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应用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业务应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业务应用管理

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实验室业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数字化应用的目标和功能需求,对实验室业务管理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过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业务运营的数字化、质量管理及实验数据的数字化,系统地阐述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结合泛亚实验室的实际应用,为实验室业务管理特别是汽车实验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数字化;汽车实验;系统应用

0引言

近年来,数字化发展日益完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日趋成熟,为业务数字化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截止2019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6亿辆。同时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不断提高汽车实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是汽车行业实验室面临的重大课题。汽车的实验贯穿于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区域广、过程环节多的特点。一个全新项目的测试与开发,涉及零部件关键实验5000多项,系统级实验200多项,以及整车级实验600多项。其完整的实验一般时间跨度为36个月,期间涉及到多个实验区域,如各实验室、试车场、耐候性实验基地等,涉及几万个零部件测试样本,近千个整车及系统实验样本,整个过程需要各产业环节的通力合作,覆盖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开发部门、实验认证部门、质量部门、制造部及物流运输部门等。这个过程对实验要素的管理、业务运营、质量管理和数据分析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建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进一步优化汽车产品开发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目标

泛亚实验室隶属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着整车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测试需求,其测试能力涵盖整车、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实验室先后建成众多全球领先的汽车实验设施设备,如整车热力学风洞、车辆安全实验室、振动噪声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排放实验室、整车性能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底盘运动与动力学参数测量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电子电器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等十一大类实验室,并具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专业汽车试车场———广德试车场。泛亚实验室已通过CNASISO/IEC17025资质认可,近年来不断探索实验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建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现如下目标:1)建立实验要素资源的集成管理,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场地设施、测试样件和车辆等汽车实验各要素数据的远程低时延采集、安全加密及实时高速传输;2)建立实验室的运营平台,实现数字化运营能力,践行全过程的数字化质量管理,实现实验的自动化,实现测试与评价过程的安全、准确、高效、低成本运营;3)构建汽车实验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多类型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开发从数据采集到价值输出的大数据闭环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方式实现实验全过程的覆盖。

2实验室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功能需求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业务管理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与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高校作为新技术的普及地,不仅需要教授新技术的原理,同时要结合新技术运用在教学中。由于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存在耗费劳动力大、办公效率低、系统交互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教务管理系统现有的问题,本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论述了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教务员之间的交互式教务管理系统,并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论证了其在提高学生成绩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交互式;教务系统;教务员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在新时代的驱动下,进行着深度变革。教育行业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单位,信息化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工作方法、信息媒介都带来了诸多便利。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提供多媒体的信息媒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从以纸质媒介记录的模式脱离出来,减轻了大量繁重的劳动。高校的根本工作是教学,教学离不开教学环节的有序的实施,因此提高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提升教学环节的便利性、有序性、公开性与互动性,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减轻教务员的繁重工作,注重教务员人文关怀,以期提供更好的教务管理,辅助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

二、高校教务管理业务

1.教务员角色

教务员作为管理高校教学工作,协助高校各院部处理教学事务的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是连接和贯穿教学单位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管理向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信息化革命对教务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信息化时期,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具有便捷性,多采用办公系统(OA)、网站客户端进行信息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教务员的角色逐渐由逐一通知变成了广而告之的模式。伴随着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办公流程公开、事务进度公开、教学环节公开的信息化教学变得更加普遍。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能够及时得知教学信息,教务员能够准确教学环节进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阅读全文

区域性基础教育业务管理建设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数据中心系统平台建设及应用案例,从需求获取分析、平台框架构成设计、系统数据标准定义,平台基础管理服务构建,以及教育决策支持高级应用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区域性基础教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基础教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平台框架构成;数据标准;编码规范;教育决策支持

一、引言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推进过程中,各类区域性基础教育软件系统的建成和应用,有效地规范了各类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相关教育业务工作的效率。然而,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希望利用系统运行产生的业务数据,综合分析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并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时,却常常显得异常困难,甚至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软件都是被孤立成单个的业务系统而实施设计开发的。无论是数据标准制定,还是业务流程设计,都各不相同的。软件上线运行后,系统之间更是互不相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围绕着不同教育业务的“信息孤岛”。面对“信息孤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本无法整合各类软件的业务数据和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决策支持分析。为此,区域性基础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建设,应当强调需求导向、整体规划、规范建设的原则。通过构建统一的区域性基础教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统整开发各类教育业务软件系统,并最终实现全面整合各类教育业务系统和共享应用数据信息的愿景目标。

二、区域性基础教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要点分析

阅读全文

煤炭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会计在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是在定量评估不能实现时的一种替代评估方法。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经营理念和风险的大小,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是以定量计量为主,对于无法定量的一般采用集体决定的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制定具体指标为标识的应对管理控制制度,管理成本和控制风险都非常的高。

风险监督的对象可能是风险定量计量的指标,也可能是与风险大小关系密切的其他关键指标,因此风险监督报告以数据形式为主。由此不难看出,风险管理系统的难点和重点是因果分析和数值计量。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因果分析与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中的动因分析虽然目的并不相同,但是其本质和基础是一致的。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中能够提供企业运行过程中各种动因驱动因素的因果分析结果,同时能够提供详实的时监控数据和计量结果,这些分析结果能够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提供直接支撑,这些监控数据能够为风险定量计量提供宝贵的历史数据和为风险监控提供时时数据。因此,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作业成本会计在全面预算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集团公司管理使用的预算报告系统和面向生产部门的业务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报告系统是把业务预算管理系统生成的报表汇集加工的系统,更多的是程序化的软件模块系统。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是面向具体业务的管理系统,与预算报告系统分属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交集很少,因此,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对改进预算报告系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业务预算管理系统和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是一致的,都是用于具体的生产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的具体对象都是具体的交易业务,区别在于业务预算管理系统主要是未来的交易业务,而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核算的是交易业务的历史数据。

业务预算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交易业务的计划管理,实现业务预算,然后通过对业务的结果进行预计和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计量,最后生成一定格式的业务预算报表。交易业务按照交易过程的不同可以分解成不同的作业组合,要对交易业务进行高质量的预计和计量,首先应该预计各种交易业务的预期结果,然后才能恰当的进行计量。交易业务的种类繁多,且影响交易业务的结果的因素很多,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中,无论是对具体交易业务进行核算还是历史数据的查询收集都非常困难,如果对各种交易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其高昂的实施成本和由于成本核算系统缺陷带来的数据计量误差足以使其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业务预算管理系统采用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模式进行管理,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全文

项目管理在培训运营管理中的实践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培训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培训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培训运营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培训运营管理模式。以G学院为例,通过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管理结构,推进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与协调,提高了学院培训业务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企业认可。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运营管理;事业部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培训成为企业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将在提高培训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培训市场的发展要求,纵向管理层次多,横向涉及部门多,必然导致培训运营管理效率低,培训效果不明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项目管理方法已经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培训运营管理中,通过目标优化、过程管控、效果评估等,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提高培训管理的竞争优势。

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对项目及资源进行管理,实现项目目的的管理模式[1]。项目具有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柔性、创造性的特点,同时,项目管理面向成果,基于团队的工作,可以提供跨职能部门的、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2]。项目管理包含五大组织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和收尾[3]。它的核心问题是对项目质量、进度与费用的协调控制。本文拟探讨如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培训运营管理中,实现对培训运营及培训项目的计划、实施、监控等进行全流程的动态管控,从而达到提升培训运营的质量和效益目标。

2培训机构应用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项目管理为培训全流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阅读全文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探究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新时代,资本市场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证券行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证券公司亟须加快转型,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改变其业务收入格局,以实现业务多元化与发展差异化。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广泛普及,已经渗入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财务共享也随之应运而生。文章基于H证券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探讨了证券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以期进一步通过优化服务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支持证券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证券公司

1概述

1.1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创造价值。共享服务是向企业提供标准统一、专业精细化的服务来创造价值的运作模式,其目的是整合企业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作业效能、保证财务质量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共享服务将企业下属各业务单位中存在的同质化作业或专业性作业剥离出来,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优化、统一处理,统筹协调企业资源,业务单位把所有精力投入核心业务。随着共享理念提升和应用普及,共享模式凭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由成本动因发展为管控动因和战略动因,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进而从成本控制延伸为企业价值创造。共享服务重整运营业务流程,合并同类型或专业性的工作汇集到后台营运,各业务单位减少冗余后,能获得相当高的成本效益。财务共享服务将应用于财务领域之中,是一种有效的职能运营模式。企业集团将下属各分支机构中的财务工作脱离各业务单位,对财务工作进行标准规划和流程再造,统一集成到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财务数据的收集、规范和共享,以此提高业务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运营,加强集团管控,整合财务资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助力。

1.2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服务的现实意义。1.2.1有助于优化财务服务。财务共享服务是在日常的企业财务核算和运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财务政策、科目设置、核算口径、核算流程、报表格式、资金结算和预算执行七方面标准规划,通过统一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标准和流程化的业务处理,保证账务数据的准确和客观,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共享服务将企业关注的资金资产、费用支出、收入利润、预算管理及报表分析等给予模块化集成,提升了业务的处理能力,以降本增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财务共享是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财务管理模式,各业务单位按权限生成各类业务数据报表,用以满足企业内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1.2.2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经由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将分散在各地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实行集中统一处理,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作业效率。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使一个财务人员能同时承担几个单位的核算业务量,在业务总量恒定的情况下,大大压缩了财务人员的配备数量,相应降低当地财务部门的建设维护费用和人力使用成本。财务共享模式打破了组织和地域的边界,业务核算的批量处理,财务数据的集中统一,会计凭证、业务单据和业务合同等档案的电子化,为企业内部审计和实时监控创造条件,减少分支机构财务工作的管理成本。1.2.3有助于整合数据资源。财务共享服务以公司战略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集中业务合同信息,规划固化管理流程,建立全成本中心、资金集中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等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加强企业元数据管理,统一规范数据标准,优化数据架构,设计数据模型,开发数据应用系统,提升数据的使用率,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创新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库。互联网思维拓展了数据集成的外延,汇集了企业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发挥财务和业务的协同效应,深度参与业务的经营管理,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益,统筹配置各类财务资源,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2.4有助于加强管控能力。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综合型平台,能实时掌握全面可靠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活动;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规范管理各项业务,实现集中经营管控;增强企业整体的财务管控,制定企业内控制度,防范各类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达成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2H证券公司财务模式的现状

2.1H证券公司的现状2.1.1组织架构复杂。H证券公司成立于中国证券业的早期,是一家大型综合类上市证券公司。除职能总部、直属业务总部和专业分公司外,还在全国各地设有区域分公司和营业网点,区域分公司管辖区内的多家营业部,高等级的营业部还下设卫星营业网点;在境内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在境外有全资子公司,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2.1.2信息系统分散H证券公司拥有全面的证券类业务资格,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国家有关管理机关批准其他业务。H证券公司没有对业务系统的配套设备和接口提出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各业务条线均独立自主实施应用外包开发,各系统之间的延展性和兼容性不佳,就此造成业务系统离散,信息闭锁形成孤岛。目前,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没有对接,造成业务与财务信息脱节,以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能完整反映经营状况,从而影响各级单位的经营决策。2.2H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现状2.2.1财务集中管理的现状。H证券公司的财务总部向各直属业务部门和分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对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或子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采取提名管理。公司财务总部内设立业务核算部,负责公司直属业务部门的经营活动;各区域分公司设立区域集中财务部门,所有营业网点取消财务部门,由各营业网点指定一名员工兼任财务联系人,负责审核日常开支的金额和真实性,并发起网络报销流程,传送相关报销单据凭证。H证券公司实行经纪业务、清算系统、财务系统集中化架构,由公司清算中心完成清算交收,集中导入财务系统生成会计凭证,清算业务核算实现无纸化。公司自有资金执行集约管理,各核算单位按限额留存后将自有资金汇集公司,由总部平衡资金的风险与收益,负责资金的外部筹集、内部融资和调度工作,防止自有资金闲置,进一步提高市场的议价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2.2.2财务管理集成化现状。目前,H证券公司的财务核算软件已嵌入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子模块;对接报销协同办公系统,审批流直接生成记账凭证,可联查报销审批表及费用单据影像,尚未有实现银企直联;对接全成本模块,按运营主体的归属分配成本收入,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但系统操作和检索繁复;对接增值税模块,推送业务入账信息,作为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收入依据,还需链接税务系统的增值税发票认证和勾选信息;对接报表模块,能生成常规报表,但个别增值税申报表和财务合并报表仍需要财务人员手工进行编制。

阅读全文

金融业务电子银行运用阐述

作者:刘兴赛 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小微金融业务风险问题的解决思路信用风险管理本质上在于化解借贷者正常的经营风险,以及由于放贷者与借贷者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而言,上述两种风险更为突出,且批发业务中传统的用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经营风险的抵押和质押手段,在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中往往缺失或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就需要有风险理念与管理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针对经营风险的风险理念与风险管理——大数定律和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大数定律属概率统计学理论,其揭示了“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无穷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规律。对于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而言,大数定律意味着两种情形:一是商业银行在面对某一类客户时,要获得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的正常分布,需要使“样本空间”足够大,即具有足够多的客户。比如面对一个产业集群,当商业银行客户的数量足够大时,那么商业银行面临的由经营风险带来的信用风险,其分布就反映了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其实质上体现了行业的系统经营风险。二是商业银行在面对同一客户时,在商业银行与其小额多次的业务往来中积累了足够多的次数时,其中所暴漏出的风险,就体现为该客户正常经营水平下的、由其经营禀赋所决定的一般风险分布。价格覆盖风险原则是指在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商业银行面对的小微金融风险就具有了规律性的分布,小微金融业务的风险因此就具有了可控性。小微金融业务的魅力,就在于商业银行在相关业务中较强的议价能力。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定价,来覆盖通过大数定律所形成的可知的风险分布,从而实现对小微金融业务由经营风险所形成的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业务的单一定价来实现对风险的覆盖,也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来实现对风险的覆盖。

针对信息不对称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增信操作大数定律和价格覆盖风险原则为小微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小微金融业务拓展的可行性。但它揭示的是基于正常经营所具有的信用风险,而在实践中,信用风险还可能来自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解决小微金融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担保、抵/质押不完全的问题就成为小微金融业务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可通过“增信”操作来对小微金融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进行管理。其具体操作如下:在信息揭示上,商业银行通过与政府、信息管理平台的战略合作,建立起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管理机制。信息管理平台,既可以是第三方平台,也可以是自有平台。在实践中,第三方平台主要指商圈、产业集群的管理者或者电子商务网络经营者所经营的平台,而自有平台,可以是商业银行综合业务中的电子银行等其他非信贷业务所使用的信息平台。在处理小微金融业务担保和抵/质押不完全的问题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综合运用第三方担保(包括互保)、有限抵/质押及无限连带责任来实现担保与抵/质押的完善。

小微金融业务成本问题的解决思路商业银行主要可通过组织结构的专业化、业务开展的批量化、产品服务的标准化以及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来破解小微金融业务分散、成本偏高的难题。专业化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专业化组织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条线管理上,设置专门的小企业部,而在基层业务处理上,设置小企业业务专营中心。专营中心专注于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专向处理,而市场开拓和客户管理功能则由基层支行来承担。二是成立专业的特色支行或者全功能的专业中心,相关机构不仅从事专向业务处理,也承担市场拓展和客户管理的功能。批量化业务开展的批量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互保等方式,将相关客户的相关业务进行归集,从而实现将零售业务集合成批发做。标准化产品服务的标准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标准化的、菜单式的产品服务,来减少内部研发、审批、协调成本以及外部谈判成本。同时也通过标准化作业,提高审批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业务审批效率。电子化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是指将小微金融业务的受理、处理流程,与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手机、自助设备,实现客户业务处理的自助性、便利性和高效性。

小微金融的典型业务模式小微金融业务特点、难点以及解决思路,构成了小微金融业务的典型业务模式,它与一定的理念和经营模式相联系。在商业银行的实践中,小微金融具体的业务模式,是典型模式内容的删减、增添与创新。理念基础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建立在两类理念基础之上。一是差异化的经营理念。小微金融业务不同于传统批发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零售金融也存在不同,因此,小微金融必须建立在差异化经营理念之上。具体而言就是小微金融必须实现组织人员的专业专注,产品服务的专供专享,业务模式的专有专研。二是小微金融业务独有的风险理论与理念,包括:客户容量与交易频次的大数定律,基于风险溢价的“经营”风险的理念以及通过广泛平台搭建以及综合手段应用所实现的增信理念。

业务模式典型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包括信息不对称管理和担保、抵/质押不完善管理两个环节,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商业银行与政府、行业协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商业银行通过此类战略合作,可以在客户推荐、互保组织、信息揭露、基金担保等多方面获得相关机构的帮助。其二,商业银行通过互惠合作或自身经营建立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信息管理平台。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平台的互惠合作,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展了业务,又促进了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因此是互利共赢的合作。而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建立起对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全面金融服务,不仅扩展了收入来源,同时也通过其他非信贷服务,获取了目标客户的信用信息。尤其是相关业务通过电子银行来开展时,银行通过电子交易的记录功能,就可以获得对客户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其三,将有限抵/质押与第三方担保、无限连带责任相结合,综合解决小微企业担保和抵/质押不完全的问题。小微企业一般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为了相关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往往对小微企业的抵/质押进行创新。在此情况下,相关业务的抵/质押本质上仍具有不完全性,其在变现和保全上相对于信贷也仍具有覆盖上的不完全性。因此,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还需要通过第三方担保(包括互保)以及无限连带责任来弥补抵/质押的不完全性。当然,在实践中,具体操作模式往往是上述典型模式内容的删减、增添以及创新的结果。比如有些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与第三方平台(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关系上,不仅是相互增益关系,同时也是利益共享关系,即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与商业银行合作,一同对平台中的电商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就更有动力去调查管理信贷客户的信用问题。显然,上述实践是对典型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有的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贷款,本身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质押物。显然,它是对典型模式内容环节的删减。当前,各商业银行往往以圈链(商圈,产业链,供应链)为主要的小微业务模式的目标平台。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商圈、产业链、供应链契合了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的要件条件。#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航空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1目前存在问题及分析

从业务角度来分析信息化建设与业务融合,目前公司的业务阶段总体处在“可控的业务流”向“聚焦的业务流”迈进的过程中,业务处于“有限业务/IT的认识、功能层面的成本效益分析、可操作的流程”的初步阶段,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需要跨越式发展。其次,从公司实际需求出发,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提升航空企业经济效益、竞争能力,这里的经济效益不是当前的效益,要着眼于潜在的经济效益,这需要一个积累过程,而且是一个痛苦的信息积累过程,最终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2公司信息化管理思路

2.1管理思路的转变

航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是规范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推动航空企业管理提升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公司信息化管理团队以全局及全价值链的角度去统筹,提升信息化整体应用能力为目地,理顺了信息化管理思路。出台相关“办法”,明确提出聚焦公司战略、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战略目标,规定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主导地位,从航空企业制度上保障了有效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广度与深度的管理环境。

2.1.1认识的转变

提升信息化管理的站位。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理解信息化不单单是软件的使用、系统的开发,它是业务管理模式变革的工程,可以理解为航空企业架构的搭建也不为过。要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管理思想,应用业务管理流程,开展所管理的业务,最终提升业务管理水平,使信息化与业务实现无缝连接,有效的促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