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研究生申请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有害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论文
1系统设计
1.1系统概述
目前,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介绍、通知通告、科研平台管理、人员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开放课题管理等几个方面,基于Web的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新闻实时动态显示、相关文档的动态上传和下载,以及后台的便捷管理。使用户便捷地浏览新闻、查阅相关文档、了解科研进展及开放课题的申报等信息。同时也为该系统后台的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维护及管理功能。
1.2系统功能设计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分为实验室介绍、新闻公告、科学研究、科研队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开放课题等八个模块。
1.2.1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介绍包括实验室整体概况、组织框架、学术委员会、实验室规章制度及联系方式等方面的介绍,用户通过这个模块可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谈完善综合性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摘要:随着各大综合性医院对医教研协同并重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医学研究热度不减,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在引导医院科研方向,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凝练提升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改进的的经验做法,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可分享推广至省内其他医疗机构选择性借鉴参考。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医院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教研协同发展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对医院科研水平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整体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1]。为完善三级综合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调动广大医技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需要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并强化顶层设计与引导,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创新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就近几年医院在科研工作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创新做法进行阐述介绍,为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1重视科研与学术活动
2017年底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实施科教兴院战略,高位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向提质增效转变。领导层在制度层面迅速完成了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中层干部勇于担当、执行到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拟定并实施科研奖励激励制度。定期举办院内学术活动周活动暨年度最佳学术报告评比、每季度举办博士餐叙活动、常态化邀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实施学术任职激励计划,院内学术氛围达到空前的浓厚,职工参与学术活动、承当科学研究任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2强化项目前期辅导与研究基础的奠定
2.1推行国家级项目重点辅导计划。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立项率,医院每年不定期邀请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针对项目申请书中的选题整体把控、思维创新、研究基础等“雷点”与“亮点”进行大众式的专题辅导。通过初步筛选出上一年度申报未立项的具有一定有潜质的申请书,交由专家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地现场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待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申请书的质量,为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做足准备工作。
探讨完善综合性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摘要:随着各大综合性医院对医教研协同并重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医学研究热度不减,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在引导医院科研方向,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凝练提升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改进的的经验做法,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可分享推广至省内其他医疗机构选择性借鉴参考。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医院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教研协同发展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对医院科研水平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整体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1]。为完善三级综合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调动广大医技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需要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并强化顶层设计与引导,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创新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就近几年医院在科研工作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创新做法进行阐述介绍,为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1重视科研与学术活动
2017年底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实施科教兴院战略,高位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向提质增效转变。领导层在制度层面迅速完成了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中层干部勇于担当、执行到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拟定并实施科研奖励激励制度。定期举办院内学术活动周活动暨年度最佳学术报告评比、每季度举办博士餐叙活动、常态化邀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实施学术任职激励计划,院内学术氛围达到空前的浓厚,职工参与学术活动、承当科学研究任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2强化项目前期辅导与研究基础的奠定
2.1推行国家级项目重点辅导计划。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立项率,医院每年不定期邀请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针对项目申请书中的选题整体把控、思维创新、研究基础等“雷点”与“亮点”进行大众式的专题辅导。通过初步筛选出上一年度申报未立项的具有一定有潜质的申请书,交由专家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地现场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待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申请书的质量,为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做足准备工作。
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
[摘要]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核心目标。针对其现状,高校应树立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多层面交叉式”学习模式、“多方共建项目式”组织生活形式、“党员导师责任制”党员培养制度、“党群X+Y”联系群众制度、“教考分离”复合型考评制度等党建工作。
[关键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研究生党建;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等教育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提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随着研究生规模扩大,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因此探讨研究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关联度缺乏,导致形式工作较多、内涵建设不足。面对这一困境,结合党建工作的新时期、新特点,立足于培养人的视角谈党建工作,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全面提升高校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路径。因此,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必须解决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根本问题。
一、研究生党建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高校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仍按照本科生党建工作模式统一开展,在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学习模式、党员培养等方面不适合研究生特点,造成党建工作与培养工作相脱节。总体看来,研究生党建工作不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第一,由于研究生组成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政治思想学习不够全面。研究生构成中有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还有工作单位的委培生等,组成较复杂。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对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要求亦不同,目前以年级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缺乏基于共同目标的组织凝聚力,不利于组织政治思想学习,一些浅显的学习导致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由于研究生学制年限短、专业学习压力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难度大,发展党员工作不够规范。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确定为发展对象,至少需要1.5年的培养和考察时间,而毕业学期又不再发展党员,对于培养志愿入党的研究生,存在考察时间紧、任务重等问题。由于研究生培养更重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多数研究生忙于学业,忽略了政治素养的提高;而目前党建工作、思政教育与专业科研学习的脱节,导致高校在研究生党员培养过程中也只重视科研成果、专业学习情况,忽视其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不足。第三,由于研究生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生活独立性强,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党建工作的管理不够顺畅。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主要分为课程学习、科研或实践学习、学位论文等三个阶段,只有课程学习阶段是集中课堂学习,其他阶段主要跟随校内外导师分散学习,多数研究生会在校外实践基地或国外交流学习。这种过于分散的学习模式总体上不利于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不利于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对于党建工作专职人员来说,相比导师,其与研究生接触机会较少、沟通不畅,传统工作模式问题重重,不利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第四,由于研究生专业能力强、自我评价高,传统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与内容不能满足研究生党员需求,参与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目前基层组织生活形式主要有讲授辅导、交流讨论、现场观摩、志愿服务、树立典型、联谊活动等,存在内容枯燥、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不能体现其专业水平等问题,对于这类高层次人才缺少吸引力,所以研究生党员参与率低,组织活动较难持续开展,导致基层组织活力不够,很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理念的转变
前文分析,研究生及其培养的特性,决定了传统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素养提升的党建工作在现实开展中困难重重,研究生党建的落脚点必须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而与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专业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才是新的发展方向。因此,转变研究生党建的工作思路,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重新构建研究生党建工作体系尤为重要。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包含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修养、民主法治意识、专业水平与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培养[1],这五个方面称为“五位”,是统一的整体,需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基于“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主要包含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力邀德高望重的党员导师大力参与党建工作、“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与发展党员工作相结合、围绕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系统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等。
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以课堂理论教学方案、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培养为方向,将形成性评价融入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开启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斯克瑞文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在于保障课程的有效开发,他指出教学材料的模型和草案应在最后成型之前进行学生试测,以便在教学材料的形成阶段就能进行有效性评价,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成品之前进行调整,并把这一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6]。从此,形成性评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教育及其他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总结性考试中所获得的学业成绩”[7];澳大利亚学者麦格劳等人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质性取样,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比外部考试更加全面[8]。在我国,由于教育评价中“一考定终身”模式根深蒂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与研究,尽管起步晚,但研究进展迅速[1-5]。
2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2.1形成性评价体系课堂理论教学方案探究
当前,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病,教师在授课中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框架的构建,却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对学习方法、科研问题、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理论教学中由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后期的学习研究中有较多的实验操作时间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教学常常脱离实践。理论教学历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更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宣讲让学生了解形成性评价,形成以分组讨论、案例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调查问卷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模式,同时,也可以建立以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为主体指标的评价模式。以随堂考试、分组调研与汇报、教学互动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在以往的中药学本科生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已初具规模,实践表明开展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2]。
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六条明确,该条例适用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严格审核拟聘人员的人事档案,做好新聘人员的档案建立、整理,是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例》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也为事业单位新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要求。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明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七大程序进行。其中,人事档案审核是考察环节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印发的《条例》中第三十五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凡转必审’,在干部动议、考察、任职前公示、录用、聘用、遴选、选调、交流、人才引进、军队转业(复员)安置、档案转递、接收等环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标准,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凡进必审”,明确干部录用、聘用及人才引进应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突出了全面从严要求。
二、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聘用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近年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展开,新聘人员基本都通过公开招聘的七大程序。也有部分单位、部分岗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把直接考察视作通过全部流程,为通过考察的人员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在走全公开招聘七大程序的单位中,也存在简化考察程序,特别是人事档案审核程序,甚至有直接省略掉人事档案审核这一环节。档案转递方式不规范,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主要有四类原因:一是机要交通耗时长;二是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流程紧;三是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四是拟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混乱。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转递单位和接收单位不严格履行转递手续,通过非机要交通或非专人送取的方式转递人事档案。简化程序这类问题容易给后续的岗位管理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
2.聘用后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事业单位与新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办理完聘用手续后,应及时办好新聘人员档案的建立、接收,档案材料的整理和档案入库。如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是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未及时联系新聘人员或来档单位补充缺失材料、档案材料整理归档不规范等现象。档案管理不规范这类问题会给后续的岗位异动、工资异动、职称晋升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使得新聘人员错过补充材料的最佳时间,给档案管理员增加工作量。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任务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4个方面提出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项目管理形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食品工艺学复杂问题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从2006年3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给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带来了重要转变,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创新与改革,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新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年会(IEAM2016)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1],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基于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实践环节。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言,设置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生产实践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工程实践技能、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2]。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绝大多数食品院系开设了食品工艺学实验或实习等实践课程。如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均开设了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和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实践课程。国外高等院校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系开设了本科生、研究生食品工艺学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在不同实验室导师或不同企业不同工段技术人员指导下实习,虽然具体实习内容有所相同,但食品加工技能提高明细,实训取得的效果十分突出[3]。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重点建设一级重点学科、河南省名牌专业,2013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3年(2014-2016年)。2016年6月14日-17日,郑州轻工业学院迎接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再次现场考查,是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后首个接受现场考察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在工程教育认证思想指导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人才为目标,精心设置食品工艺学实习实验项目、精选实验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工程能力培养、成绩考核等环节展开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实习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如下:(1)能够将数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机械和食工原理知识表达反应食品工程问题,能够理解食品设备工作原理,分析机械故障,并进行独立操作食品加工设备。(2)能够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食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方法、统计学、数据分析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并得到最佳工艺。(3)针对新产品开发,能够应用食品工艺学知识,利用食品新资源、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采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评估新产品市场前景。(4)通过食品工艺实习,在实验分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遵循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自觉执行食品质量标准,履行食品从业人员责任和义务。(5)能够就食品创新工程问题,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探讨和交流,经过食品工艺实习,能够撰写食品工艺实习报告,达到工艺流程设计合理,产品设计方法科学,数据处理正确,工艺要点精确,操作方法表达清晰,产品目标定位准确,产品具备时代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饮食文化,市场前景广阔。(6)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工厂管理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具备产品成本核算能力,密切关注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养成经常查阅食品相关信息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面向社会企业需求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课程教学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方式,面向社会企业需求,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根据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课题,课题设置根据我校教学科研及合作企业优势,分为“肉类食品加工工艺、果蔬食品加工工艺、速冻食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天然产物提取工艺”五大类别,每个大类项目列出3-4项课题,并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指南提前1个月,供学生自主选择,组队申报。要求学生课题在设计工艺性实验的基础上,以实际生产中的复杂的问题为核心,能够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合理食品工艺流程,并且利用实验设计方法(如正交、响应面实验设计等)、统计学、数据分析(SPSS等软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针对新产品开发,能够应用食品工艺学知识,利用食品新资源、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营养成分分析,采用食品感官评价方法,评估新产品市场前景。
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问题
摘要:高校学籍档案对学生、学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学籍档案的概念作用,分析国内高校提供利用学籍档案的方式现状,以云南大学档案馆为例,浅谈开展高校学籍档案的远程利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对策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在学历认证、政治审查、人事档案材料补充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凭证作用,利用率明显提高。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大多数高校已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维护高校学籍档案内容安全,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馆采取本人或委托他人到现场查询的方式提供利用学籍档案。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升学、留学的区域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产生了大量异地查询、利用学籍档案的需求,异地查询需求与现场提供利用的矛盾开始显现。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高校档案馆应适时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在确保学籍档案内容安全的情况下,充分依托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化工作,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远程查询业务,以便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高校学籍档案概述
高校学籍档案是指高校从事各学历层次的学籍管理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真实反映学校学籍管理活动和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依据,是学历认证、干部政审的重要凭证。参考云南大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将其分为以生源地、学院、专业等属性为单位集中保存的综合学籍档案,如新生录取简明登记表、毕业资格审查表、毕业生领证签名册、毕业生转档名册等反映多名学生学籍情况的文件材料,以及反映某个学生学籍情况的个人学籍档案,如报考登记表、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个人奖惩材料,及以个人为单位集中归档的研究生学籍档案等。高校学籍档案是高校教学档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含、交叉与转化的关系。学生毕业前,其综合学籍档案和个人学籍档案属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学生毕业后,其综合学籍档案和研究生学籍档案仍属于高校教学档案,而学生的个人学籍档案则根据学生毕业后入职、升学、待业等情况,归入其学生档案,分别转递至用人单位、高校或各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随着高校学籍档案凭证作用的进一步凸显,引入远程利用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籍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高校学籍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对北京大学等10家高校档案馆作了调查。我国高校档案馆提供学籍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包括到馆查询、自助查询、在线预约、在线查询、远程办理几种方式。基于档案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到馆查询依然是利用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为方便毕业生查询档案转递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开通了档案去向在线查询服务;为实现用户分流,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开通了在线预约服务;同济大学、燕山大学开启远程服务,在线受理用户查档需求,并通过现场自取或快递到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部分学籍档案的查询利用;燕山大学还提供认证回复服务,在线处理查档申请。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和进步,诸多高校已就远程查档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使得远程查询利用档案服务成为可能。但目前提供远程利用服务的高校数量较少,且远程利用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尚不能满足高校学籍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