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生化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论文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教师设置的实验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时,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将一杯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同时我提醒学生要注意蜡烛火焰的变化,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通过创设的这个趣味实验,通过现象学生增强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发生是化学知识的验证,只有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进行大脑思维,才能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的实验教学才能起到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每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制作演示实验时我是这样做的。我把实验装置装备好后提示让学生注意试管的倾斜角度为何向试管口一方倾斜,注意观察实验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试管口处生成了水珠,在集气瓶内收集到了气体。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能够很快解释原因,试管向试管口倾斜式为了防止试管口的水珠倒流,集气瓶内收集带了气体是因为观察到了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实践证明,借助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体现。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我都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个操作我边观察边指导,比如酒精灯如何点燃、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怎么倾倒、滴管如何滴液、气体怎么收集、如何解释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人人操作,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谈知识管理模型论证教学化学核心素养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人才的质量决定教育的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论证的角度诠释化学核心素养相当于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从知识表现到知识被证实,一系列的过程锻炼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本论文以SECI知识管理模型为支架,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渗透论证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规划到四个学习“场”中,利用论证教学的方法,实现从形而下的具体化学知识,到形而上的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能力的发展,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循环转换,实现化学知识的进阶性学习。锻炼学生论证推理能力,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维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论证教学;SECI知识管理模型;化学核心素养
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学生教育随之改变,当代要求培养“社会人”,即是将学生与时展相适应。2017版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新的高度,从科学素养转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一转型对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吸收,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知识与科技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科学论证、理论建构等多方面综合培养。在学生的认知层与学科的知识层基础上,学科教学层不再是单独的知识传教,更大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内化与实践操作结合的过程,学生需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在理解与内化的基础上外化知识。
1论证教学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受到了广泛关注。以思维教育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提出,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课堂落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常常是完成探究的形式而忽视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菜谱式”的教学模式注定长久不了,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最后的教学形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为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者提出科学实践的概念,通过解释和论证这两种核心的科学实践元素来丰富科学探究的内涵,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1]。本论文将学生论证探究活动置于SECI知识管理模型的四种知识创新与转移的“场”中,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过程,即提出主张(包括猜想、假设、意见等,以下均用主张代替)、收集资料、寻找证据、建立证据与主张间的联系,对主张进行推理与辩驳。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循环转化与创新,实现学生化学知识和论证推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达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要求。
2基于SECI知识管理模型的论证教学模型构建
2.1模型理论支撑
三三制人才培养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南京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加强了“交叉复合类”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了“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及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关键词:“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为了培养符合时代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创新型化学人才,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依托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1],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2改革的整体设计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首批进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秉承戴安邦院士“全面化学教育思想”[2],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提高–扬优–早期介入科研”三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3,4]。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针对“专业学术类、学术交叉类以及就业创业类”三类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实验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1)三基训练、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较多,创新性、研究性实验较少[5];(2)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手段和方式单一,学生对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掌握不够,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3)学科交叉实验内容及其相应的实验教学条件配备不足,培养能力薄弱;(4)就业创业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手段较少,实训平台缺乏。针对以上问题,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基于南京大学化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结合南京大学推行的教学改革方向,确立了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是:完善和提升“专业学术类”实验课程,加强“学术交叉类”实验课程建设,探索“就业创业类”实验课程。我们构建了多元的实验课程体系[6,7],丰富实验课程内容,加强了实验条件建设。
2.1完善“专业学术类”实验课程
化学实验过程考核探索
[摘要]注重化学实验过程的考核,制定了针对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统一考核标准,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的重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的提高,也增强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过程考核;教学实践
化学实验既承载着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也承担着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培养任务,对于学生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化学实验一直是我校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水生医学和水族等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扎实的化学实验基础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不仅是后续的生物化学实验、水质化学分析和渔业水域水质调查等课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和未来从事的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因此,化学实验在上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实现化学实验的高质量教学,科学化、合理化、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的化学实验考核标准必不可少[3-4]。
1化学实验考核的现状
我校有独立设课的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同时针对培养方案中实验学时较少的专业开设了化学实验。为满足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化学实验平台设置有化学实验A(48学时)、化学实验B(36学时)、化学实验C(24学时)。化学实验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两部分,实验成绩为两部分实验成绩的总和。十几年来化学实验都是一门课、两位任课教师,即分别由讲授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两位教师承担相应专业和班级的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虽然是一门课,因涉及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涉及两位教师,由此带来了实验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重实验报告而轻实验过程,学生对实验成绩不满等问题。例如有学生请假不能上某次实验课,一位老师的处理是未上实验课,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处理,若补做实验则不影响成绩;但是另一位老师则是按照学生已请假不影响总成绩来处理或只要补交一份实验报告就可以获得本次实验的成绩。一门课两个考核标准,很不合理,也不科学,一个严格一个宽松,不仅影响学生化学实验成绩的准确评定,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而就目前学生而言,普遍存在不重视预习、实验能力薄弱、实验动手不动脑、随处记录、贪玩手机、做实验心不在焉、实验报告抄袭等问题,缺乏严肃、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甚至能将报告的实验题目写错,如将“茶叶中咖啡因的液-固萃取及升华提纯”写成“茶叶蛋中咖啡因的液-固萃取及升华提纯”,将“烟碱的水蒸气蒸馏提取”写成“烟碱的水蒸气的蒸馏提取”等。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实验综合素质亟待加强。目前承担化学实验课的教师已由原来的两位增加到五位,统一并优化实验考核标准,加强过程考核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2统一考核标准,加强过程考核
化学实验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检查评定,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5]。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如何,最终体现在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验成绩及实验素养上。实施统一、严格的化学实验考核标准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成绩。为了促进学生对每一次实验课学习的重视及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的培养,教学中化学实验的考核不设置考试,而是注重每次实验过程的考核。化学实验中的分析化学实验是一个学生单独操作,而有机化学实验是两个学生一组来完成实验,此外,分析化学实验以定量分析为主,而有机化学实验以分离提纯为主,因此考核起来会有一定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制定统一的,比较严格的、易于操作的实验过程考核标准。为此,制订了如表1所示的化学实验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个方面。加强实验过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而不只是实验考试或实验报告,也是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的考验。加强实验过程考核后,教师实验课上的工作强度显著增加。以前实验课上还可以坐下来批改实验报告,现在讲授结束后基本都在实验室来回巡视,检查预习报告和实验记录,纠正错误操作,严格要求规范操作。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实验动手能力强、实验用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实验怠惰、马马虎虎的学生及时批评指正。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实验作风,并将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当实验结束时,除了实验报告成绩外,教师完成对每位学生的过程考核评分。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注重的是过程考核而不是过程考试,因此不能给学生制造学习压力,否则学生就会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了。尤其学习实验新方法和新技能时,学生操作不熟练,失误在所难免,只要积极主动学习,纠正后改过来并不会影响学生成绩的。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上来回巡视过程中是以指导学生为主,考核为辅,并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的提升。通过指导与考核并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验表现了解更全面,指导更具针对性,考核更公平,学生进步更快。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学生们重视实验全过程,不仅做到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态度端正,操作过程严谨,规范,实验报告认真完成,而且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当化学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说实验太少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化学实验教学3篇
(一)
一、分析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施流程
1、实施阶段
分析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施既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专业英语的读、听、说、写的锻炼过程。
(1)实验预习
分析化学实验专业名词繁多,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必须督促学生在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写好预习报告,这是保证双语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每一次课前,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现行发放的英文讲义,对照中文教材,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在英文讲义中,标注出实验所用到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并给出思考问题,使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有所了解,还对实验中所涉及的专业英语进行了提前学习,减轻了课堂上的负荷。在双语教学的初期,学生花费在预习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2)课堂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下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的构建和实验模式的创新2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例,在实验模式方面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精细化工;实验教学
随着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展开,切实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认证标准进行专业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1G3].贯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专业发展指导思想,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毕业要求[4],我校制订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涵盖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12项能力培养目标,以此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5G6].精细化工方向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青岛大学纺织化学系精细化工专业,现隶属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我校化学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前1%的支撑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实践能力优、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人才,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4大化学基础实验由青岛大学化学基础实验中心(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并实施教学,专业实验室主要是结合具体专业理论课的要求进行综合和创新实验的开设.早期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48学时)和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48学时)2部分,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对原有精细化工方向实验体系进行改革,将其分成专业综合实验、大型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3大类,在保留原有专业综合实验96学时不变前提下,对其中精细化学品合成实验部分进行整合和扩充,又增设了32学时的大型综合实验和时间长达1年的创新实验,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实验内容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图1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专业实验具体开设情况.专业综合实验是结合专业理论教学的实验,主要针对某一单元操作或某一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旨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从仪器装置的搭建、产品的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到产物分离的基本方法.精细化工方向原隶属于纺织化学系,在专业综合实验内容安排上侧重于有机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制备,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实验的相关性,可先合成间二硝基苯,后将其还原制备间硝基苯胺,实验环环相扣,前一反应的产物就是后一反应的原料,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型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完成相对复杂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实验的开设上既要考虑综合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要兼顾实用性和可行性,主要提供有机染料与颜料、聚合物合成与涂料、染色过程软件模拟等方向,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实验.积极推动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来[7G8],以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打造大型综合实验项目,如开发了染料酸性蓝黑10B综合实验,进行从染料的合成到染料标准化、再到染料应用及染色废水光催化降解系列实验,使其更富前沿性和挑战性,或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模拟、分析,为已有实验现象提供支撑,加深对实际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创新实验则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型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大三上学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自组团队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院现有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中日碳纳米材料合作研究中心、青岛市天然产物与海洋化工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机构,若干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吸引学生进入科研团队,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学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经费,可为其长期提供资金保证.这部分课题通常和科研结合比较紧密,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工作起来更有热情.经过1年的创新实验,随着学生兴趣的深入,可选择继续进行研究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从而形成毕业环节至少覆盖1年以上的体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便于开展更加全面完整的工作,也为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也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首先,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专业综合实验为方便教学,便于仪器和药品的管理,一般统一安排实验时间;而大型综合实验由于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通常安排整整1周的时间,允许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8:00—22:00)随时进入实验室,以便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的探索;创新实验时间跨度更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安排,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甚至双休日进入实验室.其次,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将“微课”“翻转课堂”[9G11]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基本技能操作、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基本设置的搭建以及实验室的安全等内容非常适合制作成多个微视频进行动态讲解,可提前发放到学生群供其观看,既生动直观,又避免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还可降低仪器的坏损率.一些简单的仪器损坏可尝试让学生修理,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教学效果良好.还可将每届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随机录下,让学生判断操作是否规范,从而纠正自己的操作错误.除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指导,对一些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如染料的合成与染色,更是直接将生产一线的专家请来为学生做报告,这些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专家通俗易懂的讲解和炉火纯青的操作技巧对学生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再次,强调“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全程参与实验各个环节.以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为例,一个完整的大型综合实验教学环节所包含的内容如图2所示.在大型综合实验教学中全程采用“翻转式”教学,强调与学生的互动讨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反馈对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实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持续改进,这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最后,完善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延续.随着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也不应单纯以实验结果好坏来评定,而应采用多种评定指标来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除实验报告外,更应该对学生预习报告、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在每学期末进行“最美预习报告”和“最佳实验王”的评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
摘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大学化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科研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立足于多角度考察方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设计性实验特点
1.1全面性
高校教学改革实践(6篇)
第一篇:高校生物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
为适应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很多高校针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新标准,都在采取一些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的各种改革手段。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开展了讨论,对实践性很强的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在新的一轮的改革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在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应在加强学生的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不断进取性等诸多方面加大努力。
关键词:
生物科学;野外教学;实践教学
在近几年内,很多人用心探索在新时代特征下,应合理、有效、有机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不但使实践教学最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而且要在方法和内容上适应时代,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综合型、创造型高素质人才。生物科学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实践性。如何找到与当今生物科学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和与当前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态相协调的生物科学的实践教学是我们当前应当努力探索的课题。在快速变化的当今时代,如何老戏新唱,让旧的知识继续保持已有的生命力,继续服务于新的时代成为一个新课题。
一、大自然———一个巨大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