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前教育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教育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价工作开启之后,各个院校都逐渐重新思考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的问题。怎样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全新的课程观念以及教学观念,怎样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建设等成为当前各个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一环境下,本文将《学前教育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思想与目标,还有怎样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等进行了论述,从而有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引言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学前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学前教育基本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致力于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岗位和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竞争优势。高校开设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要想全面地提高《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就需要革新课程设计思想,找准课程目标定位,引导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用教引导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方法,并改善考核方式,进而提高《学前教与学》课程的实用性。

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课程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性人才,可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缺少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少个性,造成思维方式僵硬,实践能力比较差的倾向。与此同时,由于老师对培养目标以及认识不够深入,造成老师在讨论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上不充足。《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包括了幼儿园课程内涵、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准则,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幼儿园游戏的环境设计等,为的是形成应用理论,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这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前教育每一个领域学习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学前儿童教育特征、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基本准则与基础性知识,并且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儿童观等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基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将实践与理论功能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将实践为导向,对这门课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更好的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目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改革

1、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2、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

3.1“多级”理论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社会亟需应用型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学生为本,构建课程目标;以项目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抓手,变革教学方法;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学”课程;学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保证建设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幼儿园,更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信念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1〕。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学前教育资源需求迅猛扩张,导致幼儿园当前迫切需要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突出强调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保教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应用型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潘懋元、石慧霞将应用型人才同学术研究型人才加以区别,指出应用型人才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主要强调人才对理论的运用能力〔2〕。可见,与传统的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在于“学以致用”,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依赖于课程设置及实施是否科学合理。“学前教育学原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关注的是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而在当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浅层次记忆上,难以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导致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影响着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真正发挥“学前教育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奠基性、引领性作用。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厘清“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目标至关重要。目前,伴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能力为重”的导向,许多研究者认为,“学前教育学”应“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能力、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能力、设计和指导幼儿园活动的能力等”。殊不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一项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通过一至两门课程教学所能实现和完成的。其中,“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的获得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学前教育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具备美术、手工、玩教具制作的知识经验技能以及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同时通过见习、实习等环节,不断利用环境创设开展一系列保教活动之后的经验总结、反思与研究。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的基础课之一,发挥的作用不是“用”,而是“指引”。作为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旨在为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科学原理。因为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是通过保育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所以不能期望通过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基于以上分析,围绕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对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和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将“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全面地掌握有关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观点、原则、方法、政策及规律;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的理念,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能正确认识各种学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寻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初步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指导评价实践的能力以及从事学前教育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项目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心。为了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需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结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学情、先修及后续课程内容及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分为: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学前教育的要素,幼儿园保教活动及班级管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共四大模块。1.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模块包括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0-3岁儿童的教育。其中,设计项目一:“0-3岁儿童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3-6岁幼儿的教育,更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重视早期教育,即在认识0-3岁儿童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当前早教机构的规模、理念、师资、家长期望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激发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学前教育的要素学前教育的要素模块包括幼儿、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内容和幼儿教育环境。3-6岁幼儿教育相对0-3岁儿童教育研究更加成熟。分别设计了幼儿园教育项目二—项目五:“幼儿学习活动行为表现及特点”“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学习幼儿各年龄段身体及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观察与分析幼儿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及特点,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调查分析见习园所教师职业技能并评价教师职业素质,从而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在掌握幼儿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调查、分析并评价幼儿园四育工作情况并初步形成幼儿园教育工作及其规律的宏观认识;在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规划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环境创设理论分析、评价某个幼儿园及某个班级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与心理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3.幼儿园保教活动及班级管理幼儿园保教活动及班级管理模块包括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生活活动、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教学活动和学前儿童班级管理等。设计项目六:“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班级管理”。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一日活动组织方法与要求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分析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观察记录教师如何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教师在管理班级中的行为,初步学会组织管理技能。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设计了项目七:“幼儿园教学与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手段与方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评价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并在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种类、特点、功能与实施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观摩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过程,并对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进行分析评价。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模块包括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衔接、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三部分,设计项目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幼小衔接”。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与内容,学习评价内涵建设及要求;小组研讨家园合作案例,分析教师的家长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实施和改进;调查分析周围社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尝试提出建议和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初步的反思能力。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内容摘要:

大多数的情况下,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合格,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有高技能、高学历、高品德等,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素质,就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文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本文将浅析一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概述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素养,都是指人们在后天通过活动所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等,素养主要就是由个人能力与个人精神两部分组成的。而人文素养,也是以人为中心,其中对人文科学(包括文学、道德政治和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与知识水平,从而体现出来的,以人作为对象和中心的一种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把人作为中心和重心的精神,对人类的生存意义与价值进行关怀。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道德伦理,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并不是直接将教育转化成实际的效益,而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成效。因而,在学前教学专业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得到均衡的发展,这也说明人文素养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幼儿园实践联系紧密。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从明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丰富课程评价与考试方式四方面入手来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提高学前教育学的课程质量与学生能力。

关键词:以应用性为导向;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实践性很强,关注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近年来,随着幼儿师范学校的转型,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增多,但其体系却大同小异,内容陈旧,实用性差,难以适应幼教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变成了一种狭窄、孤立、单向的活动。因此,本研究从“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四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应用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保教技能,以提高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

1明确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学类理论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学前教育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正确教育观念来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师要把握好学科的培养目标,既要向学生解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又要用先进的幼教理念武装学生,启发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坚持教学内容的选择科学合理,能够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凸显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专题式授课形式进行教学。专题围绕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观———学前教育理论与发展、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二是师幼观———如何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三是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五大领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创设等;四是幼儿园和社会、家庭的生态教育链———幼儿园与家庭、小学、社区教育的关系及媒体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最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相适应的“双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1分“专项”研究

1.1卫生保健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了解3-6岁孩子的身心状况,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指导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能够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1.2语言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极为重要,是实现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手段与表达方式。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言能力专项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从沟通能力、幼儿故事的创编与表演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3艺术能力专项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情感的激发、陶冶和升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将从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幼儿美术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生美术技能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

一、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义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正式实施,强调幼儿教育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幼儿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职业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职业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工作性质的活泼性、教师心态的年轻性,都是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作为首选从业职业的理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下事实: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很大,教师从业中职业认同感不强;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社会认可度、工作强度、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等方面差异太大;幼儿教师的责任越来越大,家长要求越来越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当前幼教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学生专业认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所以,在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职前培训,树立坚定信念

每一个走入幼儿教师行业的人,入职前必将接受严格、科学的职前培训,才能在入职后尽快地适应、接受、认同该职业,这势必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接受良好的职前培训,通过系统、深入的专业教育和从业指导,在入职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将关系着其入职后的从业态度和情感。

(二)储备坚实力量,输送合格幼儿教师

强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特点,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歌舞游戏、手工制作中提升艺术涵养,在理论课程中充实内心,为幼儿园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输送合格的一线幼儿教师。

(三)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形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