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预算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论文
一、学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预算管理能够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职责,对各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能够有利于保证全校总目标的实现,学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能够实现内部控制,进一步推动制度化管理。学校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方式对学校资金进行一定的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学校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考核,进而保证了学校的发展;预算管理对各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通过利用标准的指标进行评价,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稳定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对预算编制的不重视,没有把预算管理运用到学校资金使用上,对整体的预算管理观念认识不到位。正是由于学校中的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由于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能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缺乏预算管理制度
在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应当有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行与控制,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中,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也就导致机构的不健全。在学校中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就形成了预算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进而没有制度保证,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管理,预算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从而就不能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
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摘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拟基于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不断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BSC;KPI法;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1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印发,加快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步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还能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改革上不断探索,管理方式从“投入与产出”逐步转变为“投入与绩效”,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从管理流程上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从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管理,到预算执行与绩效运行监控,再到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闭环式体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建立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能够指导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置,并且能够监控辅助预算执行全流程的工作机制。
2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及研究方法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高校仍未形成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管理体系,大多数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缺乏目标管理。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断调整学校战略,而这种目标一般是一个时期的长期目标,大多数高校设定的绩效目标局限于短期的财务指标,而弱化了长期的全面的目标管理。第二,缺乏过程监控。由于缺乏绩效管理的经验,以及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高校缺乏对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第三,设定的绩效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其中绩效指标设定的优劣决定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大多数高校绩效指标设定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缺点,这使得绩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全覆盖多维度的评价过程。在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BSC(平衡计分卡法)和KPI法。BSC即平衡计分卡法分别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建立综合衡量的指标体系。BSC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相结合、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相结合,对绩效进行多维度的平衡和全面的评价。KPI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则是按照“二八”原理,抓住绩效管理中关键性指标,其特点是按照科学优选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绩效指标。基于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探索,体现了绩效指标应当具有综合统筹和科学优选的特点。
3基于BSC与KPI法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内部控制下科研管理规划范和透明化也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大数据引入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学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分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以期促进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为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此外,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通过制定制度、理顺流程、分析风险、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加强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的模式,搭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科研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科研管理系统很难与校内其他部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开发商不同,使用的数据字典也不尽相同,导致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于人工传递,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校内其他系统中导入所需的科研人员及经费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在职称评定、博硕导评审、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审核科研数据,效率较低。
1.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高校信息系统科研管理论文
1系统设计与实现
1.1项目管理
1.1.1纵向项目管理
纵向项目是指从国家、部委、省(市)政府等拨款资助的研究项目.系统的纵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过程管理、项目变更管理、结题管理等.由于科研人员需要在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的不同系统中申请纵向项目,因此无需在本系统申报.获得政府批准立项的项目需要在本系统中立项登记,纳入学校科研管理流程.纵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个人登记—院系审核—科研院/文科处审核的流程.也允许院系或科研院/文科处直接录入立项登记信息.
1.1.2横向项目管理
横向项目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系统的横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登记、结题管理等.横向项目管理的特点是要记录比较丰富的委托单位(甲方)信息,系统满足了对甲方单位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要求.横向项目信息录入采用与纵向项目管理相同的流程.
1.1.3校级项目管理
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随着“一带一路一洲”理念的提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现描绘的“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愿景。商务部和教育部随之开展的援外教育培训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随着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数量的增加,培训领域的拓宽,随之产生的经费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高校的教育培训项目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洲”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国高校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利用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和学校自身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教育援外工作纳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实现教育援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高校援外教育培训项目现有中长期的如援外硕士博士学历学位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商务部利用对外援助资金,委托有关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由商务部,财政部和所在高校制定,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对资助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展开绩效评价。
一、援外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未形成系统的体系
对于中长期学历学位教育项目资助费用,财政部商务部印发《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资助费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8)2号文件印发了《举办援外培训班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高校内部印发援外学历学位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历学位项目包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党政工作要点中也对短期援外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由于每个高校的情况不一样,援外教育培训项目内容的不同,资金管理办法未形成系统的体系,造成了高校的国际交流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能执行不方便,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政策标准,执行要求。
(二)实际资金支出多样化和监管难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本科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整体投入的加强,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仍有待完善。针对在科研氛围、激励导向、制度建设、管理队伍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坚持科研导向,贴近学校特点,推进学校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研管理;新建本科;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处于本科建设的初级阶段,在科研管理工作各方面有待完善,往往效仿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同时未能完全摆脱专科时期的思维束缚,严重阻碍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提升科研质量水平,新建本科院校需结合自身特有的情况,找准定位,坚持应用型科研发展方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调查,梳理出其在科研氛围、激励导向、制度建设、管理队伍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提高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在相关大专院校基础上升格而来,学校和老师对于科研的认识和态度仍然停留在专科时期。首先由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的中心工作集中在教学,同时学校缺少相关的科研条件和氛围。教师对科研的了解甚少,普通教师没有科研的观念,迫于职称和考核压力,消极对待科研,难以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缺乏将相关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意识。新建本科院校学校知名度低,在项目申报和论文投稿中不占优势,教师对于高层次项目和论文更是缺乏科研自信。第一、教学与科研同为高校的基本职责,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学校需要提升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关注教师个人学术研究的发展,制定科研激励政策,在年度考核、评定职称以及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面予以兼顾,激发主动参与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完善科研条件,对学校科研的软硬件投入需要有一定的保证,保证所需外文资料数据库,畅通信息检索渠道,以及购置相关先进的仪器设备。第二、教师个人需要坚持学术自由、学术自主,方能实现突破和创新,同时拥有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良性互动理念,争取将学术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实现教学的学术化,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在做好教学工作时加强科研。第三、提升科研能力,给予教师科研信心,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研究方向不明确,学校制度不清楚。学校需要定期举办科研工作会议,解读科研政策文件,普及科研知识,激发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同时,积极举办学术会议、沙龙等多样学术交流活动。聘请校内外科研骨干开设工作坊,从选题、申请书撰写以及论文润色等方面进行指导。邀请国内外学界名家举办“科研讲坛”,把握研究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结合科研团队建设和自身优势,形成教师个人的科研定位。最后,学校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类似“传帮带”的科研导师制度,通过一定的经费支持,提供可持续性的指导。
二、健全科研制度,坚持应用导向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初期形成了相应的科研管理与服务机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文件。相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由于刚从专科院校转变而来,缺乏相关的直接经验,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在科研的管理与服务的理念上存在一定误区。第一、科研管理偏重“管理”,缺少”服务”意识,致使教师们的体验不高,科研氛围不够。为此,学校应该在上级“放管服”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减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创新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科研服务质量。第二、过分追求项目获批立项,缺乏后期管理。通过各种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们进行项目申报,同时以新建本科院校的身份,甚至利用相关资源获取项目立项,但没有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与督促,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辅导,导致项目最终难以保质保量完成,甚至被延期,直至撤项,忽视了相关撤项对个人、学院和学校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制定项目后期管理办法,对于延期撤项的给予惩罚性负向激励,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形成危机意识。第三、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往往注重项目立项奖以及相关论文奖励,而对人员培养,团队建设,学术交流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相关制度的有力支撑。学校需要通过制度在人、财、物方面,扶持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培育。在人才方面,积极推进“外引内培”人才建设,发展潜力科研骨干,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骨干申报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进行交流与深造学习。第四、新建本科院校普遍是应用型本科的发展道路,但是制度评价内容和指标并有突出应用型的需求导向,过分地关注科研项目的级别,忽视了项目对学校应用型定位发展的匹配程度和支撑作用。科研成果方面,制度评价内容和指标又盲目崇拜论文级别,过分倾向高层次论文,按照研究型大学思路构建评价指标,导致教师成为论文机器,使得学校在发明专利、横向委托课题以及其他应用性成果缺乏,难以支撑学校应用型定位的发展。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制度应该具有导向性,充分体现出对应用研究和学校特色的倾斜,通过各项指标的倾向性,逐步引导教师从自主研究到贴近学校自身应用型发展研究,提高应用研究的比重。比如,适时修订校定权威期刊目录,符合学校定位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
高校预算管理的完善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失之简单。有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细化,只是大概进行匡算,一些高校把预算只是看成一种简单的编制任务,不重视编制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造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节,对预算支出没有进行详细考查与预测,而是盲目制定。预算编制过程也不太透明,预算编制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仓促完成等等,这一系列原因造成部门预算不太准确。结果,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严重虚报的情况,造成资金配置不合理,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而且实际执行中也会出现只能增不能减的现象,导致单位之间的苦乐不均,又不利于合理控制支出。
2.预算执行缺乏监控。除了预算编制内容不尽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失之简单外,另一个突出问题是预算执行缺乏监控。一旦超支就要求追加经费,从而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观念落后。一般人甚至高校自身都认为,高校是事业单位,是吃“皇粮”的。国家给多少钱,花掉多少钱,只要不把钱弄到自己的腰包中,就不会存在问题。应该说,这是一种极端落后的错误观念。不错,高等教育是事业,还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但事业是需要经营管理的。财务预算管理自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此,高校财务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
2.预算编制人员素质较低。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是吃“皇粮”的等落伍观念作祟,一般而言,高校不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似乎高校不需要高水平的会计师、审计师。因而,尽管不少高校拥有一流的管理学院、商学院,但管理水平却不高。财务管理人员包括预算编制人员素质较低,也是造成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高校专项基金绩效审计探究
摘要:高校学术水平是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体现,为了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我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基金投入持续增长,但与高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金的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究其原因,绩效审计工作的严重滞后难辞其咎。本文引入××大学财会学院创新基金案例,对其绩效审计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科研创新基金;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这一新鲜名词迅速登上了各大期刊的头条。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很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可以预期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高校办学资金逐步充裕。我国高校近些年不断增加对科技与科研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专项基金,但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产出,高校学生的论文结题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课题的最终成果与立项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案例的引入与初步分析——××大学财会学院
(一)学校及其财会学院的简介
××大学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校学生有35000余人,其中含研究生3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