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习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习小论文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思考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阅读全文

汽车检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保证专业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强化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新时代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考评环节的教学全过程,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了课程教学内涵。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道德;教学设计

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强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的融入,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实践将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程教学,以此为主线进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在讲述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过程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汽车维修职业道德。

一、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强化政治导向、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

1.课程目标。学生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结合具体情况对汽车故障进行分析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

阅读全文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和感受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课前交流;辩论会;小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方法要新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师要力争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灵活多变,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得新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说教、填鸭式的教法,应秉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洗礼,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打造高效课堂。

一、组织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

课前5分钟师生互动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个小话题,话题内容要与教学内容贴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对话题进行讨论、想象和拓展。例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引入狼与羊的故事。问:假如消灭了狼,羊群会怎么样?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们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寻求问题中心点。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开展“小教师”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能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看法,阐述道德与法治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例如教学“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你所居住的地方周边环境如何?其二,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其三,可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共同体———地球?学生通过分析和讲述,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而且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抽象,而是实在、具体、可感、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从而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探索

1.大学物理选修课的现状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对选修课采取网上选课,网上选课对课程介绍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课程认识知之甚少,盲目选课。部分学生只为了拿学分,对大学物理完全不感兴趣,导致学生“选而不修”。部分学生每节课都去,但仅仅是应付点名,人在心不在,始终处于“隐形逃课”状态中。更有甚者,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一学期下来,对其所修课程一无所知。任课教师也要面对严峻的现实。选修课一般课时较少,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其次,选课学生物理基础差距大,教师在教学深度和难度上难以把握,众口难调。选课学生的盲目、功利,对教师是更大的挑战。

2.强化过程、深化互动的教学探索

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但学生“选而不修”,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现状,使选修课完全丧失了意义。杜威指出学习是基于有指导的发现而不是信息的传递。杜威的观点涉及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也阐述了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1强化过程的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更不是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其教学目标是力图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的贡献与影响等。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物理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要对物理专题进行精挑细选,将物理基本原理和物理前沿应用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广而新。采取定性、适度定量的方法来阐述物理理论、概念和规律,强调描述清晰、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及思维方法。这样既降低了物理学科中理论繁难的要求,又将物理理论与前沿应用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认识到物理对高新科技的基石地位,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阅读全文

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

史料是历史教学、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史料不等于“历史”,也不能直接用作证据。与某个历史假设相关的史料资源很丰富,既有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也有持不同观点和立场的史家撰写的论著,能够用作佐证历史假设证据的,必须是通过搜集、整合、辨析过的史料。换句话说,证据是经过筛选的史料。何谓证据?何谓意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证据即“能够证明某事物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意识即“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1]“历史证据”一词是现代产物,一方面被理解为历史研究领域中的证据;另一方面是指通过历史学方法所获得的证据,按一定历史研究程序所得到的规范的证据。[2]笔者认为,历史证据意识是指研究者对某一历史观点、历史假设,能够运用恰当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程序,结合有关史实或材料,证明其合理性的一种能力与意识。证据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因素,也是学生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必备思维技能之一。史料实证素养是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的获得,离不开证据意识的培养。证据意识是学生学习历史、进行论证的先决条件,教师需要制定逐层递进的培养策略,将证据意识的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美苏争霸》一课的相关内容,围绕证据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引导学生正视“历史”的学科性

首先,学生应该明白,任何历史专著均难以全面展现历史的全貌,其呈现的只是历史多面体的某一面或某几面。历史课本是辅助历史教学的材料之一,受篇幅所限,所呈现的往往是一种历史观点。教师可以将课本观点作为引发学生进一步分析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反思课本观点结论得出的证据,结合教师的讲授,产生疑问,提出假设,思考结论背后的证据,进而去论证分析,以理解与认识课本结论论证的依据与方式。其次,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所看到的结论,是史家从丰富的史料中寻找证据、运用史学研究方法利用证据、借助缜密的逻辑和证据论述观点,本着自圆其说的原则得出来的,存在着主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思维意识的不断成熟、新的证据的发现,一些历史结论经过重新论证,会被新的结论替代。历史学习不能紧盯着结论的识记,而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质疑和求证的意识培养、论证方法的获得、如何查找论据等方面。最后,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是“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历史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相似的历史事件中寻找灵感和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教师应先明确所教内容能否与现实建立联系。如果学生学习历史时能够联系现实、自身经历和所学知识进行理性思考,以看待现实问题的眼光审视历史问题,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思辨现象发生背后的证据,为证据意识的培养做铺垫。

2.依据目标水平层次,循序渐进地实施课标要求

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因课时减少、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分类评价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精华、重视古诗词吟诵、介绍学术新信息等形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时减少带来的消极影响;课堂讨论和撰写小论文、创作古诗词,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撰写小论文;创新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部分高校国际教育专业和新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此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浩若烟海的文学遗产,时间跨度极长,作品极为丰富,因而所需课时相对较多。此课程除了传授文学史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任务。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开设了更具实用性的课程,大幅度压缩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数,这使得原本就略显紧张的课时更是捉襟见肘。学生受公务员考试、考研(非古代文学专业)影响,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明显不高,原有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可以说,当前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教高函〔2018〕8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打造成有难度和挑战度的“金课”,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转身都有可能留给学生美好的记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对文学研究方法的研习,需要研读教师的科研论著,也需要课堂教育的体知”[1]。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取得进步。

(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置问题,分类评价。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就必须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评价策略,以期所有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对那些大胆、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应多提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对其回答应在赞赏的同时客观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这类学生进步。对内向、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学生,教师最初提问应以较易回答的简单问题为主,对其回答应以鼓励为主,使其增强信心,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并尽可能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空前高涨。

(二)挖掘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浩若烟海的文学、文化遗产。继承其精华,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而且,因为“文学作品在描写、抒情、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相关文化内涵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细致、鲜活的显现”[2],所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体认传统文化”[2],通过古代文学教学来进行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对在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作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尽力挖掘出课程中蕴藏的文化精华,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和强国志。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资源非常丰富。许多优秀作家,一生艰辛、坎坷,却始终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始终不忘对国家的忠诚、对民众的眷念。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围绕抒情性、表述方式、文体特征、个性化等概念进行文本阐释外,更应该突出表现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讲解屈原《离骚》诗篇时,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事迹,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讲解杜甫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对杜甫的生平遭际做深入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杜甫诗歌。课堂上,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再进行补充、总结。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上课时的发言就比较生动、精彩。学习白居易诗歌时,强调了白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关怀;讲解苏轼章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实践证明,通过积极主动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体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讨

1.转变教学观念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学生作业类型与评价

一、巩固型

作业评价改革中提到,作业的指导作用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设计作业的题目形式也应该以开放性的题目为主,但我们认为,在贯穿这一理念的同时,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程与基础知识,教师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所运用的历史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怎么谈得上运用呢?因此布置作业都是一些巩固性的。

(一)课堂作业。

对整理教材知识点这类作业,我们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的,教师在讲完本节课内容时,当堂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教师及时批改,使教师能很快真实、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课后作业。

因为有一本与教材相匹配的练习册,要求每节课结束后,学生课下及时完成,然后课代表收上来,教师及时批改,发现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辅导、讲评。这对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讲完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有一套单元测试卷作为单元练习,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上独立完成,然后收上来之后,由老师像考试试卷一样加以批改,然后认真讲评,每一单元都如此,效果非常好,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调动了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三)课外作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