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信息技术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与企业融合实践研究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综合实际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信息时代下教育体系中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其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并不容客观。当前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教材落后以及实践操作性不高、同职业岗位需求度配合不高等特点,要求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使其发挥同企业融合实践的积极作用,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创新。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在“互联网+”的行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与同企业融合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旨在实现对高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生产经验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职业院校;企业融合;实践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区块链新技术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引起社会各行业的转型变革,为生产服务工作带来新的生机。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在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素养,由此不断加深对于信息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应用的理解,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趋势下,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能够节约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也为学校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可以为企业的实践发展提供场所和资源支持。根据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现状可知,当前所拥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并不能够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要求从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入手,对症下药,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局面。

一、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过于老旧单一

第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有的教学目标还未同当前社会电商发展趋势相结合,其所参照的教学内容仍旧是传统的内容。如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是按照传统的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流程,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理论技术以及专业操作技能进行教学。但是在信息时代下,社会物流、支付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大大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职业院校而言,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够把握住时代的经济脉络;第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仍旧以相关理论教学为主,辅助展开实践实训教学,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教学理念过于老化,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师往往要先开展理论教学,在专门开设的实训活动中再完成实务练习,由此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僵化

阅读全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刻理解它的内涵,并针对这样的目标,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有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才能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并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新形势下,如何上好这门课,给老师们带来挑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把“数据与计算”这一模块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的第一个模块,也是其它模块的学习基础。这个模块根据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算法与程序实现”三个部分内容。建立了“数据”“信息”“算法”和“程序”这几个模块核心概念体系;把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与技术工具融入进去;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其中[1][2][3]。通过对该模块中核心概念、学科方法、技术工具的学习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帮助。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工具。作为高中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在这个“互联网+”的背景下,谁先掌握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何学习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组织知识点,并通过知识点学习相应的知识,懂得如何寻找并利用有用的信息并能从中得到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任务或决策所需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把“数据”“信息”“算法”和“程序”这几个模块核心概念知识建立一个体系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基础,有数字化的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2)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观。信息观可以被理解为从哲学角度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概括,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并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思考,通过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体系,从而建立信息观的基本概念。通过对信息技术问题的学习,培养自身的计算思维。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传授知识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需要掌握的知识。(3)完善课程的教学过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即教学相长。它的目标是指向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而非简单地接受别人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的行为能力而非简单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挑战自我中实现创新而不是不断地自我重复,要求教学评价不能仅注重结果,而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3]。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教学方式探讨

阅读全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

当前在我国高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完成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我国大中小学均要求开设这一课程,但在现实的学科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程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数,很多教师让他们死记硬背,强行记忆操作流程。信息技术属于应用范畴,注重的是使用者对计算机等信息手段的操作和应用,只有真正理解这些硬件的基本功能,并能达到熟练操作,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技术教学与普通高中的学科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普通学科学习侧重于知识的获取,而技术学习重视技术的获取以及技术的熟练操作。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很难区分二者,在教学中将二者混为一谈,侧重知识的习得,这样会背离国家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为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操作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信息技术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与体悟

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主要包括网络、计算机以及通信工具在内的系统学科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见识与了解部分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学生今后继续到高校的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校信息设备多样化的发展,注重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从以上几个角度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瓶颈建设——信息环境建设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应该从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完善和技术层面完善两个角度去完成。学校应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更多的专项基金,并注意调动社会资金,通过国家和社会两方面资金的募集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出优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脱离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毫无意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本次高中新课改的核心要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其实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既是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调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所学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和接受。

四、总结

阅读全文

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备受重视。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过程,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模式、进行课程评价,为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0引言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变革的趋势正逐步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顺应新课改和信息时展要求,大力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研究,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研究早于我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范例。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将STEAM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STEAM素养发展。另外,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微课、慕课、互联网+等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从课程开发到课堂实施都在不断完善中[2]。我国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处于一个缓慢上升阶段。1996年出现第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的文章,2007年是发文量最多,也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巅峰时期。康桂珍[3]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认为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众多学者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研究,例如,陈琳[4]在《走向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建构研究》中确立由信息理念、信息思维、信息技术与艺术、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构成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结构。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标准》[5]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1目标设计

1.1课程目标内涵

课程目标可以理解为某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学习者学习本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课程目标需要从较广的视角去看,反映的是教育与国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狭义的课程目标则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它特指“教学目标”,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探析

摘要:计算思维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推进各个领域的研究,帮助他们从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得对学习者终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能力,必须经过师生不断地共同探索、努力实施才能实现。这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策略

1引言

计算思维主要指运用基本逻辑思维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精确求解、体系设计以及对人们的思维行为做出认识,是应用了许多覆盖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度广度的数学思维推理知识[1]。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思维的手段和方法,采用推理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来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正确解答。它能够使教师随时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学习和适当的调度。计算思维就是运用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加速计算,在时空、存储容量、对数据处理能力与存储容量之间做出的权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的基本技能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迁移。

2计算思维教育研究

2.1国外计算思维研究

国外对于计算思维研究的重点在推动计算思维的发展方面。学者们提出在课堂中进行计算思维的指导与推进并注重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计算思维教育的发展,探索教学模式的研究对计算思维教育研究的推进作用[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等是探索、评价计算思维教育的教学改革平台[3]。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

一、管住机子,稳住学生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计算机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多么神圣、新颖的事物,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让学生操作计算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管住机子,稳住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步骤地进行操作,不然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失控。

二、活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一样,信息技术课程要充分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时,笔者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而从眼前的计算机的结构说起:先介绍各个设备的名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什么。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说主机后面有很多线。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接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这种亲自动手的学习方式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笔者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大任务中有小任务,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其次,注意任务设计的层次性,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最后,要考虑任务设计与其他课程的结合。例如,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一课时,笔者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加入声音。升级卡: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indows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有一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自己的朗诵录音,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使作品非常有创意。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既在实践中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

四、小组合作,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阅读全文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全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新时期,面对全新的时展形势,教学事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关键要紧随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引入新媒体技术,推进教学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新媒体视域下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介绍了一种基于新媒体的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针对其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探究,旨在对后期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改革;物流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

1引言

在“当代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即为在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有力变革,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针对新媒体技术辅助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2新媒体技术辅助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所推崇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在线教学两种模式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大幅度提升。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轻松地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学习资源的优化以及学生视野的开拓是大有裨益的。第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局限,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任意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进行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极为有利的。第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全新教学模式,不仅保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及监控等主导作用的全面发挥,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设计研究

摘要: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让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本文立足于高一信息技术教学,阐述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进一步探究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微课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目前人们使用网络使用信息的基础。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变得更加紧迫,尤其是微课教学的开展实施,给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微课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1-2]。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也成为“微课程”,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型视频网络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式。微课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微课的核心在于“微”,所以从教学时间上看,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范围内,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从教学内容上看,微课教学往往一个视频只有一个重点,讲解的是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将知识全面学习和理解。最后,从教学方式上看,微课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任意的暂停、后退、前进,而且还能重复播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微课的内存也非常小,学生可以将其下载在手机或者电脑终端,实现碎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要想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在微课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还需要有基础的辨别信息的能力。所以科学性是微课设计和应用的首要原则。第二,目标性原则,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突出整个学科的内容和定位,同时还要强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以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还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主体性原则,人文教育下,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立足于学生主体,一方面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在难度上进行有效的把控,简单、明了,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那个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3-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