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智慧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反思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参与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责,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新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这一重要背景,分析其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内涵重塑、档案资源体系构建、“互联网+”新思维的融合创新、高水平档案人才队伍培养、制度保障五个方面对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智慧校园;档案信息资源;档案资源体系;融合创新;档案人才队伍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1]。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校顺应“互联网+教育”趋势的必然选择。从2010年提出这一概念至今,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推广。但面对新时代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也面临新挑战。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智能技术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格局,重点强调数字资源的建设及服务行动和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2]。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价值取向,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服务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3]。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信息资源服务支撑,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档案部门作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更多地停留在档案的直接收集和提供阶段,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本研究试图厘清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分析当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现状,探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智慧校园建设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信息资源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表现为建设优质的教学、科研等数字化资源,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师生共享。档案部门保管学校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档案部门的数据与服务支撑,特别是在育人平台的建设上。从《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文件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平台建设及应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这需要借助档案中宝贵的育人资源。同时,档案专业人员还应提供专业的档案知识服务,合理设计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此外,档案部门应跟踪智慧校园建设收集过程档案,并对搜集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决策咨询。
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现状
以江苏高校为例,通过数据调查和相关人员访谈发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目前总体呈现较低水平。在数据调查上,对江苏109所高校的档案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截至2018年,在人员配备上,配备5名以上档案专职人员的高校有25所,配备2—4名的有39所,只配备1名档案人员的有45所,人员总体数量配备较少。档案类专业人员紧缺,439名工作人员中档案类专业人员仅85名,其余为非档案类专业。有50所高校档案馆(室)的档案实现部分数字化,数字化总体程度不高,50所高校建立了档案工作网站,2所高校开通档案微信公众号,但建设力度不够大。2017—2018年,这些高校档案馆(室)的各类编研成果数量为176件,公开出版物为36件,内部参考资料224件,举办专题展览27次,其工作人员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57篇,完成科研成果235项。在教师访谈中,大多从事档案工作的教师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人员、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只处于收集、存档、查档阶段,很难符合智慧校园建设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综合数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档案专职人员配备不足,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现有档案工作人员中一大部分为非档案专业“出身”,他们大多只能满足基础档案工作的需求,在档案资源价值鉴定、档案资源知识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缺乏充足的档案专职人员,导致很难形成稳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档案服务人才队伍,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第二,档案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脱节、传播途径传统,使得档案资源档案知识受众面窄。同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服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没有创新,直接制约了档案部门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难以发挥档案工作在其中的作用。第三,档案资源缺乏开发利用,编研工作有待推进。学校层面缺乏考核机制,档案工作人员只满足于存档查档工作现状,工作思路停滞不前。此外,档案人员编研工作意识淡薄,忽视了编研成果产生的效益,缺乏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识。第四,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推动力度不大,工作人员职责模糊。档案工作服务于全校各项工作,特别是育人、学科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而目前学校对档案部门缺乏总体的任务安排,档案部门在这方面的职能比较模糊,工作开展中仅是提供信息,还是融入知识管理更加深入开展、具体负责,都没有界定清晰。同时,从档案部门自身来讲,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环节,缺乏积极主动性,未深入挖掘档案价值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面向智慧校园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积极调研师生需求,针对性收集相关教学科研资源,推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资源,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档案价值。而当下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缺乏以上认知。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的进步,智慧校园这一理念是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全新形式之一。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进行结合,为校园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用以实现现代化校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上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育管理模式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在思考如何结合我国目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已普及的互联网技术,融入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上,以提高对于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智慧校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次将通过对于智慧校园的定义、特征等方面进行讨论,同时分析当前智慧校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的解决侧率,为智慧校园的完善和良好的运行提出参考性意见。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分析
一、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省现有中小学校(不含幼儿园,下同)11580所,在校学生751万人,教师48万人,其中乡村中小学校6419所。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教学应用位居全国第1位,为智慧学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高质量完成“三通”工程建设任务。截至2017年底,全省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为100%、100%、99.27%;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88:1和7.85: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首创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点全覆盖。
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稳步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覆盖所有学段、学科和绝大多数教材版本,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持续举办在线课堂、资源应用平台、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等专题培训,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实现在线课堂常态化教育,微课评选、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竞赛等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开展,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3.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完成11个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新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17个省级管理系统。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应用、维护和安全等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向各地进行数据授权与共享,利用大数据辅助教育管理和决策。
4.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自上而下建立起以教育行政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创新“共建共管”机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考核,将其作为教师上岗和教师资格考核内容;创建督导评测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内容。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
摘要:智慧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在智慧教育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为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体的智慧化环境。本文在在对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基础上,依据智慧校园建设原则与建设需求,提出了大数据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四层架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阐述,以期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校园;建设探索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建设可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提供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对整体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在联合发表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再次重申[1],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构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相融合的新校园。在政府、学校、企业三者的共同推动下,开展智慧校园研究,总结智慧校园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化校园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2.1全局规划欠缺
传统智慧校园建设通常由学校负责技术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组织,缺乏学校层面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功能性层面,通常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独立建设。建成后的这些系统虽能解决特定部门的具体业务,但这些系统很难保证与校内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各子系统自成体系,严重阻碍了校内数据的互通与业务协同。
三生教育对学校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杨立雄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
几天前读完了罗厅长的“教育三部曲”:《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智慧》、《教育的价值》,一时间文思泉涌,写了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Logic(逻辑)+Intelligence(智慧)+Value(价值)+Education(教育)=Live。这是我对“教育三部曲”的直观反映。当然,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一方面,人需要通过教育获取智慧、逻辑、价值,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另一方面,逻辑、智慧、价值是哲学概念,即教育发展本身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定、智慧生成的质量互变、价值取向的主体需求。所以,我的理解是:“三生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逻辑必然、智慧必然、价值必然成果。
身为校长,我从《教育的逻辑》一书中,认识到了“设计学习”是新时期校长创新管理的第一要务。该书的主要内容有观察教育的三个维度、实践现代教育的三个基点、教育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制度设计、教育的未来走向等。其中“,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为我们提供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我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要建设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我们在建立学校管理制度时,首先就要设计好全校的“学习地图”,让师生的工作、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要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的指南针。
今天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内容来修正、完善,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三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发展的必然。生命是一本书、生存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每一本书都要用心去品读,才能真正领会真谛。
罗厅长著书立说、首倡“三生教育”,可以说是设计了全省教育领域的学习。中小学校长创新学校管理问题也亟需解决,怎样解决?就是做好学校的设计师,把全校的学习设计好,通过学习制度、学习机制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三生教育”的学习与实践。
罗厅长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还记录了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内容,其中“学校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教育是全社会挥之不去的情感。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教育,不敬畏教育,不发展教育”,这段话,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的幸福感!当然不能只有校长一人感到幸福就可以了,要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幸福,如何做到?校长就要带头学习、带头读书,调动全校的学习积极性,做学生、老师读书学习的表率、榜样。学校是学习的场所、读书的地方,要让大家感到读书、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为人,成为幸福的人”,这句话出自《教育的智慧》第十五页。“三生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关注教育民生的教育,“三生教育”从最初的认知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教育,已经日臻成熟为重视生命价值、历练生存智慧、培植生活信仰的教育,通过与“三生教育”的共识、共振、共进来提升教育民生幸福感,也是中小学校长光荣的职责与神圣使命。
谈互联网+下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
[摘要]“互联网+”是现在人们都在关注的新潮概念,它依托着互联网技术的便利,使社会发展更加迅速。而学校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互联网+”概念必须普及到它的内部,给予教育教学极大的启发。基于此,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中各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作为教育培育人才的学校,教学信息化刻不容缓。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学校引入了各种高科技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教师都在慢慢地学习信息技术并使其彻底融入教学教育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给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教育”以及智慧校园的内涵
1.“互联网+教育”
这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相互结合产生的新时代教育形式,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但也并不是彻底摒弃传统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只是将现在教育系统中的优秀资源通过如大数据等技术做一个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想要达到这个结果,首先要完成一个前提,那就是信息共享平台,只有搭建好信息共享平台,才能和各个地区的学校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分享教育资源,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
2.智慧校园
教科体局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工作计划
以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为重点,以重大平台为抓手,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推进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赣州提供强有力支撑,按照建设实力时尚幸福的发展战略,教育科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优化智慧教育环境。通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特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教育”的技术优势,形成智慧教育新名片。将着力改善智慧教育发展基础环境,实现智慧教育发展基础环境提速增智,提升教育城域网承载能力,建设智慧教室,建立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系统。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基础环境。
二是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全方位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快以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作业、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学校建设,因校制宜推进智慧学校的基础环境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应用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慧物联等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到2020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覆盖30%,建成乡村智慧学校25所。到2022年,基本实现智慧课堂覆盖全体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覆盖所有中小学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四是坚持科技项目支撑,着力推动企业创新。通过社会公开征集、深入企业调研挖掘、企业自主申报等方式,完善科技项目库,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大科技计划管理,抓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等管理;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切实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力度;2020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个以上,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个。
五是持优化精准服务,着力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深厚的创新氛围,打造创新型。进一步加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后备企业,助推发展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占GDP比重达1.8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9%。
六是坚持拓宽创新平台,着力加强成果转化。在条件成熟的科技型企业中组建支撑企业发展的研发平台或载体,2020年力争组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或载体3个以上;积极开展对接活动,搭建合作平台,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020年,科技合同成交额力争达3600万元。
体育教师教学智慧实质与特性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要深化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充分认识和诠释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与实质,属性与特性,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者、实践者———体育教师的研究,迫在眉睫,目的在于努力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和能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教学智慧
0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做出了充分的表达[1],并就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与目标。这是建党建国以来首个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有鉴于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与发展将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常态,体育教育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已成为摆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和重大的课题与任务。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而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者、实践者———体育教师的研究,迫在眉睫,目的在于努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和能力。
1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与实质
体育教学需要智慧,智慧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与要素之一,是心理与生理,理论与实践的集成[2]。纵观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性,深刻诠释与领会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和实质,是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前提条件与首要任务。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全身的投入和敬业精神的象征与体现[2],并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与积累所生成的一种相对成熟、稳定的特征与境界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涵盖了若干具体的体育教学能力的综合应用,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2~3]。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1)指体育教师个体对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情景过程、现实状况的自我感受;2)指体育教师个体对先前他人的实践、理论总结的自我领悟。这些自我感受与领悟,一般是能够表现出体育教师个体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念与观念[2],但更多地是表现出的自如自为、自生自然的一种知识技能的流露、运用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又是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学习的有力支撑。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动脑筋”地去用心掌握、体会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地去加以实施与应用,大胆实践,积极创新,避免照搬照抄、机械套用。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要对体育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有较为准确、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还要对所传授知识、技能的对象———学生,有较为准确、深刻地认识与观察,并科学、合理地把教与学,积极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追求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得快、掌握好的高效率的同时,还要达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得、练得轻松愉快的高境界,即“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教学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用智慧与技巧的方法、手段丰富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堂上呈现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既丰富多彩、热烈活跃,又组织有序、合理有效;教师与学生之间,既自由忘我、真情交融,又自然贯通、行云流水;达到体育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彰显体育智慧的新高度,趋向于一种理想的体育教学的新状态和新境界。
2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属性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