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畜牧科技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畜牧科技论文:畜牧档案收集问题分析
本文作者:张玲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档案室
机制改革,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出现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畜牧科研档案不只限于课题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还包括大量在成果转化中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的形成周期长、不定期,归档难度更大。难以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新疆畜牧科学院与高校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石河子大学合作)、院兵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企业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档案的收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其结果是造成一个项目的材料分散在几个单位。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办法只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必然难以保证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归档范围难制定。新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动力机制,我院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在努力从事科研活动,于是产生了相当一部分非职务成果,非职务成果属于各人所有,其形成的科研档案理所当然也归个人所有,按理非职务成果档案不属于归档范围,但是由于非职务科研活动与职务科研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将他们截然分开,这给档案部门划定归档范围造成了相当的难度。还有由新的特殊机构衍生出来的一些特色优势产业,像兽用疫苗、生物制剂以及奶牛胚胎性别控制等等科研活动。科研人员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科研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本课题组甚至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仅限于本课题的主要成员使用,拒绝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允许范围内的共享)。新的运行机制下,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科研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
档案专业性不强,档案知识不足
院属各所(中心)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常因兼职过多而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管理上来,且大多数人未经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培训,档案业务知识与技能相对不高。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不懂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档案工作的档案员不懂畜牧科研技术,跟科技工作者比起来对科研项目的进展程度以及完整性了解的不是很深,造成科研生产活动与归档工作脱节。档案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机会少,自主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弱,新的管理办法、归档范围执行起来总有些许滞后性。各所单位科研项目人对科研档案归档范围不了解,认为归档只是在项目验收结题时把科研项目大本子直接交到院综合档案室就可以了。造成档案人员想要的科研资料没有,不用存档的资料一大堆,而且大本子里大多数都是课题资料的复印件根本没有保存的价值。这些也是收集工作不完整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结合畜牧业科研单位的特点,科研档案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从源头抓起,以推动畜牧科研档案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现根据问题从管理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等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
建立健全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档案工作要适应新疆畜牧畜科院新的科研运行机制,应该破除各种束缚科研档案工作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开拓新的路子,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法,使科研档案工作跟上时展、变化的步伐,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科研单位的特点,制定《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并下发文件,发至院属各所(中心),由院综合档案室组织院属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集中学习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现将新增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归纳为以下几点: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工作网络。针对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等特性,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必要从科研项目的源头抓起,深入基层广泛收集材料。所以建立完善的档案组织工作网络就很有必要。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兼任,成员则是院属各所(中心)主管业务的所长(主任),各所(中心)的科管秘书则是兼职档案员,形成院领导挂帅,办公室、科管处领导分管,档案人员具体抓,各所领导和兼职档案人员协助的五级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在制定科研工作计划时,提出建档要求;平时由各研究所(中心)在本单位专业项目立项时,就安排一位本项目人员兼职项目档案员,参与项目实施检查、项目考核评比、课题鉴定、验收,全程跟踪管理在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防止材料流失。并在项目结题时整理立卷,最后由院档案室检查,院科管处监督,科研档案资料不立卷不予结题验收课题。建立开放式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由于畜牧科研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课题需要与外单位合作,这些涉及多家单位的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方式,可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形式,即采取档案的共建共享。即以科研项目为单位收集材料,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将该项目的材料收集齐全,涉及到其他单位的材料,可收集复印件,并在上面加盖单位档案部门的印章。在共建的基础上,除确需保密的科研材料之外,其余的都应在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之间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原有的科研档案管理中,档案部门主要收集项目开始至鉴定期间形成的材料,至于鉴定后成果开发推广阶段形成的材料,很少去收集。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课题组联系多,与科研开发部门接触少。档案部门很少介入科研产业部门的工作中,也无法向科技开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开发产品。新运行机制下,档案部门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应建立科研与科研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动用一定的强制措施和经济手段,加强对难以归档的科研文件的监督管理。在提高科研工作者归档意识方面,规范科技工作者及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很重要。《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年底各所领导督察工作内容中,直接与年底单位考核制度挂钩,实行档案一票否决制,从强制各单位实施《新疆畜牧科学院档案管理办法》到现在的习惯自觉规范地完成科研档案工作。《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和科技活动过程中,使科研档案归档工作成为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一个硬性指标,不归档、不验收。制定管理目标考核制,与个人岗位责任制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自觉地将科研档案资料按时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最后在全院年底表彰大会中,还新增了科研档案归档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奖,这样从先进优秀方面激励了科技工作者的归档积极性。#p#分页标题#e#
畜牧兽医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
一、英文摘要的特点
1、结构特点
一篇规范的英文摘要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背景与目的、内容与方法、结果、结论与前景。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内容与方法是最重要的,其他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
2、句子特点
在畜牧兽医学术论文中,人们多关心的是实验的物质、变化的过程、出现的结果。这些普遍性的规律完全是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为了引起读者重视,常常以句首传递主要信息,突出有关的概念、问题、事实、结论等内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被动句。
3、语言特点
畜牧兽医学术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目的的对象、观点、方法、成果的意义及结论作出的概括性的简要陈述,它不同于结论,其语言特点就是准确、简洁、明了。
地方科研院所主办学术期刊创新发展
科学家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通过学术期刊这一媒介向外界并传播出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集中体现了其在行业内的学术地位,体现了学者的理论研究水平[1-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期刊也不例外。目前,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有6000多种,简单地按主管、主办单位可分为全国性期刊、地方性期刊;按内容可分为一般期刊、学术期刊、行业期刊、检索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力,走在世界前列,但也有部分期刊在办刊模式、办刊方针方面不能与时俱进,特别是地方科研院所主办的一些学术期刊,其创新水平还有待提高。《湖北畜牧兽医》创刊近40年,在各界主编的带领下,在“推广应用畜牧兽医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促进湖北畜牧业发展”的办刊宗旨下,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努力为畜牧兽医战线科研、生产、开发和教学服务,积极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最新生产技术,及时交流经验[3]。进入21世纪以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湖北畜牧兽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创新办刊模式,调整办刊方针,继续及时、有效地为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养殖户服务,提高社会效益,是编辑部成员、编委、主办单位领导亟待解决的问题。
1《湖北畜牧兽医》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1.1体制机制方面
1.1.1主办单位不重视
《湖北畜牧兽医》属于典型的地方性期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编辑部坐落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编辑部人员的编制也隶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另外两个主办单位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因均有自己的主要业务,无暇顾及杂志的发展问题。且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主办单位以非核心为由,对科技人员发表在《湖北畜牧兽医》的论文不予认可,导致优质稿源外流。
1.1.2编辑积极性不高
地方科研院所一般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其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也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工资及运营经费主要靠财政拨付,一般的征稿方式为作者自由投稿,编辑人员主动组稿、约稿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杂志的经济效益差,仅维持正常出刊,以不出现政治性错误为目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作热情消失殆尽。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现状、面临问题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种,其中仅360种左右来自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占比不到8%;期刊的学科分布比较全面,涵盖理、工、农、林、牧、医、地质、天文等领域;学术类、技术类、综合类、科普类期刊各有侧重;办刊主体中,高校学报占多数,其次为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少数科技期刊为企业创办。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民族地区科技期刊也逐渐普及了电子版等版本。
(一)2014年CSTPCD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部分地区分布
根据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数排名前三的地区是北京、江苏和广东,分别是66999篇、46555篇和31481篇。民族地区科技论文数以5个自治区为例,排名最高的是广西为9296篇,最低的是西藏230篇,5个自治区科技论文总数为23931篇,比全国排名第三的广东省还少7550篇。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期刊整体上排名较靠后,无论是论文数还是比例均较低。
(二)2013—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CSTPCD)
2014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显示,2013—2014年基金论文数比最高的是北京、江苏、广东,5个自治区排名较靠后,单纯从基金论文比上看,差异不大,但从基金论文篇数看,差距极大。排名第一的北京基金论文篇数为40688篇,排名最后的西藏仅168篇。5个自治区合计16289篇,比排名第三的广东少2622篇。
(三)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基金论文比与基金论文数变化情况(SCI)
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与学生角色
科技期刊编辑的两大主要基本职能是对科技论文进行审查把关和加工整理,这要求编辑既应善为人师,即做作者的老师,帮助作者提升论文的学术和写作质量,凸显论文的闪光点;又应善于做学生,向别“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编校技能,这里的“人”不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还包括书本、网络等。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兼有老师与学生两种角色。目前,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生角色的论述较多,许多编辑同人探讨了编辑学习的意义、重要性、途径等[6-9],而对编辑老师角色的论述较少,而将两种角色结合起来的论述则更少。为此,笔者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与学生角色做以浅析,以强化编辑同人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在工作中能时刻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发挥好自己在科研成果传播中的应有职能。
1科技期刊编辑的老师角色
1.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编辑为人师的前提
科技期刊编辑需具有甘愿为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其为人师之基础。认识决定行动,编辑应对编辑工作的社会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职业荣誉感,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这份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试想如果编辑对自己的工作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认为编辑是剪刀加浆糊、是为人作嫁而自己衣不蔽体的工作,甚至认为编辑在奉献的同时也应适当给自己捞点儿好处,那他肯定干不好本职工作。人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中的,编辑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工作中,编辑经常会碰到自己同学、同门、朋友、老师的稿件,在处理这些稿件时,若编辑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则会走歪路,想方设法(直接或间接干预专家审稿、选择审稿较宽松的专家审稿)使原本达不到发表要求的稿件顺利发表。另外,当前的论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与部分编辑部工作人员在金钱面前丧失职业道德不无关系。因此,编辑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本着对社会、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守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每篇稿件,做到以质取文,不徇私情,自觉抵制论文。编辑工作是一项劳心费神的脑力劳动,工作辛苦、劳累,在处理写作质量欠佳的论文时,难免会上火生气。这时编辑要学会换位思考,需认识到作者和编辑在科研成果创造和传播中职能分工的差异,在书写修改意见时要措辞温和,与作者电话沟通时语气要平易近人,对作者的帮助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不可高高在上,对作者横加指责,更不能恶语相向,以免伤害了作者的感情,使作者对编辑和刊物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编辑对作者耐心、亲切的态度也是其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
1.2深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为人师的专业保证
科技期刊不同于一般的大众读物,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成果的传播中发挥审查、把关的作用,在编辑加工文稿时才能提出专业、中肯、易为作者接受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如笔者在处理一篇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论文时,发现作者提供的一张电泳图片的目的条带形状很规整,亮度非常高,笔者根据自己做电泳试验的经验判断作者可能对目的条带进行了修饰,遂与作者进行了沟通,作者承认其确因原图效果不理想而用作图软件对目的条带进行了处理。笔者随即建议作者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重新进行电泳实验,最后作者提供了一张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可信的照片。另外,笔者在处理畜牧兽医方面稿件的工作实践中,还经常遇到作者将基因与蛋白混为一谈;对试验步骤介绍不连续,中间出现跳跃,有些重要的试验步骤被缺省;将电泳图片DNA标样的图注误写为DNA分子质量标准,或将DNA标样各条带长度标反等错误。若编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此类错误是很难发现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其为人师的专业保证。
1.3精湛的编校技能是编辑为人师的职业保证
农业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畜牧兽医专业的科技创新是促进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创新型专业人才是畜牧兽医专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笔者根据日本畜牧兽医类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教学模式分析了日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保障条件,得到了构建我国高校畜牧兽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即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合作交流。
关键词:农业高校;畜牧兽医;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保障条件
日本作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亚洲邻国,其早期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人文思想等几乎都源自我国古代,尤其受到唐宋中华文明鼎盛时代的影响。而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开展明治维新,学习欧美现代化的改革政策,走向工业化道路,积极兴办学校,开展创新培养模式[1]。日本国土面积约38万km2,人口约1.3亿,相当于我国的十分之一。然而1949年以来,日本在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27人,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2]。不难看出,日本在创新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中之重。然而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畜牧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3]。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集约化、产业化、健康化、专业化方向转变时期,要求人才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因此,笔者根据日本畜牧兽医类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模式,分析了日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其保障条件,通过借鉴和学习日本畜牧兽医类高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及适合畜牧兽医专业实际的应用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以期培养出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管理、科研与服务一流的畜牧兽医创新型人才,也为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日本高校教学模式
创新型人才与高校教学模式密不可分。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具体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途径和教学运行机制等内容[4]。日本国立或公立高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采用产学研合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畜牧兽医人才教育基本沿承了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日语中的谚语“日荷关系”体现了日本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上对荷兰经验的学习和借鉴[5],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兴趣,注重理论及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并参照欧美的评估标准成立了自己的评估机构,其生产企业也与欧美多数发达国家相似,设有独立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系统,做到既强化专业理论教育,又注重应用实践锻炼[1]。在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合作方面,一些日本高校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以高校附属农场为主的教育、科研体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教学、科研、开发利用与生产实践一元化体系,建立联合或合作研究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机制,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等方式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实现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本位模式。
2日本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
2.1本科生培养阶段
畜牧业科技推广在基层的现状探析
摘要:畜牧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0年9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发展目标,再次凸显出基层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推广;基层现状;对策
1畜牧业科技推广在基层的现状
1.1推广体系不完善。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站,承担畜牧业发展规划、计划的组织实施,畜禽品种改良、良种畜禽繁育、标准化生产、种草养畜、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建立和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指导、服务等工作。但是在随着乡镇畜牧兽医站并入综合服务中心,畜牧业科技推广被弱化,出现了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运行不规范、推广体系不完善等现象,导致基层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
1.2推广经费不充足。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畜牧兽医站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是开展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唯一经费来源。经费不充足以至于基层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必要的设施设备得不到齐配,特聘农技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得不到保障,增加推广难度,影响推广效果。1.3推广人员老龄化受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在基层从事畜牧业科技推广的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环境苦、待遇低使得愿意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并且在基层接受培训和指导的机会有限,知识结构更新慢,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1.4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通过评选畜牧业科技推广奖和“最美农技员”等形式对基层从事畜牧业科技推广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嘉奖。虽然树立典型标杆可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毕竟覆盖面有限,还需建立科学、标准、高效的畜牧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机制,用于客观评价推广效果,发掘优点,找出不足,激发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推广工作进入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越做越有效的良性循环发展。
2做好基层畜牧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摘要]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广大地方农业科研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发表科研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重要园地。本文以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学科范围、出版周期、地域分布三方面视角,对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和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发展新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地方期刊;国家期刊;学科;地域;出版周期
农业科技期刊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基础,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发展较慢。因此,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和社会关注度也较为欠缺。因此,探索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是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期刊(指国家级科研机构、专业性研究所、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国家期刊”)和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的农业行政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术团体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地方期刊”)。对地方期刊来说,虽然其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但在办刊资源、经费支持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国家期刊。因此,地方期刊如何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地方期刊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文章在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万方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资源导航”,并在“期刊”页面找到“农业科学”;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在“出版来源导航”下拉菜单中选择“期刊导航”,在“学科导航”内容中选择“农业科技”,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8日。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笔者将万方数据库中“农业科学”栏目下的649种期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农业科技”栏目下的639种期刊进行汇总,删除重复、保留不同的期刊,得到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93种。其次,笔者对这693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筛选和核实,剔除《交通运输研究》等非农业科技期刊,以及《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等已停刊的期刊,最终剩下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51种。最后,笔者再对每种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性质及其所在地区、出版周期等信息进行核查。另外,由于大学学报和农业科学总论都属于农业综合类,所以笔者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将这两类并入农业综合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学科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