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演讲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为满足学生适应职场竞争及其个人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然后探讨“产出导向法”顺应课程思政的目标,对英语课堂开展英语演讲进行教学设计,构建大学英语教学全方位育人格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演讲
随着人文交流的日益深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于具有国际交流经验和背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人文素养课程,也需要成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有力一环。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英语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辨能力,使其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将有助于培养有温度的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忙于听讲、记笔记,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口语练习。其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口语训练,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开口;回答课堂提问时,照搬课本,不会总结;与同学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语无伦次、逻辑性差。最后,受到教材的限制,英语口语活动大多还是围绕语言技能开展,一些问题过于浅显,只是对原材料的简单整理和复述,难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弱,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产出导向法”与英语演讲
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下文简称POA)被正式命名。POA理论是文秋芳教授针对中国外语实践中“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依据当前中国大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的特征,以Swain的输出假设为基础,首先提出“输出驱动假设”,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最终不断经过教学研究和探索形成的理论体系。POA理论体系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为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依据POA理论,首先,教师应创设有交际意义的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驱动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其次,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提供产出帮助,促成学生完成任务。最后,在学生完成语言产出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实践—学习—实践”的认知过程。笔者以POA理论为指导,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借助英语演讲活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与综合、评论等多重思维能力,同时借助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使学生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机会。而通过英语演讲活动有效地将口语技能训练、知识面扩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产生积极的实践作用。
探析教学理论下的口译教学
一、结合项目式教学理论的本科口译训练模式建构
1.理论契合度
PBLI教学理论于上世纪初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鼓励浸入式学习(immersedlearning)及整体和综合的学习方式(Dewey,1938)。其基本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辅助下选定具有研究兴趣的问题,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资料搜集、阅读、分析和讨论等一系列项目活动(projectwork),最后完成计划中的目标(即项目产品projectproduct,形式不一,如口头或书面报告),产品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Beckett,2006)。
Stoller(2006)总结过在二语和外语学习领域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常表现出的八种收获,其中包括:对学习体验和语言的真实感受;高度的积极性、参与性、愉悦感和创造性;强化语言技能,语言输出机会增多,语言输入得到改善,目的性较强地对语言的形式和其他方面进行关注;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方面知识增加;学习自主性、自发性、自我学习责任感增强。项目式语言教学的独特新颖之处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在教学目标、学习项目的组织与过程、项目产品、项目评估、新的师生角色与定位等方面均与传统的课堂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迥然不同。它体现了杜威主张的“体验式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基于内容的教学”思路,并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具有相同的理念内核。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需要译员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另外还需具有广博的百科知识(梅德明,2008)。口译员的实践经验与对特定领域知识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其语言能力的临场表现。
常规口译课堂无法有效涵盖和给予以上口译训练中必要的元素。实际口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译前准备往往只能由学生自发进行,过程无法控制,口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极影响与建构贡献较为有限,且课堂活动效果常受学生现有词汇量与主题信息量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入实际口译工作现场的紧张氛围与情境,因此在口译教师为主导的教室里,训练中的随意性增加,职业素质无法得到培养。PBLI理论内在固有的教学思路与训练方式却能填补以上分析中的常规口译课堂的欠缺,从各方面促使学生得到发展。一是综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确保学生口译中输入与输出的意义与有效性(inputandoutputefficiency)。二是融合content-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内容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大幅度增加学生口译主题信息量,深度扩充口译中必备的百科知识与相关专业词汇。三是融合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基于任务的语言学习)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译前准备中目标明确,并重视口译译文的质量,从而为口译训练过程带来更强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四是兼顾processorientation(过程导向)与productorientation(产品导向),不仅着力于译前准备,更重视最后的口译产品质量。
项目产品,即现场口译工作,经过多方评估和改善,能有效促进下一阶段学习与训练活动。五是促使口译教师角色改变,从课堂管理者、知识信息的直接给予者、机械训练者与唯一评估者,转变为口译准备与训练中的向导、辅助者、支持者、组织者和评估方之一,使学生培养在口译前准备与口译产品产出中的责任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从而提升口译教学与训练中的效率。六是创设真实口译职业场景,使学生体验口译职场的氛围与情境,逐渐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得到提升。杜威提出的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是项目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口译课程项目产品可设计为口译工作任务,增加学生职场应变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项目教学理论与本科口译训练存在着独特的契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将能在训练口译这种高级技能的同时提升和夯实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拓展百科知识,并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与技能。本科口译教学实践者需要逆向思考口译的教学与训练思路,否则口译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效果不佳。
2.建构结合模式
把演讲融入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作者:李娜 罗艳霞 单位:河北大学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将大学英语演讲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建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有效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融合教师、学生、网络与课堂四因素的多维度关系,增强大学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践性。经过课程实践,英语演讲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开拓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资源越来越发达。很多高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室与语言实验教室,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大学英语演讲课得到更好的发展。演讲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者语言教室对学生进行演讲课程训练,更注重为学生传授演讲的理论与概念,帮助并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演讲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运用水平。
二、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重要性
(一)顺应国家深化对外开放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需要大量的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高校开设大学英语演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积极推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加强跨文化交际,成为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解析
【摘要】阅读策略的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阅读策略教学要正确定位,恰当把握教学时机,合理设计阅读任务,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巧妙组织综合运用活动提升阅读效果,本文还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呢?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1.阅读策略教学的正确定位
我们在阅读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英语知识,进而形成阅读策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阅读策略的培养只是英语阅读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依然要以文本理解和英语知识的学习为主,以培养阅读策略为辅,将阅读策略的训练融入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之中。
2.阅读策略教学的时机把握
CBI理念在工程专业英语中应用
摘要: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本末倒置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叙述了采用内容本位教学理念的优势,并提出将最新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的应用方案和具体流程。以一次应用为例,分析了该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后续解决方法。
关键词:内容本位教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国际会议
1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作为强调客观科学、侧重陈述事理的文体,相比于其他英语文体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工科类大学在本科阶段一般均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同学们阅读和理解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研究生阶段是学生在本科毕业基础上,进入后续专业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教育过程。鉴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目的阶段性和本质不同,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同学们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上,而应侧重于学生思想的凝练和表达上。本科阶段侧重于信息“吸收”,研究生阶段侧重于信息“创造”与“输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是促进理论教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课程,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思想的一种能力培养。在如今加强国际化和创建“双一流”的背景下,用英语来表达专业思想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是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1]。除此之外,我国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着重指出,促进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顺应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在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英语作为连接世界各国相关技术知识的桥梁,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而言,专业英语是我们吸取国外先进知识,进而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2]。同时,我国“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进而支撑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3-4]。专业英语在此方面更显得尤为的重要,促进专业外语教育改革响应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及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同学们阅读和理解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上,而将教学内容主体放在专业词汇学习、专业经典文献阅读、专业内容翻译上。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跟进最新的发展趋势,而在内容上依然采用较为陈旧的教材。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以最新的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将内容本位教学理念应用于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
2内容本位教学理念在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本位教学理念(ContentBasedInstruction,以下简称CBI理念)由St.Lambert在20世纪60年代外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沉浸式”教学演化而来,这种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借鉴了“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5]。CBI理念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至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语言为媒介,在由学科内容营造的语境下,学习新的信息,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不同专业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的需要,应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能很好的与专业学科背景相结合学习外语。CBI教学的关键是“将语言教学的基础放在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语言水平”。比起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中枯燥的语言学习,CBI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为强调的是通过学科内容来学习语言,而不是为了语言来学习语言,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做到在“用中学”[6]。在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热点就是该主题的优选材料。
3最新国际学术会议作为教学内容的应用流程及实例分析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
摘要:
为了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能够更自信大方地在人前说英语,我进行了“小小英语演说家”的项目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小英语演讲家 口语能力
一、由小升初改革引发的思考
2015年的小升初从笔试转变为面试,这一改革引发了我的深思:学生能够大方,自信地用英语表达自己呢?我确实没法得出一个自信地肯定的答案。于是我进行了“以小小英语演说家为抓手,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课题研究。此项目的探究意图有两个,一是是通过学生在自我介绍,看图说话,回答问题和命题作文等形式的帮助下,培养孩子升中面试中的答题技巧。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但初步的摸底测试结果令人强差人意,很多孩子无论是在描述一幅图画的时候,还是命题演讲,只能用三言两语简单地介绍图片上看到或与命题相关一些表面信息。就此我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共原因:一是缺乏单独站在人前演讲的经验。即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有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对话的经验,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人前表演的积极性却在逐年降低。更别说单独在人前进行英语演讲了。二是缺乏根据主题一段演讲的方法。孩子们从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习作,文章的架构和描述思路仍然比较稚嫩,所以要求孩子们根据主题一段演讲就显得十分困难。
二、课题实施的初步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适当融入相应文化元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及能力。为此,文化融合成为当下实施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文化融合的措施,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化融合
语言与文化两者紧密相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等,同时文化又对语言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一定影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若学生缺乏对相关文化的理解,就很难真正了解原文的含义,严重的还会因习惯性地母语文化套用而影响目的语言的应用,导致学生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一、创造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相关研究表明,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理解会使阅读变得更加容易,学者Steffenson和Joag-Dev经研究得出:阅读理解就是文化知识的功能。虽然很多人都已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文化元素的融合却很少,多数教师及学生仅是分析字词或句子,以为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在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解时,有些教师即使有意识地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但学生对于相关词汇的理解却仍不深入,学生的文化意识偏低,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含义,大大降低了阅读效果。为了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文化融合,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室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阵地,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可从教室着手。如,教师可在教室当中悬挂各类英语地图、英语海报、英语报纸等,或是向学生展示一些英语火车票、菜单、航班时刻表等,使学生身处一种文化氛围中,自觉地树立相应的文化意识,尽量减少母语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巧妙融入文化元素
相关研究表明,母语可自然习得,但第二语言却通常需以显性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尽量克服母语学习所带来的负迁移,而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对于阅读材料当中所涉及的一些难懂的词汇,教师也多是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记住词汇在此句式中的意思即可,不仅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为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遇到学生真正无法理解的词汇,可巧妙地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此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如可采取演讲比赛的方式,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阅读材料,并叮嘱学生认真阅读,对于不理解的词汇可上网进行查找,然后在下节课开始时,学生可从教师所准备的、与材料有关的问题或是讨论话题当中随意挑选一个,在进行适当准备后即可上台演讲,演讲完成后由学生及教师分别进行评价,如遇意见相差较大的话题,可组织进行讨论。在整个过程当中,课后阅读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上台演讲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最重要的是,学生意见的表达与讨论体现了学生们阅读材料中文化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