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休闲农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休闲农业发展对休闲农业创新的启示
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紧张忙碌的城市生活节奏,开始向往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正是在这种社会需求背景之下,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一、休闲农业概念及特征
休闲农业是基于整合区域内整体资源,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及其他环境资源,结合农家生活、农村文化及农业经营活动,为大众提供休闲体验,促进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由初级产业转型为三级服务产业,结合农业与观光休闲,促进了农业经营的精致化,提高了农业的附加价值,增强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休闲农业区有别于一般游乐区,其必须结合特有乡土文化、乡土生活和风土民情发展,建立在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与休闲价值基础上。其在注重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以体验活动、解说教育、民俗文化节事活动等营造整个休闲农业的空间系统。
二、台湾休闲农业常见经营类型
(一)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指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水塘、山溪、果树和小型动物养殖示范舍等动植物景观。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自然教室、农园体验、农庄民宿、童玩活动和乡土民俗活动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旅游行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分析了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解决方案
随着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休闲农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去处,也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还能让人们了解农村的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业转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
1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大地,农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河南省树立了“旅游立省”的理念,大力发掘地方文化资源特色,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已取得丰硕成果,鄢陵县和新县被原农业部和原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各地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农业特色、文化景观等资源特点,不断深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与周边卫星城镇点状相结合的集观赏、品尝、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格局。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综合资源的开发和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民收入增加,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2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首先,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原腹地,是内陆交通运输的必经之路,多条交通路线贯穿河南。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为河南省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其次,河南省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多,不仅有强大的农业系统,气候也适合农牧业发展。河南省还拥有较多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旅游公司数量也较多,这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3]。
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作用探析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2月,中央1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提升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红火繁荣,乡村旅游需要休闲农业为其提供资源和抓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带动。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定义
休闲农业,指利用自然田园景观、环境生态资源,结合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乡村文化、农民生活,为国民提供休闲服务,增进其对“三农”体验的、绿色无污染的事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拓展村庄野外空间为目标,以文明友好的户外徒步、远足、休憩、度假、娱乐、休闲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旅游样式。
2辽西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及现状
辽宁西部地区为丘陵地貌,气候十年九旱,曾是国家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辽宁西部各市研读上级政策,挖掘本地先天资源,主动发展休闲农业,振兴乡村旅游事业。一是兴办农业生态观光园。从供给侧入手,搞活种植养殖业。流转土地,盖起塑料大棚,在耕地上或大棚里种植油桃、樱桃、西瓜、葡萄、柿子等时令果蔬,种植油菜,设计麦田圈,养殖特色宠物犬、观赏鱼。通过媒体宣传或朋友圈引流,引导受众前来打卡参观或采摘。农业生态观光园一般占地十几亩,投资成本不高,绿色环保,对城市游客极具吸引力,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兴办农家乐,盘活服务业。二是开发传统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镇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组、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八盘沟组几年前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三个村组分别以石砌祖屋、石筑梯田和举人旧居遐迩闻名。每年四季,都有大批市民前来游玩。拍照、吃喝、直播、影视取景,购买小米、土鸡蛋,游客的到来同时带火了餐饮、农产品加工、文化娱乐等周边产业,农民们开办“农家乐”、农耕博物馆或在家门口工厂打工,增加了“三产”收入。三是建设红色村庄。朝阳县尚志乡是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乡。近年来,尚志乡打出红色旅游这张牌,推介云蒙山、百草沟等自然景观的同时,兴建赵尚志纪念馆,翻修赵尚志故居,通过举办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等活动,统筹整合红色资源,弘扬了家乡文化,刺激了产业兴旺,促进了经济发展。四是扩建农村集贸市场。集贸市场是城乡集贸市场的简称,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包括以个体经营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各类专业性、综合性市场,以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租赁商场和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民间物资交流会等。随着有车族的增加,城里人为了购买到新鲜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近年来热衷于下乡赶农村大集。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大集、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大集、六家子镇大集三天一次,交易范围辐射周边十几个乡镇,甚至沈阳市、锦州市的客商也来此采购骡马等牲畜和干豆腐、粉条、小米等特色农产品。
3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是环境保护没有跟进。公休日和节假日是游客来乡村旅游的高峰时段,尽兴开怀的同时往往留下大量白色垃圾。有关单位对垃圾的清理不够及时,影响了下一拨游客的观赏体验。景区或有关部门、村镇应指派专业的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工作,保持环境卫生。二是乡土气息被破坏。一些传统村落的核心地带也被修建了水泥路或柏油路,与村落古朴、宁静、天然的格调极不匹配。建议在规划传统村落建设时,进行保护性修缮,要以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村庄淳朴气息为前提。三是条块分割、部门本位主义有一定程度体现。一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的包装、申报和批复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协调统筹。有的部门只考虑局部利益,缺乏宏观思考,推诿扯皮,三攀四靠,客观上耽误了项目推进。建议地方治理机关“中梗阻”,优化营商环境。
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综述
一、昆明都市农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都市农庄是昆明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载体。2012年昆明市特别提出要用建设都市农庄的方式,示范和带动发展一大批休闲农业,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每年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都市农庄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选取6个首获权益证的都市农庄,进行分析比较(如表1),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从区位来看,以上农庄多分布在中郊和远郊地区;(2)从主题特色来看,以上农庄多为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农业旅游、绿色食品生产、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等几种类型;(3)从投资和经营主体来看,经营方式以企业自主经营为主;(4)从组织形式来看,以上农庄多为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观光、旅游、教育功能发展起来的园区型和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的企业型。昆明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且旅游业发达,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
但是,昆明都市农庄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借都市农庄之名、行地产项目之实。某些开发商利用政府给予都市农庄建设用地和资金上的支持,将其规划建设成地产类项目,偏离了都市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就业机会。(2)缺乏宏观规划及技术标准支撑。整体规划、全面布局对于都市农庄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昆明都市农庄的规划设计尚没有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相应的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仍不够完善。(3)用地和景观规划合理性不足,对生态环境安全重视不够。规划中应确保农庄景观的原始性和生态性,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应尽量利用荒地、低丘缓坡、废弃工矿用地。(4)投资和经营主体单一。目前昆明都市农庄的经营模式多为政府投资和企业自主经营,还可增加农户自主经营和社区集体经营等类型。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类型及成功经验
台湾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主要类型如表2。台湾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购买农产品等简单的经营模式。1994-1999年,农政部门修订了《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确保了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以“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被广泛推广,农庄的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主题特色鲜明。农场经营者善于挖掘优势资源,营造农场特色。(2)健全的法规。依据农政部门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保证了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3)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政府部门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其建设的专项经费由政府拨出。(4)科学的规划布局。台湾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都有一个近、中、远期的规划,层层指导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取最大利润。(5)与协会组织的合作。台湾休闲农业协会,提供经营技术服务、实务训练及学习机会,使休闲农业走向专业化,并协助反映农业问题与农民诉求,增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6)成熟的规划管理运作。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多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比如网络营销,使游客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昆明都市农庄的启示
第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特色是都市农庄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农庄建设前期,应全面分析现状条件,依据农业生产资源、乡村聚落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休闲娱乐设施及服务资源等各类资源所占主导地位,以及项目经营管理模式来决定都市农庄的主题特色。
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的重要性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己经进入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以租赁为主的阶段。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指出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实现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很快在全国各地近郊、县域发展起来。休闲农业在提高农业经济附加值的同时,并形成了生态文明、乡村与城市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休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尽管国内休闲农业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休闲农业的实践却由来已久,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多层次的探索,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景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模式一:农业生产过程利用。浙江千岛湖乘坐机械船休闲观光园那巨网捕鱼,水花飞溅,群鱼狂舞,景象壮观,很快成了千岛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每年游客能看到巨网捕鱼次数达到150次上下,仅船票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同时,由于生态优良和游客的共同参与,该景区的鱼也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模式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有条件、有特色的农田进行精雕细琢,赋予它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使其成为市民休憩的家园。大连市的农民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迷宫图案种玉米,长成的玉米迷宫吸引了大批游客;北京市大兴区包装了150多个各类蔬菜园、瓜果园和花卉园,以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有10余条,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总收入近6000多万元;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等20多个农业节庆活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提升了当地农业旅游的知名度。
模式三: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北京市门头沟区在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后的废弃地发展蘑菇栽培,将废弃的采石坑变成一个景观湖。建成休闲公园、果园和特种养殖基地,发展干鲜果品、食用菌等特色经济,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改造环境、发展经济有机结合,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模式四:农业生态环境的利用。上海奉贤每年4月上旬前后举办菜花节,除了观赏“油菜花海”外,还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奉贤农副产品展销等24项主题活动,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田园闲趣。
模式五: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的创意利用。用废弃的鱼骨或农作物秸秆作画,编织手提袋、动物、宠物篮等。麦秸工艺画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模式六:农产品奇异化生产。培养特大南瓜、方型西瓜、饲养袖珍宠物、特种颜色花卉以及其它具有特种极端品质的农产品等。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休闲经济会飞速地增长,定会带动从业队伍快速壮大。由于我国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专业类人才紧缺,在强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现象相当普遍,造成了休闲农业市场严重的混乱局面。除了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人才匮乏是造成该产业人才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一、高校开设休闲农业专业的必要性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摘要]大庆休闲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的对策主要包括:健全政策供给体系,优化系统化的休闲农业发展环境;把握产业化传导路径,打造多元化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打牢网格化的休闲农业市场基础。
[关键词]休闲农业;产业化;大庆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资源为依托的复合型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化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了第三产业,推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正在成为农业现代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产业化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大庆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活力。
一、大庆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存在结构性缺陷。大庆的农村产业结构和我省很多地市类似,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链短,集中于种植、养殖和畜牧业,二产、三产的结合不紧密,优势产业不突出,二产、三产发展薄弱。如何走出一产体量庞大,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境地,是决定我省和大庆实现农业农村振兴的关键。休闲农业产业化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商业属性可以推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休闲农业产业化从供给侧入手,其休闲娱乐和注重健康养生的属性,在为社会提供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和良好的休闲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绿色生态发展。[1]休闲农业产业化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入手,积极改善农业结构性矛盾,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农产品种植单一的问题,有力推动农业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如今,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模式开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的起来,尤其是在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前方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机遇,在有些具有地域和资源优势的地区,休闲农业甚至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但是,虽然发展前景好、潜在市场竞争力强,但是,休闲农业仍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休闲农业从单一产业逐渐发展完善成为规模化、多产业化的综合性产业,这样才能将休闲农业为农村地区带来的正面影响力发挥到最大。首先就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定义和发展优势进行概述,接着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和休闲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创新方向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就如何实现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创新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为我国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休闲农业;产业化;模式;市场发展;研究
1休闲农业产业化定义及发展的优势
1.1休闲农业产业化定义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农业,而休闲农业是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其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在实际经营中,休闲农业产业化主要由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其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从休闲农业的性质上来看,休闲农业经济呈现区域化布局的态势,其中包含着农业、旅游业、贸易等等因素,是一种十分新颖而又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休闲要求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类型日益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趋势。休闲农业产业化呈现出以下四种特点:首先,休闲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发展所孕育出来的果实,所以,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化特征非常明显,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资源配置与产品服务方面,都以市场的需求为第一位,严格按照市场的机制对农业产业化进行管理。其次,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词在于“产业化”,而产业化离不开区域化,休闲农业产业化要求无论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都应当在同一区域内提供给消费者。再次,休闲农业产业化具有一定的规模,原本分散的小农户被聚集到一起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使得休闲农业的区域化特征愈发明显。最后,休闲农业产业化是为了休闲农业能够实现更好的管理与经营,所以,休闲农业产业化具有社会化的特征。
1.2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快,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更是使得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而抓住时代的脉搏、对产业结构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在最近几年,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丰收的景象充斥在我国的各个角落中,农产品的存储量已经十分充足了,这为农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现如今我国农村农业化改革的趋势愈演愈烈,原本分散的小农户在家庭承包的制度之上找寻新出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的农业化改革。再次,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农户中经常出现的组织化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农户能够更加具有组织性,获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最后,除了上述这些优势之外,休闲农业产业化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买账”。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休假时间的利用,愿意花钱买快乐、花钱买休闲,所以,村旅游形式在近几年逐渐兴起。而作为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扩大休闲农业在乡村旅游中的影响力,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剖析西安休闲农业产业演变历程,发现园区主题定位不明确、体验参与度较低、文化创意应用不足、农业科技贡献度不高、本土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西安休闲农业产业进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产业联动
党的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具体路径和推进节点,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进一步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及组织振兴的总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是没有发展潜力的,是没有未来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导向
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框架设计中,报告明确提出两个导向:鼓励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鼓励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从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上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生态文化产品的同时,满足民众融乡土与时尚、传统与现代、观光与体验的多元精神生活需要。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一书中提出,“乡土中国之重建,主要还是要依靠于其内在的、自生的力量”,“在乡土重建的过程中推动老百姓向现代化生活迈进”,并寄望于“将来乡村社区里自会长出新的社会重心和新的社会人物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是农民依靠自己、发展自己的全程参与过程,应放在乡村现代化这个宏大背景下加以深刻认识,从而把握它的重要意义。作为振兴乡村的主体的农民,休闲农业产业更能体现农民稳定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需求,能充分发挥农民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经营智慧,从而开创从全面参与到有效参与、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宏观参与到细节参与的新时代农民产业振兴新局面。
二、西安休闲农业发展演变历程
西安从2000年左右开始,以“品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农家乐形式开启了乡村休闲消费时代。之后很长时间里,农家乐在西安空间分布和消费形态上一直居高不下,几乎成了休闲农业的主要内容和代名词。以至于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直接以农家乐取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而忽视了休闲应有的本义和产业发展的内核。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西安农业园区、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相继形成,并呈现不断优化提升的势头。尤其是在园区评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系列文件出台下,西安的休闲农业产业有了质的改变。不管是产品提供、环境改善、服务意识、项目设计,还是营销手段、活动策划、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