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前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班教育

学前教育问题及开展思索

本文作者:王述义 单位:赫章县妈姑镇中心小学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城区幼儿园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入园难问题非常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学前儿童数量猛增,城区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已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使得城区幼儿园班额大的现象十分突出。学习生活场所严重不足,户外活动难以开展。小学附设学前班是一个大的弊端。乡镇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条件有限,设施设备不达学前教育之需要,接纳人数不多,教师不核编制,任意招聘代课教师,致使许多幼儿无法授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又与小学班一起活动,课时不同,教学方式不同,管理混乱,难免出现安全事故。经费严重不足,办园条件非常简陋。

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上级没有专项教育经费投入,县财政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无法改善。城区幼儿园举债发展,设施较好但园舍面积不足,家长送幼儿破门而入,大班化严重,入园难问题突出。农村公办幼儿园因陋就简办园,教学场地不够规范,游乐设施不足,收取的少量费用还要上缴财政后再回拨80%,实在入不敷出。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投入都是自己筹措,心有余而力不足,上级多次说要拨公用经费,可是至今未兑现。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的第四条规定“建立民办教育奖励制度。各级政府按属地管理对在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及办学业绩突出的民办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村民办幼儿园达到60人及以上办园规模的,补助资金5万元,办学规模每增加60人,补助提高5万元。但是因为地方财政吃紧,其实不能兑现。

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园所之间,办园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来看,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多,条件相对较好,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少,条件相对较差。城市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的,由家长陪同进县城或集镇入园,条件较差尤其是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幼儿,根本无法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农村孩子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入园费,只好呆在家里,等到七周岁才进入小学,成绩跟不上,终身发展受到影响。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学前教育差异较大。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结构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教师多为中小学教师身份,学前教育专业的反而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民办幼儿园多为自聘教师,基本上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所有幼儿园不重视配备男教师,不利于幼儿性格的培养。

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科学保教方法。农村多数乡镇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对学前教育的内容了解不够,没有教学计划,没有使用统一审定的教材,有的大中小班混编,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式上注重读、写、拼、算的学习,“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缺乏科学的施教方法,致使幼儿智力得不到良好开发。由于条件限制,幼儿户外活动不足,游戏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这些都扼杀了幼儿天真活泼的稚气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愿望,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

阅读全文

乡村学前教育状况与思考

一、我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县县城与乡镇之间、同县各乡镇之间发展差异性较大。我县县城与农村学前三年的入园率相差18%以上;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乡镇建有3~4所合格幼儿园,一些较偏僻的乡镇一所合格幼儿园都没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办园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2.学前教育管理乱象依然存在

目前,我县有对学前班和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总体上处于无为状态。由于办园赚钱的示范效应,使得开出租车的、搞建筑包工的、做生意的都来仿效创办私立幼儿园,把办幼儿园作为生财之道,全然不顾办学条件的约束。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大多在1000元/月左右,三险一金没有办理,工作任务普遍较重,一般是一人包班,师幼比严重超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1∶7),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

3.部分幼儿园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部分办园者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教育和责任落实没有到位,造成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有的幼儿园就简办班招生,利用废弃的场地和房屋,或自行修筑几间民房就办起了幼儿园;有的建筑设计和设施安装不规范,多处有棱和锐角;接送幼儿的校车超载是普遍现象。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摘要: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是培养孩子们音乐兴趣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由于幼儿教学的特殊性,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必须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地设置和调整,寻求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途径。本文从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现状入手,简要探析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育;音乐素养;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是儿童进行的最初级的启蒙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作为艺术类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有着其他音乐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钢琴教学的弹奏形式、旋律、韵调以及所带来的音乐渲染力比其他音乐表达方式更加强烈。所特有的钢琴背景故事,许多都具有一定的励志性,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这些励志性的故事可以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钢琴教学还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感。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而钢琴则是音乐界中的精灵。许多古典和现代钢琴曲不仅韵律优美轻灵,更是幼儿学前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无畏的世界观等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教育功能。目前由于学前教育的不均衡性以及地方钢琴教育资源的缺乏,部分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钢琴教育开展形式单一,无法真正发挥钢琴教学的特点和效能

学前教育的钢琴教育在学前教育开展起步晚。过去钢琴教育多是以兴趣班的形式进行展开,而正规学校教育则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有所延后。在教育形式上,许多教学方式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对幼儿学生的单一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基础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从而无法真正发挥钢琴教学的特点和效能。

(二)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研究

一、西藏非正规化自然形态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1958年民主改革前的50多年中,西藏农奴制逐渐表现出与社会发展不适应,自然形态的学前教育主要由儿童所在的家庭承担儿童教育任务。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与个体成长的特殊关系,在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前,与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相似,西藏的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于家庭中。藏族家庭存在相似的教育方式。如强调藏族儿童的道德品行养成等,婴儿期主要由儿童的母亲同时扮演养育者和教育者双重角色,直至儿童成长至三、四岁时,由其他家庭成员(如家中其他长辈及兄长等)承担。由家庭承担的学前教育打上这种特殊文化烙印。藏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和生活方式,促使其产生独特的哺乳喂养方式。依据现代社会的儿童教育理念,认为传统的藏族家庭教养方式带有感觉教育与情感教育元素。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生活艰苦,因而学前教育通过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形成了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在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坚毅性格。虽然此阶段以家庭承担学前教育为主,但此时学前教育已有现代意义学前教育元素,如教育内容更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涉及了重视游戏、强调身体、注重道德等方面,但是这些教养方式仍然具有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如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以游戏教育为例,儿童的游戏伙伴既可以是家中长辈(如父母及保姆),同时也可以是年龄相当的同伴,游戏同伴通常是本家庭或亲戚、邻居的孩子,在贵族家庭中贵族儿童通常与家中仆人的孩子进行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有关社会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如主人和仆人身份、好人和坏人身份的扮演时,仆人的孩子几乎只能扮演仆人角色和坏人角色。贵族家庭中的儿童从小从游戏活动中体验贵族的生活方式,仆人的孩子则只能在游戏中处于从属地位。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是西藏当时社会的缩影,在游戏中儿童学会认知和体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其诶后扮演成人世界的角色提供经验。此外,重视礼仪教育是西藏家庭教育的传统,从儿童婴幼儿时期便开始,既有对传统礼仪的保存功能,同时又继续保存期不平等性,弱化教育的积极性。尽管没有现代正规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但这不能说明西藏没有学前教育机构的存在。据记载,西藏最早的专门性学前教育机构是附设国立拉萨小学的幼儿班。在小学附设的学前班,虽然没有将学前班独立出来,但毕竟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正规化的大胆尝试,且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和调整,更具有现代因素,但无正规的课程设置,后来此学前班停办。

二、时期迂回缓慢发展

民主改革在西藏历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民主改革的促使下,西藏产生了现代学前教育机构。时限大致为1959年—1984年。这一阶段,西藏学前教育在总体上大致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藏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第二个阶段是西藏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时期。运动在西藏地区相比于内地其他地区略显滞后,直至西藏地区进行了真正意义上改革开放(1984年)以后,西藏学前教育以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主的格局略有调整,这一时期西藏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则经历了停办与恢复的过程。随着在西藏的结束,西藏的学前教育又开始逐步制度化。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西藏的学前教育是缓慢迂回发展的。

三、改革开放后迅速协调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5年后,西藏学前教育迅速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办园形式多样化,民办、公办幼儿园遍地开花,民办园、集体园、公办园多种模式并存,特别是民办园在当前占据重要的位置。二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逐渐现代化。如在语言教育中,从只重视母语或只重视通用语言的教育和学习逐渐转向重视双语教育并发展。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革,为满足更多家长需求,西藏一部分幼儿园专门开设英语课程,在这种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西藏地区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其国际视野也得到扩展。

四、总结

阅读全文

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案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2〕

2.免费教育政策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儿童“幼小衔接”作用

摘要: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小学教育之中,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给儿童创造愉快的氛围而且能让儿童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育;幼小衔接;作用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同时为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石。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教育机构为了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问题,开设针对小学入学前儿童的“学前班”。学前班大多是附设在小学内或幼儿园的大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然而,这些“学前班”内容更倾向小学化忽视了在过渡时期,儿童在角色、身份、环境、关系等多方面变化中面临诸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儿童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幼小衔接中怎样帮助他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将会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孩子在学前、小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上会产生一个过渡时期,这其中既保留了幼儿时期的一些特征,也拥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一些特征。在这个过渡时期,孩子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转向以正式学习为主导的活动。这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挑战的核心表现在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和提高学习能力。音乐教育贯穿幼儿园、小学教育之后学习的各个时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注重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表达,注重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让学生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孩子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小学的“起跑线”上,怀揣着对儿女的期待把孩子送到“学前班”,引起了“学前班”热潮。然而,学前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片面地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在进入小学后不掉队,教学内容主要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沿用小学教小学生的方法。这种状态就像给孩子“喂饭”,老师和家长把知识点和难点“喂”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吃”,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违背了儿童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日后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儿童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音乐教育以音乐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还可以让儿童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儿童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优美动听的乐曲中蕴含了文学的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然的美景,聆听并学习可以给儿童带来心理和听觉上的愉悦。音乐课堂注重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音乐参与活动。在气氛活跃的音乐活动中,儿童通过不同的乐曲获得音响感知,再通过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后得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的过程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儿童独立去思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活动时,处于“幼小衔接”的儿童都积极参与,全身心地进行创编,运用节拍、旋律和舞蹈动作,结合生活观察经验创编出音乐作品。一些儿童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节拍的强弱联系,思考作品的效果,从而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活动过程中,音乐教师会留给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出来,儿童只有掌握这种能力才能适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案例一:在给儿童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的课堂上,先让儿童模仿水牛的叫声(哞—),猫咪的叫声(喵—),小狗的叫声(汪—),敲门的声音(咚),雨点的声音(滴答)等,这些声音与儿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获得了感性认识,了解到了这些声音的长短,激发了儿童自主学习的欲望“这些声音的长短该怎么表示出来呢?”,从而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案例二:在让儿童以下雨和青蛙作为素材创编舞蹈的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儿童形象的用手做出下雨点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儿童播放a段音乐,让儿童思考怎么把动作加入到音乐片段中,儿童完成了小雨点的创编动作,表演给教师看。之后,教师用谜语“绿衣服,白肚子,吃害虫,冬休息,夏劳动。”让学生来猜“青蛙”引入。教师给儿童播放关于青蛙的视频,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给学生播放b段音乐,让儿童进行动作创编。儿童完成了这两段音乐的创编之后,把他们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小雨点和青蛙,播放音乐让儿童进行表演。整个活动过程中,儿童沉浸在欢快的学习探索之中,在独立思考和探索中把自己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创编的动作融入音乐中,亲身体验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探索能力,使他们乐于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阅读全文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调研

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受访儿童对于接受教育的态度积极,都很看重教育。但当问及“你认为上幼儿园或学前班重要吗”这一问题时,情况却有所改变。即便大部分受访儿童对于接受教育持有积极态度,但他们认为上幼儿园或学期班很重要的人数却只占总数的58.4%,而对于学前教育态度不积极的儿童,超过了三分之一,认为不重要的人数上升到了8%。因此,部分受访儿童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是不清晰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对于自身的重要作用,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决裂来看待,认为学前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认识是儿童对于学前教育的一种误区。而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不同阶段的教育是对应儿童不同时期的需要而设立的,对于整个教育的过程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这种对学前教育的误解是亟需改变的。

1家庭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是起基础性的。在学前期,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和其父母或其监护人息息相关。他们的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行为。下面通过分析父母或监护人对“你认为孩子读书重要吗?”、“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你觉得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从什么阶段开始?”这三个问题简要分析其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认同孩子读书很重要,仅8%左右的监护人认为孩子读书是一般重要的。这说明尽管当地经济落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的,这也正面说明了该地处于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良好教育氛围。

同时,对于“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这一问题,监护人的回答也出乎意料。77.9%的监护人同时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也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一观点自然对于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22.1%的监护人认同“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这一观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组成的。这种“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的观念必然会造成其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78.8%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是从幼儿园开始的。18.3%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真正的教育应是从学前班开始的,仅有2.9%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赞成其子女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入园率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36.7%监护人基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而让小孩读书,29.4%监护人则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要求,55.0%监护人则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以找到好工作而读书,同时98.2%监护人认为小孩读书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受监护人主观因素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客观因素影响,监护人基于何种原因而送小孩读书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我们并不把监护人认为影响小孩读书的原因与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原因等同起来。然而,监护人所考虑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时间、质量等,监护人,尤其是父母,应当明确小孩读书的原因。

2.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应重视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四个相互关联对于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并认识在相互协作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

(1)经济方面:和平县应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因外出务工而导致严重留守儿童问题。

阅读全文

地方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前教育机构现状

①幼儿园数量不足,公办幼儿园少。按照国家全日制幼儿园编制计算,师幼比应为1∶6-1∶8。据调查,2011年汕尾市3岁~6岁儿童共105988名,按照国家编制比例要求,汕尾市共需要至少13221名幼儿教师。而目前汕尾只有144所幼儿园,1594名幼儿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前儿童的需要。为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有的幼儿园实行大班制教学,从而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幼儿园则顺势提高保教收费,从而导致“入园贵”问题出现。可喜的是,汕尾市幼儿园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2011年已新增幼儿园11所,2012年已报增幼儿园22所。在幼儿园增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足,编制不够。为应付这一局面,一些新增幼儿园主要采取的做法是对小学附设的学前班进行改制,从小学划拨一名教师作为幼儿园负责人,享受国家编制,从而这所幼儿园就成为了一所公办幼儿园,而幼儿园中其他教师则基本上都没有编制。这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②幼儿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汕尾地区幼儿教师共1594名,全为女性教师,缺少男性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多教师学历提升的方式主要是采取函授、电大教育的形式,此类学历含金量不高,同时很多教师在提升学历时就读的专业也极少为学前教育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汕尾的继续教育中缺少学前教育专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不高。在教师职称上,幼儿教师评定的是小学职称系列。另外,汕尾市幼儿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以统计到的数据来看,至2011年为止,本地区共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共三项。

③学前教育办园方向出现偏差,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汕尾很多幼儿园里,即使有幼儿专用教材,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却采取教师讲、幼儿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管理方式上,整齐划一;幼儿游戏几乎都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较少教学游戏。在幼儿园的兴趣班中,美术、唱歌、绘画等兴趣班偏重于追求艺术活动的结果,仅仅关心幼儿的作品是否达标,而忽视幼儿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这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会导致幼儿失去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讨厌艺术活动,或只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完全违背了幼儿美育的宗旨,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学前班的小学化倾向尤为严重。很多学前班以集体教学为主,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室布置等都仿照小学一年级的做法。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样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而事实上,小学的教育内容有很多抽象的书面知识,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只能较多地采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式,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幼儿“厌学情绪”的产生,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再者,即使幼儿能理解小学的内容,但进入小学后,他们发现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会,就会觉得上课没新鲜感,于是开始养成做小动作、随便说话等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而到后面接触到新知识时,这些不良习惯再想纠正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而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

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情况

①培养力度不够。根据汕尾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汕尾市计划从2011年起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所。这就需要大量的学前教育师资。从2011年对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只有26%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幼教机构工作,而46%的学生毕业后从未在幼教机构中工作,还有26%的毕业生在幼教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后也转行了。这说明幼教师资流失非常严重,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不太愿意进入幼儿园工作。同时,据调查,目前汕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共8所。其中有一部分学校是在2011年后开始进行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到2013年才开始有毕业生,因此尚不能满足当地当前对学前师资的需求。

②培养层次不高。全市8所学前师资培训学校中,仅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30名,其他学校招生层次全为中专。在2003年时,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始招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招收了三届,共培养大专层次毕业生69人。根据统计显示,69人中没有1人在汕尾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由于汕尾职院学前教育大专招生是面向全省,就业也是面向全省,所以很难保证2011年开始招收的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能否会进入汕尾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