚少。基于微信公众号丰富、强大的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编辑功能,可以良好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式,也可以为线上教学提供便利。(3)互联网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微信用户群体的中坚力量,对于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与学习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术支持。基于微信支持多种形式内容的实时发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资料,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实现移动学习。同时,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可随时随地通过在微信平台上留言,向老师反映,老师也可及时进行解答。教师准备的相关大学物理实验视频等,可以在课前在公众号上面,让学生提前观看,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可能性。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专业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文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介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阐述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和目的。从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总结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能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有效提高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针对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的国际协议中,权威度最高、体系相对最完整的是《华盛顿协议》,我国于2016年6月正式成为第18个成员[1]。对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在国际标准的规范下提升通信工程教育质量,有效地扩大我国通信专业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国防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61年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时就设置了相关专业。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通信应用的不断更新,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迅速发展,专业内容涉及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等多方面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2]。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已经以5A评分成功完成了湖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并被评为教育部“双一流”,军队院校“双重”建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鲜明的通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其非常适合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规范性建设。课程体系是专业内不同课程的有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中都将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描述和明确要求。从2019年开始,笔者全程参加了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报工作,同时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下面分别从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出发,阐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探索。

一、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OBE即Outcome-BasedEducation,是指基于产出的教育,该理念于1981年由Spady(斯派帝)率先提出[3],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产出导向下,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需紧扣培养目标,围绕毕业要求开展建设。与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校不同,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院校。习主席训词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必须在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更大作用,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加强重大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做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将训词落实到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就是要为我军努力培养通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通信保障人才,紧跟世界军事通信发展潮流,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专业。专业定位明确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此基础上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再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整体思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共制定了14条毕业要求[4],除了包含工程认证标准中普遍要求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以外,增加了第13条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第14条具备初步岗位任职能力。这体现了我校培养高素质新型通信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和地方综合性高校相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区别。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完备的课程支撑矩阵,实现对毕业要求的紧密支撑。以我校专业课程军事通信系统为例,该课程学分3分,分别支撑毕业要求第1条工程知识中专业知识(分值0.4),问题分析中的识别(分值0.2),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检索(分值0.1);以及第14条具备初步的岗位任职能力(分值0.3)。该课程以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立足军事通信系统讲原理和关键技术,要求学员掌握军事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掌握几种常用军事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类比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类似地位的移动通信课程[5],该课程同样支撑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使用现代工具。在课程的主要内容上讲授民用蜂窝移动通信的进化、架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本理论,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类比两所学校的这两门专业课即可发现,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校,其课程体系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传授知识体系架构上与地方高校有显著不同。国防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服务于“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生长军官培养,因此把思想过硬和军政素质过硬视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鲜明地体现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首先,整个课程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了多门重要的思政教育课和军事理论与实践课,使得该类课程比重超过24%,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比的基本要求只有15%。思政教育课中包含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军事理论与实践课有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等。此外,为保证学员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众多的军事素质训练和军事体育课,例如野战生存、轻武器操作、军事体育等。军事素质和思政教育课程贯穿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个阶段,体现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办学定位。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指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培养,课程设计内容需要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应该按照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这一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评判,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由于工程论证是一种合格性评价方式,因此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教育服务对象的特征,关注他们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和预期目标,按照循序渐进、重基础、强应用的思路,构建贴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所有课程按照培养阶段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背景课(包含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首次任职课程。这些课程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自修课和讲座课4种类别,方便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修读。在入学的第1-2学年,主要夯实通识教育,打牢学生工程基础,因此安排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和工程基础课。通信工程专业较为重要的工程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在第一学年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在大二上学期完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以及电磁场与电波传播在大二下学期完成。第三学年开设了较多的专业基础课,完成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息论与编码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大四上学期主要面向应用开展专业课修读,完成军事通信系统、通信对抗原理与应用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大四下学期则充分考虑提升学生的专业任职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安排了面向实际装备应用的卫星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等首次任职课程和本科毕业设计,同时辅以多样化的工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践。上述的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了对学生每一阶段知识接受度的关注和考虑,在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中既考虑与高中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又帮助学生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跨越,第二至第三学年课程则搭建起至下而上的工程与专业基础知识架构,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第四学年重在提升学生面向就业的任职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体现了从通用基础到专业应用、再到实践创新的有序进阶。围绕着高素质新型军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改进过程中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意见和问题,切实解决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跟踪评价的问题。在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设计的问题包括:(1)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学科专业是否匹配?哪些课程知识能帮助您快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哪些实践课程对于胜任部队岗位最有用,哪些感觉没有用或不太有用?(3)为胜任部队岗位,母校教学安排和训练中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加强?哪些教学环节需改进?等。这些不记名问卷面向同一课程体系培养的所有毕业生发放,最后通过统计找到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几个痛点问题:有同学反映理论课程虽然学的比较扎实,但是到单位以后缺乏面向通信装备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有毕业生反映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存在内容重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新版课程体系修正中得到了针对性解决。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我们通过随机抽选大一至大四教学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到了每一条意见有记录、有回答、有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阅读全文

通信工程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

通过开展通信工程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我校通信专业建设和发展机遇,发展完善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育人培养模式。解决因专业总学时压缩与满足部队需求而增加专业实践环节间的矛盾,培养出专业功底扎实、个人技能过硬,且具有较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通信工程人才,为其他工科类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关键词:

通信工程;CDIO;教育模式;专业教学;应用研究

由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内容、轻方法,重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轻课程实验设置的灵活性,课程实验多数为了验证理论教学内容,缺少考察和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之实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缺乏,也使得很多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偏离了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紧跟时展步伐,适应信息化时代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将最新理论成果、技术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视角理解和整合经典的通信理论课程内容,如何提炼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核心知识体系,并融入和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都是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CDIO教育理念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得到的创新研究成果[1]。“C”是指依据用户要求,综合技术服务、企业战略规划等因素,不断更新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D”是指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优化和创新;“I”是指任务实现,要把方案设计转化为科技成果;“O”是指成果展示、验证和评估。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理论的抽象概括,是以项目研发至运作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实施背景,以工程操作实践为平台,使学员以主动的、积极的、可操作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方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以实践锻炼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培养大纲是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主线,综合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团队合作及人际沟通等方面,是在整个企业与社会环境下进行实践运行的过程。这种理念及特点对高校改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学员就业率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