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生工作意见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长巡课制度的通知
各完(高)中、职中、初中、中心校、民办学校,局直各单位:
为落实教育局《高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和《关于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有效地实行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教风和学风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结合我县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在中小学全面实行巡课制度。
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是以转作风、保安全、提质量为主线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更好地突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教学过程监控为手段,逐步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使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内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更好地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巡课的主要内容:
1.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依法执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教务处的课表一致。
2.教师教学行为与方式。“学讲方式”等课堂教学模式的执行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等。
3.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
大学生家庭教育与管理路径分析
一、家庭教育管理误区盲区面面观
(一)学生给家庭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少数学生,进入大学前,因老师或学校与家长联系过,受到过责难,有了经验。他们报假电话号或是过期的电话号。切断了学校同家庭的通道。这现象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居多。说假话。在家不说学校的实情,给父母假象,不报告在校的表现。使得他们在学校做什么,家长不知情,失去了管教针对性。
(二)学校给家教带来的消极因素。少数不具办学条件的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分夸大其教育管理能力,要家长如何如何放心学生的教育,给家长注射了麻痹剂。原因是学校的增加大于人口增加的需求,生源成了学校生存的第一件大事,市场经济严重冲击教育这一神圣的领地。事业化、福利化、人文化的教育有了转向。害怕学生流失,本来学校盼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变成了学校不能对家长讲实话,说实情。有的家长,即便从校了解到一些关于学生的信息,也有虚假成份。家教失去了可靠的信息源。
二、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别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大政方针已定。抓好落实,事关民族的未来,科技强国,教育为先。
(一)各级教育行管部门要率先垂范,净化教育这片领地,依靠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进一步清除不具办学条件的学校,规划生源对学校的需求比。加强检查督促,发现学校弄虚作假,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给加强家教开路护航。
(二)学校要探索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高度重视,高度对学生负责,广开渠道,采用邮寄、电话等各种形式,与家庭联系。学校的党团组织的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是这项工作的承担者。家校联系要制度化,每月或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家校联系;要规范化,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有专门的经费,学生处设立机构,专门的领导负责。多样化,将学生突出的表现,用喜报形式函告家庭,不好的典型,同样要报告家庭。有条件的,可以召开家长会或家长代表会,让家长、老师、学生面对面交流,家长直接参观和欣赏学生的表现和成长,听取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办人民放心的教育。
2014中小学校服征文评比活动通知
各完(高)中、职中、初中、中心校、民办学校,局直各学校:
学生衣食住行的安全管理一直倍受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而我县学生的统一着装行为习惯管理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和省市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平等意识,抵制当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穿着奇装异服之风蔓延,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营造文明积极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经研究,决定就2014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穿着管理和第三届“梅德奥杯”校服征文评比活动开展,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关于学生在校着装管理
(一)学生在校统一着装是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需要
1.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原则上必须穿着成套校服,非正常天气,可视其情况由学校灵活掌握,
2.周一升旗仪式或重大节日集会,重大工作检查验收等工作,学生必须穿正装校服或礼服。
3.学生穿着校服应保持整洁得体,上衣拉链或纽扣位置不得低于领口以下15公分处,着正装时,衬衫最上面纽扣最好扣住,学生鞋袜要相对搭配协调,不要松松垮垮,无精打采。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精细化”管理理念原本出自于企业,强调精耕细作,强调对管理工作目标的分解、细化、落实和目标精确化,以确保企业管理思想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如今,精细化管理理念也被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如教育领域。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学生工作谈谈精细化管理在该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学生工作
一、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精神原则
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精神原则有4点:首先要明确态度,因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异常琐碎繁杂,作为校内辅导员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端正管理工作态度。其次要唤起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校园的主人,所有人都应该将学校当做是自己的家,用管理自家的心唤起责任意识,做到精细化管理中的“精”与“细”,认真对单岗位中各项职责内容,全身心投入到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三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自然是人,所以要引入“人本”为核心的柔性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名学校员工、每一名师生都能为集体、为学校着想全员参与到人本化的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四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督查反思,因为每一名成员都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同时是监督者。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所有校内人员都要在反思中总结经验,然后继续展开新的管理工作内容,必要时需要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校内学生管理工作方向与内容[1]。总体而言,针对高校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还应该满足细化、量化、流程化、协同化、标准化、实证化和严格化原则。
二、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策略应用
(一)围绕实际梳理调整规章学生精细化管理流程
围绕高校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做到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信息化与数据化。总体来讲,要构建科学、严谨的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体系,结合工作整体规划与学校现有资源、师资力量、教育基础设备等等建设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学生管理总体工作规划,同时制定长期和短期综合发展目标。另外,要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阶段性任务,例如召开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研讨工作会议,通过学习和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充分认识到其实行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再一点,要做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该设计工作要求学校校党委、各级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管理部门等具有领导属性的部门均要参与进来,通过集体协商,将学生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分配,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相关工作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紧密围绕新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入学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行为规范、帮扶助学、党团发展)联系起来,同时细化每一个内容规范、标准、流程与目标,保证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有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规范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的存在可以为农村老年人的老年基本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或物质保障,从而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文章通过对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规定的分析,总结出现行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对策或措施,以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规范得以完善。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法律规范
一、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规定
(一)宪法和法律层面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的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着力发展公民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当公民遇到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国家和社会会提供物质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赋予了我国公民基本的社会保障权。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进行了修正。该修正案指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维护,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其父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一部保护婚姻家庭的部门法,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保护了我国公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正当家庭权益,体现了宪法原则之一———基本人权原则。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决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该法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待遇则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除此以外,该法还规定,参加此类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只要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就可按月领取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唯一一部社会保障层面的基本法,具有法律强制性,它规范了我国公民应履行的社会保险义务和应享有的社会保险权利。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该修正案指出,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基本生活,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不得无故克扣、拖欠或者挪用。另外,经济条件尚可的农村,除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外,还可以凭借着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设立养老基地点,该基地点的收益则全部用于老年人养老所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出台,具有法律权威性,它不但为老年人的正当权益与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准绳,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
(二)部门规章层面
1992年1月3日,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该方案指出,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全体农民的老年基本生活。该方案将年满60周岁的市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作为保险对象,并规定缴纳保险年龄为20~60周岁。在基金方面,本保险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方式进行筹集,并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除上述内容外,本方案还对缴费的标准、支付及变动,基金的保值增殖,立法、机构、管理和经费等内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1995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该意见总结了自1992年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来的实践成果,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五点建议,即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推广规范操作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基金的管理与监督,以及加强宣传工作改进工作方法,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改革
1、东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困难的原因
1.1东莞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从中职学校教学本身来看,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与东莞产业结构不匹配,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需求。东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当前急需与制造业配套的电子、机械、模具等各类工科专业人才。而本市职业学校大多以财经商贸等文科类专业为主,工科类专业偏少,加之市民对到企业从事技能工作有偏见,愿意就读工科的学生偏少,更加制约了工科专业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东莞中职学校为了迎合学生升高等职业学院需要,课程设置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为主,专业课比例偏低;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课为主,实训实操课较少;在考核方式上重视考证,轻视技能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重讲授轻示范,重动脑轻动手。中职教育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成为校企合作的严重障碍。
1.2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中职生来源一般是中考后无望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失败给中职生造成心理阴影,对学习没有信心,进入职业学校三年综合素质并无明显提高。同时,东莞经济发达,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学生生活环境宽松,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学习和锻炼,没有深入基层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想的是坐办公室当白领,甚至宁愿当保安员也不愿意当技术工人。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是走走形式,其结果是学生不安心,学校不放心,企业不开心。
2、促进东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
2.1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作用。
高中班级管理教育理念与分析疏导法
摘要:当前,新课改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中班主任已经充分注意到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规律。本文重点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疏导教育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可以看出,疏导教育法应用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疏导教育法;高中;班级管理
许多教育工作者有效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对高中班级高效化和高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表明,疏导教育法对提升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打下了基础。在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中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落实疏导教育法,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1]。
一、营造疏导教育的班级环境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充分注意整个班级的环境效应,建立起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和谐共存。在学校内部,课程设置模式、学生素质差异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高中班主任要想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如疏导教育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身心需求全面释放出来并得到满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如果学生的心理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其思维意识就常常会受到不良影响。学生存在许多不同的想法,但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因此,应用疏导教育法至关重要。有教育工作者认为,想要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疏导教育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良好引导作用[2]。教师在运用疏导教育法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采用精神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能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或受到冷遇,通过疏导教育,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效地融入整个班级大环境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性和有目的地督促学生和管理学生,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很多高中班主任受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和乏力。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依照教学的具体标准和相关内容,以教学知识为基础,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班上可以大胆表达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二、构建疏导教育法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以教育教学为引导,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疏导教学法,需要教师对班上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既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传输给学生,又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更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在应用疏导教育与教学法管理班级时,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身体成长变化进行有效控制,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管理工作中得到尊重,充分适应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在此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成长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一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对一些自我意识发展比较缓慢和性格相对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谈心的方法来引导,有效消除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及自信心得到有效提高。
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管理现状及问题
学生干部兼有“青年”、“学生”和“干部”的多重角色,即他们是当代青年中的一份子,也是受教育者,同时他们还是辅导员老师管理班级事务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当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譬如以命令的口吻让同学执行辅导员老师布置的任务;更有甚者建立小集团,对班级中的学生颐指气使,这不仅疏远了同学,也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学生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学生干部这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经常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评奖评优工作,基于此致使许多同学在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就热衷于学生干部的竞选。加之,竞选学生都是新生,老师对他们的了解有限,在选人问题上使老师非常棘手。我个人而言,学生干部的选拔比培养机制更为重要,一旦学生干部选拔不当很容易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学生干部选拔中出现学生拉票、请客吃饭、送礼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选的公平公正。其次,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不重视,学生干部中出现不良事件频繁发生,譬如“拉帮结派”等等。一些学生干部急功近利的行为明显,有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出于各种目的,如:入党、就业等,达到目的后,对自己也就放任自流了。工作作风趋向官僚化。近年来,受社会官本位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中刮起了干部风,学生干部希望能在为同学们的服务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但如果对于权力过分热衷,就背离了学生干部的初衷。许多学生以当学生干部为荣,误认为当学生干部可以耀武扬威,这种官僚化的作风给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带来许多麻烦。缺乏相应的约束,学生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新选拔的学生干部,对于大学班级的管理工作缺乏必要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对班级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加之,班级学生干部之间的职责不清,管理方法存在问题,致使许多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意见很大。当班级出现问题时,学生干部之间相互埋怨、推脱责任。
二、新时期下加强学生干部管理的策略
大学班级管理不同于高中,大学是学术自由、民主竞争、思想碰撞的阵地。大学是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对大学生的管理已不能像管理中小学生那样,必须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精心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是实现高效管理班级的前提。如若班级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学生干部就是地基,普通学生就是骨架,只有充分发挥干部的“地基”作用,班级管理这座“高楼大厦”,才能建得更加坚实美观。因此,学生干部的选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拔干部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标准。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必须考虑人品、责任心、经历及交流沟通、处事能力等因素。同时,在选拔干部时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同学成为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其次,辅导员应重视对干部的培养,要对干部进行思想灌输,培养其“感染、服务、独立”的意识。要求他们在纪律、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去带动同学,主动地、富于创造性地工作。针对每名干部的特点去培养他们,不断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通过落实责任制、压担子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学生干部监督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仅取决于学生干部自身的自我管理,还要有机制和制度的保证。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担任管理者角色,却没有享受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学生干部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在实际管理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校也没有明确的干部处罚规定。因此,必须建立学生干部监督和奖惩制度,把监督的权利不仅仅放在老师的手中,更要注重被管理者,即学生的监督作用,建立班级的民主制度,充分发挥普通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干部德育工作,确保各项学生工作有效进行。在对学生干部培训时必须两手抓,即一手抓学生干部管理,一手抓学生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只有两手同时抓、同时硬,才能确保各项学生工作的高效有序地进行。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干部的德育工作又是首要的,鉴于学生干部是特殊的管理群体,只有把学生干部的德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为开展以后的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题班会是学校实施学生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阵地。
三、总结
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干部培训中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干部讲正气、树正气,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干部更好的工作提供依据。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普通同学才更懂得如何自我规范、自我教育,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班级管理才能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质量才会有突飞猛进地提高。
作者:李焱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