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转型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业务转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业务转型论文

融媒体下科技期刊编辑转型路径探索

摘要:伴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出版行业在资金扶持、政策导向等推动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内也进行了许多关于融媒体时代下期刊发展的研究,但通过关键词检索能够发现,当前更多研究目光放在了记者群体的转变路径方面,关于编辑群体的转型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鉴于此,文章以融媒体时代为视角,重点探索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旨在丰富该领域研究。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契机;转型路径;融媒体;角色定位

导语

科技期刊是在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及科研人员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为科研创新提供着支撑服务,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及科技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数字化媒体形式,比如移动端媒体、数字报章杂志等。在当前,立足网络的多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实现科技期刊创新的重要路径。科技期刊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尝试由传统出版转为数字出版,逐步过渡到媒体融合。而为了使此过程更为顺遂,就离不开高素质编辑人员的支持,因此,进一步探索融媒体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融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契机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第一,个性化定制与海量化保存。以往纸媒在传播信息资源时,主要依托纸质的形式,这一定程度限制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纸媒传播空间的限制被打破,信息保存不再受到限制,能够实现生活、科技等诸多信息的良好结合。同时,融媒体背景下进一步拓宽了信息广度,受众能够结合自身兴趣及喜好,选择更体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使自身的发展、生活及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在上述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拥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可使服务更个性化,提高了科技期刊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为受众节约了时间。[2]第二,时效性增强、受众面扩宽。在当前智能移动设备十分普及,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来获取或是信息,这使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大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客体又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在此情况下,科技期刊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方式改变,依托融媒体理念,科技期刊的内容能够实现实时传递给受众,使信息更具时效性,更多体现出期刊具有的价值。第三,增多了表现形式。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不再局限于图片和文字,其能够综合使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使受众的感官体验得以很大程度提升。科技期刊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纸媒传播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在融媒体理念下,科技期刊提供给受众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有助于受众的接受与理解。

2.融媒体视域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

阅读全文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路径

【摘要】智能化应用到图书领域,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对图书馆员的服务和创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安徽省“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围绕“培养馆员新型能力”和专业知识竞赛两部分进行,旨在提高馆员的综合水平,提升馆员的业务素养,拓展馆员的服务层次。开展自上而下的多元培训模式,设立奖惩机制,培育数字人文馆员,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实现服务转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馆员新型能力;科研水平;专业知识竞赛;服务层次;馆员培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工作人员知识专业化,都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具有学习能力的文献信息开发和服务队伍,这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馆员知识结构老化,信息组织能力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时展带来阅读需求。笔者以安徽省图工委在安庆师范大学举办的2017年安徽省“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暨馆员专业知识竞赛作为切入点,探索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的路径。

一、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

1.论坛举办

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旨在探讨智能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层次。论坛围绕如何提升高校新型馆员能力进行。2017年5月19日上午,各高校馆长极其本馆参赛人员参与高校馆员新型能力论坛的举办,这次论坛有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工有53篇论文参赛,参赛者的论文内容涉及到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方方面面。会议派遣代表上台论述新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模式,其中获奖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5人,优胜奖若干。由此可以看出,论坛的举办深受欢迎,馆员们积极思考,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献言献策,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2.馆员专业知识竞赛及文化考察

阅读全文

国际贸易校企合作发展

摘要: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高校转型发展中,深化校企合作是一条必由之路。深化校企业合作,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可以通过创新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师资培养、创新学生管理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

转型发展;校企合作;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发展的同质化,使许多地方高校丧失了办学的特色和发展的定位,高校毕业生的合理就业、充分就业问题仍未有效缓解,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三部委(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高校转型发展中,深化校企合作是一条必由之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阻碍地方高校转型的困难很多,其中有外部制度因素,也有内部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一是学科与专业设置趋同性过高;二是有些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结构教师比例较低;四是校企实质性合作不足,大部分还停留在联系企业接纳学生参观、实习层面。此外,一些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采用“订单班”“包就业”等方式,这并一定是校企合作的最佳形式,转型发展应当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何提升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办学应当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应当从满足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创业质量的保障出发,合理选择专业共建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深化校企业合作,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尝试。

一、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创新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科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衔接,与就业市场相结合,充分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方向发展,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积极寻找对口企业,实现校企之间的有机对接和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开放办学的新模式,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首先,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企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校企联合制定具有特色的、符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方面,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整统一的教学体系。紧密跟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充分调研,与企业一道制订出在知识、技能方面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适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通过利用合作办学企业的相关真实数据,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指导,使得实践效果更加真实具象;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与企业相关的真题进行调研写作,强调毕业论文的现实针对性和论文的应用价值;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组织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到一线岗位进行就业前的热身,逐渐实现从在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逐渐适应从校园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过渡;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承担企业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吸纳学生参加,通过完成企业的课题任务,使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校企业合作,借助校内外两大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再次,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评价方法。合作企业参与对在校学生的学业评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引入人才培养质量企业评价体系及动态反馈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和毕业生职业成长历程进行监督和关注。借鉴企业对用工人员的业务考核标准,在对学生进行实训和创业评价中充分考察社会效果,将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延伸到企业和社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新评价标准,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较为完整科学的依据。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可以尝试细化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经历,引进实战课程模块,包括外贸实战、外贸拓展、外贸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实施对外贸易全程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业务为载体,针对各个实战模块中对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类别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阅读全文

数字时代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几种模式

一、国内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

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

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

阅读全文

电子银行业务转型分析

 

作者:蔡志平   单位:天津农商银行   一、针对相关研究的综述   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许多作者已经开始关注电子银行业务的转型问题。所谓“转型”可以理解为,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建立更符合商业环境的服务模式。不难看出,这对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小银行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王威的《对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转型的思考》、王海涛的《浅谈“电子银行区域化发展的科学决策方法”、邓玉的《打造电子银行风险监控系统》以及敦宏程的《构建安全的金融电子支付生态环境》。   从理论研究上看,目前针对电子银行业务转型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与之有关的文献也呈现出较为零星的特点;同时,针对中小银行电子银行的讨论就更为稀缺,当然就更不用说“转型”问题了。其中,王威的“对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转型的思考”,是从总括层面来进行论述的,未能深入涉及中小银行的市场功能特征和其内部运营特点。   正因如此,笔者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强调这样几个要素:(1)针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战略,适应性的建立其电子银行业务的转型定位。(2)该转型定位与四大商业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区域植根性,进而这也成为了转型路径的出发点。以下将做具体阐述。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转型定位   上文已经提到,电子银行转型应实现两个目标:即质量的提升和业务的拓展。然而,传统视阈下的转型模式却无法切实建立起中小银行的行业竞争力,这不仅与其业务发展程度有关,也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有关。因此,在可操作性和差异性的市场竞争策略引导下,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转型定位。   (一)区域植根性方面   从中小股份银行的产权归属来看,大都隶属于区域性地方政府。政府设置该类型商业银行的初衷存在多元导向,其中对于盘活区域性资金存量则成为了主导意识。正因如此,在给予当地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居民的消费信贷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客观现实就要求,在电子银行业务转型定位上应满足区域植根性要求,即在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业务拓展方面,须与当地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消费特征相契合。   这就要求中小银行要在调查研究本地经济特点、区域消费、组织构成、客户特征等方面做足准备,以网上银行为主导平台,将资金流转、信贷支持、特色经济服务与电子银行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法人客户、个人客户的不同类别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进行差异化服务、一站式服务,把银行自身发展与本地客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共同发展、互生互利的格局。   (二)业务集中化、产品创新方面   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其在银行全部业务的占比日益扩大,这充分证明了电子银行业务的便利性,而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不仅应在支付方面显现出便捷的特点,还应在业务集中、产品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电子银行的潜力。在成本-收益比较下,中小银行在拓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应在深度上下工夫,而不应模仿四大商业银行的“广度”策略。不难发现,建立业务供给的深度服务不仅能在金融技术上锁定合作伙伴的合作意愿,还能形成技术壁垒来规避外域商业银行的挑战。   以上两个方面的转型定位是当前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区域商业和政策环境因素都将推动或抑制这种转型指向。   三、转型定位下的路径思考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转型定位下,具体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与区域政府的联系方面   在突出电子银行的区域植根性方面不但需要有自主意愿,还应将诸多业务构想传递与区域政府主管部门,从而借助政府公权力的释放来加速实施路径的连接。在与政府的联系方面应落实这样几点信息:(1)该电子银行业务由自己做,而不由四大商业银行的做的优势是什么;(2)电子银行在业务服务上,能为当地实体经济和消费经济带来怎样的益处;(3)在进行业务转型时,需要得到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撑。不难看出,前两点都是集中阐述自己的功能优势来获得政府的支持;最后一点,则明确政府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二)与商业伙伴的沟通方面   这里的商业伙伴同样具有区域性特质,如本土连锁卖场、中高档餐饮企业、中高档服务性企业、中高档电影院等等。从这一点来看,中小企业电子银行在业务拓展上主要是进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网上银行的订单提交、餐位预定、服务预购,以及网上订票等服务,建立起外域电子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无力竞争的态势。从现实所反馈的信息显示,中小股份银行在上述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在生产消费领域,电子银行可以扮演类似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角色。   (三)与需求主体的联动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中小股份银行电子银行在品牌号召力上存在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到当地消费者(包括企业)对它的利用程度,而利用程度的频率大小又将决定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业务转型时还应通过媒体和政府官方宣传,强化消费者对相关业务的了解,并在促销模式下能建立起商品购买的折扣价格策略。   这样一来,四大商业银行便难以复制这种服务模式,自然为中小银行的电子业务转型提供了空间。   诚然,关于本文主题的实践模式还有许多策略,但结合我国大部分中小银行和区域商业环境的特点,按照本文的观点,相信大家会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限于篇幅,本文不能详细说明。当然,业务转型本身就具有动态、可变特征,这就表明本文结论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p#分页标题#e#   四、小结   本文认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应把握区域植根性和业务集中化、产品创新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应与区域政府、商业伙伴、需求主体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突出自己的业务优势才能在四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夹击下获得生存的空间。

阅读全文

国际科技期刊发展模式

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科技期刊的运营管理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最新结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四;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占世界总量的17%,相比2017年增加了23.3%,排名世界第三。可以看到,无论是数量还是论文质量,我国的学术水平都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反思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平,在管理运营上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学习国际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综述

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技术、成熟规范的法制和出版环境,为国际科技期刊发展形成先进市场化经营理念和运营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国外科技出版集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借助全球网络化的营销扩张影响,进一步提升国际科技期刊在全球的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版业的行业融合不断深入,大多数国际科技期刊也进一步转型升级。首先,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快速普及。一些国际科技期刊对期刊电子化探索比较早,2007年起,数字期刊就已成为其出版的主要形态。一些大型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甚至以最快的速度顺应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比如爱思唯尔,其2015年的财务年报数据中就显示,数字化业务已经超过70%,纸质业务仅占15%,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化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已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70%,与之对应的纸质期刊收入则逐年萎缩。随着国际科技期刊电子化的普及,期刊不再是传统的期刊出版商,而是转型为新型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通过提供电子化的期刊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决策方案。其次,科技期刊集团的平台化发展飞速。因为期刊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获取最新信息资源的方式也随之改变。期刊出版商从传统的“期刊+论文”开始向“数据库+论文”的方式转变,更多的学术成果通过在线的搜索就可以被找到和阅读,这种趋势促使国际科技期刊开始平台化建设。同时,为了让数据更加全面,让期刊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大型的科技期刊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国际并购等方式扩大自身的数据资源。比如,爱思唯尔收购帕加蒙出版社、北荷兰出版社、美国学术出版社等,施普林格收购博思软件等。最后,科技期刊的专业化越来越强。国外科技期刊在出版集团的统一管理下运作,专业分工细致,有利于专业化与集群化发展。比如,以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等为代表的科技出版集团就在不同的领域发展。爱思唯尔出版的科技期刊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与护理方面等学科领域,著名的期刊有《柳叶刀》《细胞》《事故分析与预防》等;施普林格学科涉及范围包括生物医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数学等,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自然集团则主要出版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领域的期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顺应时展的电子化应用和平台化、专业化的经营策略。

二、国际科技期刊发展模式分析

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特别是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主要面向科研学者、高校机构、普通读者等群体的办刊模式;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与大型出版集团、专业协会、业务期刊等联合的出版模式。细致研究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其无论是严格的编审制度、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是专业化的定位、产品集群化的发展,都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严格的编审机制保障期刊质量

国外科技期刊在编辑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术质量为第一要务,技术把关居第二位。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点环节,是决定稿件录用的重要依据。成立于1880年的爱思唯尔,组建之初,编委会就奉行独立编辑的原则,以保证出版物的高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爱思唯尔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重组、兼并等方式吸纳其他优秀期刊,进一步扩大稿件来源。在保证稿源的情况下,爱思唯尔为了保证期刊文章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对编审的要求非常高。数据显示,与爱思唯尔合作的编辑有7000多人,编委有7万多人,审稿专家30多万人,拒稿率平均在55%左右。爱思唯尔的编审机制通常包含同行评议、专家审稿和重复审稿等环节。同行评议是国际科技期刊编审机制的特征之一,即收到稿件后会先经过预审,让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同行人员进行评议,这些评议意见不能决定稿件的录用,但是其相关建议可以大大缩短审稿时间。经过同行评议后,稿件将经过专家评审。专家是稿件研究范围的权威人士,其对稿件的研究背景、学科进展、应用前景等方面给予评估,同时对稿件的原创性进行判断,得出针对性的审稿意见。通常国际科技期刊的专家评审成员往往分布在不同国家,有时会存在一篇稿件同时在几个国家审阅的情况。这也正是爱思唯尔外部编辑和编委会重要性的体现。在爱思唯尔,论文的发表完全取决于外部编辑与编委会,他们依据论文的研究问题和方向、新颖性等进行决定。正是如此高要求的编审机制,才确保了期刊优质的内容,从而为爱思唯尔赢得了全世界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认可。《自然》自1869年创刊以来,多年如一日地如实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成果。《自然》的一切决策均是由编辑做出,其不设立编委会,这样确保了期刊所采用文章的编辑标准更加统一,让期刊真正独立于任何一个科学团体或者机构。《自然》的论文在提交后会首先被送到熟悉该领域的编辑手中,由编辑判断文章的立场、科学意义等问题,期刊参考科学顾问和其他编辑的意见后再决定送审。这样的流程筛选,会有50%的稿件被直接退回。送审后的文章再由编辑根据期刊稿件标准,参考审稿意见进行取舍,保证了审稿的全面性和学术性。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方法

当今科技期刊正经历一个复杂的发展环境,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多采用SCI的评价指标,国内大多数非SCI学术期刊都面临缺乏优质稿源的困境;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科技期刊传统的出版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科技期刊进入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读者改变依赖纸质期刊的阅读习惯和获取资讯的方式,国内学术期刊所处的境遇越发的艰难。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成为期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于期刊的学术质量,而学术质量是期刊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因此,要发掘各种可能的途径,多种手段相结合吸引大量优秀的稿件和作者。同时,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想要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还必须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工作,从而进一步吸引并获得学术界的关注,树立品牌形象。未来几年,科技期刊将经历一个复杂的转型过程。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加快信息交流的进程,最大程度发挥科技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期刊提升影响力,需要从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和宣传推广两方面入手。在对众多科技期刊调研分析并结合《材料工程》和《航空材料学报》的实际,论述了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方法途径。

1组稿和选题策划

跟踪前沿热点,注重学术创新,一直是科技期刊把握学术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期刊编辑要有“内容为王”的意识和敏锐的选题策划能力,及时报道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两刊编辑部近几年来出版了发动机材料专题、钛合金专刊、航材院60周年专刊和基因组计划专刊,反响不错,提升了这两本期刊的品牌特色。要在组稿和选题策划上取胜,这需要编辑部经常性地与实验室进行前沿讨论,鼓励期刊编辑抓住前沿,走出去,走访实验室,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最近几年,两刊编辑部参加了很多材料领域的会议,如材料大会、第十一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等,深入了解材料领域前沿热点,便于结合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来组织相关专刊,结识会议上的专家,对期刊进行宣传。同时,北京高校、研究院所聚集,借助这个地理优势,两刊编辑部也走访了一些高校或研究所,如北京化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与专家进行交流,掌握了材料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及时追踪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专刊主题的选择做好准备;通过参观实验室,具体了解每个专家具体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便于以后送审稿件和约稿。

2优化网站、出版和传播方式

网络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出版方式在编审、排版、传播等方面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编辑部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平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建设,致力于为作者快速和传播科技论文,建立功能齐全、实用好用的期刊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查稿件、查论文等自助服务,方便作者投稿、查稿;审稿方面建立完善的审稿人数据库,引进更年轻的专家进入到审稿人数据库。另外,科技期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也能大大提高期刊的显示度。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网络优先出版可以适应作者和读者对成果时效性的要求,能扩大论文的影响力,提高论文的显示度,有利于吸引优质稿源,利于期刊的发展,编辑部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签约,使用“单篇文章优先数字出版”,这样不仅解决纸质刊物出版时滞问题,使科研成果尽早传播,同时也为着急毕业、评职称的作者服务,缩短学术论文的出版时滞,加快学术新知的传播,实现学术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开放获取(OA)是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开放获取是学术期刊论文的一种免费获取方式,一般通过学术期刊门户网站或者公益性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网站,科研成果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ofOpenAcessJournals,DOAJ)是由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一个了解和查找开放期刊的工具,它提供有质量控制的、可免费获取的电子期刊资源,是对全球OA期刊的收集和开放获取期刊目录的系统,是目前认知度最高的OA期刊目录。DOAJ收录的OA期刊都经过了同行评审,对论文学术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且收录的OA期刊数量众多,对学术研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OA出版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期刊或论文的显示度和可获取度,目前,《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先后被DOAJ数据库收录,不仅为读者下载、传播文献提供了便利,同时扩大了期刊的影响。

3优质的服务

科技期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作者本身就是读者,新的读者也是潜在的作者”。因此科技期刊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吸引新作者,巩固老作者。两刊为了吸引优质稿源,筹划举办表彰会,设立“高被引论文”“高影响力论文”“热心读者”和“办刊热心人”等奖项,对获奖的专家和学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机制,调动了编委、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积极性,丰富了稿源。编辑部的编辑遇到因毕业、职称和结题等原因需要优先出版的作者,尽量满足作者合理的需求,但不会牺牲其他作者的利益。另外,两刊编辑部经常与专家交流和沟通,适时报送期刊的发展动态,在节日给专家赠送纪念品,为优秀的审稿专家适当减免所投稿件的费用。

阅读全文

媒体融合与学术期刊发展思路

1媒体融合发展背景

西方学者对媒体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首次提出媒体融合的概念(MediaConvergence),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汇集在一起”,并指出“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的生存”。在我国,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快速步入信息时代。近年来,3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在通信和大众传播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新传媒以及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在此环境下,我国新闻传播界引入媒体融合这一概念,并将其内涵进行拓展,使不同媒体通过交互作用,达到和谐共生、互促发展的状态。媒体融合是基于多元化信息传输渠道的新兴传媒模式,将以往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电脑、手机客户端、阅读智能终端等有效结合起来,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接收、查阅、观看自己所需信息。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可见,媒体融合将成为新闻传播、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

2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络技术日臻完善。受众一改以往只能通过纸质媒介阅览信息的状态,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即时通讯设备获取海量的信息。信息时代纸媒危机,曾经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京华时报》《东方早报》均于2017年1月1日休刊,《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及舆论引导等内容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网。具有传播思想、发展学术、传承文化等社会功能的学术期刊,其纸刊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绝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还是以纸刊为主,通常是将纸质刊的同等内容上传至网络数据平台。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下一些问题:(1)学术论文的时效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学术期刊容量有限;(3)传播面、影响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4)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将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及时、迅速地传播出去,在读者、作者、编者之间实时流通,是学术期刊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媒体融合,虽然对以往按部就班运行的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运行策略

学术期刊展示的是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引领、评价、传播和馆藏的作用,其中所刊发的文章主要以原创论述、研究综述、书评等为主。目前,各办刊人就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达成共识,纷纷探讨融合之路,并付诸实践,针对传统纸质期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3.1优先出版,网络首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