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能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智能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

摘要:虽然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相对来说并不成熟,但由于其发展迅猛,应用范围广泛,人工智能必然会引领各个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的延伸和拓展,和教育事业必然脱离不了关系。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透明化以及高效化,建立起更加完善、智能的教育管理体系。但从人工智能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将其应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需要进一步考虑。本文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措施,以便于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去。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变革

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已经经历了60余年,但前40年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20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国际社会竞争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人们依然对其发展有所顾虑。因此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如何去抓住人工智能的优势,弥补人工智能的不足之处,是促进教育管理事业工作变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并不是外在的物体,而是人类借助其进行智慧延伸的表现,就如同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弥补正常视力所无法看到的地方一样,人工智能更像是人类大脑的辅助和延伸。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弥补身体器官带来的局限性,从而促进人类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例如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变,其核心就是扩展了人的体力和人类体力的作用方式,从而加快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类的劳动负担。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就是为了改善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促进人类脑力劳动的进步,让人类的发展能够更进一步。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诞生是建立于教育之上的,人工智能的目的和教育类似,也就是创造一个新的智力结构。现代教育以技能传授和创新发展为主,而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工智能也是需要利用学习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的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因此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将其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去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并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让教育管理得到智能化和人格化的融合,让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融入到学校的工作中去,才能确保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管理的意义和挑战

人工智能应用与教育管理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会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不过人工智能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在便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依然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学校不久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准确理解技术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也要注重与人性化管理的融合,真正能够做到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阅读全文

茶文化下餐饮智能管理的现学徒制实践

摘要:茶文化背景下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创新与优化,旨在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而现代学徒制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的有效应用,既能提升校企合作频率,又能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为学生构建真实化工作环境,从而助推学生加强对多元化技术的全方位掌握。了解现代学徒制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内涵,剖析茶文化背景下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多元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可真正构建具备茶文化特色的教育体系,推动餐饮智能行管理专业持续性优化。

关键词:茶文化;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素质教育

茶文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倡导利用双导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希望改善传统实践与理论教育比例不均衡状态。借助茶艺课程推动茶文化融入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既能助推教学改革又能解决现阶段餐饮智能管理专业中存在的多元化问题。由于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因此学校需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合理化利用,才能真正借助多元茶文化拓展教育结构与教育模式,提升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影响力。

1核心内涵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德国,流传到我国后,充分融合了传统优秀文化,与茶文化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茶文化背景下剖析现代学徒制,发现其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学徒制倡导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期望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实训与实习比例,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髓,借助其推动现代学徒制创新与优化,可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针,从而推动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学徒制流传到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借助茶文化助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可真正基于我国国情实现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完善与改革。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方面息息相关,而茶文化的融入,既有利于餐饮智能专业教学的系统性优化,又能助力学校基于茶艺课程发展需求,创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餐饮智能管理专业,并有效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与价值。

1.2餐饮智能管理专业

阅读全文

多彩光谱评价体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多彩光谱评价体系在评价幼儿智能上注重情境性、个性化,能够看到每个幼儿的智能特点。通过对多彩光谱评价方案的探讨,使之合理运用于我国幼教事业,使教育者能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帮助幼儿发掘适合自己的智能组合,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发展;幼儿教育变得更高效;幼儿真正扬长避短,拥有美好童年。“多彩光谱”的全新视角与个性化教育理念促进和丰富了我国幼教事业的春天。

关键词: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幼儿教育;智能多元化

多彩光谱评价项目与传统的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相对,是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的测评项目。开发多元智能领域的儿童活动以及不同于传统标准测量的儿童智能评价工具等[1]。多彩光谱评价方案强调个体智能发展具有差异性,在不同智能领域中认知能力发展也不同,故而在幼儿教育阶段智力评估的目的应该是发现幼儿的强项智能,引导幼儿进一步发展其强项智能。

一、多彩光谱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背景

1.传统智力测试被广泛使用

人们过去认为智商就是智力的体现,可以测试出智商的高低,传统智力测试使得人们深信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传统智力测验的典型代表:斯坦福—比奈量表在该理论影响下被广泛使用,人们乐于让儿童接受诸如比奈量表的标准化智力测试,为儿童的聪明程度分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学校教育。传统智力测验的思想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学校教育统一论”,即在学校教育中应实施“一元化教育”: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并且尽可能地以相同的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儿童[2]。衡量儿童学习好坏最好的办法是长期频繁的正规考试,考试成绩代表学生智能与学习能力。

2.传统智力测试的适用性受到怀疑

阅读全文

云计算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园中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社会”。而在教育行业,科学技术也发挥着它作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而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高等教育整体不断发展。因此,本文从基于云计算对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迪。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人工智能;校园建设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而其衍生出的人工智能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逐渐被应用于教育行业。而随着更多新兴技术被高校应用,人工智能的地位得到不断提高,开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智慧校园的建设更是支撑学校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体验。

1相关理论概述

(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提供海量的存储设备和计算环境。而云计算的这些能力对于大数据来说拥有更好的灵活性、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在使用时,对于用户云计算是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访问和使用有着非常大的便利性。并且为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可以利用平衡、调整、动态重新分配等技术。

(2)人工智能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

【摘要】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同时,人工智能与多个领域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工作效率。但是,人工智能也会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针对于伦理和信息安全。因此,在下文中,对人工智能进行简要的概述,了解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影响,对当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策略,加强正确理念的引导,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进行优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分析;机制创新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崛起,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促进高校与人工智能研发机构的合作;采用数据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1]。尤其针对于伦理问题,要加强研究,对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意识形态进行培养,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和结果的指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相关概述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首先,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最早由上世纪50年代提出,由高技术引领才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尤其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中,使得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升级。其次,人工智能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一定的进展和应用,尤其在机器学习方面,对人脑中的某个部分进行模拟,发挥其特定的功能。最后,从研究的领域来看,人工智能能够对问题进行解决,加强逻辑推理,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不同模式的识别,开展智能检索,提高不同行业的运行效率,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人工智能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搜集,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和表达,对人脑中的神经网络进行模拟,利用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进行全方位自我学习技术的应用。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阅读全文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析

[摘要]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工业4.0;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业4.0是德国在所谓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为领先成为国际制造强国而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它利用先进的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智能化,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终实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新的工业模式追求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销售服务,打破了以往的行业界限,使各种新的活动领域相互结合。更大的、更高层次的智能生产网络也将在各企业之间构成。当前正是我国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4.0战略与我国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强国战略不谋而合。由此,学习借鉴德国推行的“工业”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诉求

工业4.0预示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产,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它主要包括:一是智能工厂,意为工厂的设备和工件将逐步智能化,并被归入统一的智能化网络中。企业工厂的机器设备在此发展转变下可以自主控制生产过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二是智能生产,涉及人机互动及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生产将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转变为定制化、个性化生产。三是智能物流,主要整合互联网、物联网及物流网等物流资源,加快提供便捷性服务。1.工业4.0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工业4.0是德国为强化制造业地位、提升国家竞争力而制定的国家战略。该战略的顺利推进需要大批新型技能人才。德国正在起草契合工业4.0战略的职业教育发展方案,以使企业员工获得更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我国也了《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技术与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对新技能、新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必将催生我国职业学校“新专业”“新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型产业的发展也会促使校企密切合作,企业会对职业院校进行资金投入和实训场地支持。2.工业4.0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工业4.0是信息与工业结合的高度智能化,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车间生产模式,使传统单一的一线工作技术、技能操作人员不复存在,智能机器、复合型劳动者将登上智能时代的舞台。企业对智能机器应用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将越来越高,对创新型、高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这就迫切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可否认,高度的智能化生产模式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也给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职业学校需要顺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业4.0发展趋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工业4.0智能化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不断满足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培养能够进行“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新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要从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结构体系以及政产学研结合多方育人通道入手,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现代制造人才。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新规格”。“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为应对工业4.0时代提出的一大强国发展战略。职业教育要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从而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变革。工业4.0发展趋势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以智能化的发展路线不断往前推进。未来,制造业将以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的模式呈现,而技术的发展又会对人才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以适应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不能适应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实现多面兼顾。面对工业4.0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做出调整,确立人才培养“新规格”,为国家培养一批有计算技术、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管理和服务技术等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2.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工业4.0背景下,智能化模式的供应链、产业链不断走向协同发展,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想要继续发挥基础作用,必须内外调整与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业模式的变化。第一,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对接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工作,也是职业学校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工业4.0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化融合的产业转型新趋势,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也应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不断做出调整,科学定位,紧贴劳动力市场,摒弃不利于学生就业的部分落后专业,新增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提升的新型专业,以适应社会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此外,还要不断加强中职、高职、本科及硕士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实现教育效果的整体优化。第二,构建理论、实践和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校内课程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而校外课程则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工业4.0时代,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对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势必影响职业学校课程结构的设置。我国也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产学研模式,使学生可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交替进行。在授课主体方面,学校可以协同企业、行业共同担任教师,共管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既能直接适应专业岗位,又能继续保持学习的能力。此外,技术的相互融合对复合型人才也提出了需求,跨专业、跨学科的岗位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需打破传统的专业界限,向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在工业4.0时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体意识及任务。同时,要实行弹性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合作开展慕课教学,让学生参与慕课的制作,这样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不断创新生成新的课程内容。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青年科技创新大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将所学技能与企业实际面临的问题相结合。第四,深化“订单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工业4.0时代,传统的制造业的工作程序将被“智能生产”与“智能工厂”所替代,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有限的。我国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国情,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让企业和学院共同成为办学的主体,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节约学校成本、企业快速转化劳动资本、学生快速提升专业技能都具有重要意义,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能实现共赢。3.建立以第三方为主体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工业4.0时代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高端的技能型人才。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相互匹配,就要建立以社会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资格评价体系,让企业参与人才质量的考核和评价。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的鉴定,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都要获得相应专业的从业资格,以实现学校考核及用人单位的考核。职业教育要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直接对接企业的需求,为“中国制造”提供更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阅读全文

智能财务下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智能财务背景下,全球会计行业面临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变革,这也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产教融合的关键。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站在智能财务未来发展高度,顺应“互联网+云会计”发展趋势,深化智能财务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探索建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智能财务;会计专业;产教融合

一、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背景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首次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报告再次明确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申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多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该方案将产教融合定性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当前时期,我国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升级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最能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式,就是深化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按照产业发展的类型、特点,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这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会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现有的财务会计信息模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会计的财务智能化已越来越清晰。发票等原始凭证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模板直接导入,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类财务报表可以自动生成,还能一键报税,及时与最新的会计政策匹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会计岗位,例如凭证录入、数据整理等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逐渐被一些软件所替代。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但却对传统会计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智能财务的发展,不仅带来会计行业的变革,也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会计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中职学校是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建设与产业脱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难以满足会计行业战略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会计人才供需两侧依然存在结构性不匹配,突出表现为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并存,人才培养未能与产业需求形成有机衔接。大多数中职院校采用的还是封闭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将企业的创新要素、发展要求转化为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需求;学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行业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偏重于会计理论,实操经验匮乏;企业自身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强,校企合作依然停留在初级层面。传统会计教育重视会计核算,而未来会计人员向管理类、规划类、预算类等工作转变,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操作智能财务系统,进行预测、分析、判断等管理类工作的综合智能型财务人才,这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职会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响亮的口号,如何响应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号召,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为很多高校必须考虑的内容。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优势,该文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课题,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改革策略

一、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阐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与创新型个性的人才为核心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能够辩证性地认识和看待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熟悉相关的流程,让他们朝着全面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端的群体,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各行各业未来发展走向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力。我国正处于人工智能时代,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地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明显,对人类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对广大人民群众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广大大学生群体予以的新期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到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承认其前期工作成果明显的基础上,也应该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不足,为优化、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奠定基础。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国内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而大三、大四学生由于面临考研、就业等问题,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然而,虽然大一、大二学生作为高校发展的新鲜血液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很多新鲜事物都缺乏了解,所以很多时候都不能果断做出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未来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兴趣,那么即使学校强迫学生去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最终所达到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将很难得到保证。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及所有的教职员工,包括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见解,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2.创新创业教育投资力度有待提升。在很多教师及学生眼中,与专业课程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更像是起到“点缀性”而作用,也就是说创新创业能力并不能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能算是他们的“加分项”[1]。但实际上,我国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各项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创新能力基本上居于榜首。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没有创新的企业只能“啃老本”,最终也难以摆脱被历史所淘汰的悲惨命运。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这就要求国内高校既要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所以并没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基本上只能维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老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更是进一步深化、完善高等教育教学结构的强有力保证[2]。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为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定位,在承认其存在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魅力。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老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真正能够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学到实用性知识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是,这种非常老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明显已经不符合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

三、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