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信息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及游戏教学论文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可能性
1.游戏本身的轻松有趣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所说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指单纯的娱乐,而是指教师以一种比较幽默的、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技能,取代传统教学中长篇大论的教学模式。游戏和信息技术是需要整合的,把“学电脑”的思想转变为“玩电脑”,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能看到玩的机会,兴趣就产生了,注意力能容易集中起来,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采用游戏教学法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学生具有玩的天性,对电脑游戏很是热衷,这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这也是小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小学生很容易接受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事物和东西,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事物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兴趣是可以通过活动培养的。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纯粹的娱乐,每个游戏的设定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提升,学习就不是那么难了,学生的负担就减少了。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导入
信息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着眼未来,明确方向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单纯的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教育为主,而要在这些基础课程上加强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有了明显的转变。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逐渐走出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开始走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路线。应该说,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依然被狭隘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为此,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二、立足学生,突出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学生自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学习方式的引导,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展开。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局限于分数的提高,相反是要摒弃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狭隘观念,从而实现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摒弃以书本和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而要以课堂为中轴,整合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家庭或社区对各类网站进行调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网站而让学生掌握网站、网页、主页的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含义及其区别,在实践中初步学习网站设计。同时,新课改中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如在“网络的连接策略”教学中,教师以电教室为基本环境,组织学生对电教室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全面,关注差异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较为狭窄的概念。从全体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参考率、及格率等来评定全面发展,由此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为保住升学率而对学生实施“魔鬼训练”。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发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意味着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稍逊一筹,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显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面发展。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指的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而全面发展则是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发展。以“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的教学为例,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而这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其次,在全体学生掌握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后,教师以电话为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交换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激励政策应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励政策的应用的内涵理解
激励政策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激励政策,教学中的激励政策是指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使学生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激发个体积极学习动机的途径或政策手段。激励政策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身体智力心理等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采取积极鼓励正面的奖励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成长。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常见的激励政策有:课堂上对学生计算机的实时练习的表扬,分学习小组设立小组目标,课堂上的游戏学习比拼激励,建立作品激励展示平台,以及期末考试中的奖状奖励等等。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励政策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激励
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学习模式之一,不仅适用于语数各科,对于信息技术课也十分适用,既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激励方式。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记录和展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有了展示,对学生,对各个小组来说也是激励,这也是有效激励政策应用过程的具体体现之处。各个小组的学习实行加分制,每次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进行累计加分,并每次课前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成就感。例如,在课堂上分组合作进行文字输入大比武游戏,其规则是,共5道题,小组合作,共同商讨答案,保证每个组员都知道正确答案。老师随机找一名学生来回答,每组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正确,小组加1分;错误,机会就要让给其他小组。最后的成绩制成一个表格展示出来,并累计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教学方式,而且在为小组争分的过程实际上在无形之中给了学生有效的激励,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激励政策的个性化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抓手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知识储备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科学实验,其结果表明:人类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中82%来自视觉,12%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由此可见,人必须通过有效调动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才使大脑获得最好的信息摄取。然而目前信息技术透过网络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资源,各式花样繁多的视频网站以及资源丰富的音乐空间,为有效轻松教学提供了跨越空间与时间限制的方法,借助互联网资源让我们的多重感官再次被激活,从而达到大脑的二次兴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大信息量,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将语文的单一课堂讲授学习延展到课外的互动式学习。
二、情景教学,点燃学习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学生反复阅读却很难进入情境,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无法进入作者情感的体验。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难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从而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然而此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注重配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使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画面跃然纸上.例如,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本篇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单一文字的衬托下,文章美感的展现受到很大的约束。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山间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意境中去。但是,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在本节课运用音频,声、光结合的办法,让同学们透过大屏幕上宁静的月色下,溪水,小石,山间,小路,我和阿妈小手拉大手的动人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清泉旋律,配合娓娓动听的诵读,使散文中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已经渐渐被淡化,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的引路人。如在教学《桥之思》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有效教学,从而设计出如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首先,让学生自主网络搜索有关桥的相关资料;其次,运用学生所查寻到课外资料,自主学习《桥之思》;再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向大家展示你从网络上学到的关于桥的知识和你感兴趣的部分。这一教学设计,将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记忆、被动听讲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学习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
1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1.1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足够的重视,总认为不参加中考,所以学得不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漫不经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睡觉甚至做其他所谓“主课程”作业或是看所谓“主课程”的书,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人数不足,所以很多中学计算机教师都是其他课程教师充当的。有的教师或许也正处于学习阶段,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不懂得对信息化设备故障的排除和修理,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1.3教材不满足发展需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分析
1初中美术课程的现状
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课程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总的来说,美术课对于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整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和学生,都对美术课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更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艺术兴趣,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认清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之后,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围绕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并发展这一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目前,在我国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被逐步引用到初中美术课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使美术课堂发挥出“艺术和人文”的双重作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和美术精神的培养。
2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课程整合,这一理念其实是对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在此之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主要用来辅助教学,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理想。美术教学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动画等等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阶段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与初中美术教学课程实施整合的一个侧面来看待的。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工具,它不仅仅是知识呈现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情景展示工具,同时也是师生通讯交流的工具,还可以是学生学习效果评测的工具,等等。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整个美术教学的过程充满情趣。
3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本文将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瓷器风韵”来阐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学习美术的场景。通过PPT的展示以及影像视频等内容,学生能够获得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能够获得一种欣赏美、了解美的意境,这种意境的创设是多媒体教学带给美术教学的一个直观好处。比如在“瓷器风韵”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瓷器的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对瓷器的背景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明白瓷器的种类、作用,瓷器的艺术特色,瓷器的发展历史,瓷器的现状等,通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表达和感知,来让学生了解瓷器的艺术特色,明白瓷器艺术所隐藏的美丽。渲染情境,具体掌握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学习的情境之后,再通过多媒体艺术表达的方式来增强整体的艺术感知,进而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形式,来对美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突破。在学生了解过瓷器的有关常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放大展示、慢放展示等,观察瓷器制作的全过程,进而了解瓷器制作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瓷器的具体制作。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室所限,教师的演示可能只能供坐在前面的学生观察到,而教室后排的学生则很难观察到。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学生能够清晰看到瓷器制作的全过程,并且能够对其中需要特别小心和注意的地方进行放大、放慢展示,方便学生的整体掌握。如果受条件所限,现场课堂并不能亲自制作瓷器,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出瓷器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对瓷器的制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则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指导下参与到整个瓷器的制作过程。再现情境,整体训练学生的成果是需要进行鼓励和展示的。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像、摄像的方式记录下学生制作的过程,在学生制作完一个面具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拍成图片、制作成视频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面具进跳舞。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PPT向学生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是否愿意在生活中带着面具生活?你觉得面具能够带给你什么?等等。通过相关的问题,从正常的美术教学向德育教学进行过渡,从而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重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