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风建设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风建设方案

高职院校加强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

【摘要】在当前的学院当中良好的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整体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体现,同时它也是影响一个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因素。从学籍管理的方面来讲,学籍的管理相关制度的规划、使用、监督等都对学籍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结合了高职院校当中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动力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学风建设的要求,并且还发挥出了相关学籍管理的主要功能,让学籍的管理规则更加的突出。在进行管理期间施行人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慢慢逐层进行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从而来对高职院校的学风氛围进行改善。

【关键词】学籍管理;学风建设;高职院校

1.学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关系性

1.1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当中,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了明确,在完成学生们在校时学分、学时、考试、毕业等条件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好学校的学籍管理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和相关的培训目标,从而这样才可以很好的满足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如果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定,那么就会满了退学的危险或者是延长学期等。所以,各个学校都有必要在校园当中制定出合理的学籍管理方案,并且对相关的教育方案进行落实,从而才可以很好的确保学籍管理方案的有效性,这样对于一个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构建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不断推动学风建设

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籍管理制度制定期间必须要根据本校的发展和定位来进行,从而才可以很好的实现办学、育人、人才输出的统一。所以,高职院校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必须要有着严谨性,从而这样才可以很好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不断的去推动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升该校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威望,这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保障。

阅读全文

高校学风建设探索实践研究

一、目前高校存在的学风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的学风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教育改革及学生心理发展形式的变化等的影响,高校学风还存在一些不良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即为能找个好工作而学习,在学习中仅重视实用性知识的学习,急功近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上课常迟到、旷课、早退等。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主次不分,热衷于各种社会实践和考证,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2.学习习惯欠佳,奋斗意识薄弱。

3.专业认同缺失,就业前景迷茫。

4.考风不正,诚信问题屡现。尽管许多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投机取巧,在考试时作弊,手段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不及格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挂科”毫不在乎。有些同学没有把考试当做是充实、完善和提升自我的途径,为了奖学金、评优评先、入党等作弊,还有部分同学看到别人作弊自己也随波逐流,导致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下滑。

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阅读全文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对固化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新时期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越发多样,对教学模式也给予了很高的期待。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不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二)学风建设不到位使招生和就业进入了恶性循环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进入学校只是为了混混日子或是混张大专文凭,至于学什么他们并不在乎。因此,三年下来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专业技能而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质量。在这样低的就业质量的影响下,学校的招生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使招生和就业进入了恶性循环中。

二、服务理念下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阅读全文

高校学风建设创新探讨

摘要:高校的学风体现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在“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确立的新视角下,重新审视高校学风建设,明确基于新原则的学风建设任务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以Z省某大学理学院为例,深入调研理科学生学习学业,准确把握学习规律,探索学风建设创新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风建设;创新研究

学风不仅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之一,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落实,关键要回归大学生的学习学业,引导学生回答好“为什么学”“怎样学”“学成什么样”等核心问题。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又是当前学风建设创新研究的新视角,值得深入探究。

一、概念厘清:“三全育人”和学风建设的研究现状

“三全育人”视角下学风建设创新研究,有必要系统分析“三全育人”的概念内涵和学风建设研究状况,从而为明确任务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做好理论准备。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分析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本世纪以来国内高等教育常用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解读观点有:第一,“三全育人”是德育模式、育人机制。连洁指出构建这个模式,要坚持领导与管理的有效互动,建立“协同型”的育人机制[1]。第二,“三全育人”是教育理念。苗青认为要跳出德育范畴从全局宏观的角度理解,“三全育人”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立体、全方位教育,属于教育理念的指导。第三,“三全育人”是德育方法。郑国军认为要在学校建立德育管理系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是要上下联动、水平沟通、全员负责的方法。第四,多数学者将德育视作一项需要资源整合与形成合力的系统工程。杜丹玉认为要将“三全育人”与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职能对应研究,力争实现育人的整体性推进、全面性结合、全程性贯穿[2],刘诚认为要按照育人内容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生组织等育人元素进行分块规划研究。由此可见,“三全育人”之所以被提升为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是因为长期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提炼了德育方法、教育理念、工作模式等丰富内涵,具有高度的方向性、指导性功能,得到教育界普遍认可。现在,按照工作原则的要求,就必须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调育人资源。学术界对“三全”对应要素多有争议,本研究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要求,界定“三全育人”的内涵。具体来说,全员育人强调人员要素,高校工作者不论是承担教学、管理还是服务,都要结合岗位工作参与育人工作,强化各项工作的育人功能;全过程育人强调时空要素,即要把育人工作贯彻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全方位育人强调载体要素,要突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全面拓展育人载体平台,强化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出口无缝对接,实现一二课堂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

阅读全文

学业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学风不仅是高校学生学习风气的直接体现,而且是高校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特有的行为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更是高校对外界展现专业设定、人才培养、学习环境的直接表现。随着国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关注和重视,高校学风逐渐成为高校灵魂与气质,反映治校、治教、治学和育人综合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提升成为高校教学育人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学业规划教育是是求学者为了达到或获得某种层次的学识水平,从而制定出的学习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不仅能够使得求学者目标更为明确,而且还能够提高求学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本文试就以学业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展开实践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学业规划教育;高校;学风建设;促进效果;实践研究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获得了我国高校和教育部重视[1],我国教育部为此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学风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和突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更是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和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且随着“双一流”高校名单的公布,更是突显了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试就以学业规划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展开实践研究和探讨,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学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学生主体群体的组成由95后逐渐扩大至00后,该年龄段的高校学生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同伴的影响使得此年龄层次的高校学生具有以下特点[2]:过于重视自我价值、无法严格遵守纪律、缺乏刻苦钻研、承受挫折能力差、心理状态不佳、好逸恶劳。这些不利因素导致高校的学风出现以下问题:无法端正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目的性、缺乏学习激励性、缺乏学习自律性、缺乏学习方法科学性,同时还存在心理健康水平低、专业认同感低、创新意识不足,学习习惯不佳等缺点。因此加强高校学子的学风建设过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在整理国内相关研究后认为学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包括了[3-4]:(一)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将不同阶段学生的个体成长、感悟与该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程度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并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主题,通过“了解-熟知-理想-变革-沉淀-拼搏-远航”这一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划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提升;(二)积极帮助并引导高校学子思考符合个体需要的学业规划道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设计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三)促进学生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注重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学习-实践的理论来充实和巩固自我综合竞争力,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规划方案,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优良学风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我校学业规划教育建设体系的初建

阅读全文

学风建设主体析路径思考

一、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1、从学风建设考核指标来看学风建设的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评估方案,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涉及政策与措施、学习氛围、校园文化活动三个主要观测点,具体包括校园氛围、管理体系、教育载体、形象表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目前我们的校园氛围在精神文化、学术气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我们的管理队伍还存在管理能力欠缺的情况,我们的管理体系还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我们的教育载体对学风促进的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作弊、迟到早退、旷课、自习、课堂听讲等方面都还有待改进。我们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方面也还远远不够。综上,从学风建设考核指标来看,我们的学风建设状况并不乐观,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从学风的构成要素来看学风建设的现状

为切实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学风建设的发展,诸多学者对学风建设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尤以田飞等人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学风建设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品质和行为。另外,他们还对学生的期望体系进行研究,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学生品格、学习方式、技巧、理念。随着灰色理论知识的引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学风评估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灰色理论知识为基础的高校学风学风评估模式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学习状况、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学生活动、治学与学术。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对到课率的抽查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目的、态度、兴趣、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学风状况堪忧。

二、从主体角度出发对学风建设困境的分析

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设计各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学生、教师、辅导员则是高校学生建设的主要载体和主体,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我们寻找问题的根源,促使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阅读全文

高校师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1.社会大环境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校园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大学生正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的转型期,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高校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中的“打工热”,一些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打工挣钱上,忽视了大学期间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风。另外,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也影响到高校的学风建设。

2.高校环境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并想办法加强学风建设,但高校本身的环境和条件却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风建设,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注重文体活动,缺少学习活动;二是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不能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三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及时更新,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不能吸引学生;四是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软硬件设施。

3.教师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调查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由于缺少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厌学。另外,部分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教学课件陈旧,应付教学,不主动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

阅读全文

重点关注学生下教风学风建设体系构建

【摘要】文章从重点关注学生管理为切入点,阐述了重点关注学生的内涵和类别、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的形成路径及其动态管理、当前重点关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重点关注学生管理对推动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方面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加强和发挥重点关注学生在学风教风建设体系中的应用和作用。

【关键词】重点关注学生;管理;教风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风向标,是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群体之一,而重点关注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则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挑战之一。随着我国高校招生的持续扩张,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重点关注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差是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诸多学者认为重点关注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通常起着消极作用,他们所占比例虽小,但能量大、辐射面广,这些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试图以某二级学院为例,全面分析了“重点关注学生”(主要是学业困难生)的形成路径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设优良学风教风建设的意义并试图探究如何最大效应发挥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重点关注学生管理对推动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生源地域差异,加之部分学生入学后思想松懈,适应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业上受挫,心理上受压,挂科严重到学业警示,甚至退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这部分学生就是本论文研究中的部分“重点关注学生”即落后学生,如何化负为正成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另外,本论文对“重点关注学生”的范畴有所扩展,结合理学院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情况,我们将班级优秀的学生也列入“重点关注学生”名单,通过对优秀学生的帮扶和引导,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创造榜样力量,发挥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也应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突出位置。当然这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是整体教风学风推进的突破点。因此,以“重点关注学生”为抓手,推动学风教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重点关注学生的内涵、类别及其教育与管理

目前,学术界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侧重点也不同,从大部分文献资料显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研究内容基本是从概念的界定、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类、加强重点关注学生管理教育措施、从心理学层面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探讨等,而且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类都是将这部分学生归为学生中的消极群体,没有将优秀学生列入关注名单中,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突破点之一。本论文中的“重点关注学生”主要是指在学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其中包括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两部分学生。以此为基础探讨这部分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业、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升学就业等各方面的不同表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加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不仅将其落实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将其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管理,最大效应地发挥重点关注学生在构建优良教风学风体系中的价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