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畜牧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进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1年,湟中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只;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792t、2440t、65922t和487t,同比增长17%、36%、18%和11%;肉、蛋、奶分别占西宁市市场需求量的19%、14%和28%;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33.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元,比上年增加301元,增长33%。   全年工作主要表现在“建基地、扩规模、提标准、促改良、抓奖补”五大亮点上:   “建基地”:在扶持政策推动、项目资金带动和社会资金联动下,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又有新的突破,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   “扩规模”:在抓好新建基地的同时,规范扩大已建基地,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去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7亿元,比上年增长0.121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095头,出栏肉牛7650头,肉羊8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其中,圣亚高原牧场奶牛由原来的1000头扩大到1700头,春源奶牛养殖基地奶牛由原来的500头扩大到了1000头;承雄、小沟尔、伊明源等肉牛肉羊养殖基地从年出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肉牛800头以上、肉羊1500只以上,昶林、文元、康明等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基地从年出栏生猪300头、仔猪8000头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仔猪10000头以上,基地规模全省领先。   “提标准”:指导和监督各养殖场从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环境控制、良种引进、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各方面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和生产,通过改造升级,今年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   “促改良”:2001年的良种引进数量和品种创历年之最,共引进各类良种畜17955头(只),其中,引进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皮特兰等4个品种公猪197头,母猪2824头,三元猪6360头,优良牦公牛40牛,何斯坦奶牛5654头,西门塔尔肉牛560头,陶赛特、细毛半细毛、藏羊等3个品种的种公羊1200只、母羊1120只;细管冻精、性控冻精冷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使全县猪、牛、羊良杂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6%,65%,推广产蛋、产肉性能优良的海兰、三黄等良种雏鸡28万只。   “抓补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扯到全县的农户,根据湟中县实际按村进行联户承包的办法,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14个乡镇14.67hm2天然草场勘界、320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4个乡镇10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97460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确定了全县实行草畜平衡面积,核定全县理论载畜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取得新进展,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实施的项目规模小,专项资金少,难以满足养殖场户需求,养殖户从金融部门贷款难度大;二是养殖基地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三是畜牧业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四是村级防疫员报酬低,防疫员队伍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有待于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2畜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原特色湟中特点的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加快“一区三园”建设,着力打造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园建设,将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打造成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的样板区,把小南川奶牛养殖园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集中养殖示范园,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发展目标:2012年力争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0.44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296元。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7850t、2537t、70536t和511t的目标。   2.3发展对策:为了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   2.3.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畜牧业发展。从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手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呈现抓生产从生产、流通、加工、市场一起抓;既抓畜产品产量,又抓质量;既抓大众产品,又抓特色产品;畜牧业考核由过去的以产值、农民收入、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考核新建规模养殖、畜牧业项目建设、畜产品商品率等内容的综合考核,年初确定目标任务、年中督促检查,年末单项考核,加大奖罚力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推进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2.3.2打造示范园区,带动畜牧业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区三园”,计划新建养殖基地10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生猪养殖基地3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5个,家禽养殖基地1个),提升改造做强10个已建基地(扩建存栏1500头、3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各1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2个,出栏肉牛1000头、肉羊1500只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3个,繁育仔猪10000头以上的仔猪繁育基地3个),建畜用暖棚1000座、6万m2,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和完善各功能区建设,提高园区产业的生产规模及水平。———加大项目建设,促动畜牧业发展。2012年,我局通过各口申报项目24项,计划总投资15270万元,其中,专项3750万元,自筹11520万元,其中:已落实湟中县绿源蛋鸡养殖场建设、湟中县承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湟中伊运肉羊养殖场建设等项目9项;省级支农资金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牲畜暖棚建设、畜禽良种工程、湟中县2012年天然草场高原鼢鼠鼠害防治等12个项目有望落实;园区养殖场道路硬化、秸秆加工草颗粒饲料技术应用等3个项目正在争取中。#p#分页标题#e#   2.3.3发展精深加工,牵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争取实施李家山崖头生猪标准化定点屠宰加工、昶林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高原圣亚牧场乳制品加工、春源有机肥料加工等项目,大力推进养殖企业一体化联合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养殖生态化,废弃物减量化,环保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3.4推广现代科技,驱动畜牧业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园区建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举办培训班160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种改良网络,完成牛改1.6万头,其中人工授精突破10000头,猪改突破1.6万头,繁育良种仔猪15000头,绵改突破3万只,引进良种畜7250头(只),推广良种雏鸡25万羽。   2.3.5强化防检监管,保障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畜疫防治“双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严防疫病传入。动物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0%,上市动物市场检疫率100%、屠宰检疫开展面100%,严厉打击逃避检疫以及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力争实现连续5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2.3.6加强草原管护,保护草原生态。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防治草场鼠害30万亩。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实行大面积种草和牧户分散种草相结合,一年生和多年生种草相结合,大力开展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积极推进健康养殖,种植优质牧草0.8万hm2,加大青贮玉米、饲用甜菜等优质饲草的种植、贮藏和加工调制,保障饲草料供应,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生态畜牧业建设现状

摘要:多年来,肉食品的供给主要靠草地畜牧业来实现,但随着日益扩大的肉食品需求,如果仅靠草地畜牧业来保障肉食品供给极不可能,虽说共和县草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现存的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来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作者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为了当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和发展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进行深思和分析。

关键词:共和县;生态畜牧业;现状分析

1基本概况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青海湖南岸,黄河以北,东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柴达木毗连,平均海拔3200m、总面积1.725万km2。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拥有耕地45.83万亩、天然草场约192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约181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3%。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7~6.3℃,年降水量250~420mm,无霜期平均88d。由于共和县作为青海省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的结合点,交通便利、农牧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牧产业较发达,具有发展畜牧业大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社会基础。

2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7年年底存栏各类牲畜235.21万头只,畜种主要以牦牛、藏系羊和黄牛等养殖为主,占到总牲畜存栏的97%,适龄母畜比例为55%,年繁育各类仔畜121.03万头只,成活113.67万头只,成活率达93.9%。每年种植当年生牧草4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达79处,标准畜棚6725座,年育肥出栏牛羊27.4万头只,2017年底全县农牧业产值达96723.8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71662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4.09%。

3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阅读全文

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十二五”期间,鹤庆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县如何科学定位畜牧业发展区域,合理调整畜产品生产结构,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培养并壮大县域畜牧业竞争力,探索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笔者作一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阅读全文

畜牧业发展论文:当代畜牧业拓展思索

本文作者:梁全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农业委员会

大同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不放松猪、鸡生产同时,集中打造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四大优势产业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格局。现代牛奶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大同南郊区、大同县、阳高县3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奶牛存栏16万头,产奶32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16%、95%。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奶站,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推广TMR饲喂技术,建立苜蓿、青贮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净化奶牛重大疫病,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代肉牛优势产区。

重点包括大同县、新荣区、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5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肉牛出栏19万头以上,牛肉产量3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23%、132%。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推广优良牧草种植、粗饲料科学加工、配混合饲料饲喂、标准化管理等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品质。

现代肉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区。到2015年,出栏肉羊395万只以上,羊肉产量5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71%、134%。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杂交改良,着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推广饲草科学加工,实施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栏率。现代绒山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

到2015年,存栏绒山羊31万只以上,羊绒产量104吨以上。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推广晋岚绒山羊优质品种,提高产绒量和绒细度。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来支撑。大同市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围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场、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畜产品产量。到2015年养殖园区将达到639个。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和扩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的办法,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养殖场区集中。饲草饲料高效利用工程。大力推进草地建设保护与“三化”草地治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天然草地确权,建设人工草地70万亩,飞播种草9万亩,改良草地328万亩,建立“三牧”草地(禁牧、休牧、轮牧)242万亩,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到70%以上,载畜量提高1倍以上。选择6个5万亩的集中连片草地,实施种草养畜、划区轮牧,建设大草原、大牧场。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建立饲草料基地50万亩,青贮秸秆100万吨,秸秆饲用率达到50%,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转型发展现代畜牧业力度,吸引雨润、顺鑫、宝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加快提升大同畜牧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到2015年,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8个,畜产品加工率达到80%。鼓励企业建立基地,形成与养殖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体。

阅读全文

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探究

摘要:生态畜牧业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分析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今后可通过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加强畜牧业污粪资源化利用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养等措施实现贵州省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生态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策

贵州省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带来废弃物污染、饲料安全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生态畜牧业是实现贵州省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1发展现状

1.1生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贵州省不断深化生态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牛、羊等草食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快生态家禽产业发展。根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牛当年出栏数从2011年97.21万头增加到2019年的168.56万头,羊当年出栏数从2011年的197.31万头增加到2019年的293.55万头,牛肉产量从2011年的12万t增加到2018年的19.9万t,羊肉产量从2011年的3.37万t增加到2018年的5.03万t,禽肉产量从2011年的14.35万t增加到2018年的20.04万t,猪肉在肉类产量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83.3%下降为2018年的78.6%,生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2生态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为推动贵州省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内培和外引两种方式,培育了和记、富之源、三联乳业、黄南武等一批知名本土农业企业,吸引了温氏、德康、正大、铁骑力士、正邦等省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了从饲料、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物流、品牌推广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走出了一条绿色、高端、生态、安全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

1.3畜禽粪污治理扎实推进。贵州省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为核心,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形成了黔农公司沼气工程种养循环利用一体化模式、柳江公司机肥生产模式、温氏集团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金鸡农庄生态散养还田模式及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粪污集中处理利用模式,有力推动了贵州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目前,贵州省畜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3%,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到86.6%。

阅读全文

畜牧业与养殖业融合研究

摘要:在畜牧业与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科技贡献率低、污染严重、收入不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结合这些问题的出现,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融合将有利于解决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肉产品竞争力,实现结构优化,创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青山也要银山的发展策略。从畜牧业与养殖业发展的现状,二者融合的现状,在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及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畜牧业与养殖业的策略方面进行阐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业;结构优化

1畜牧业与养殖业发展状态

1.1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多为草原草场的放牧饲管,受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畜牧业发展需要大块的土地,使用的技术,科技水平都不高,畜牧业的生产输出能力比较低,政府政策并不能改善畜牧业的发展,在保护畜牧业发展政策体系中并不完善,原料投入和肉产品输出不成正比,要运用政策引导,控制和扩大成品肉产品的输出。

1.2养殖业发展现状

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会议中指出养殖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拓宽销售渠道,加强政策的指导,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保障,绿色发展,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乡镇畜牧业发展思考

1木杆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木杆镇位于大关县的最北端,与永善县盐津县毗邻,国土面积240平方公里,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000mm,非常适宜牧草生长。境内有草山、草坡5.3万亩,饲草、饲料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约1800t,农作物秸杆50万t,薯类20万t,青绿饲料13万t。加之我镇农户素有养殖牲畜的习惯,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因此,在木杆镇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随着畜产品价格上升,农户养殖积极性大大提高,畜禽存出栏不断增加,到2014年末,存栏生猪3.27万头,羊7214只,马1260匹,牛3587头,禽4.08万只。出栏肥猪57275头,羊4170只,牛1544头,禽61396只。

2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设施和设备落后

木杆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用房因受地震影响,已成危房,一直无资金修建。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必须的一些设施、设备也很简陋,如检疫工作,就只靠肉眼观察,凭经验进行;大部分农户的圈舍也很简陋,适应不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2.2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效益不理想

木杆镇约74%是山区,畜牧业生产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其特点是小而全,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加之流通渠道单一,又无加工企业,畜产品加工及保鲜技术落后,产业链十分有限,尚处于销售原料阶段,产业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理想。

阅读全文

畜牧业养殖废水的危害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畜牧养殖业由原来的分散经营饲养以及小户型的养殖不断地转型为大型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城镇养殖,随之出现粪尿的过度集中以及冲洗水不断增加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因而必须对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本文阐述了畜牧养殖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总结了畜牧业养殖废水的危害,并分析了一体化设备对其处理的效果,以期为畜牧业养殖废水的处理、减少畜牧业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废水;危害;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为了使一体化设备对农业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获取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牧业废水的相关参数。因此,需要对5种工况进行不断研究,对一体化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色度、浊度及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不断分析。本文首先对畜牧业养殖废水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畜牧业废水的危害进行进一步阐述,分析了运用一体化设备对畜牧业废水的处理效果。在处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获取适宜的运行参数,需要研究一体化设备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情况。通过不断的试验和研究发现,在5种不同的工况下,废水的浊度以及色度都能被有效去除,但是废水中含有的一些氮氧化物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根据农村污水处理中对相关物质的排放要求,并通过不断的试验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对一些小型一体化设备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畜牧养殖废水的来源以及水质特点

畜牧业养殖的废水主要是指畜牧养殖场中所产生的尿液、粪便、饲料残渣,还包括在冲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刷水以及工人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废水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冲刷水。畜牧业废水的处理难度比较大,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畜牧业养殖废水中COD以及氮氧化物的含量比较高,废水可生化性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还含有一些致病菌并且伴随着恶臭的气味[1]。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畜牧业养殖发展比较迅速,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超过了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总和,因而畜牧业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必须要对畜牧业养殖废水处理方法进行重点分析。

2畜牧业养殖废水的危害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废水污染以及危害也日益凸显,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的废水经常会给当地居民以及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