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药学实习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中药学论文
1转变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直接影响实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内容与效果。传统实习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为核心进行安排,通过教师单方面灌输大量知识来带动教学,学生借助实习提供的环境条件再进行知识消化。同理论教学相比,野外实习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教师也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更灵活。但从教学思维上说,以教师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学生思维中“灌输—学习—消化—再灌输”的结构没有根本变化。所以教学效果同实习的人力物力投入往往存在差距。造成实习结束后,仅教师教授的内容被部分记忆,学生很难摆脱教师,形成自学的思维和方法,难于形成发现、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提升实习效果必需要改变教学思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检索、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培养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继而再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并打牢基础知识,通过发现与探索带动知识积累及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学习目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在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思维和方法。
2改变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实习教学采用不分组教学,很难摆脱单纯学习知识的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采集、制作标本、检索和鉴定植物的能力,且实习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实习环境开放复杂,人员众多,牵涉到安全、住行等多方面管理的问题。因此,将学生分为6~7人可以独立采集作业的小组,由组内学生自行推选组长,组长向带队教师负责。分组实习的优点有:一是打破由教师指定的做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体力、性别、工作协调性等因素。二是对组内人员的分工进行细化,实行分工负责制,组内分工一旦确定,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野外分工职责一般有采集、摄像、记录、包装背负等具体工作组成,学生在组内根据自身兴趣特点自行安排,由组长协调。分组后形成“实习分组责任表”,记录各自工作过程。各组再由不同实习教师分别负责。从管理看,这样的组织安排,人员宜分宜合,方便调度;从教学看,强调个人在团体中的工作位置,最大限度使整体教学安排能够直接影响到个人。
3改革实习内容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可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两部分。
3.1室内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药学专业实习及细节问题
【摘要】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而言,实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技术最为关键的时期,基于此,文章以中药学专业实习为前提,着重分析了其中的细节问题,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实习;细节问题;答辩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动手能力、知识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提升专业素质。但是在学生实习阶段,其中也会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实习选题与答辩等,这些细节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中药学专业实习进行重视。
1.毕业实习价值体现
中药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务必要利用实验操作的形式进行论证与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成为一名专业的中药学研究人士。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排学生实习必要[1]。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实习,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身实验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教导下,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与路线,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开发科研构思与科研设计思维,以此实现思维的创新。所以,安排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是培养社会、市场与企业所需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也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实习也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真正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与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药学专业实习及细节问题
2.1实习题目的选择
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摘要: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内容、实习现状,本文提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来更好地实现就业。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实习;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面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的冲击,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学科发展,中药学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专业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必将成为高等中药学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中药学专业课程主要以中药学为主,另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突出要点,巩固生物学知识及化学知识,加强中药种植、采集加工、鉴定、炮制、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生产及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事件等教育。以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并重的扎实基础,可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一、毕业实习的含义
毕业实习是落实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和继续深造。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产中以及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地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慢热平台,让学生能够缓冲学习与工作的距离。
二、毕业实习内容
中药学专业实习重在培养中药学专业人才基本技能,通过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实习的过程是对专业课知识学习的深化和理解。目前,毕业实习一般包括5个环节,选取题目、查阅文献、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等各项技能的综合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实习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学人才培育方式建设与实施
作者:仇佩虹 林丽 叶发青 单位: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近几年,随着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3]。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4]。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构建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是指组织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场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由野外见习、企业实习、医院实训实习及毕业专题实习等几部分构成。
1.1药用植物野外见习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见习基地,在大二开学的第一周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野外见习,通过一周野外见习,学生对中药的生境、生态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既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企业实习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校外生产实习模式
虽然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有着与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共性,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的课程和以“药用植物生产”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有中医药思维,又具有科学思维。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中药材的育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分析等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中,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中药材的专题研究。为突出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试验实践技能,河南农业大学以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校外实习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及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生产实习作为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采取实地考察和资格备案制度,由主管教学的老师组成考察小组,每发展一个实习基地,要先期到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人员管理,尤其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向企业提出建议,待企业符合实习的要求后,学院会与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进行授牌仪式,并在学院备案。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引起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
二、全员导师制为实习作铺垫
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每名导师每一级带4~6名本科生,导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理论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导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业,提供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能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在生活、品行与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河南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河南地产大宗道地药材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的参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促进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前的准备
生产实习内容确定后,在进入校外单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还要召开实习小组会议。首先,强调纪律,包括实习时间、试验等;其次,是怎样去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等。此外,还要就责任管理、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压力管理、个人金钱管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了解、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再次进行生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爱情等方面的观念,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学生有信心进行有意义的实习之旅。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试验设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与药用植物生产相关的课程,并且经历过实践教学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锻炼,但在进入实习以前,还要再一次进行试验设计方法、调查方法的培训,最后还要在学校科教园区进行田间实战练习。另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实习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文献检索的途径。比如在学校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搜索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所查的文献,进一步讲解如何从文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此过程,逐步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对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到心中有底。通过实习前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中药材田间试验设计中的问题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和适时鼓励,以便下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试验。
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中药学论文
一、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校企合作
1.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特点
中药学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承,古有神农尝百草,药王孙思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药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伴随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今日世界各国知名药学实验室都有中药学研究,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处于领先地位。广东药学院作为全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从2011年开始了全日制应用型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作为国内知名药科院校,广东药学院从2007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作为学校一级学科和品牌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深入研究。但应用型中药学专业硕士校企合作在我校尚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广东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是经国家统一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全日制三年制专业型硕士,第一年第一学期进行硕士阶段中药学理论的学习,各学科优秀带头人亲自授课,系统学习中药学理论,为以后两年的实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第一年下学期按照不同导师的具体安排学习,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在导师的安排下在实验室开始实验的学习,为开始自己的课题做好准备。(2)在导师的安排下,实验室学习和企业、医院实习相结合。(3)由各自的导师安排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创作毕业论文。研究生第二年和第三年几乎全部派到实习单位实习,在企业联系好第二导师,由双导师指导,实现与科研工作相接轨,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实习与工作相接轨,实习为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符合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宗旨,实现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
2.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要求
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法,为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和拓展学校科研应用与专业型硕士培养,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与各知名药企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素质和增加学校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广东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
1.学校与企业协商签订培养议。
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摘要]
实践与创新是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大学将中药学“阶梯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此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对此教学改革及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药学;教学改革;创新性
综合性与实践性是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掌握中药学专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现阶段,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试验为主,涉及交叉学科知识少,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学生通过课本可以提前得知实验结果,只是在实验课堂上机械式地重复书本上的实验步骤,或不积极动手参与实验,缺乏对实验原理的透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很难掌握中药学最新且适应社会应用知识的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大学教育不变的宗旨,培养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动手、爱实践和爱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1]。笔者通过几年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带教工作,尝试做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中药学“阶梯式”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模式,体验到了此教学培养模式对中药学实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方面的益处,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2-3],为此进行归纳总结。
1“阶梯式”教学实践方法
1.1启蒙阶段
综合性实验中药学论文
1课程内容
1.1开课时间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部推行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学习3年专业知识,然后在有就业意向的实习单位实习1年。鉴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中药综合性实验》开设在第6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大多数专业课程,储备了中药学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了中药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已具备开设中药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条件。如果选择在前几学期开设,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尚不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基本学完专业课程之后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开设,既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避免发生脱节,又能给学生在知识结构具备的情况下及时提供运用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平台,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1.2具体内容
根据实验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结合由浅入深的课程设计原则,我们设计了两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板蓝根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评价”与“香连丸质量检查与评价”,一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药制剂的制备及质量检验”。为做好实验,我们带领学生回顾项目中所涉及中药品种的中药学知识,包括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然后引导学生运用中药鉴定学知识,应用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色谱鉴别等多种鉴别手段对实验中用到的药材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对于鉴别合格的中药品种,要求学生进一步运用中药化学知识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的方法与技术提取分离得到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之后再让学生运用中药药剂学知识利用制备得到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加一定的辅料制成一定剂型的中成药;最后要求学生应用中药制剂分析知识按《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测。这些实验项目,使学生了解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系统地把握了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培养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在三个实验项目中选择了最常见的中成药剂型-颗粒剂与丸剂,由浅入深、有所侧重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2课程特色
2.1多课程专业知识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