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应急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体育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法规要求学校在强化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生命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确保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导致学生躲避危机的能力低下。
一、应急避险能力概述
应急避险能力主要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具备的自主性与临时性的自救或他救能力。对于应急避险能力而言,其综合性较强,包括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从突发事件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应急避险能力可以分为个体类和公共类,其中个体类主要指的是当个体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时,其应具备应急能力、应急技能以及应急知识这三个要素,彼此相辅相成。应急能力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效应用应急技能和应急知识的能力;应急技能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面对非法暴力事件,不仅要对遇敌策略加以了解,还要掌握制敌技能;应急知识则指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技巧和常识,如遇到地震时应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地点加以了解,并寻找有效的避灾方法,降低伤害。公共类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应急避险能力,其包括心理因素、情绪控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形态等方面。此外,从突发事件的发生性质角度而言,应急避险能力可分为职业类和公众类,其中职业类主要是在某类或某个职业中固定突发事件,一般人在生活中难以碰到。公众类则表示的是人们都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如交通意外、火灾、地震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如在自然环境中的躲避、跳跃、以及奔跑等技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游戏、跑和跳等,但是这些内容仅仅只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中进行,导致学生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培养自身的应急避险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运动项目的比赛、锻炼以及学习等,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丰富,培养学生自信、忍耐和坚持等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应急避险能力。
(二)加快课内外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路径
摘要:为深入探究双创背景下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路径,笔者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双创背景下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路径。
关键字:双创背景;高校;突发事件;特点;应急管理;文化路径
一引言
高校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重要场所,既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基本任务,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如何才能通过做好高校服务应急管理工作为广大师生群体提供更安全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双创”教育正在我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积极建设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不但能够进一步深化高校而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其中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则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所高校的传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高校服务应急管理文化仍然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高校负责人,他们必须要加强对服务应急管理文化的开发与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更健康、更安全、更快乐地成长[1,2]。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众所周知,高校是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场所,而且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省市甚至国家,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背景、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难度。为了给广大的师生群体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健康的校园环境,国家不仅构建了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并且还要求国内高校要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工作,通过加强对师生的教育来提高他们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然而,不幸的是,虽然政府和各大高校都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做出努力,但是高校突发事件却屡见不鲜,根本就不能彻底根除这个问题,导致很多家长也对高校能否真正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提出了质疑。高校之所以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些普通的手段和制度去保障学生的安全,而且真正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往往显得措手不及、不知所措[4]。总的来说,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阶段性
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屡禁不止,造成了众多学生的伤亡事件,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巨大伤害,社会影响恶劣。高校做好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究高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升突发事件危机管理能力。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策略
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而且突发事件涉及的类型越来越多,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小到校园食物中毒事件、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小规模踩踏事件等,大到投毒事件、杀人事件、失联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对大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重大打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制定突发事件危机管理预案,但是危机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类似的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必须加以重视。
二、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管理成效甚微。当前很多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方案,但是方案的完整性欠缺,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有的学校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缺乏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制定,缺乏前后期的干预和心理恢复指导。2.纸上谈兵,缺乏实战演练。目前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大多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教育指导,缺乏实质性的危机处理和应急演练,导致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学生们手足无措,无法将学到的相关应急预案流程付诸危机管理实践。3.缺乏心理干预指导,忽视心理管理。高校在制定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制度中,强调了对于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但是忽视了突发事件的心理原因以及事件发生后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导致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心理认识不清,在事件发生后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出现心理问题。
三、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国防教学质量思索
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基础,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要树立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深刻认识国防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它能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是法律予以规定了的严肃的、规范的一项教育与课程,应将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系之中,能及时研究解决军事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立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建立一支专职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活动。因此,教师编制应科学而合理地定编到位,并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还应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国防教育视野,将国防教育与学生应急救援教育相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地质环境复杂,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疾病疫情时有发生,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对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则正是培养大学生的灾害意识,以提高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从而能够掌握科学的防灾知识和救生技能,一旦危险来临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国防动员体系作为国家总体应急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功能,能够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有所作为。在学校的国防教育中赋予国防教育相应的应急功能,在进行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将各种防灾知识、救生技教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相关的救援演习。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涵。应急救援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学生临危不惧的健康心理,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应急救援教育不是一般的科学知识学习和劳作技能的培训,它是具体的救生知识教育,是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在应急救援教育中,除了采取传统的教科书、手册、画册、系列问答以外,还要创新教育方式,利用校内广播教育、利用板报、专栏、知识竞赛、征文、看专题录像等多种形式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教育,通过亲身体验,切实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创新大学生应急救援教育的活动载体。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提高并加深学生应对各种灾害的知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利用录像和多媒体进行教学,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用生动的画面、声像多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无声无色的静态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动态图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军事训练期间和组织学生到国防、人防知识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急救灾的技能,并开展组织防空防灾自救演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基本的应急救援的技能,提高应急救援教育实际效果。
拓宽育人渠道,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影响力,用军营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军营文化具有重要的励志、铸魂、导向作用,军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军人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中进行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融于各项校园活动之中,有意识地进行国防精神的渗透,使学生耳濡目染。要根据国防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在校园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寓军营文化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用军人的作风和部队的纪律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有利于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用军营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教育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的大事,它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大学生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常利用革命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军营文化穿插其中。要根据国防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在校园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寓国防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利用传统节庆日、重大节假日和各种典礼活动,开展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要用军营文化中的条令条例教育来促进学院良好校风校纪教育。
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探究
摘要:
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因安全意识欠缺、教学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安全事件,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性的具体对策,即:加强安全教育;及时维护教学场所,增强教学设施的安全性;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完善应急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安全现状
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锻炼意识的主阵地。从教育发展战略来讲,综合素质教育是中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其中体育是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和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而达到这一目的则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安全。由于体育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课程,其教学活动场所一般在室外,各类活动较多,使用各类器材的频率较高,危及学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1]。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意外伤害等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使学校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出现诉讼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在教学中放不开手脚,心理压力过大,教学内容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构建长效机制,在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情况下确保学生安全是摆在学校和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开展体育教学安全性研究,营造良好科学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一、当前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现状分析
(一)忽视体育安全教育
中小学安全教育课实施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安全教育课在中小学得到了重视,但仍然存在着教学规范化欠缺,内容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强,教材参差不齐,教师不专业,教研和评价缺失等诸多问题,中小学需要从落实政策,加强督导,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安全教育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培训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规定了中小学要开展安全教育,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纲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明确提出要“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等等。《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的实施情况如下。
一、中小学安全教育课实施现状
(一)安全教育常态化,但规范化欠缺
自教育部颁布实施《办法》和《纲要》后,中小学领导更加重视校园安全,经常强调安全工作。班主任每天都绷紧神经,担心学生是否“出事”,常常将“大家注意安全”“小心点”“别着急”等话挂在嘴边。如今,学校不再只是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当天才做中小学安全教育宣传,还会在开学初、期末、节假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专题时段或宣传日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并且通过墙报、板报、宣传栏、应急演练等形式普及安全常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安全教育在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常态化。但常态化并不意味着规范化,笔者在多年的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发现,一些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过于随意,教学时间不固定,教学效果没人在意,授课人员不专业,教学方法单一,疏散演练形式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安全教育课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效果如何等问题上,学校领导不重视,安全教育明显缺乏规范性要求。
(二)安全教育内容宽泛,但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强
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及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提出了中职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对策,包括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健全中职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安全教育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号召,学校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1]。化学实验室在为高素质化工类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轻则破坏设施,造成实验室财产损失;重则破坏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学校及师生对安全问题的忽视
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很多学校加大了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开展了很多实验课程,但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管理漏洞多,很多师生也缺乏危机意识,使得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化学实验室进行大量实验,消耗试剂与器材,其中很多试剂都是易燃易爆或有毒腐蚀物质,使得实验室成为事故多发的危险地带。很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缺失。高校对刚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和新入职的教师没有进行安全教育,缺少专门针对实验事故的应急演练。有的教师对危险药品处置不当,在使用高压、高温、高辐射设备时操作不够规范,马虎大意、图方便的行为给实验室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中职学校对化学实验的防护应急不到位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校园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