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养老保障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论文
一、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及回归模型
本文所采用的居民微观调查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同时,本文还将用到4个直辖市及78个地级市层面的宏观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数据库和200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一些被访问者的数据缺失,本文最终收集到了9189个居民样本用于实证分析。其中,下标i表示第i个居民样本,ε表示随机扰动项。因变量为happiness,是度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在公式(1)中自变量为medicare,表示医疗保险;pension表示养老保险。β1、β2分别是两者所对应的回归系数。在公式(2)中自变量为社会保障项目指数social_security。X和Z是控制变量,X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变量矩阵,Γ是其相应的回归系数矩阵;Z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宏观环境变量矩阵,П是其相应的回归系数矩阵。
(二)变量定义
1.居民主观幸福感(happiness)。
被解释变量happiness的取值来源于CGSS问卷中被访者对问题“总的来说,您认为您的生活是否幸福?”的回答。答案分为“很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一般、比较幸福、完全幸福”,分别对应1-5的赋值。表1显示了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的分布情况。在最终的9189个样本中,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分布情况与全样本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回答“很不幸福”和“比较不幸福”的比例为2.14%和7.66%,而样本中有18.01%的被访问者选择回答“一般”,另外56.55%和15.64%的被访问者选择了“比较幸福”和“完全幸福”。这样的分布情况表明删除数据缺失的样本个体后实证结果不会有明显差异。
2.社会保障(medicare、pension和social_security)。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形成,历经六十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形成劳动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发达西欧及美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历程为借鉴,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通过分析论述,提出了几点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和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养老金融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基本概况
(一)类型概况
养老保险体制作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良好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实施,即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并退休后,从政府、社会或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得到经济、物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强制执行性,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及个人都要参加;二是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性,一般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抑或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三是制度实施时限性长,范围广,资金规模宏大,必须采取专业化、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国际上通用养老保险体制主要有三种,包括传统型、国家/联邦统筹型和私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体制始于欧洲德国,现已为世界主要的养老保险体制。传统型养老保险依靠立法强制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政府部门给予保险基金一定的支持,起辅助作用。这种体制适用范围广,以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养老金的数额与参保人员的缴费的年限、金额挂钩,不进行缴纳不许领取养老保险。在这种体制下,以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担保分担一定的风险,需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创建以企业、劳动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制。国家/联邦统筹型养老保险体制又分为福利型和国家型。福利型养老保险指以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是保险的主体,例如熟知的欧洲英国养老保险体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其适用对象范围十分广泛,全体公民都是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养老费用由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税收等方式支付,现收现付制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该方式还具有法定强制约束性,并且与疾病、失业等保险组成齐备综合的社会保障体制。前苏联时期曾在广泛实行国家型养老保险体制,其适用对象仅限于社会的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这种体制现已基本取消。储蓄性养老保险体制强调的是市场运作,其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企业单位承担,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实现。世界上仅有新加坡、智利等个别国家地区采用该养老保险形式。
(二)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现存主要问题
1、养老资金收支缺口突显
新型城镇化对养老模式发展的影响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人群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无锡市地处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随着无锡市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养老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对单一的养老模式也不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本论文以无锡市为例,对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下的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行探究,综合分析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困境与空间分布的城镇化交织下促进两者良性互动,为无锡市未来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双向协调发展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养老模式
一、引言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已成为每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我国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见图1)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全国参与普查人口总量为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64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064万人,占比13.5%。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压力的问题也在持续加重。图1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江苏省“十四五”养老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部署,积极建设更加优质、充分、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苏式养老服务品牌”。养老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主要依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将会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因此,本论文以无锡市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发展的交互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多元化养老双向协调发展新模式,形成系统化、现实化的产业优化路径,为无锡市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与养老模式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一种城镇、大中小城市与新型农村社区相互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明显的区别,新型城镇化更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是一种以人文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产业支撑、居住环境、社会福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转变,真正实现全方位的“乡”到“城”的转变,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传统城镇化式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与人口规模的扩张,以此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无锡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基础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全面并轨、均等享受、均衡布局,重点发展特色镇,以江阴新桥、宜兴太华、滨湖胡埭、锡山鹅湖、惠山阳山、新区鸿山等一批以产业集聚、生态旅游、古镇保护等为特色的城镇,统筹规划打造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根据各城镇的特色,做好统筹规划,培育产业重点村、生态文化特色村等,完善现代城镇旅游休闲、生态涵养功能和城镇文化传承功能,促进美丽城镇与城市和谐共生,走无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讨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社会事业快马加鞭的展开和维系社会和谐安定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纵观20世纪,我国整个社会,各个产业都在遭遇各种重大的变革,改革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此时此次改革的实施将对政府机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初步分析此项改革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变化。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社会影响
在以往的几十年里,中国城镇职工、企业建立了融合为一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清楚了解以及各个地方、乡镇实际情况尽不相同,导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多元化”,制度在具体情况的实施中不得以体现出来。另外还由于资源的不同,地区条件的发展不一样,政策不统一,对人民保护范围和对象不一致,收取基本规模的缴纳保险费,养老金策划转移等养老金形式也有莫大的差异,也缺损强而有力的法律支撑。因而,怎样快速改变这种情况,完善制度是头号问题。
一、制度的转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咱们国家开始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一账户组合”模式,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通常是个人不承担对应的责任,而是由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后,工资与单位、职工年度缴费相关,单位和单位职工的退休福利将社会化。并且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实现支付分配和按劳分派的同等权利和义务,建立支付与薪酬相联系的机制。
二、待遇的提升
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工作人员团结统一于政府机构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个人账户的年薪开启筹集和管理方式,职工退休后,除了领取年金待遇,也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资金来源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家将及时调整单位和个人的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来计算的,并且算是单位的一部分,百分之八的总工资分别以记账或百分之四真实帐户两种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单位支付成本的资金来源,行政部门和机构来处理退休的员工,根据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进行实施,在政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前,需要经过所在单位批准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批准,地方和国家的退休养老金调整政策,也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对养老金的同意。
养老保险多轨制收入分配效应
内容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制度性断裂,这种制度性断裂影响到了收入分配效应及公平性。本文使用参保率、待遇给付水平、替代率、随经济增长率等政策传导工具,探讨养老保险“多轨制”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养老金待遇水平,亦或是养老保险替代率,都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大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于新农保。
关键词:
养老保险;收入分配效应;公平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以效率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存在巨大不平衡性。中国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应该从维护社会安定和补救国民生计的工具转为调节收入分配与促进制度公平。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和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发展(何文炯,201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伴随,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在之后的改革与发展中也一直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明显的制度性断裂(王思斌,2009),并延续至今。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严重,据“单位”而划、依“身份”而设,条块林立、人群分割,具体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之前,国内外学者大都估算了养老保险制度内人群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而缺乏对包括制度外人群的全体国民的宏观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以及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即养老保险“多轨制”(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收入分配效应的分析。事实上,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仅从制度内部本身的角度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制度内外以及制度间的比较分析作更深入的探讨。因此,本文基于不同群体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模式的差异,根据参保率、待遇给付水平、替代率、随经济增长率等政策传导工具,探讨养老保险“多轨制”的收入分配效应。
二、比较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反思
【摘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热门话题,改革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又不能降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论文对此次改革的亮点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
1引言
2015年1月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并轨改革,着力化解机关事业与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双轨制”,明确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又面临哪些问题和障碍,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亮点
2.1“并轨”显公平,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各类群体逐步被纳入社保体系。改革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1],尽快建立起退休待遇同缴费挂钩机制,把按劳分配同缴费的权利义务对等起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及职工参保的积极性,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退休金差距,化解社会矛盾。
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问题构建策略
摘要: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养老结构,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套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养老保险金层次、建立一体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策略;研究
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只有少数地区根据采取了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养老结构,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套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事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资金来源采取单位负担、社会统筹、个人缴费相结合,能够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的养老需求,为城镇居民养老提供基本保障。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逐步进入试点实施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做出统筹部署,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多个省市全面推开。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河南等省市陆续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体化政策措施。截至2017年,全国有12个省(市)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已经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也只是处于较低的保障水平,覆盖面狭窄,并不能满足农村对养老保障的客观要求。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仍然存在着基本模式不统一、征缴体制不统一、统筹层次不统一,致使大多数人员还不能享受养老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二、制约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导致养老保障水平不均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低收入群体大多数为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缴费能力,构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牢固的经济基础。而且,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建立。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析
摘要:从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10年的过渡期。现在过渡时间已接近一半,如何用好余下的5年时间将关系到此次改革的成败,本文以H单位和D单位为例,分析了中央驻穗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此次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1.导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建立统一、健全、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贯彻落实以上政策,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养保险工作正式实施启动;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粤府〔2015〕129号),结合广东实际,对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处理进行了明确;2017年9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广州市中央驻穗三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和省垂直管理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集中参保登记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函〔2017〕2114号),标志着中央驻穗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养保险工作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2.H单位和D单位基本情况及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进展
截至2019年5月,在职现有54人,大部分职工在2014年10月前已进入海事系统工作,后因改革等原因来到H单位工作,即通常所说的“中人”,也有少部分是在2014年10月以后通过直属海事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等方式进到H单位的,即所说的“新人”;退休3人,皆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也就是所说的“中人”。作为三级预算单位,H单位已按属地要求,提交相关参保资料,现正等待下一步工作通知。D单位成立于1949年10月,并先后隶属广东省港务局、广州海运管理局、中海电信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管理,2005年3月,D单位整建制划转到广东海事局管理,实现了从企业向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处级)的转变,2012年11月,H单位成立后,由H单位管理。截至2019年5月,D单位在职人数84人,其中有20人目前一直按企业标准向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以下简称“广东省社保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120人,除开从外单位调入,在D单位退休1人外,余下119人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就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可以从广东省社保局领退休费的退休人员。作为三级预算单位,H单位已按属地要求,提交相关参保资料,现正等待下一步工作通知。
3.H单位和D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