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信息技术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培训策略
一、培训内容要具体,以实际需求为目标
由于农村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到其接受能力,因此每次信息技术培训设计的内容不宜过多,一定要从实用出发,把可学可不学的内容全部去掉,以加强培训针对性。如我市暑期组织了教师全员培训,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操作等多个方面,许多教师由于首次培训,初次接受,根本无法全部消化,以致在培训效果上大打折扣。总结上述教训后,在进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培训时,我把培训内容大胆地进行压缩,只要求教师能够下载、保存、演示教学资源就行,对一体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可以在运用资源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再加上专家现场指导来进行。
二、小班化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技术培训,因其以操作为主,实践性强,若大班培训,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应以小班为主。如我今年参加了两次国家级培训班,每次培训都有近二百人参加,因为人数多,所以课堂上动手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培训人数应适当,最好采用小班化培训,例如我市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培训就采用小班培训,每班不超过二十人,便于逐个指导。实践证明小班化培训,效果明显,如深山区教学点的教师学完后都能操作一体机应用优质项目资源进行教学。
三、培训形式应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宜采用集中培训、网络交流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如集中培训,我所在的电教站负责培训三十余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再由这三十余名骨干教师培训相应单位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或学科骨干教师,三级培训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培训全部采用小班形式,每场培训不超过30人,效果良好。
1.网络交流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基础设施完善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可谓独树一帜。新加坡高校不但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而且拥有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有些课程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全部挂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参加课堂学习。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环境,结合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设施,实现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知识。以虚拟教室教学系统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虚拟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考试评分等,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板电脑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脑与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测试,提出有关问题,参与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和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被转发到其他学生的电脑上,课堂互动十分方便,与在教室面对面交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师也不用亲临现场指导,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启动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就出现在屏幕上,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师资力量强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同步落实,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政府对高校教师信息技能有严格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合格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也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软件功能,并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推动了高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论文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的新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
在项目申报之前,通过对目前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一线现场调研等形式进行深入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根据实际的前期调研情况分析,大致情况如下:
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
在各中小学校中,具有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比例不到50%,市区学校相对好一些,县及以下农村学校情况不太理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名正规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而其他专业转行过来担任信息技术教师的,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自学等形式学会了一些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技术知识。
2.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
信息技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趋深入,深刻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文章以信息技术为背景,阐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对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新时代的到来,以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代替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与时俱进,实现教师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理念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较为直接的理解,就是通过终端、网络等硬件和软件工具的科学运用,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从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来看,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是紧密相连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者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罗清水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供学习效能。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的能力结构等方面。
二、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
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与设计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形式分析甘肃省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及水平.调查范围包括兰州、白银、平凉、天水、定西等多个地区,其中大部分问卷是依托“国培”计划的调查结果.在实地调查时,还走访了白银、天水两市的部分中职学校,通过访谈和听课两种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1.1选取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各市县的中职教师和以参加“国培”培训的中职教师为研究样本,采用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达到96%.
1.2设计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是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职教师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学历、年龄、教龄等;第二部分是对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测试,其中将中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媒体运用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由15道题构成;第三部分是中职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回收后的问卷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与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偏远山区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摘要:面对偏远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不能不让人在欣喜之余,产生几分忧虑。思考一:信息技术教育在偏远山区的紧迫性。思考二: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实效性。思考三:如何拓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渠道。
关键词:偏远山区;信息技术教育;思考
综观当今的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步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带丝毫的夸张意味。因而,信息技术教育在偏远山区的推动与普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面对偏远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不能不让人在欣喜之余,产生几分忧虑。
一、思考一:信息技术教育在偏远山区的紧迫性
在当今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闭塞、劳动者的素质偏低。而要解决信息闭塞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加速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国家从宏观大政上也非常重视,不惜财力、物力为农村配备远程教育设备,其目的就是要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差距,降低优质教育资源使用上的不平衡性,使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的孩子都能感受同一个太阳的温暖。通过这种先进的传媒手段,先进的知识、技术、思想观念、国家的大政方针、广泛领域的信息、科技教育知识等都会在瞬间传送到各个角落,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对优化农村的教育条件,打破偏远农村封闭现状,提高农牧民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意识,把握经济发展动态,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改善农牧民的生存条件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发展与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显得特别紧迫。
二、思考二: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实效性
虽然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为教育领域尤其是偏远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文化传递实现了高效渗透,然而,由于山区农村中传统思想的禁锢,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在那里的推广、应用与普及,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传媒设备应有的效能,相当一部分设备只是当作装饰门面的摆设,所做的许多工作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一点实际效果。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把信息技术课看作是一种休闲娱乐。要解决存在的这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是要做好大力细致的宣传工作,澄清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认识,真正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注重其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行。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培养出一些懂技术、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带动这一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全员培训,使教育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了解领先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情趣的生活情境,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要把信息技术教育的结果纳入正常的考核当中,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育者运用先进教育手段的竞争意识,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在山区教育中的良性运转。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技术概念缺乏基本的认识。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清楚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而是简单的认为教育技术就是一些表面的概念,抽象枯燥的理论,认为教育技术就是简单的做做课件。教育技术的定义的最权威的命名组织是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AECT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2.没有理清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培训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是学习计算机技术,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就是掌握课件制作的能力,甚至有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基本的技能,就不用培训教育技术了,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即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探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短期培训相对集中,学校资源显得不足。目前能够在短时间内承载的学员相对有限,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大量的学员的培训需求,所以,也使得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被培训的教师大都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大,如何在短期内掌握教育技术能力,从培训中收到实效,还是需要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4.培训方法运用不够恰当。目前,尧都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大多采用团体推进、整体划一的运作范式。这既不能满足个性学习的需求,又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在培训过程中,部分授课教师缺乏教学激情,不能“言传身教”。讲授教育技术却不使用教育技术,所采用的内容传递方法也不“对症下药”,使技术和理论脱节。忽略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导向,培训模式单一,忽略教师已有的知识体系。教授理论的教师缺乏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与分析,教授技术的教师只局限于一般的基本操作,缺乏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的示范教学。受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教无所优、教无所长,学无所补、学无所获,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
5.学员年龄结构及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在培训教师中学员年龄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学员是刚任教的大学毕业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快,年龄较大的学员接受较慢,这样他们之间差别就很大,使得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进展缓慢;学员所在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有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相对较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也就相对较高;有些学校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学员相对来说信息素养也较低。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建设
摘要:为满足中医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需求,实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需求的精准对接,研究建设中医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教育技术知识库包括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能力评价两部分,是开展相关培训的基础。知识库针对中医高校教师的特点设计知识模块,根据教师不同学科分类设计知识点学科分类系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作为开展相关讲座和确定参加教师的依据。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障教育技术学习、能力评价、培训、知识库更新等活动良性运转,形成高效可持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中医院校;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日益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学校持续高额投入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各个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广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的现象[1]。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序的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存在多头开展、重复培训、缺乏保障、针对性差和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因此,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库的建设变得十分迫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导,以知识库为基础的学习、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序开展,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要求。
1中医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中医院校在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育技术培训的管理机构设置均与理工科院校有较大区别,有其独特的特点。
1.1教师的群体特征分析
中医院校教师的专业主要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学科为主,医学类专业占比达65%以上,其余教师中语言类、体育类、思政类教师占比较高,而信息技术类教师比例不足2%。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新就业的教师普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28岁以上,在其学习经历中信息技术课程较少,基本没有教育技术理论相关课程的学习经历[2]。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大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达56%,其次是教师资格培训占18%,学校培训占13%,书本仅占13%。教师资格培训仅在入职时开展,而从人事处口径统计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年均小于4次。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来源比较单一,且知识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