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药学相关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临床药学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科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班导师制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发挥的作用,系统的论述了应用班导师制度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性,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班导师;毕业设计;质量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不仅是专业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环节,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标志着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药学教育的要求,同时部分“灌水”论文、“抄袭”论文、“综述”论文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利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2]。如何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科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3-4]。班导师制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5]。我们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开展了应用班导师制度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性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影响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纵观国内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影响其质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机制体制因素
一方面,现有的培养方案将学生主要就业签约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大部分重合,导致学生忙于找工工作,到岗实习。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少,精力分散,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在实施专业认证之前,各校的培养方案对毕业设计规定表述较为简单或要求较低,总体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虽然较差,最后也通过了。如此导致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低。
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内容、实习现状,本文提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来更好地实现就业。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的冲击,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学科发展,中药学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专业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必将成为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中药学专业课程主要以中药学为主,另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突出要点,巩固生物学知识及化学知识,加强中药种植、采集加工、鉴定、炮制、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生产及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事件等教育。以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扎实基础,可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毕业实习的含义
毕业实习是落实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和继续深造。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以及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地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慢热平台,让学生能够缓冲学习与工作的距离。
二、毕业实习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习重在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基本技能,通过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实习的过程是对专业课知识学习的深化和理解。目前,毕业实习一般包括5个环节,选取题目、查阅文献、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等各项技能的综合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实习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路径
摘要: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中,学术与应用、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传统理论与现代学科、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六个相关性涵盖了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本文探讨了基于六个相关性的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和素质三个要点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当代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提供有益的路径与思考。
关键词: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在西方被称为“高级教育”(advancededucation),其核心内容应是学生学术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1]。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我国著名药学专家屠呦呦,更引起了世界各地对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制的关注[2]。中医药数千年来为全世界人类健康和生息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随着当前致病菌的快速变异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来治愈疾病,这给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3]。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自2016年以来,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先后。从政策出台的密集度和力度来看,国家层面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态度愈发明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中医药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等内容,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搭建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是中医药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也愈发重要,特别是中药产业,我国具有独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社会条件,是我国医药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然而,中医药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比如中医药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不足[3],尤其是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已然成为制约整个中药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又日趋增多。因此,如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中药人才,是中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而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4-5]。中药学类研究生是中药持续较快发展的核心后备力量,担负着中药未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的向导角色,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高层次专门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在对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探索过程中,有多重途径,如有基于产学研的研究生教育,强调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形成产业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局面[6]。有的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认为重视中药类研究生基础教育是提升中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保障,适当调整培养模式为提升中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客观条件。有的则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和就业指导等具体方面提出研究生改革探索思路,如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加强团队指导等,在课程设置中,也充分考虑到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正相关性,包括应与研究生对专业的兴趣的正相关性,与专业领域的实际需求的正相关性等[7],还有针对优化中药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内外实验、实习教学平台,扩宽教学领域,注重科研习惯培养、强化动手能力,对创新激励机制等提出了改革思路[3]。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性、创业型和实践型高级专门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使得传统的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侧重学术训练,以学位论文为核心的传统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8],在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共性问题,如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行业需求缺乏有效地结合,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内容陈旧、课程分类带有随意性,研究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2,9]在生源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都亟待加以解决[10]。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六个相关性来开展对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现代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提供相应对策,培育更多具有优秀素质的中药学高层次人才。
1六个相关性
六个相关性是指在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中,学术与应用的相关性,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的相关性,传统理论与现代学科的相关性,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相关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关性,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的相关性。这六个相关性基本涵盖了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1.1学术与应用的相关性
传统上,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术后备人才。我国从1991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该类型研究生规模快速扩大,随着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这是体现面向市场需求的培育实践型高层次人才的体现,同时,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术性和应用性不应作为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渗透与补充。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学术研究的同时,应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应用技能与技巧,对于强调应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同理。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我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保证高质量专业硕士的培养。因此,急需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介绍我校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校院企深度融合,从而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特色鲜明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
1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围绕培养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制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药学学科准确定位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紧贴社会行业需求,创新药学教育模式,形成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学科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工业药学方向则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2构建了“校企(院)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的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
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年回顾
摘要:经过十年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但学位授予总体规模偏小。实践创新能力是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点,“两段式、双导师”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最有效途径,高新科技企业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坚定力量。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首次增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开启了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会议还审议新增另外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等文件,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制度完善阶段[1]。2017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增长幅度达到43%,远超研究生总招生数20%的增长幅度[2]。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发展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截至2020年1月,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开展十年,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由2010年首次增列的43个增加至48个。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之际,笔者回顾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总结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继往开来,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以全面提高本校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1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情况
1.1招生规模与质量
1.1.1招生规模
2011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12倍,由2011年首次招生的4人,增长到2019年48人,占全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比重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36.4%。与之相对的中药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年均增长率仅为0.1%,见表1。
药学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培养与提升
随着中国医药科技的高速发展,新药品及新药理不断出现,国内急需将本国现有医药学发展成果介绍给世界,也需要引进国外先进医药学信息,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因此,目前多数国内药学期刊论文要求中文药学期刊标题、摘要、表格数据等内容需要英文对照,以提高本国药学期刊国际化程度[1]。英文编辑的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科技论文在推广创新成果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2],这就对英文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我国虽然是学术、科技期刊大国,但还远不是学术期刊强国[4],药学期刊英文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良莠不齐,亟待提升。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药学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讨论,寻找影响药学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的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药学科技期刊英文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现状
目前,我国药学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工作主要承担方式有3种:(1)外包给专门的翻译公司或翻译人员;(2)医学类院校大学英语老师兼职编辑;(3)英语水平较高的药学类专业人才或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全职编辑。陆建平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内地学术期刊英文编辑的年龄结构以70后和80后为主;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专业方向主要为与供职期刊所在领域的相关专业,其中不乏本科、研究生主修英语的人员;一半以上为高校教师兼职。同时,我国学术期刊英文语言规范和编辑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编辑或校对等技术性的问题,而是由于作者和编校人员语法、结构、用词等基本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缺失形成的差错[5]。目前,我国药学科技期刊编辑仍存在以下不足:兼职英文编辑因受自己本职工作、时间等因素限制,流动性较大,且医药学知识和医学英语知识薄弱,导致书面表达能力欠佳,难以高水平地完成英文摘要的翻译、润色和编校工作;药学专业人才虽然拥有专业的药学知识和大量的医药学词汇,但缺少对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和技巧的了解,导致译文生硬且不符合英语习惯;医学英语专业人才接受过专业的翻译技巧训练,对医学英语文体也十分熟悉,但在医学上只接受过医学基础概论、临床概论等简单的学习,缺乏专业系统的药学知识学习,在专业词语的选择上会出现不恰当甚至错误。因此,我国药学期刊英文编辑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影响因素
(一)缺乏扎实的编辑出版知识
药学期刊中已录用稿件的作者在其研究方向上有较高水平,但部分作者英文水平欠佳,且不够重视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图表英文等在论文中的作用,需要期刊英文编辑利用其英文及编辑业务水平,根据全文的中心思想对论文的摘要﹑关键词提出合理的修改或补充意见,以确保论文高质量的发表[6]。但药学期刊英文编辑多出身于英语或医药学专业,未接受过编辑出版学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培训。期刊全职英文编辑每年可通过编辑出版继续教育弥补编辑出版知识,但兼职的英文编辑不可能参与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英文编辑不熟悉出版要求、不了解出版流程、用词模糊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均严重影响了期刊的语言质量。
(二)不具备过硬的翻译技巧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校外生产实习模式
虽然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有着与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共性,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的课程和以“药用植物生产”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有中医药思维,又具有科学思维。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中药材的育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分析等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中,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中药材的专题研究。为突出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试验实践技能,河南农业大学以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校外实习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及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生产实习作为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采取实地考察和资格备案制度,由主管教学的老师组成考察小组,每发展一个实习基地,要先期到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人员管理,尤其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向企业提出建议,待企业符合实习的要求后,学院会与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进行授牌仪式,并在学院备案。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引起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
二、全员导师制为实习作铺垫
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每名导师每一级带4~6名本科生,导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理论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导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业,提供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能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在生活、品行与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河南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河南地产大宗道地药材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的参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促进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前的准备
生产实习内容确定后,在进入校外单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还要召开实习小组会议。首先,强调纪律,包括实习时间、试验等;其次,是怎样去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等。此外,还要就责任管理、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压力管理、个人金钱管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了解、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再次进行生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爱情等方面的观念,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学生有信心进行有意义的实习之旅。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试验设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与药用植物生产相关的课程,并且经历过实践教学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锻炼,但在进入实习以前,还要再一次进行试验设计方法、调查方法的培训,最后还要在学校科教园区进行田间实战练习。另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实习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文献检索的途径。比如在学校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搜索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所查的文献,进一步讲解如何从文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此过程,逐步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对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到心中有底。通过实习前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中药材田间试验设计中的问题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和适时鼓励,以便下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