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节能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中存在的水电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为了实现能源的节约使用,在高校中构建稳定的水电项目管理模式。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模式;应用
我国每年水电浪费情况较为严重,而损耗的能源带来的经济压力日渐增长。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而高校内水电能源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基于高校的管理环境,实现稳定的水电节能管理项目,实现稳定化、自动化的管理迫在眉睫。
一、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定义
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主要包括节水设备的推广,供水管网的优化,管网漏失的减少,环保照明以及控制智能化等考虑高校特点所设置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注重资源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以有效整合校内外两种技术资源,以综合利用节电、节水、资源为关键,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所以,在高校中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实现水电节能的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的过程就叫作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
二、高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目的
一是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有教授学生各种科研知识的职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资源节约的意识。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二是资源能够被更高效利用。综合利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是建立节约型高校的关键,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减少办学成本。因此,高校必须整合两种校内外技术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普及节水设备减少管网造成的水资源流失,推广和应用新节能技术,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推动绿色与智能技术的进步。三是创立管理考核体系。有能源管理专职机构的高校节能工作做得十分突出,但是在我国高校这种专职机构不够普及,大部分高校的节能工作都是盲目的,避重就轻的。四是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节能高校的建立与能源工作运行。所以,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以政府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资源管理和奖惩的相关条例,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五是要管理目标责任。各部门工作的绩效考核应该包括节能工作,只有目标责任与年度考核、部门经费相关,才能促使各部门积极管理节约工作,促进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
高校后勤管理浅议(3篇)
第一篇: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管理常容易忽视的地方。对于此,加强后勤工作管理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便对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关键词: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一种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基于目前实际情况,高校管理中存在较多的漏洞,如高校所实施的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对学校实际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及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实际情况,高校后勤管理中应逐渐改变以往观念,变粗放式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管理,以推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及保证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有效分配,确保学校高效化管理。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说明
1.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手段缺乏
对于高校来讲,为保证办学质量及提高学校科研能力,学校往往更多将管理的重点发在教学管理与科研项目上,并对此采取了有效的手段实施管理。但对于后勤部分,往往忽视了各项管理手段的应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且部分人员消极怠工,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后勤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后期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是主要问题,工作效率降低,也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障碍。
高校节能减排后勤管理论文
1我校餐厅、锅炉房节能管理存在问题
1.1对开展节能管理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1)是“节约能耗,降低办学成本”节约举措。高校餐厅、锅炉房设施种类多、能耗总量大、人均能耗高、节约潜力巨大。基于2010年我校能耗统计结果测算:我校用水总量400.87吨,是全国人均生活用水量1.95倍。到2015年,高校水耗生均降低15%,按在校生15000测算,我校每年节水近4.35吨,相对于一个三口之家全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如果我校餐厅、锅炉房都采取行之有效水电节能措施,每年节约水电约资金可达20多万元。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校校开展餐厅、锅炉房节能管理的重要意义。
(2)是“量在节约,质在育人”教育举措。目前我校在校生达15000人,他们知识性强,思维活跃、敏捷,对科学发展的理念、勤俭节约的文明行为接受最快。更重要的是,高校大学生是传播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载体,是传播节能理念,掀起民间与社会节能热潮的强大力量。我校每年毕业生4000多人,这些毕业生毕业后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全社会的每一工作岗位、每一角落,他们能像绿色的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节能环保理念宣传的主要载体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在高校中开展节能管理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3)是全社会开展“绿色家园,低碳生活”创建活动的示范与引领举措。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大学”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高校通过开展餐厅、锅炉房等后勤领域节能管理等活动,带头做到了降低能耗,减少了水、煤、电、气、地、材等资源的使用与消耗,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量,有力促进了社会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与政府提出的创建“低碳社会”、推行“低碳经济”目标相辅相成,为创造碧海蓝天、清新怡人生态环境、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1.2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经济学上有“公地悲剧”理论:即公地是公共的,随都可以拥有使用,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关心。目前大多数高校水电管理,由于制度缺失,使得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公地悲剧”理论在校园所演绎出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如餐厅不关水龙头、水龙头不拧紧;锅炉房浴室无人洗浴时水仍长流;绿化浇水长时间“涌灌”到水漫金山;地下管网渗漏不闻不问或束手无策;水管破裂见者不报、置若罔闻;办公室人员下班不关电脑、显示器与打印机;白天光线充足仍然电灯开放;学生宿舍楼内“人去灯明、细水长流”;路灯不在规定时间内开启以及施工用水电大肆浪费等等。造成这些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乏,缺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岗位职责不明晰;计量、统计、分析工作不细致、不及时;检查、指导、监督、考核、奖惩机制不落实;用水用电成本未与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挂钩;维修人员、经费、材料落实不力,程序复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又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低碳经济下节能减排策略分析
1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发展现状
1.1后勤专业人员匮乏,缺乏科研的必备条件
后勤员工队伍的普遍素质都不高,对相关技术和细节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不能科学的解决电耗和水耗问题。在现有的情况下,节电工作的开展,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缺乏应有的节能减排上升空间。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面推动节电工作上,后勤人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1.2后勤服务管理节能减排观念淡薄
后勤管理和员工全局意识淡薄,认为节能与个人关系不大。在同其他部门管理相协调时,学校内部缺乏对学生节能意识的管理和教育。在社会责任感上,大部分都是事不关己的心态,没有将节约意识和服务育人联系在一起。
1.3组织力度和奖惩机制不到位
缺乏完善的政策和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价格改革的措施和有利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和减税政策配备不足。后勤部门中,调整优化结构和创新实践里,匮乏必要的组织力度和奖惩机制。监督检查力度和节能环保指标没有明确的法规限制,节能减排基础管理不懂味,工作问责习题不明显。资金匮乏,合作不足,节能减排工作不积极,没有激情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致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技术开发和推广研发,还需要不断加强。
高校后勤能源管理模式实践思考
【摘要】高校后勤作为高校保障性和服务性的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后,将高校后勤纳入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渐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承担、高校自主选择的市场化后期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长期以来,高校后勤能源管理存在浪费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国内高校能源管理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高校后勤能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能源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一、引言
高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后勤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一部分,主要对高校各项活动起到基础保障和服务作用,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等各项需求。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全校师生人数的增长,高校各类实验室、教学设施设备的增加,导致高校对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学校对能源消费的投入越来越大,高校能耗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的经济负担,影响到高校办学效益。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国家将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高校作为能耗大户,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社会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加强高校后勤能源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国内外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高校后勤能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早,在知网输入高校能源管理关键字词检索,搜索文献资料只有二十多篇。2011年张胜利在《高校后勤研究》发表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中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实施中,改革出发点和目标都会发生变化,不宜采取“一刀切”模式,应结合实际“一校一策”。2016年朱贵强在《高校后期研究》杂志中发表的《论优化高校后勤服务模式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一文中提出优化和改革后勤服务模式应提出从资产关系、建设后勤服务团队等方面入手。2017年杜树泉在《管理观察》中发表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存在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缺乏专业后勤管理团队、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黄炳辉、朱芸、钱明俊等人在《高校管理》发表的《校企合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效载体》通过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校企合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方向。2018年李玉龙在他的硕士论文《沈阳工程学院能源管理优化方案研究》中通过对学校能源管理的现状的分析,从计量设备、管理方案、人员结构等方面,找出高校在能源消耗、能源布控、能耗单元分布以及组织结构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在计量设备、管理方法、技术改造等几方面对现有管理方案提出优化意见,并加以实施,以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学校财政支出的目的。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的、可持续的、深刻的、丰富的。绿色校园是绿色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阐述了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案例,从节能环保工程、绿色宣传以及营造绿色校园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对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宣传;节能;校园环境
一、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绿色校园文化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校园绿色环境的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清洁合理的布局设计、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环境的渗透和感染下、规章制度的引导下,形成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的共同标准。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推进和发展这种文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过来鼓励人们向更高层次努力。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了以往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既要体现连续性,和谐性,又要注重生态性和创新性[1]。高校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它依赖于师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共生和谐发展。绿色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大学生的主体性,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创新的方法和手段,促进绿色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绿色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绿色大学的建设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校园环境、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指标。绿色校园文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保护意识的必然保证,是实现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优美、合理规划校园环境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思想基础。因此,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外在表现,是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具有绿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另一方面树立了绿色大学的品牌形象,是绿色大学特色的体现。绿色大学的存在是绿色文化的存在。高校绿色文化建设的存在创造了绿色校园建设的契机,也对绿色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校园用电建设及节能降耗管理论文
一、 高校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节能,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方针,需要我们长期为之努力,同时,也是现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量也是国际环境保护组织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这一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的瓶颈制约,党中央要把我国建设为节约型社会并争取在这一方面要出现创新,因此,在节能降耗这一方面全国的各个行业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校是集人才、技术于一身的优势所在,又担负着国家培养、教育的重任,所以更应该走在节能降耗之风的前列,尽自己在节能降耗方面的责任。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措施以及技术上做出很好地工作。水电两项是高校师生在教学、生活、科研等方面必须具备的重要物质重要条件,必须让高校具备安全可靠的供水供电系统,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及学生学习任务的正常进行成为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职责。现如今随着高校规模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电费方面的费用开支不断增大,由过去差不多一两千万元能够解决的开支费用增加到现在大约三四千万元的费用,给学校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给学校在这方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课题,那么,如何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呢,对此我们做了如下方面的思考。
二、高校用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很多高校在用电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不计成本和大包大揽的现象。
虽然实施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各个院校也对用电的管理日益重视了起来,但电费大多数被后勤总的承包了起来,而后勤虽然采取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措施,例如对门面房、学生宿舍和经营实体等等实行提高收费标准和限量使用的方法,但是教学楼、办公楼等场所的用电依然是敞开供应的,而且用量的多少和部门的利益以及个人的利益均不相干,从而造成了高校中的一些部门和个人节能降耗的意识仍然地下,造成大量的用电浪费。目前,高校中大功率电器的违章使用现象仍然很常见;下班或者教室宿舍没人时不关电灯、电扇、电脑等;白天光线充足,而教学楼和办公楼的照明灯具依然满负荷工作,这些现象是造成高校用电过高的主要原因。
2、高校对于用电耗能较大的用户没有实施控制成本的措施。
在校园里,计算机房、实验室、进行实习培训的车间等地都是耗电的大户这些地方所耗的电量是整个学校用电量的一半。高校往往不设季度和年度的用电量指标,因此没有成本的控制问题。在日常检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在教室或者会议室不管有没有人全天开灯,在机房、实验室等地数十台的电脑、实验设备即使在没人或者人很少的时候也全开致使其空运行,空调长时间打开或者打开门窗的同时开空调等等现象。还有在学校内大功率的电器事实上也随处可见等。
建筑节能公司比对探析
作者:刘桦 李晨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涉及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文较少,虽然《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都涉及到建筑节能,但对其行为规范不够具体,相关条文较少,内容较为原则,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过去几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项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由于缺乏具有法律依据的奖惩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更是发展缓慢[2]。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仍然偏小,而且没有统一的合同文本,没有统一的参照基数,节能量和节能效果如何认定都是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容易出现纠纷。
企业组织形式在美国,BESCo主要来自于独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和附属于设备供应商、公用事业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施工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节能服务机构[3]。其中设备供应商下属的子公司,一般是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其市场份额最大。日本的BESCo本身就是大公司或者其附属机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BESCo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大多是大公司或附属于大公司的子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能为客户提供最佳节能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既有专业性的又有综合性的服务;那些附属于大公司的BESCo,通常不生产和经销产品,而是依托其母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因此它们被列入服务行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我国的BESCo大多为中小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新设立的公司,专门提供建筑节能技术咨询和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服务;另一种是建筑设备、楼宇自控等产品生产商,它们开发、研制和推广其节能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节能产品安装、调试及能效检测等服务;提供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承包服务的企业也属于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此外还包括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等[4]。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ESCo在节能服务运营资本和经营规模上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建筑节能服务和节能设备供应商双重身份。它们被税务部门简单地作为节能设备销售商,本应按服务税计税的节能服务业务,被视为设备销售业务,按增值税纳税。
企业服务对象与市场开发在美国,各市或州政府、高校、公共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医院和联邦政府部门(简称MUSH机构)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核心用户群,它们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且有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2010年的研究报告,2008年针对MUSH机构和联邦政府部门的节能服务收入就占企业全部收入的84%。在日本,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业主是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欧盟,由于政府和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最大用户,因而欧盟国家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在政府办公楼或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优先选择专业节能服务公司[5]。目前,我国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业和商业建筑的私营业主,而非政府部门,住宅领域的节能改造项目也屈指可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这两大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市场还没有释放出来。
项目运行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项目运行的主要模式,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得到应用。从数量上看,美国、78日本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类型主要是保证节能量型合同。在这种合同形式下,项目有比较明确的节能目标,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需求方负责筹集,项目风险由节能服务的需求方和BESCo共同承担,因此有利于BESCo的发展。然而,我国由于涉及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建筑节能标准和能效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尚未普及,即便采用,也是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为主。在这种合同模式下,BESCo不得不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同时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会出现节能改造所产生的大笔现金流出,每年回收收益的方式也使其现金周转速度变慢,这无疑不利于BESCo的成长[6]。
项目融资渠道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供给比较充足。在政策支持下,银行降低了节能服务业的贷款利率,延长了贷款期限,在法律上也延长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期限。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外,美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能得到REEP(Ratepayer-fundedEnergyEfficiencyProgram)专项基金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来源于用户支付的电费和增容费[6]。近年来,美国开始利用清洁能源房产评估债券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7]。日本的BESCo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节能专项资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等多种渠道获得节能项目资金[8]。德国复兴银行对节能建筑给予贴息贷款,联合银行利用国家担保和补贴建立专门的资金、重建信贷机构推出“二氧化碳减排项目”和“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为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此外,政府还在资金上鼓励个人和企业在住宅节能领域投资[9]。目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BESCo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形式使BESCo承担了项目融资的全部压力。由于从政府获得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多数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只能从银行或民间借贷。然而,因公司的大量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留在客户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承认这种资产的实在性,亦不认可把这种资产作为信誉抵押。另外,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作为新兴产业还未广泛被公众所了解,许多民间资金的投资者对其态度比较冷淡。
专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BESCo经过20多年的成长,汇集了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专家,具备节能方案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融资等能力,其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质量水平高,服务内容比较丰富。美国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下属的各实验机构,分别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能源、光源以至灯具等相关研究,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10]。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社区大学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团体联盟组织是节能人才的主要供应源,为节能领域培养了能源经理、暖通技术员、能源审计师、可再生能源专家和建筑分析师等专业人才[11]。日本“建筑物的节能标准”以及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CASBEE)[12],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对附属于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建筑节能研究所的研发项目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12]。在节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为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了一批节能专业人才,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13]。德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开展的能源管理师培训,为建筑节能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企业较少,缺乏专业精英,服务标准不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14]。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建筑设备、部品、材料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和能效检测与评估标准等发展滞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从事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的队伍比较松散;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一些大学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另外,在大学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及专门培养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