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宣传文化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宣传文化教育

参与视角下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研究

一、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

参与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指在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创造条件并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廉政文化教育,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参与和接受,尤其强调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中,大学生的有序参与是有效贯彻落实我们党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教育决定的体现,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廉政素养,最终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另外,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是对祖国的未来担负责任,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具有战略性。

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大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廉政教育的实效,甚至造成教育者苦感,受教育者反感的现象。

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承担着传递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素质有着重大意义。高职院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尚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路径,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一、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党的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掉了精神命脉”。[1]中央相关意见也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这对高等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职业教育事业繁荣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实现弘扬文化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目标的必然举措。在中国知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截至目前为止共有5210篇相关研究,其中2/5的文章集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等方面,关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唯一有所涉及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意义、问题及路径进行研究分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大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更应当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以校园为基地推动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风潮,推动优秀校园文化反作用于社会,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战略,是国民教育的重要依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升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有机结合,用5000多年积淀的精神文明来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实现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全文

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的途径

【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要不断渗透廉政文化,这是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探究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廉政文化;引入

随着党和国家对反腐倡廉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思想,也是普通公民参与监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政的重要依据。新时期,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要重视廉政文化的引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为构建廉洁社会奠定基础。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从狭义角度看,廉政文化主要对象是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广义角度看,廉政文化的受众应当包括社会所有成员,即任何社会公民都有参与监督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政的权利。新时期高校在思政课中要积极引入廉政文化,使廉政文化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在思政课中引入廉政文化,不但能够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的思政水平,而且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也有着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让大学生养成一定的廉政思维,有利于大学生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只有具备较强的廉政文化素养,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为国家政治生态环境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可以推动大学生思想品质全面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让他们未来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建设之中,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三是可以进一步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四是对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构建更加和谐的廉政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加强反腐倡廉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在思政课中引入廉政文化,可以让更多大学生关心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为廉政社会建设建言献策。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廉政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思政课引入廉政文化本身也是对以往廉政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展。总之,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中引入廉政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全文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改革

摘要: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关注需求侧,而且更应强化供给侧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价值要求;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要求;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和博弈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从供给侧视角进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在供给规划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在供给内容方面,要用好存量、优化增量;在供给方式方面,要分类指导,精准供给;在供给环境方面,要多元参与,形成合力。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的供给侧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激发并引导教育上的改革。供给侧改革理念和思维方式值得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借鉴。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理念和思维。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推进供给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即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尝试回答新时期如何破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难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1]。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2]。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供给侧改革。针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3]。供给侧改革既是201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又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在发展主线中强调“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当前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判断和选择。供给侧改革既不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的照搬和移植,也不是翻新或回归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原来与经济领域密切相关的“供给”和“需求”这对范畴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社会领域,原先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必然会引领和指导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供给和需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供给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创造需求;需求反过来催生供给,甚至倒逼供给。与此相对应,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相伴而生的,是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供给侧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生产;需求侧是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指向消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侧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供给方,主要包括政府、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为需求方大学生提供教育;需求方是高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侧来说,供给侧处于强势和主导地位。供给侧不但拥有和掌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而且拥有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管理权、分配权、监督权及其评估。供给侧是通过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在修订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专家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建构以网络教育平台、家庭和学校为主的多元支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来实现教育供给的。相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供给侧来说,大学生的需求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千差万别,随时随地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若以大学生的需求引导供给,则供给往往滞后于大学生的需求;以供给引导需求,则使供给走在需求的前面。这就使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放在供给侧,而不是局限于大学生的需求侧。供给侧提供优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供给,促进大学生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巩固和强化那些正确合理的需求,抵制和扭转那些错误或庸俗的需求,改进和引导大学生的需求并创造新的需求,形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互动。由先前的重视需求转变为“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匹配和协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压缩过剩供给,去除无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廉政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廉政文化必须要走进高校。本文从当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现实入手,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形式、内容、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探析如何提高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廉政文化体系;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廉政文化传统的国家:《晏子春秋》中就出现了“廉政”一词,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形成一系列以“廉”为核心的道德评价体系,海瑞、包公都清官的故事家喻户晓,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源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生态越来越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先进文化,接受先进文明,但另一方面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风气也趁机传入我国,为部分国人所接受,作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腐蚀。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纪委在《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思想品德类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廉洁教育内容,扎实推进廉洁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才需要高校文化教育全方位、多层面的渗透、融合廉政文化教育,使廉政文化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外化于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廉政文化教育的良性循环传递好接力棒。

一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廉政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战略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廉政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一)高校对廉政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就业率的现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忽视道德教育,没有意识到思政政治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廉政教育也一样难以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学生思想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放松了正向、积极的引导。

阅读全文

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职语文教育实际教学情况,首先分析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包括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深、偏差性了解传统文化;其次从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学生文化学习认知、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关注程度、渲染良好文化学习气氛、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以及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效率和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在现代化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和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内涵,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现象,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导致现有的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新时期下怎样开展高职院校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师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1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为一个具备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优秀文化经常被去粗存精以及去伪存精,保留珍贵的财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思想。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便于文化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广,所以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努力。然而目前高职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些许不足,体现在以下:(1)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深。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诸多学生并没有了解传统文化,且学生接触的基本上都是社会上新颖的事物,部分传统文化包括京剧依据戏剧没有对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影响,表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现象。并且在语文课堂中,仅仅注重书本的知识,淡化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经常以面对考试被动的学习古诗词,没有将古诗词内在的含义和自身思想观念进行结合[1]。甚至东北地区的“扭秧歌”与“二人转”被学生粗俗的认知,觉得文化缺少大雅之气,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真正的感受传统文化精髓。(2)偏差性了解传统文化。目前影视文化作品总是把传统文化进行淡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三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观念的毒害,总是在没有掌握传统文化内涵之前,被影视作品的思绪带乱。比如“封神榜传奇”,应该是宣传纣王无道,而正义之人除恶扬善的故事,而在影视剧中出现爱恋引发祸国殃民的故事,由此学生很容易偏差的了解传统文化,不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

2高职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策略

(1)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学生文化学习认知。要想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传统文化精神,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渗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在平时教学期间,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产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孔孟儒家类型的文化内容,给学生讲述小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观察和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保证学生可以充分的和传统文化相接触[2]。另外,教师要更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创新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和社会接触参与活动,走进民族小国认知居民的生活方式,站在直观的视角上强化给予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深深的被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吸引,甚至领悟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等等。(2)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关注程度,渲染良好文化学习气氛。高职院校在进行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活动教育期间,要在本质上关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执行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课程进行结合,甚至独自设置文化教育的学科,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所以高职院校成立教研小组,设置专业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小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体现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与此同时,高职语文教育要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提升,促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精髓,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诗句,比如杜甫诗人的《春望》,不只是促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字面含义,还要促使学生感知诗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为了美好的生活作出贡献与努力。(3)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因为多种类型影视作品的影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在实践期间,应该更加强调学生改变给予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扩展学生学习的途径,正确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受到恶俗文化思想的影响。并且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事物进行分辨,尤其是糟粕的文化要摒弃,包括“重男轻女”的理念,要将此种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榜样形象的塑造[3],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通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故事鼓舞学生,升华学生内在情感,共同致力于美好和谐社会的构建。

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要: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新课改的不断进行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领域跨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本文将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当代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项创新。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有效意见,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宝贵意见。

1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致的现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预期效果,而传统文化也没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调缺少文化载体[1]。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要求各所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中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科学观,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优秀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案,仅有少数高校在日常的课程中增加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课程,且没有在校园环境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知识空谈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未落实到具体行动;②高校的上级领导及管理人员没有重视对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缺乏对传统教工作的宣传、指导工作;③大部分高校缺乏优秀的教师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④由于我国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各种理论基础、体系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使得整体传统文化呈现出较为缓慢的发展趋势[2]。

阅读全文

建设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

1医科院校网络文化的现状特点

医科院校网络文化的现状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与校园文化教育理念的主导性;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与校园文化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时效性与现有校园文化教育模式的滞后性等诸多冲突对目前医科院校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过程的可控性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表现有:缺乏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来负责统筹指挥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程;缺乏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及专职人员负责实施具体工作;校园网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实现了网络进办公室,进实验室,进课堂,但是网络思想教育所占的分量小且无特色;缺乏心理咨询版面;少数学生在写论文时,不再专心查看文献,而是搜索网络上的共享资源,直接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逐渐丧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学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脱节,学生网上网下存在“双重道德标准”.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丰富校园文化教育的资源和视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迅即性,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只要善于把握这一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就能够拓宽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渠道,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创建一个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载体.

2医科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针对医科院校网络文化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医科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对网络文化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更新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观念.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2.工作内容:拓宽网络文化的信息传输渠道,打造主流宣传网站,形成良好的网络宣传阵地环境.

3.工作形式: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一元式走向多元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