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知识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知识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提高策略(共2篇)

第一篇

1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1.1问卷设计

问卷中共设计了26个问题,问卷内容大体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被调查教师的个人背景,以便于样本统计分析;二是了解高校教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评价;三是调查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四是调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现状;五是了解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意愿和困难;六是调查高校教师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

1.2样本情况

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有效和调查对象的覆盖面,选取了赤峰学院的13个教学院系和4个行政及教辅部门的教师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共发放问卷501份,回收418份,回收率为83.34%;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8%.根据本研究对象的392个样本,分别依其性别、学历、专业(文理)、教龄等项目。

1.3调查结果

阅读全文

高校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德国哲学家耶士培(KarlJaspers)在《大学的理念》(TheIdeaoftheUniversity)一书中提出:真正的大学必须要有三个组成,一是学术性的教学,二是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三是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三者不可分,分则必归于衰退。大学校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遵循这样的理念,将教学、学术重要文物纳入档案管理范围。档案工作是伴随着学校的诞生和发展逐步完善的,是完整地记录校史的来源。档案管理紧密的结合了学术性的教学、科学与学术性的研究,并形成了创造性的文化。相比于行政机关,大学校院档案管理应用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更为重要。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校文化;档案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

档案是保存历史真实纪录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是社会共同拥有的资产,也是学术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当今已经迈入知识管理时代,政府运作思维应当具有建档、扩散与创新的理念,即由现代化档案管理与运用,到发挥文件扩散的功能。这样可使政府与民众间互动更密切,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和依赖,进而发展成为能够了解民瘼、体恤民意之施政服务。[1]从知识管理核心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看,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累积、知识扩散与知识创造。知识管理正是为了有效地挖掘和体现知识的价值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对组织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组织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高校大学档案之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它是通过档案知识的积累、组织、评价、服务,满足用户对档案知识的需求,从而发挥知识作为核心资源的作用,推动高校发展战略的落实。因此,在实施档案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者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导向,对档案业务流程进行再创造,实现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累积,从档案整理到知识组织,从档案鉴定到知识评价,从档案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

二、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

就教育观点而论,大学博物馆的角色,除了辅助教学和研究与服务之外,最积极的一项功能,就是在于它能成为创造性校园文化情调的一个重要的成份,是一个能提供“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场所。它有助于培养通达而有修养的文化人。而档案馆所扮演的角色与博物馆类似,大学档案馆的成立,亦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和高校档案,彼此在教育目标和对象上,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以学校为依托,目的在于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开发智慧,提高大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大学高校档案管理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管道。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举措,校园文化与高校档案密不可分。高校档案工作是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的,需要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高校要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应当将档案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当中,使之成为领导考核的一个内容;其次,高校要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使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真正发挥重要作用,使高校各级领导及个别职能部门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学校文化影响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亦影响学校文化。档案管理,包括了档案的搜集、档案储存、档案应用等。档案管理除了无形地塑造学校文化以外,还影响到有形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营造。因而,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间的关系,日显重要。档案部门拥有组织中最大部分的显性知识,而个人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是组织中的内隐知识部分,其背后隐喻着强调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唯有开放与沟通的环境,显性与内隐知识才能得以交流、转化与分享。因此,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样地,档案文化也是影响档案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知识管理、学校文化与档案管理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变革中知识管理路径分析

摘要:对职业教育变革中高职院校知识管理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了知识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知识管理的运用提升专任教师能力,对现有松散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通过交流共享对已获得的知识或他人的观点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培养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高职院校在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有利于对教师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知识的再加工、交流、共享、创新和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知识管理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落下了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从“职教20条”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信心。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场教育变革,关系到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是通过知识传播、生产和创新等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有效运用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实践中,探索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1],通过知识管理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变革。

1知识管理与高职院校

20世纪末,知识管理的理论在西方国家众多企业中广泛应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效。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和高校的专家教授开始专注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研究,部分企业逐步将知识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渐渐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全国各地持续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建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在生产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受社会、教育、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生产系统和教育系统是相互渗透的,知识管理会影响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知识结构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及经验性技术训练属于隐性知识[2],而这类的经验型隐性知识一般依靠学徒制培养模式,知识存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头脑里,是各高职院校申办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资源。目前,部分院校的技术技能型教师缺口较大,有些专业的技术技能教师没有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学生,导致知识传递出现了真空层。高职院校应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加强专任教师及行政管理教师的知识共享和不断学习的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适应职业教育的变革趋势。如今,高职院校也在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学模式,例如,推进部分专业申办职业教育本科等,很多院校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本省还是全国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进行知识创新。

2知识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在国际管理领域,知识管理是一种高效、科学、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包括对与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无形资源、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也包括知识管理本身。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应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知识管理的本质主要是由职校性质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所决定[3]。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创新模式应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内涵相适应。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使学校无法满足知识充分交流的需要,会影响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将知识作为校内各行政管理环节运行的资源,构建部门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打造扁平化、柔性化的知识管理模式[4]。这种管理模式可减少决策和行动过程中的时间延迟,降低重复性工作的比率,使校园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完成工作。高职院校行政机构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要求行政部门将经验型行政工作制作成知识流程图,建立行政管理资源库,为校内外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奠定基础。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扭转;(2)学校知识量大,分类标准不统一,各类知识转换方式不规范。这些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相应研究,不同的管理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对策,逐步实现分阶段解决。实施知识管理理念离不开知识共享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构建知识共享体系,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5]。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状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知识共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知识共享体系建设作用不大,这一观念会影响知识管理理念作用的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在构建知识共享系统时,可以按照网络共享系统和人工共享系统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反馈,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并完善,从而保证学校管理质量。高职院校在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时,应及时将管理情况和分析反馈信息展示到平台上,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各部门就这一阶段的管理情况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积累、沟通、传递;二是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召开学术、调研等会议,鼓励参加会议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积累各种教学经验,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递。两种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有效实施了知识管理理念,显著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质量[6]。

阅读全文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管理论文

一、教师为何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定位局限及困境

分析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等”。从中可以解读出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其一,具有浓烈的目标导向性,即符合于既定的教学单元、课时目标的要求以及讲授固定知识点的需要;其二,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即要求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遵守、遵循这些方法、步骤以及策略。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其自身存在着过度的预设性、机械的程序性和僵硬的固定性等诸多内在局限,而消解与隔离了教学的生成性逻辑。传统教学理论之所以会面临这些理论的局限以及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试图“建立一个基于演绎或归纳之上的完美的逻辑系统;但事实上,它是建立在残缺的或虚假的基础之上的,……遵从机械论的和决定论的模式来考察世界的学说只是一种虚假的合法性”。这种虚假的合理性势必引发以下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在这种教学方法面前,教师完全受制于这种外在的、预设的和固定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角色自然成为教科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机械程序的忠实执行者与搬运工,这势必将教师的反思精神、批判意识等从自身剥离,而最终丧失了教学的智慧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彼此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美国课程学者BernardRicca曾明确反对这种在教师熟知学生学习情况与状态之前便提前选择了目标、评价以及课程,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缺席以及不在场。

(二)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在局限———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产生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在寻求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普遍性知识的同时,却带有根深蒂固的简单性思维,忽视或遗忘了教学实践本身固有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学科知识和课堂情境之间的互动,进而产生教学实践中无穷的丰富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由此也引发了传统教学理论不得不面临一个悖论———“复杂情境不是被有效控制了,而是被有效逃避了”。也就是说,“试图以僵硬模型适应管理和操作的需要,来描述一个复杂系统,就像试图用一个不能弯折的木板覆盖一个球:我们连必须的合格目标都完全不能达到”。于是,消解传统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的简单性思维与教学实践所内在的复杂性便构成了鲜明的冲突,呼吁着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明确预设、正在执行或所潜移默化的个体性、缄默性等形态的教学知识进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其不断地显性化、明晰化以及编码化,并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角度、教师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科知识的角度将其创造性地生成、自组织性地转化。这期间,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看作了一种待开发、亟待管理以及不断动态转化的知识资源;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机械执行者、实施者渐渐转化为反思的实践者以及自觉的管理者,学生也会成为主动影响教师教学方法改变、转化的参与者与行动者。也就是说,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并非单纯将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叠加或随机转变,而是将学生、教学情境、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并共同构成了教学方法产生、实施的关键因素。整个进程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弹性化、情境性、适切性、生成性以及复杂性,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生成性也由此得以恢复与实现。

二、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依据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至少涉及对教学方法的表征、编码、转化以及分享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彼此联系、相互递进又不断更新、循环反复。其具体过程如下:

阅读全文

知识管理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

摘要:知识管理对高职院校的青年师资建设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文章在阐述知识管理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和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大力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突显了党和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充分重视和成果肯定,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和魄力。大力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全面、实践技能较强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年轻有为,干劲十足,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一个必不可缺的方面,决定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培养质量。

一、知识管理内涵及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成为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知识管理在企业界应声而起,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把知识管理作为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即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行分享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大的生产力;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策略,将正确的知识传达给正确的人,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还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工具等。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化的,可以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内隐于个体头脑中的经验类知识,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知识管理即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对象,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充分交流、共享和转化创新等,进而提升学校的知识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目前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规模发展迅速,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来,他们视野广阔、探索精神强,可塑性强,并积极追求上进。但是由于年龄较轻、资历不深,职业理想也不够成熟等,在职业发展和目标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技能。首先,缺乏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一套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重视教师的引进而忽视教师的培养,重视岗前培训而忽视在职培训提升。国内目前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类似,都有教师岗前培训,以便顺利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但是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大多是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以及教育法规等普识课程,缺少高职自身特色,因此大多过于形式化,与高职教育联系不够紧密。此外,青年教师在职培训体系较为缺乏,缺少系统管理和长远规划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大多不太重视青年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缺乏知识分享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激励制度尚不健全,激励措施执行不够到位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素质发展和专业成长。最后,青年教师自我培养、自我提升的知识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如今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现在大学生四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到入职工作时有一半已经陈旧过时了。青年教师不应以现有的知识量为足,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或各种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加强自我知识更新和管理。

阅读全文

标签技术在高校文档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该文介绍了文档知识管理和标签技术背景,分析了高校文档知识管理的现实需求和应用难点,结合文档知识管理和标签技术的应用现状,从个人应用和学校应用两个角度阐述了高校文档知识管理中应用标签技术的具体思路,研究了标签体系设计、平台一体化设计等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云平台+终端应用”的架构设计思路。

关键词:标签;文档管理;知识管理;高校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无论从个人还是学校各级组织,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档,分类复杂、搜索不便、协作共享困难等问题成为高校文档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标签技术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文档知识组织与管理手段,利用标签技术提高学校文档知识管理水平对提升师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校的管理与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相关技术概述

1.1文档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是涉及人、知识管理技术和组织的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组织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创新,提高竞争力[1]。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核心工具,实现知识的创造、存储、转移和应用。文档知识管理属于显性知识管理,主要管理用户自己创建或经常使用的文档资料,如Word文档和PDF等各种格式的文档[2]。文档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档为核心,实现文档的科学高效的组织、归档、分类、检索与查阅。目前,语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逐渐应用到文档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中。

1.2标签技术

阅读全文

科研成果知识管理构建

摘要:

高职院校由于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和知识共享平台缺乏等原因,使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实现集中开发和成果转化,知识浪费现象严重。以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提出确立知识管理策略和目标,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建立科研成果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库,搭建科研成果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模式,以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效率,促进成果知识的利用和转化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科研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不断增长。然而,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实现集中开发和成果转化,科研成果中蕴含的宝贵知识被束之高阁,知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促进成果利用和转化,是高职科研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现状

阅读全文

高校知识管理2篇

(一)

 

一、高校档案开发指导理念的新思考

(一)知识管理与高校档案开发的联系

高校档案开发对象是知识管理的资源基础。知识管理的适用范围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即对知识的获取、生产、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创造等流程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除了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外,还包括对与知识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因此知识管理既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又是管理知识的过程。”“从知识的来源、生产、存储、整理,到知识的流动、传播、交流,以及知识的学习利用、共享、评估,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经济体系。”无论是狭义的知识管理还是广义的知识管理,档案具有的“知识属性”和档案之所以成为档案的自身价值决定了潜在的待开发的档案信息在这一经济体系中处于源头和基础位置,构成知识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校档案开发的目的与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相一致。高校档案开发过程可以看成是对高校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蕴藏于档案中有价值的、适应高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利用者所利用,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的一种知识信息整序和传递过程”。高校档案开发过程的终点是以知识为呈现方式的提供利用,而知识管理同样是以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利用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因此,高校档案开发与知识管理的目的不谋而合。

(二)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对高校档案开发的影响

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是指“研究组织量化知识的主要方式和本质是什么”。资本的初始含义是指用来表示贷款的本金,与利息相对应,即“生息金额”,因此,资本的概念含有增值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纳入到了资本的范畴,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本研究学派将“知识资本”认定为“组织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借以取得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组织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从高校角度来看,高校档案资源可以看成是高校当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资本之一,根据知识资本的含义重新评定高校档案内涵,即为高校档案是高校在创造价值(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等)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并借以取得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高校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是量化和整合高校知识资本的重要过程,其中凝结了开发者无差别的劳动,可以将档案开发过程看成是一个劳动产品输出的过程。而档案开发“产品”具有知识资本性质,并能带来增值作用,档案信息经过开发重新组织后利用范围增大、次数增多,其效用和价值不断增大,而且在利用过程中档案价值还能再生,在原有价值基础上派生出新价值。另一方面,档案信息经过开发后会挖掘出高校一部分具有知识性的优势资源,这些开发成果会使高校在高等教育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从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重新审视高校档案开发工作可以恰当的回应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问题,高校档案开发过程是量化高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高校档案开发结果可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对内可以将高校档案开发工作看成是固化的智力资源再生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外为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提供确凿的量化数据和事实材料,即组织(高校)量化知识的本质是增加组织效益,加强竞争力。因此,从知识管理的资本观点重新看待高校档案开发工作,既加深了高校档案开发工作的意义,又加强了高校档案开发工作的地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