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药学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探索
摘要:高职药品类专业实验实训门类多,使用的化学试剂、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种类繁杂,不安全因素多,实验实训室管理难度也较大。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从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设施配套等方面对药学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
一、前言
以我校药学专业为例,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建成了药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区,即一个多功能化学实验实训中心、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仿真GMP制药实训工厂、一个药物分析测试中心和一个中药技能实训中心。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大型生产设备、易燃易爆材料、危险化学品等,这都对药学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通过分析我校药学实验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供交流。
二、药学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实验室安全意识淡薄,师生认知程度参差不齐。目前,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招生多数仍是文、理兼招,根据近五年我校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招生情况统计,平均每届学生文科生比例达到56.7%,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没有进过化学类实验室。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在所有接受问卷的学生中有61.9%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仅有10.5%的学生知道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除学生之外,部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也并不健全。在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和日常教学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年轻的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对实验室水电管理、危化品安全管理、废弃液处理等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常识一知半解,这就给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2.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大型设备使用安全隐患大。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药学类专业化学类实践课程较多,需要用到很多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2],比如乙醇、乙醚、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等。首先,试剂的购买使用难以做到量的绝对一致,因此难以实现零库存;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室一般只有一名带教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进行点对点的管理。除危险化学品外,仿真GMP车间由于空间有限,车间内存在高压电、高温烘箱等设备,机器运转时噪音较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等也是影响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应急处理设施不完善。目前多数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实训室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即学校、学院(系)二级负责制,由学校统一负责各学院(系)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监管、督导以及物质保障;学院(系)负责各自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和自查、自纠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分析发现,这一管理体制经常会出现校级管理制度过于笼统,系部管理难以将责任细化,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扯皮、推诿的情况发生。除制度层面的问题外,多数药学实验实训室还存在面积和学生人数比不达标、缺乏相应的安全和逃生标识、没有应急处理设施等现象,在实验实训室标准化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改革举措与经验分享
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全国技能大赛是专业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竞赛所考核的岗位通用核心技术、综合职业能力为相关专业及其核心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资源应用,探索其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师资、实训教学、联合培养、考核体系等人才培养有关内容改革的影响,构建出以中药传统技能为核心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中药学;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本,要求职业院校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人才。举办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中药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考核与展示中药专业学生的岗位通用核心技术、综合职业能力,引领和促进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将竞赛要求和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并应用到相应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赛教融合良性循环,而且对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行业与教学广泛融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举办宗旨、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对选手要求以及竞赛成果资源应用等出发,探索其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实训教学、联合培养、考核体系等人才培养有关内容改革的影响,构建出以中药传统技能为核心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培养目标
目前,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多数是以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服务于中药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设置培养目标时,口径较宽,人才培养过程中未突出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技能的特色,而高职培养周期只有3年,导致中药学专业学生技能多而不精,知识面广而不专,就业时大多无异于药学专业,难以体现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满足传统中药生产与服务相应岗位的要求。传统中药技能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备和应用中药的综合技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技能是中药鉴别、饮片炮制、传统剂型的制备和调剂等。基于传统优秀文化和医药技能的传统中药和基于现代西方文化和医药技术的现代中药,对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分别面向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相应岗位群,进行区别化的人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及规格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过程实施、学生素质评价等内容的编制,形成中药学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方向。在中医西化、中药弱化的今天,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在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导致从事传统中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高素质术技能人才紧缺,出现传统技能人才断层。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国家和行业企业对高职中药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方案或规程对选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术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详细要求,这对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等核心内容编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因此,可依据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有关要求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进行优化探索,突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中药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中药传统文化和技能培养纳入岗位需求调研的范围,邀请涉及中药传统文化和技能的中药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关内容的讨论,充分吸纳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中药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意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学生技能目标时,将中药传统技能设定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并将其用于集中展现和检验学生的关键必备技能,以期培养出能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与技能的专业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迫使职业院校改变人才培养课程结构观,构建起能支撑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任务贯穿到教学过程目标中,重视课程之间的交融[2]。基于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时,要突出以传统技能为核心,对接传统中药的鉴别、炮制、调剂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比如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增加到144课时,夯实中药学专业传统技能的理论基础。适当增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制剂技术、药品GMP、药品GSP等课程的课时,以丰富学生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增强传统中药的生产与服务能力。设置模拟传统中药炮制、调剂与服务、储存养护、质量控制、采收与加工实训等生产与服务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中药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设置中医针灸与推拿、药膳食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培养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课程,以拓展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减少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等基于基于现代中药技术的基础课程或课时量,以确保传统中药技能的教学效果。
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实践探讨
摘要:
根据近十年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历程,从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中药实训基地、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建班级文化、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总结校企合作订单班办学的实践情况,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订单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订单班”逐渐成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共同选择。近十年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中药学专业,根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对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实践情况
(一)校企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岗位需求药学体系改革
一、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的药学岗位需求分析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多个,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广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为药学基层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物种达4623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现代中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90亿元;到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医药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翻番。这些都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广西,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基本上注意涵盖执业药师考试所要求的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拓展课+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专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化学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紧密结合广西药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广西天然植物丰富,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同时广西医药流通业正高速发展,因此设置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些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紧密地与一线岗位对接,开设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等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实现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专业核心课,实践内容主要是核心课程中的专业实验、顶岗实习,是药学专业学生将来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培养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基础上,努力体现药学专业人才的“专”、“尖”特色。例如,过去我校药学专业同时开设《药剂学》和《制剂技术与设备》课程。《药剂学》偏重理论学习、实践内容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较难掌握。而《制剂技术与设备》主要介绍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和维护,教学内容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工作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效果差。我们通过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融合了《药剂学》及《制剂技术与设备》,精选《药剂学》中的基本理论、剂型各论、工艺操作等内容,同时选取《制剂技术与设备》中的实用性较强的GMP、制水、灭菌等章节,形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突出专业性、实用性、技能性。再如专业核心课程《药品营销与管理》,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营销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与本地区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探讨、调整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药品市场调查、开发及营销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与医药企业合作编写实用教材,并共同建设药品营销实训基地,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适应执业药师的资格考试的要求,我们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开设《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总结所学的药学专业知识。采用自编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药学服务与咨询、处方调剂、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医疗器械基本知识等。教学内容体现了较强的概括性,有助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为学生顶岗实习、执业药师考试奠定良好基础。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药学专业群《药理学》网络公开课建设
摘要:课程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通过对药理学课程现状分析,制定课程建设框架,重组教学内容,制作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对药理学课程从教学资源到考评模式进行全面改进,完成药学专业群药理学标准化网络公开课程建设。
关键词:药理学;课程;建设
0引言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群中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药理学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药物机制多样,对初学者而言,难记难理解,极易混淆,而且不同专业的药理学讲述内容要求也不同。然而,目前药学相关专业在药理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无法实现专业要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药理学对不同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内容没有严格的区分,如药学专业学生要求药理学以药学服务与药学咨询为主要培养技能,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则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安全性;课程考评体系单一不能突出专业技能特色等问题,并且没有适用于药学专业群教学的精品开放课程[1]。有些高职院校也出现不同专业分别进行药理学课程重复建设,极大的浪费教学资源,而且教学资源良莠不齐,导致教学资源混乱。这些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药学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所以,探索构建药学专业群的药理学课程标准化体系,结合网络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打造优质的、系统的药理学教学资源,既能兼顾不同专业发展需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
1药理学网络公开课建设中主要内容分析
随着国内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促进相关专业共同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会通过建设专业群的方式实现以点带面。专业群中的课程建设必须适应专业群的结构,针对不同专业开设药理学课程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内容多、专业指向明显、实践性强等特点,探索构建药理学课程标准化体系,结合网络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打造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培养需求的、优质的、系统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多年的一线教学和课程建设实践证明,要构建适用于药学专业群不同专业教学药理学课程标准化体系的精品开放课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1探索适应药学专业群各个专业教学的药理学课程标准化在线开放课程
提高中职药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灵活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切忌单一化或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行业、院校以及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种知名模式的套用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并根据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学生培养模式,从教学工作的实施入手,全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要及时安排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安排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和药厂等单位参观,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责任以及即将实现的训练内容,进而初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一般可以围绕药品检验、生产与创新等内容开设有关的技能兴趣小组和技能培训大赛等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打破原来的一对一考核模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教学乐趣。进入提升阶段之后,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可以组织为期几周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若干障碍,训练和考查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训产品质量的评价,考查学生药品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报告与小组总结,训练和考查学生书面概括、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药学专业“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以药品储运员综合能力提升训练课程为例,应用“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优化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有目的地去体验不同岗位工作,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增加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与热爱。
关键词:药学专业;“岗课证”融合;“1+X”证书制度;药品储运员
国家推行的“1+X”证书制度[1-2],是一种帮助职业院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大举措。实施“1+X”证书制度可将岗位工作标准与日常教学更好地融合,高职院校将企业岗位工作的最新标准、技能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研习任务体系内的多项技能,并结合自身实际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动了高职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就课程改革建设方面而言,更应该在学、证贯通主线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内容框架体系,融入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实施“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适应岗位要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走向岗位夯实基础,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
1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类
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国内药品类“1+X”证书范围,其标准是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起草制定,标准内容涉及医药行业药品流通服务领域的药品采购、药品销售、药品营销、药品仓储、药品质量管理等岗位,主要完成医药商品购进、销售与策划、药品服务、用药指导、储运与养护、质量管理、营运管理、信息管理、经济核算等工作。其中储运与养护、质量管理等是医药储运员的工作范畴,也是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3-4]。因此,本文围绕医药储运员工作内容(收货入库、储存养护、复核出库、运输配送等核心活动流程)结合“1+X”证书制度采用“岗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2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实训环节较为薄弱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改革论文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1.知识目标的改革
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常用试验设计方案,掌握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的求法等。
2.能力目标的改革
主要是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统计数据作医学参考值范围(质量控制、可疑值取舍)、参数区间估计、参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能熟练使用SPSS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等。
3.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改革
主要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专业方面要引导学生初步具备自主学习医药数理统计新知识的方法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