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院军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院三位一体国防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精神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苏教体艺[2009]19号)要求,“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专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得低于24课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和军训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或训练和授课时数不足,或教学方式采取大礼堂报告的形式进行授课,或在师资、教材、经费、场地等方面没有保障与落实。教学管理不规范,教材不统一,课时安排不合理、经费保障不到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效果。2011年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高职院校把新生入学后的军训作为履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军训后就不再安排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军训的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军训结束后,很多学生又回到起点,行为习惯散漫、组织纪律不严,宿舍内务脏乱。这种现状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究一种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
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际情况,逐渐构建新生军事技能训练、第一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国防意识的全面提高。大学生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入学后的集中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通过集中军事训练,学习战士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传统,有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强化身体与心理素质,为将来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要求,“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作为必选项目。军训期间重点按队列条令要求,加强学生常规军姿训练,包括站立、行进、队列、队形等,在队列训练与条令条例教育中,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军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之自觉塑造军人端庄、严肃、快速、利落的良好形象。新生入学军训期间是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军训开始,就要结合学院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抓基础管理,如作息、出勤、出操、宿舍内务、校园行为规范等。建立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责任,加强过程考核,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处理,促使学生文明习惯和良好规范的养成。结合军训安排的实际,开展学生军事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通过宣传资料学习、专题介绍报告与讲座、方式培养国防意识,增长国防知识,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中使学生的军事知识和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结合征兵工作,在一年级新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奠定基础。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有关精神,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纳入在校生的必修课程”,保证理论教学课时不少于24学时、军事训练实际训练时数不少于14天,同时要严格抓好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军事课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将课务聘任、教学计划拟订、课堂管理、课程考试、教师考核、听课评课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开展等,都纳入规范化管理。有计划组织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紧紧围绕教材文本,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多媒体技术授课,提高教学的效果;尝试改变重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当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使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3.重视师资培训,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军事课教师的配置结构,加强军事课教师的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施教水平。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讨,积极准备,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使教学、工作、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以军事爱好者协会、国旗班等学生国防教育社团为载体,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开展系统而丰富的第二课堂国防教育活动,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国防教育应该成为经常性开展的教育活动。尤其要结合国庆、建党、“3.18”、“8.1”、“12.9”、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段和纪念日,在各班级有计划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军事陈列室、军营等场所接受现场熏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结合当前国际局部军事冲突不断发生的大背景,联系我国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东海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南沙问题等可能引发局部军事冲突的实际,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音像资料实施专题教育,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忧患意识和国防安全观念常驻心中。一方面,加强社团的组织建设,即在社团的管理、成员的准入、学期活动计划与总结、阶段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做到规划、有序、有效;另一方面,结合军训、国防宣传教育等阶段性重点活动,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在常规校园学习与生活中,使之成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作者:张想林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部)
自我教育转化体制研究
作者:刘志涛 王印华 单位:邢台学院
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突出和强化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向群体自我教育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这是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标准和最终归宿。
一、自我教育及群体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教育的自由,是为实现人的全面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快乐、幸福的终生学习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自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自我教育做了经典的诠释:“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群体自我教育对自我教育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便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人是在交往中活动中彼此认识和评价的,只有通过群体的评价才能全面、准确认识自我。同样,也只有通过群体的验证,才能确保证情绪体验的正确性,也只有个体的自控和群体的“他控”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自我控制的目标。因此,自我教育只有通过群体的协同才能完成。学习是学生的的主要任务,也是一个人成为人的重要方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事件”(加涅)。学校作为“环境事件”营造者,其主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创造适合学生成人成才的群体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活跃的互动磁场,其中充满着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和学习、运动、生活等“环境事件”。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而积极和谐的精神生活环境是拨动学生的心弦和使其产生自我实现的热望的重要条件。从小学到大学,班级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性的群体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学生心理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为此,学校应该首先从班集体建设入手,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成学生的心灵家园。通过发挥班级集体力量,启发每个成员的教育自觉,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其对理想人格的渴望,并努力通过互动去构建个人意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现个人价值。此即所谓的“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用马卡连柯的话说,就是:为了集体,在集体中运用集体力量去教育每一个成员。只有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巨大而持久的道藩教育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自我教育的协同效应,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根本性保障。
三、个体自我教育向群体自我教育转化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
班主任建筑工程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成立了助理班主任制度,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助理班主任在新生队伍中,起到关键积极作用。这支队伍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在协助新生成长、增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效率、加强学院管理和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助理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积极标杆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以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中,就实施让二年级学生干部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10年来,成效显著。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是构建和完善学生自律自教的机制之一。由于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具有身份、年龄、成长经历上的许多相似性,因而更容易与新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实践证明,实行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制度,一方面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了一年级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担任学生兼职助理班主任的学生骨干提供了一个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平台,使他们通过有目的有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
一、工作的目标与思路
加强一年级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特别是新生入学处于迷茫、困惑时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培养优良学风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助理班主任的锻炼,也能培养锻炼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路径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深入总结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教育;问题;策略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党和国家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新形势,总结以往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观点。在报告上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深入总结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国家安全层面:筑牢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党和国家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新形势,总结以往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观点。在报告上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要求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内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加强国防教育素质提升思考
加强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为国防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法制等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完全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高校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只有把国防教育搞好了,才能使关心国防建设、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勇于为国防献身成为青年学生的公德和自觉行动,这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2]。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的一次全面的锻炼过程。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当前大学德育教学在实践环节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实际体验作为军人的甘苦与奉献精神,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学会如何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在自律与他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丰富了大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这一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通过军事知识的传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国防教育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提高技能,对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军事思想、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等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而队列、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其中许多课程本身又完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如学习军事地形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识图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用图方面的实际能力;学习轻武器射击科目,不但要求学生明了机械构造、射击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枪械的性能、用途,学会操作方法。因此,国防教育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智力素质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不仅要开动脑筋去理解,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训练。当前大学生由于脑力消耗太大、体力活动相对不足,导致体质较差,迫切需要这种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军事技能科目的训练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另外高校国防教育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一是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国防教育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学生留下了生动、直观的印象,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们明白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增强了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措施
思想观念是先导,只有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国防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固然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也与国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密切相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深感责任的重大,才能使高校的国防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为此,高校必须强化三种国家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是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精神素质和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战争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唤起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使大学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3]。
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人才探索
〔摘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跨越式的发展,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服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理实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院服装设计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努力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行业合作,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探索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共享资源,确保专业设置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二、实施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
首先,深入服装企业调研、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本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服装设计专业围绕这个思路,制定《服装设计基础》、《男装设计》、《女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等20余门课程的标准。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适时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
国防教育专业创建思路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界定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它包括国防教育学概论、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价值
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是先导,理论要先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所谓的国防教育理论是国防教育的先导,就是引导、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作为先导的国防教育理论其作用在于:不仅让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理论为先导就是告诉人们作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任何事情时,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国防教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理论上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才能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投身到国防建设事业中去。国防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党和国家的国防政策、国防战略;此外,还包括战争理论、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等与国防教育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如何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越是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越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理论研究,越要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为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这是历史经验和科学结论。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和龙头地位,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当前和未来改革的主攻方向。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教育的共识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建设一流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所辖的所有分支学科。所谓的学科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有其自已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构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因而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除了要有针对性外,这一学科的特点还要有超前性,要规范化、科学化,才能达到国防教育的有效性,达到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学科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还强调,“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人才培养成功与否,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文、又懂武,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影响大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每个学科方向中,还要有国防教育学术功底比较扎实的、宽阔的国际视眼,富有为国防奉献和各方面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协调能力的学科骨干,学科骨干下面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务、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来支撑,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是学科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而只有带头人没有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科带头人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它将带领学术团队始终走在本学科建设的最前列,从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其一。其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编写、申报课题、教学实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学习进修、学科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过程来不断完善这门学科建设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基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学术和素养、精神和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社会服务的贡献,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反映、代表和决定了学校的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p#分页标题#e#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中职校学生管理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校学生管理的某些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谈谈本人当班主任以来在管理学生方面一些体会和经验。并主要从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视班委的建设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对中职校学生教育和管理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校;学生;管理;探索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对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成为大力发展中职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因此,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解决学生管理中的某些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最直接与学生接触,并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工作者。因此,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能否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1.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要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
可以采取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在校内外进行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一是针对学生应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中职校学生的内心活动,以至更好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二是参与学生守则的制定并熟悉其内容,可以有的放矢的管理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并对学生守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三是走出去,学习其他校先进的学生管理模式,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