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营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和《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旨在通过政府推动,逐步改善我区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实施对象、补助标准、推进计划
(一)实施对象
除城区学校以外的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
(二)补助标准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计划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局办、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精神,确保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经费足额用于学生的营养改善,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优惠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营养改善的优惠政策
(一)各学校在采购营养改善零购物资时,认真填写县营养办在县财政、税务、审计、发改等部门指导下制定的营养零购物资采购单,并于每月报账前,到指定地点统一开具免税发票。
(二)减免供餐学校办理餐饮许可证、从业人员体检健康证、从业人员培训证等相关费用。
(三)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绿色通道”,行政审批实行“一站式”办公,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四)县学生营养指导专家小组定期免费指导学校营养食谱建设。
学校体育卫生情况及发展措施
作者:丁玲辉 单位:西藏大学
1问题的提出
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西藏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和体育卫生设施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但西藏学校体育卫生与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卫生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西藏体育卫生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西藏学校体育卫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藏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进行较为全面的现状研究。
3研究结果
3•1学生体质和健康现状
通识教育的食品营养安全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食品营养与安全是一门自然学科类通识公选课程,可帮助学生提升生活质量、增强责任意识、开拓学科视野等。文章通过阐述把握通识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开设意义,选取科学、普适、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互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建立过程与结果互补的教学考核,进行了食品营养与安全公选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作为一种“舶来品”,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并在上世纪的美国大学界得到快速发展。其理念的核心是学习者能将各类学科知识融通,面对问题时,运用广阔思维及交叉视角思考问题、收集信息,实现文化及专业背景差异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倡导的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1]。自20世纪90年代通识课程在中国高校设立以来,它就肩负着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任,并作为大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教育改革最直接的体现。食品营养与安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对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领域开展研究,往往作为专业课程用于食品领域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大学生群体普遍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知识缺乏了解,而其接受食品营养和安全教育的热情很高,加之当前社会大众对饮食健康与食品安全的愈发关注,故江西师范大学自2013年起即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安全公选课程。而鉴于传统的“灌输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既无法满足预期教学效果,也背离了通识教育的初衷。为此,以提升学生的食品学科素养为目标,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明确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意义的同时,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开设食品营养与安全公选课的意义
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主要作用。公选课作为一类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无疑是向其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最佳途径。食品公选课的开设在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食品营养和安全观、促进身心健康及素质涵养提高的同时,也可借助大学生自身优良的媒介属性,带动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食品观念的正确转变。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培养的对象中,许多学生都将投身基础教育行业,通过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学习,一定程度可扭转中小学食品安全和饮食营养教育落后局面[2]。从更深层次意义上看,食品营养与安全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通过借助通识课程的设置模式,学生能切实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综合全面地了解、思考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在进一步建立自身判断力及价值观的过程中,深谙各学科的理念与价值;在发掘潜力、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各学科之间关联及并向多元发展的趋势,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旨归。
2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改革———食品谣言的粉碎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突出问题,2013年全国妇联在《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全国有21.88%的儿童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农村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四川、广西、贵州等。其中贵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达314.28万,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5.15%。
一、毕节市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健全家庭留守儿童的“幸”
健全家庭的留守儿童相对还好。其中一部分留守儿童自出生不久便营养不良。相当数量的农村父母为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双双外出务工,将处于哺乳期的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致使婴儿得不到足够的母乳喂养,从小营养不良,进而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另有一部分儿童相对“幸运”,母亲会将孩子照顾到两三岁再交给老人照看。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的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便能茁壮成长,并不会注重饮食搭配,只吃当季蔬菜,肉类成了孩子的奢侈品。此外,在农村家里都有繁重的农活,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分担照顾家禽、收割庄稼、搬运粮食等家务。留守儿童摄入的食物营养不足,加之承担了繁重的农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育。
(二)非健全家庭留守儿童的“不幸”
造成非健全家庭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多是经济条件差、父母离异等。许多年轻人进城务工,由于文化水平低下,恋爱观浅薄,致使有些女孩未婚先孕。生完孩子送回老家,前期还勉强过活,日子久了越发难以忍受,便会悄悄离去。此类孩子是极其不幸的,从小便彻底失去了母爱,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孩子成长成才。
二、毕节市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
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落实省、市教育扶贫最新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部署,积极应对肺炎疫情防控,围绕“高质量、走前列”目标,结合教育扶贫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站位,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决胜战,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以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有保障”为抓手,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和保学控辍机制,消除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现象发生,让贫困学子有学上,切实保障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争创教育高质量优质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让贫困学子上好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师范定向倾斜政策,让贫困学子好就业。
三、政策措施
(一)积极应对疫情防控,认真做好助学控辍工作,让贫困学子有学上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和分析,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创设文娱俱乐部、组织监护人教师联合会等共计12项对策,帮助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和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中可能和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分析和讨论对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身心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农民为了谋生存谋发展,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务工,为城市建设贡献了他们自己的力量。城市因他们的到来,发展速度更上一层楼,但社会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诸如“留守儿童”一类新的现象。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职能不健全,家庭氛围不浓厚,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农村,城市的发展更快速更高效,对个人发展而言具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借此机会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毫无疑问,城市的工作应该可以提供的更丰厚的收入,更丰厚的收入又给儿童能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好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此可从赵苗苗[1](2014)的研究中,证实以上观点完全成立。但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远离子女,所以导致的“父母”角色的缺失,造成了无法悉心照料儿童生活起居的困难,因此儿童的膳食平衡出现一定问题,在饮食上无法做到均衡营养。1.1.1营养失衡及其导致的问题营养失衡甚至营养不良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营养均衡是人健康发展的基本生理前提,缺少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有可能造成发育迟缓甚至疾病或者畸形。据彭俭等人研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牙齿数目等身体健康指标上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极其显著。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留守儿童在身高平均值上低于非留守儿童0.74cm,体重轻0.82kg,头围与胸围各存在0.33cm和0.71cm的差异,牙齿数目的差异为0.36颗。由研究结果[2]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在胸围、头围、牙齿数目这三个指标上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而这三个指标是儿童骨骼发育的主要度量指标,可见留守儿童在骨骼的发育上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研究分析[2]还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在营养失衡人数方面留守儿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在蔬菜、水果、奶类及豆制品这几个指标上差异显著。1.1.2不良习惯及其导致的问题在闫茂华的研究[3]中也指出:由于缺乏管教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上比非留守儿童具有更高比率。科学研究证实:长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高出10-20倍;而且吸烟史越长,发病率越高。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吸烟也是导致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40多种致命疾病的主要原因[4]。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亚健康率(P<0.05)也具有显著差异,且近视与贫血同样存在显著差异[3]。由此看来,留守儿童的生活相比以前虽然有大幅改善,但依然存在诸如生活习惯差,饮食不科学、营养不均衡甚至失衡等健康问题。
1.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扶贫办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9年以来,我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三个落实”和“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开展中央、省委、市委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攻势行动,全面落实上级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基本实现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不负担、中职教育不花钱、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目标,全县无“因贫辍学”适龄学生,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资助,确保政策全覆盖
1.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育扶贫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扶贫资助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通过电视台、公众号、教育网和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家长微信群等媒介及学校教师、帮扶干部上门宣讲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2.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由县教科体局牵头抓好教育扶贫工作落实,要求各乡(镇)政府签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责任状》,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签订了《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扶贫资助工作责任状》,全面落实了教育扶贫乡(镇)属地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压实了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和各学校落实教育扶贫的工作责任。
3.落实资助项目。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2019年全县共资助贫困学生46238人次3104.60875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资助4715人次353.625万元,义务教育资助24599人次972.942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3034人次331.325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2108人次84.32万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409人次245.4万元,高考新生路费189人次12.6万元,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4028人次402.8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6321人次647.8525万元,市外省外就读的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835人次53.74375万元;2019年国开行省分行资助省市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助学贷款人数4012人,发放助学贷款金额3216.2839万元;发放“雨露计划”培训补助941人275.55万元。
4.孤儿免费集中就读。从2012年起,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孤儿免费集中就读政策。2019年,全县共有23名孤儿统一集中在城区思源实验学校随班就读。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按每人每月950元的标准给予免费集中就读孤儿补助生活费。
5.县财政保障确保资助全覆盖。2019年春季学期,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幼儿2667人,资助标准750元/人/学期,总资助金200.025万元,其中省财政厅下拔学前教育资助金80万元,县统筹学前教育资助120.025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资助贫困家庭幼儿2048人,资助标准750元/人/学期,总资助金153.6万元,其中中央奖补63.8万元,县财政统筹学前教育资助金89.8万元。自2019年春季起,城镇贫困群众家庭在读子女享受与建档立卡学生相同政策;在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学生资助项目均没有降低资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