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科德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学科德育途径
一、存在问题
(一)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担负着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各项开展,对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且由于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思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只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忽略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优秀教师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学科德育的内容很少,学科德育被弱化和边缘化。
2.教师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的工作。虽有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开展“育人”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意识和水平不高,对在学科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认识有限,也无法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容,致使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使学科德育工作“被”忽略。
(二)评价标准缺少德育因素
教学管理部门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但评价的指标大多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指标为主,与德育相关的指标一般是与教师的道德行为有关,明确将学科德育作为评价标准的少之又少。由于评价标准中缺少学科德育的指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学校的优秀教师或者是教学名师。评选的指标多以教师完成的课时量和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量为主。甚至很多学校都是“唯科研论”。承担课题多、多、课题所获资金多的教师在评选中占的优势非常大,也让别人看起来“有面子”。由于评选条件中缺少学科德育指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科德育。
(三)缺少学科德育沟通平台
数学文化下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浅析
摘要:从数学家故事、数学史和数学诗词三个角度阐述初中数学学科开展学科德育的实施路径,为一线数学教师通过数学文化落实学科德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学文化;学科德育;策略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指南》中给出德育实施的六个基本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其中课程育人是首要的育人途径,课堂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主要渠道。《指南》中还对数学学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数学学科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2]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数学美、数学教育,还包括数学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数学文化是寓学科德育于数学课堂的重要载体,是学科德育的落脚点。本文仅从数学家故事、数学史和数学诗词这三个视角阐述渗透学科德育的方法,希望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思考,积极探索落实学科德育的新路径。
一、借助数学家故事渗透德育
数学家的奋斗史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培养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从而从小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教师通过介绍数学家故事,使学生懂得这些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成就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例如,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祖冲之第一个将π的精确度提高到小数点后七位,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祖冲之、杨辉、华罗庚、陈景润、吴文俊、苏步青等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在数学领域的贡献,让学生明白数学家科学研究的艰难,治学态度的严谨,感受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感受数学家献身数学、不畏艰辛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借助数学史渗透德育
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我国古代、现代数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取得的数学成就对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有很多数学史料,教师可以适时结合教材,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数学史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负数知识时,通过介绍西方、印度引入负数的时间,与中国做以对比;在学习圆的知识时,介绍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的“割圆术”的历史;通过中西方有关勾股定理证明在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数学与古希腊数学的区别,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层出不穷,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等,其中以《九章算术》最为经典,是东方数学思想之源。元李冶云:“术数虽若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故古之博雅君子马郑之流,未有不精于此者也。其撰著成此书者,无虑百家,然皆以‘九章’为祖。”它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数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其影响依然存在。《孙子算经》约成书于四五世纪,是一部关于乘除运算、求面积和体积、处理分数及开平方和立方的著作,以“物不知数”问题最为知名。《周髀算经》的内容分别完成于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不同时期,是中国古代纯粹的数理天文理论著作。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著作中选取经典问题,例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等,并适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辉煌的历史及其影响力,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借助互联网查阅数学史、数学著作等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分享,感受作品蕴含的数学魅力,渗透爱国情感。
旅游德育论文:旅游学科德育思索
本文作者:赵振宇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调查方法
调查使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道德及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发放到随机选取班级施测。施测之前,向被测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告知是无记名调查,请被测者按照自己的真实观点填写。问卷现场发放,现场作答,当场收回,保证了答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访谈则采取座谈、个别访谈和走访用人单位等形式进行,并事先制定了访谈大纲,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作了辅助研究。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学生职业认知情况;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情况;学生职业道德行为情况;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情况。从这四方面结果与数据总结分析当前承德市高校旅游类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是专业教育,缺乏专业教育的保障,职业道德教育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调查显示,有49%的学生报考本专业是因为对专业感兴趣,23%的人是因为专业热门、容易就业,另外28%的学生或是由于亲戚朋友推荐、或是由于别无选择。经过入学专业教育和课程学习,40%的学生由不喜欢变得慢慢喜欢上了本专业,可以看出入学教育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效果。对于毕业后的去向,48%的学生表示会从事旅游行业,14%的学生表示肯定不会从事旅游行业,其余38%的学生表示现在还确定不了。在问到“如果有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你还会选择现在所学专业吗?”有34%的学生表示会的,32%的学生表示不会,其余34%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以上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热爱本专业,尤其是经过入学教育和专业学习后,学生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确定毕业后会从事旅游行业;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有66%的学生不确定仍旧选择本专业。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A.专业热门,容易就业B.对本专业感兴趣C.亲戚朋友推荐D.别无选择
调查显示,大部分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甚少,在问到“你对旅游行业所需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程度”时,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8%和31%,不到一半;51%的学生不知道1996年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完整系统地明确了旅游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若不了解旅游职业道德规范,更不可能在实际行动中加以遵守和践行。
由于长期受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正面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的道德观日益提升,而其职业道德水平也逐步提升。调查显示,83%的学生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十分重要,41%的学生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最重要。51%的学生认为现在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状况一般,72%的学生反对在旅游景区乱扔果皮、纸屑,在旅游景点内的建筑或者植物上乱刻字、随意涂画等行为。可见,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利思想越来越严重,大学生自然也免不了受到侵蚀。这就使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上存在偏差。通过校园调查访谈,可以发现,旅游专业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行为脱节,具体表现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认识不足,精神文明素质不高。如在校内公共场所中,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穿着拖鞋进入教学办公区域;在宿舍内吸烟酗酒打闹,宿舍环境脏乱差。在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中的拿回扣现象表达充满期待,并认为能捞外快,就得捞。当问到“在旅游景区看到乱扔果皮、纸屑,在旅游景点内的建筑或者植物上乱刻字、随意涂画等行为,你会怎么办?”14%的同学回答会视而不见、不理会、也不好意思提醒等。62%的表示虽然看不惯,但不好意思提醒,只有24%的学生会挺身而出并制止。这些调查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在职业道德的认知上,仅仅停留于观念和口头层次上,而要形成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则尚须加大教育力度。
初中物理学科德育渗透探析
摘要: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了德育的重要地位。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不仅要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内渗透,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中也要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德育,主要从树立渗透意识、明确渗透目标、挖掘渗透点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学科教学;中学生
进入初中以后,学科教学内容增加,教师常常会侧重学科知识点进行教学,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有共通之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物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科思维、能力、思想、精神品质等,而德育重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有着共同之处。在物理学科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不断切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团结合作中学会真诚谦让和友好交流。
一、树立德育渗透意识
教师在思想意识上要树立渗透德育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要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学科与德育的关联性。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有才无德,不但于社会无益,还会造成危害,因此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都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立德在前,树人在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坚定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目标;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不断钻研探究的学科精神,科学严谨的学科态度等。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使得知识体系越来越立体完善,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明确德育渗透目标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引,教师树立渗透德育的意识后,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制订明确详细的德育渗透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情,制订出具体翔实、切实可行的渗透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表现出三个维度,首先是基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其次是思维能力目标,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德育渗透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态度和情感,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比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学内容主要是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笔者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后,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掌握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掌握收集信息、搜索资料的技能。思维能力目标: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依据收集的资料信息,提出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观点,并利用资料信息,作为有力的论据支撑。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树立利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社会的理想,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地球家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政治学科德育论文
一、政治学科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片面发展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还存在一些片面发展,表现在:第一,偏重智育,轻视德育。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应试教育为核心,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有才无德的学生也被认为是好学生;第二,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第三,只管学生在校的表现,不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第四,重视所谓“优生”,漠视所谓“差生”[1]。政治学科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表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政治课教师不注重思想观念的革新,德育方法因循守旧
有些政治课教师不参加培训进修,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理论与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中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不能把传授理论知识同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结合起来,不能用恰当的理论阐明具体的事实,不能用生动的事例来感悟、激励学生理解知识。而德育方法单一,依旧是集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的观念与德育方法很难使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材单一,未整合其他德育资源
目前的政治课本大部分都是人教版的,过于单一,未立足于本校实际,没有乡土性教材,这样在教学中势必会与学生的实际脱离,致使教育的实效性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学中也没有充分整合特殊的节日资源,例如,一些传统的节日、法定节日、历史人物的诞辰、历史事件纪念日等节日资源,这些资源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也应该与家庭教育、社会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中职学科教学德育局限性破解策略
本文作者:蔡志辉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由于有些科任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科德育的“内隐性”,在进行学科德育时,存在动机外显、方法单一、生硬灌输等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学科德育缺乏学科自身的个性、缺乏学科德育特色有关。学科德育缺乏艺术性。
学科德育不仅要讲求教学的科学性,而且要讲求教育的艺术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牵强附会、式呆板单调,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内涵所在。中职学校学科德育产生局限性的原因由于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对学科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科任教师的育人工作,导致学科德育没有真正发挥德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实施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培养”的思想,教学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学科德育考核制度。
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只重视教学课时数量,不重视其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因此,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科任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教师认为育人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工作,在教学中没有履行育人的职责;有些教师工作中不愿意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认识;甚至有个别教师没有熟练掌握教材,无法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更谈不上学科德育。
科任教师不能有效掌握学科德育的方法。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德育知识的充实和更新,不注重德育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研究,习惯以命令方式教育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结果是学科德育收效甚微。科任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由于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把学科德育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附属品,学科德育只注重一些形式而已,科任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学科德育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结果是学科德育苍白无力。缺乏让学生对学科德育进行亲身体验。有些教师仍然固守学科本位教学方法,把生动的学科德育活动局限在模式化的框架之中,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结果,说教代替实践,学生缺乏亲身的德育体验,学生品德生成能力薄弱。解决学科德育局限性的基本思路德育要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情操,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积极营造学科德育的氛围,完善开展学科德育的制度体系,保证学科德育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创新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首先是将学科德育纳入教学计划,其次是制定教师教书育人的岗位职责,再次是制定考核教师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指标体系,促使科任教师把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学科德育资源库。
为了保证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有“鲜活”的德育资料可以利用:一方面,不断开发、收集以历史人物、社会焦点人物、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等为题材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别制作成可直接使用的文字、图表、音像、视频等材料。不断改进学科德育的方法。
乡镇高中数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在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德育,整合数学教学与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乡镇;高中数学;德育
素质与道德在教学过程和人的发展中是相通的.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支架作用的可以说是人的道德品性.在数学教学中寻找智育与德育的结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尝试点,是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
一、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功能
教育部对育人提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为主,加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育人要求,教师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进而实现学科德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心理发展.在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有一些关于德育的描写,如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一种坚忍的学习态度.因为高考的存在,使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德育教育也不是主流,教师对学科德育所发挥的功能还没有认识清楚,进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就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教师应该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并对学科德育功能进行探索研究.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会,主动挖掘学科德育功能,不断提高对学科德育功能的认识,并将学科德育功能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
观念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的数学教学观也就是教师对数学或者数学知识、教学方法所持有的态度.教师对数学的这种看法和态度决定教师会选择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及在教学时所关注的重点.一旦教师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就会对课程有错误的解析,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有正确教学观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充分挖掘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比如,在给学生介绍数学发展中的一些成就时,教师不能只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还要知道在取得这些成就的时候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师的这种理性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客观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教学观也会影响到教师在备课、讲课中数学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比如,教师在黑板中写下一个式子,然后带着一种兴奋的感情说:“快看,这个式子好美啊!”教师这样说之后,虽然学生当时可能感受不到那种美,但是在后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终会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这种美,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得到提高.学生对数学所具有的美感能够有所理解,都是源自教师正确的教学观的引导.
高中政治德育论文
1、在政治学科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优势
1、1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高中政治课通过把理性的理论知识常识化、通俗化,再加上教师通俗易懂地讲解,使高中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理论知识,并逐步地克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抵制一切外来腐朽文化的侵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中政治课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求我们在现实社会中要辩证的去看待事物、问题,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事物向好的一面发展。因此学好政治课的方法论知识,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事半功倍,受益无穷。
1、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当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高中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情感体验不断丰富。而高中政治课遵循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从形式到内容,从讲授到训练,力求在高中生原有道德认知基础上,积极创设各种道德认知情境和问题,促使学生的认知失调,产生认知矛盾,再采取各种措施对矛盾进行平衡和协调,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就可能有更大的提高,向着概括化、全面化和独立化的方向不断发展[1]。因此,政治课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优势。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中生对国家机构构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不是很了解。政治学科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学生通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在生活学习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的团结,反对封建迷信与邪教,意识到我国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1、3增强学生们的民主、法制意识
政治学科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法制、纪律、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政治课教学也充分体现出一种民主的思想,可以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