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历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办学形式初探
一、办学模式的内涵
(一)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办学体制概述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形成了政府包揽办学的集权式办学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加上穷国办大教育,教育经费紧缺,1985年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地制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逐渐放开对办学的严格控制,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随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则以法律的形式推进了我国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国家还专门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指出,出资人可以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这就摆脱了“办教育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非学历教育如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因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和营利性特征而更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虽然就我国目前教育系统而言,办学模式已基本形成以“公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民办等五种新型模式为主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但就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办学而言,办学依然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明显不足。政府力量有限,这种办学格局不利于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扩大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覆盖面。
(二)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投资体制概述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开展的主要困难之一。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一方面,各级政府没有对于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专门财政预算,主要透过专项拨款的方式支持短期培训式的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且不存在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和使用制度,无从评价经费的使用效率。经费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拨的方式存在被截留和挪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村成人对自身教育投资极少。教育投资亦称教育投入,可分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按投入主体可分为社会投入和个人投入。直接教育投资来源有财政预算、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社会投入(捐资)、专项教育拨款、教育费附加、学校自筹投入、学生学杂费和学费。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终于占GDP的4%,但我国教育投资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集中在正式学校教育阶段,国家对农村成人教育投资微乎其微。目前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专项拨款、扶贫基金、涉农企业投资、学费、杂费等,来源单一而且总量小。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直接制约其投资体制,办学主体通常就是办学经费负责者,如政府就是政府主导的各大培训工程的买单者,“公司+农户”办学模式中公司就是教育投资者。民办的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投资则存在举办者负担全部经费和部分受政府资助、部分受社会捐赠、部分来自学杂费等类别。
农村居民个人对非学历教育投资制约着非学历教育发展。农民也是经济理性人,在可支配的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我国农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的现金并不多,在当前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农村居民将有限的可支配现金投入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能性不大。此外,一般农村居民教育投资主要集中在子女教育上,而不是进行成人自身人力资本投资。再加上教育作用显现的周期较长,但农村居民往往急于看到改变而不能,所以农村居民对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效能并不抱有很高的期望,进行投资的欲望也很小。个人是教育投资中最直接的投资者,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个人的投资才能真正转化为人力资本。政府鼓励农村居民参与非学历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就规定基层财政部门要设立培训补助资金专账,按平均每期(19天~90天)每人按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但平均每天补贴5.26元~1.11元,当前物价水平下,补贴较低,不能充分消除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经济障碍。
(三)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互联网非学历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实施,非学历教育培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来为自己“充电”,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环境下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然后结合相关问题探求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提升非学历教育水平,让更多人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问题研究
一、互联网环境下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非学历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性不足。当前中国许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虽然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但是其创新性较差,教育理念缺乏战略性,大部分院校行政部门的改革意识不强,不能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无法适应新时期中国非学历教育发展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非学历培训教育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虽然购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是运用率比较低,依然采用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无法突出非学历教育的特色,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的质量。[1]
第二,非学历教育培训组班比较困难。非学历教育具有开放性,因此生源来源多样且分散,如果高职院校教育培训部门不能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将会增加参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学员的学习难度,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教育模式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不做好非学历教育培训创新,将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2]
成人高等教育与学历教育探析
摘要:
通过对欧洲地区和美国等国家学分互认,以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学分互认领域的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进行学分互认,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学分互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同属继续教育范畴,是继续教育的两个重要形式。这两种教育形式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在社会舆论中也出现了较多的负面评价。如何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优势,使其适应当代社会和成人学习的客观需要和特点,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一、学分互认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一纲要指明了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而四川省教育厅在《进一步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2013]35号)中,对我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深入,自学考试、成人教育、远程网络等各种学习形式体系互通、学分互认将成为必然趋势。
高教中的双学历教育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到中职学校来说都是当务之急。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解决不了,对新生的吸引力就减弱。新生数量不足或无新生入学,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积极开展辅修第二专业,即在就读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二年级时,挑选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者利用业余时间统一学习第二专业———药剂专业。辅修药剂专业期满,各门主干课程考核后成绩合格,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药剂专业毕业证书。这样,不仅因为毕业生拥有双学历———护理与药剂专业学历而扩大了就业机会,还因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初中毕业生而扩大了生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面,笔者从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毕业生就业角度,对中职卫校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入学情况。
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年度,学校开始进行辅修第二专业———药剂专业的录取工作,如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学校在2007年进行辅修药剂专业的录取工作,依此类推。该校2007级护理专业新生录取人数为880人;2007级辅修药剂专业(双学历)的录取人数为68人,学制均为3年。
2.毕业与就业情况。
以2010年毕业生为例,单纯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为813人;双学历毕业生人数为67人(另外1人休学)。单纯护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为337个;双学历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为32个。单纯护理专业初次就业率为92.1,双学历毕业生为100。
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成人学历教育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学校的行政工作数量也会增加,其中学籍管理的相关工作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学校需要对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流程化管理模式是现代流行的管理概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本文将从目前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流程化管理模式内容,从注册后的学籍和毕业的学籍管理两个角度探究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流程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流程化管理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的意义。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流程化
1引言
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此在社会上教育需求也逐渐扩大。高校学籍管理是学校对在学校学习学生学籍资格进行管理的统称。学籍通常是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取得在学校学习资格的学生,进行注册,登记成绩,以及记录学生在学校一切表现及毕业情况的材料。面对增长的生源人数,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繁复程度。因此,学籍管理流程化迫在必行。流程化管理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注册后的学籍及毕业后的学籍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将工作步骤规范化以及系统化,提高整个学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2目前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下成人学历教育学籍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模式仅仅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成人学历教育学籍作用和影响均十分重大,良好的学籍管理能够保证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目前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因为成人教育所面向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的差别也比较大。借助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学校,其学籍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学校很难及时高效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导致很多学籍不能直观并且准确地反映学生状态,以及很难完整无误地记录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其次,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并没有完善的跨部门系统,容易导致学籍上多项内容脱节,对学籍的准确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3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谈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阶段德育培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农村地区居民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乡村医生并不能满足当地人们的健康需要。这是因为乡村医生学历都比较低,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全面,而且平时接触的疾病类别不多,缺乏医疗设备的使用机会。不仅如此,部分乡村医生从事这个行业仅仅是为了获利,他们并未全身心的投入医疗事业中。乡村医生的在岗学历教育能够大幅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乡村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各大医学院校需要根据乡村医生群体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对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学习状态等展开深入了解,制定出科学且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将医学德育教育全面贯彻其中,提升乡村医生的医德。要想有效展开医学德育教育,需要对现有的资源展开优化整合,将德育教育贯彻在学历教育中,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让在岗乡村医生做到知行合一,对德育教育的过程也要进行优化。
1开展科学管理
要想有效展开乡村医生在岗学历教育,就需要加强管理工作,构建出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从乡村医生本身的特点入手,对在岗学历学习的乡村医生展开规范的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将医学德育教育全面的贯彻在学历教育中,让学生自觉地展开学习,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教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模范引导作用,让所有的在岗乡村医生直观地看到一个具备高尚医德的医疗工作者应该做到哪些要素,这样能让他们潜意识认同德育教育,从而受到正确的引导。在完成学历学习后,不仅提升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十分重视自身的医德。
2将德育教育贯彻在学历教育中
需要结合医院现有的资源,展开优化整合,并且在乡村医生的在岗学历教育当中全面地贯彻好德育教育。作为医疗工作为医疗工作者,必须要对自己进行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医德。乡村医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医疗能力对于乡村地区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是乡村医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了解的并不深,不明白这份工作的精神内涵,甚至有一部分乡村医生从事这份工作仅仅是为了争夺一个铁饭碗,他们在实际的医疗工作当中也很难全心全意地为当地的百姓进行服务。
3对德育的过程进行优化
德育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了德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不仅需要构建相应的体系,还要将其充分实践。德育教育的目标需要具体化以及层次化,其内容也要注重实效性,让乡村医生可以接受。德育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以乡村医生为本,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医学德育教育还需要符合时代的特点,让乡村医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将医德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他们优秀品德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传承了许多优秀的品格精神,比如敬业奉献、团结友善等。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对乡村医生加强我国传统道德品德的教育。
民办非学历教育与教师培训发展研究
21世纪初,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急速发展变化,要想顺应世界潮流,取得立足新世纪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重视教育。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应该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相一致。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当代的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教育事业规模得以扩大,并冲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困局,有效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改革的内容逐步深化,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数量虽然剧增,但教育教学质量却堪忧。究其原因,除了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受我国宏观教育政策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限制之外,还存在无力与公办教育优质资源竞争的因素,以及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在师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我国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及对中西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发展状况、教师培训情况的阐述,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的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概念简述
除国家机构以外,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之外的资金,面向全社会开办的不能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学校,我们将其称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当代教育事业中,民办非学历教育占据着关键地位。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能满足人求知的需要,还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进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项继续教育活动,教师培训属于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是教师培训的两个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对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研究,即民办非学历培训学校在教育机构的组织下安排学校教师参加的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而进行的在职培训。
二、国外民办教育发展概况
(一)国外民办教育事业的研究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前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西方教育一般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西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期,人们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民办教育培训也变得非常普遍。同时,西方在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有效推动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较早就开始对民办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美国对民办教育的研究及立法较为完善。早在1998年,美国《劳动力投资法》中就提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职业培训制度,旨在实现培训、教育与就业的统一,并在“TheBookofKnowledge:InvestingintheGrowingEducationTrainingIndustry”这本书中对这一项制度进行了深入论述。《美国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和展望》中阐明,美国培训业涉及幼教、中小学课外辅导、IT技能培训及企业培训、教育产品及服务等。德国早在1940年以前就开始重视民办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发展,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2003年7月,英国颁发了《2003—2010年促进民办教育培训策略的白皮书》,完善了“现代学徒培训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英国教育与培训协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日本政府一直很重视民办教育培训、企业内训培训、教育信息咨询、外语培训等,于1999年并实施了《民办教育培训促进法》,并在2001年3月将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内容纳入《终身学习法》中,这也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国外民办学校教师培训情况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论文
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特点
1.个人负担重,社会角色多
成教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有的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出差,不能很好地保证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工作是三班倒休,经常下了夜班直接来上课,上课打瞌睡,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与此同时,他们大多数已经成家,家学矛盾也比较突出。他们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有的甚至是孕妇,这些家庭因素制约着成教学生的学习精力和自由性。
2.学生来源复杂,动机目的各异
成教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背景各不相同,学习目的有很大差异:极少部分高考落榜生,没学可上了,只能选择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提升自己的层次;部分学生来校学习是因为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过少,来学习是“充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自己将来发展储备动力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非常强,就是直接冲着文凭而来,缺乏学习动力,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还有一些是被父母逼着来学习的,没有什么学习目的,纯粹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年龄跨度大,基础差别大
目前成教学生的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其文化基础知识相互间的差距较大。有些学生已经高中或者中专毕业好多年,原来学过的文化知识几乎忘光,尤其是英语、数学知识;有的则是应届高考落榜生,其基础知识相对较好;还有少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等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就更加薄弱了。例如选定同一本高职英语教材,有些学生反映太难,有些学生反映太简单,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差距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