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院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院实训总结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摘要:总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虚实结合、深度产教融合的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校教育顺利开展,促进与用人单位的不断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地建设;基地管理

根据国卫医发〔2016〕64号文件《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1],我校护理专业制定“产教融合、仁术融合、选择多样、胜任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2+1”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培养+1年临床实践,校内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实践主要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因此,校内校外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院校紧密合作是深化我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1.1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1.1.1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

护理实训中心为直属分院的院校两级管理模式,基地的组织构架为:教务处直接管理,分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实训中心主任,实训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心具体运行,以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急重症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为模块,每一模块配备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阅读全文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当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付诸了实践。实践的效果证明,采用该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工科;实验实训环节;软件工程;教学模式

1引言

“新工科”是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开阔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解决负责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公开专业人才而实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益的探索。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息息相关,被誉为“新工科的探路者”[1-2]。培养能够适应软件产业需求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目前的主要任务。面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日益凸显的缺点和短板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2]。软件工程专业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且创新能力不足。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对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出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软件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

2现状和问题

目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实验实训环节教学主要是由任课教师负责,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即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由个人独立或团队完成,最后由负责教师评分。当前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开发类的真实项目很少接触,导致只能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建议或方法;对于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2)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由于任课教师很少接触一些最新的真实项目,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很多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归纳综合而来,不新颖,创新不足,因此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3)效果评价过于关注编程。实验实训环节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4]。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是否实现了某个模块或是否开发完成了某个系统,而忽略调研、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分析等其他环节。编程在软件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中最多不会超过一半的时间,通常在三分之一左右。学生在编码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足,编码效率就会越高。因此绝对不能忽略文档编写和设计的重要性。

3教学改革实践

阅读全文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

【摘要】风力发电现在得到了人们充分的重视,在当前低碳背景下成为了重要的电能来源。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风力发电起步较晚,所以技术人才的匮乏一直以来都限制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因此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风电技术专业,给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实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也体现出了我国风电专业的教学当中实践性严重不足。

【关键词】高职;风电专业;实践性教学

与在我国风电专业教学当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教学设备落后,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已经形成脱节;实训课程比重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平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上也存在缺陷等等,所以总结起来,现在我国的风电技术人才培养当中仍然有很多问题。

一、提高课程设置水平

实践教学质量是直接受到课程的设置情况的决定的,无论是课时的多少还是课程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保证原有的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结合专业内的方向不同,可以将实训课的比例设置为高于50%。风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风电场电气系统、传感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风电场运行与维护、金工实训、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电机检修及拖动实训、电工实训、风电机械设备检修实训、电气运行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风电机械设备制造与装配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绘图(AutocAD)、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风力发电机组原理、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及加工、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金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

二、改良教学方式

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其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有着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仅教师要改变教学风格,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和范围,以实践性作为立足点,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的图片,并且应用内部解剖图来让学生了解风电站的工作原理。结合风电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来让学生可以对于设备的运行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验课上,可以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条件来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教学期间可以将实验室全天开放,组织学生分批次来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动手的机会,来提高学习效果。高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符合于风电专业应用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让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实训教学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对于基本技能来说,要以集中实训为主,而专业技能实训则要作为强化内容来教学。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绘图软件操作、电工金工实训、设备检修等等。实训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可以学生毕业前一个学年安排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程管理和整个风电站管理体系。

阅读全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摘要:目前,全国上下,高职院校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衔接、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都十分重视。企业、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在立足学校特色基础上,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思路,对如何发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特点,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市场营销

一、背景概述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9年7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同时,全国各地区政府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本地区发展中,将教育、人才、产业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机衔接和促动,以此推动本地区的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侧结构相融合,将产业转型升级到产业创新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为了能够振兴地区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就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从而一面拉动经济增长,一面促进人才发展。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产教协同育人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自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更多产业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持与推动,而企业自身寻求理论支持的能力有限,所以,更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技术知识与能力知识进行转化。根据市场营销的新发展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将新营销模式与数字营销理论融入到企业发展和教学中来。利用学院能研究、能分析、能推广的优势,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把数据发展思路对接到产业进程中来,对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经营、销售服务、运输物流等各环节产业链运作,都能起到巨大的作用[2]。

二、目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权威理论成果,所以,仍然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总结目前研究内容共有三方面:一是目前涉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概念就等同于“校企合作”;二是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扮演设计范围很广,欧美日等国家,在这方面表现较突出;三是在此问题中,关于强化政府推动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结合的研究比较多。其实,目前大部分理论仍然坚持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多元利益共同者协同控制的。尽管不同利益的相关者在合作中都有各自的诉求点,但是都是共同体现在高职教育培养中的[3]。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现实中,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仍停留在比较初浅的层次。比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多年,企业方为学校提供学生的实习实训岗位,同时,高校为企业储备相应人才。然而,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仍然是以自身需求为主,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协同育人理念,也没有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因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往往未能基于行业现状,以致发生了偏离。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比较看重利益,对于很多重要的真实岗位,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校方师生也都没有涉及过,所以很难感受到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出现一些偏离。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管理就是寻求彼此合作中的契合点,将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设计与安排真正地加以融合。而且,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深化产教融合,拉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都做出了积极响应,促进了企业、学院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立足学校特色,推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设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产教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4]。

三、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意义

阅读全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系统化研究

摘要:

针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具体情况,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传统实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系统化综合实训的实训内容和实训实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化的综合实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技能,且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系统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模具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模具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普遍参差不齐,且总体素质也不高[1]。这说明,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综合能力上跟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所学知识过于片段化,“技能单一,专业潜力不足”[2]。为此,针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系统化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与实训流程设计

在系统化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上,根据我校实际的实训条件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选取了一套简单的垫片冷冲裁模具的设计和加工作为实训内容。所谓系统化综合实训,即是将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一副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实训过程之中。因此,在系统化综合实训流程的设计上,我们始终坚持工作任务的完整性。首先,在完成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后,教师提出此套垫片冷冲压模具的设计任务,学生完成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套模具的生产加工和装配。显然,实训内容仍贯穿了几门模具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比如垫片模具的设计任务体现了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还能够将AutoCAD、UG三维造型设计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纳入其中;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学生所学到的普通机床及其切削加工知识则能应用于模具零件的加工;若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实训还可与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内容相联系;凸凹模的加工则需使用特种加工课程的知识;模具钳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则能指导模具的装配与试模。由此可见,在综合实训内容的选择与实训流程设计上,整个实训涵盖了整套模具的设计、模具各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实训的实施流程也贴合实际生产过程,有助于学生明确认识整个工作过程,并使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较好地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不仅仅获得单一的技能,而是模具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阅读全文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

实践教学,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对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该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上饶职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共涉及受访学生200名,其中,大一学生70名,大二学生80名,大三学生50名。此外,还对该院艺术设计系20名专业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收集关于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数据。

阅读全文

物流管理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建立健全“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实现在校内基地内能够有效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企业实践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锻炼的培养相融合。专业教学中心成立实体公司,引入各类生产企业入驻校园实训基地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校内实训室按真实环境建设;在课程体系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全程全真”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全程全真”;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践、科研开发中的作用,与四川安吉物流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健全“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与五粮液集团下属四川安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校企共同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心。在省市物流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参与下,努力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行“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建设运行机制。物流专业教学中心下成立教学中心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专业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提出建设方案,做好校内各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及协调企业、学校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运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使之成为协调、指导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教学的组织机构。同时,教学中心在两委指导下,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教学团队互兼互聘机制、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培训与社会服务合作机制,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辅导教师管理制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二、“全程全真”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