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闻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闻学影视技能教育的作用
作者:杨一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自1918年10月蔡元培、徐宝璜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已有9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之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的办学审批权限越来越宽,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以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9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124个,仅仅过了9年,2008年即增加到878个,分布在全国400所高校。[1]虽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目前高校新闻教育繁荣的背后仍凸显出来背景不同,层次丰富的各种矛盾,其中关于影视技能教育的讨论最具有代表性。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
当前国内各类高校所开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不管是传统的新闻教育,还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都尤为重视传播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立。传播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应涵盖到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和网络传播等几大方面,并建立起以影视传播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导,配合多样化传播技能教育的教学新模式。鉴于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国内开办新闻教育类学科的高校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设施优良、品种齐全、实验手段先进的教辅硬件体系。以四川省内引领西部地区新闻传播类学科教育的四川大学为例,早在2002年四川大学实施“523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四川大学传播技能实验室,成为拥有“图像数据处理实验系统”、“广播影视实验系统”和“人文素质教育”系统三大实验实习体系的人文和传播实验实习基地。[2]而绵阳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开办于2003年,2008年初挂牌成立新闻与传媒学院,学院新闻类学科的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并不占有优势。影视技能教育因其在新闻类学科中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而被广泛重视,自2003年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专业实验室的建立。迄今为止,共建成专业新闻实训室、后期与动画制作实验室、专业新闻演播室以及普通话语音室若干。前后花费大量经费用于前期摄录设备和关联设备的采购,形成了专业级采、编、播、录设备的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在师生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新闻学科教育中,影视技能的教育日益被各高校提至显著位置,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对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有数据显示,高校新闻传媒类专业的办学经费有五成以上被使用于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完善,而这一比重近年来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影视制作技能教育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其技术性和专业性的高门槛。影视技能教育绝非像普通受众所理解的教会使用相机和摄像机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在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掌握专业的影视技能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又精通各类媒介技能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而且,在媒介融合的大势驱动下,特别是近年数字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以运用媒介传播信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的价值在人类创造文明历史和实现人们各自追求的各项生活目标中凸显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3]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强调的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4]这样的行业变化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科办学者的新思考:如何立足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兼顾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媒介融合的趋势扩大了新闻传播的人才教育涵盖范围,建立起与传统新闻学科相区别的教学规划,亦即“素质+技能”。素质课由公共基本素质课和专业基本素质课构成,而技能课则应覆盖目前的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会展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等各类文化产业。两者中专业技能课是学生就业的直接支撑,并体现新闻从业者竞争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设置尤为重要。而鉴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又以影视节目制作教育成为新闻传播教学重点。
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图像、声音、文字的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方式被逐渐确立下来。即便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这一传播方式仍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流的渠道。因此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了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办学思路为例,综合同类院校现状总结培养方式和路径如下表所示:如上表所示,新闻传播学科前六学期的教学中影视技能教育以占有相当比重,用以培训和加强学生影视制作能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技能之于新闻采写的辅助地位,成为了传统新闻学科除了新闻采编技能的第二大必备素质。这一变化在当前形势下被越来越多的办学者所接受和认可,影视技能教育广泛地渗透到传统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体系之中。
高职新闻采访课程设计思路探析
一、“融媒体”记者的能力素养构成
1.“融媒体”与传统媒体从业者能力要求差异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态决定了其从业者的业务能力要求相对比较单一,比如平面媒体记者主要强调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而电视媒体记者虽然要求采编播一体,但往往还是突出对采访现场的把控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融媒体”记者则应像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的“全能记者”一样,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其次,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为报纸写稿;最后,能够为报纸写深度报道,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录片。
2.“融媒体”记者核心能力素养
上述三个层次并不是要求每名记者都必须具备全面的能力素养,当然这也不可能实现,应该是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从业者具备融媒体的全局观以及用户需求至上的观念。即要求负责文字报道的记者有深度、突出细节之外,还应该能准确、清晰的概括画面报道内容,并补充说明视频报道中遗漏的重要信息;视频新闻部分除声画合一,表现真实外,还应该运用好画面语言突出现场感,以弥补文字报道不直观的劣势;网络报道快速、及时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筛选编辑用户提供的海量多媒体信息,并在超文本写作方面突出优势。特别是利用用户提供的海量多媒体信息,拓宽报道思路与角度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融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变记者采集新闻为用户提供内容(UGC),而且UEC将会成为“融媒体”的主要新闻信息源。“融媒体”记者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应是针对新闻事件整合多媒体资源,拓展传播渠道的报道策划能力。
二、传统新闻采访课程教学设计误区
1.试图让学生全面掌握所有媒介采访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课程,开设于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拟从公安类院校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训教学设计出发,总结本门课程常用的实训教学设计,分析不同实训教学设计优劣,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公安学类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公安类本科院校的治安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求有公共危机类管理课程。通过对15所公安类院校调研发现,其中10所高校开设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其中仅一所高校本门课程中没有安排实训课程(且为选修课),实训课开课率为90%。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实训课程的开课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本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开展,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训课程教学开展情况
通过调研,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常见的实训课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种。
(一)案例分析实训。案例教学是实训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设计。选择国内、国外危机管理和危机应对案例,教师讲授,让学生对事件背景及始末有所认知。设置问题或者延伸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感知危机管理过程和关键环节的处理过程,以形成危机管理思维和认识。
(二)撰写应急预案实训。应急预案实训是指定的某类危机的情境和预案主体,按照预案制作的科学流程,小组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应急预案;预案要求格式准确、内容完整、切实可行。
网络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鉴于网络营销策划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的问题,本文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新闻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网络营销策划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加入新媒体运营的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改革;教学
一、高校网络营销相关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闻学等专业纷纷开设网络营销相关的课程,并配有专业的营销教材。但是教材理论内容和案例多较为老旧,难以与现代化网络营销相结合,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网络营销的发展需求。另外,也正是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营销思路及方式也随之不断更迭,而理论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实践总结,导致出现了理论书籍一经出版可能就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尴尬问题。
(二)课程设置上缺乏实践性
网络营销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网络营销基本理论、网络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分析、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以及各种网络营销手段等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偏向于营销理论的讲解,教学形式陈旧。教学模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实践教学部分相对较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学生实践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巧,很难开展真正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作为独立院校,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坚持与本科教学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为体现本校的教学理念,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下设的新闻系专门开设了《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一课,以往教学中虽然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成系统,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次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安排与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增加新媒体营销的实践实训,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
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网站系统设计
摘要: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是为全校师范生提供教学技能训练,为全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开展教学交流咨询、推广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的机构。中心网站作为对外宣传、在线预约和推广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的数字化平台,其建设尤为重要。为了满足教师教育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需求,提高实用性,我们结合实际,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采用ASP.NET和SQLServer2008的设计环境,实现网站在线预约、师生在线学习、站内搜索、视频中心、在线评论等功能。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ASP.NET技术;系统设计
一、网站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是集“教学、科研、技能训练、教师培训”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平台。中心网站是对外宣传、开展各类线上活动的载体。中心网站系统总体框架利用ASP.NET技术,采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用C#语言编写,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存储数据,使网站更加简捷实用,易于维护。ASP.NET有着很好的扩展性、简易性、安全性,而且有着强大的平台支持。ASP.NET技术运用起来相对于Java、C语言更为简便快速,使得开发人员在开发难度上大大降低。在大多数系统中使用ASP编程较为经济实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好用的应用程序[1]。
二、网站分析
(一)需求分析
中心网站主要面向校内师生,因此设计统一友好的操作界面,降低网站操作的复杂性,保证其简单易用,便于不同用户的操作使用。设计丰富的网站内容,扩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达到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节省工作时间[2]。
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法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一)导入任务(前任务)
首先,由教师引入任务,然后介绍完成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点,最后介绍完成相关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任务的引入本着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首尾相连,并由多个任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导入任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主发能动性,在学习的初期,就让他们处在一个积极、主动的氛围当中。同时,教师所引入的任务要与课程内容相互吻合,并将学生的切身经历课程教学相互贯通,让学生自我感受到现实生活与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承的,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多媒体素材环境: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可以体现在多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满足要求的材料。例如,图片、图像、影音、剪辑资料和一些与之相关的软件、网络资料等。
2.实训模拟环境:根据语文课文内容所需要的场景设计模拟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进行阅读,从而进行语言体验活动,达到理解、强化运用知识的目的。
3.课外实训环境:以新闻报道稿件为实例,主要讲解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出导入的相关问题:你曾经采访过什么人?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如果现在让你去采访一下你周围的老师或同学,你最想采访哪方面?新闻内容从哪方面下手?
新闻学实践教学新形式
作者:吴雨蓉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对新闻学专业缺乏了解,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课程体系与现代媒体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大比重设置新闻学概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传统新闻类课程,而对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课程和新媒体课程的设置却显得欠系统。同时,新闻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课时数较少,学生的新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策划能力得不到针对性训练。
其次,很多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有直接新闻实战经验的教师。很多新建新闻学专业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转行而来,毫无新闻学专业背景可言,更不用说实践能力了。由于很多专业教师缺乏媒介实践的第一手经验,往往是书本知识的现学现卖,实践能力与一线实践教学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和其他文科专业相比,新闻学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建立设备较齐全的实验室动辄需要上百万元的投入,学校办学经费长期不能满足该专业建设需要。[1]现有的部分实验设备由于先前选型不当,利用率低或被长期闲置。同时,由于实践经费的不足,很难与校外媒体建立长期合作的对口关系,学生实践途径很单一,有时学校把实践压力转嫁给老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地理位置的劣势也给地方师范院校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未来就业带来不小的障碍。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地处距离省会和信息中心城市较远的内陆城市,所在地的新闻传媒机构无论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及一线和省会城市,而有限的新闻机构大多人员饱和或机制不灵活,同时,经济发展和媒介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导致私营文化传播类企业类型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少,层次也比较低,想建立一批常态化和高层次的实习基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实践教学新理念———加强基础、强化应用、多领域培养、多渠道实践
(一)保持理论教学优势,重视专业实践教育管理部门和所在院校必须更新文科师范教学的传统理念,对新开设的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采取应有的重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的讲述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探索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应是我们构建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
新闻宣传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学校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新闻宣传部门作为学校“喉舌”,在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促进学院内涵的发展,增强师生和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新闻宣传对于校园文化来说,在其传播、发展、壮大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新闻宣传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新闻宣传;校园文化;引领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发展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精髓和教育灵魂的直接体现,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办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途径和教育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学校宣传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建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可以发挥环境在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虽然校园环境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校风是全院师生和教职员工共同创造的校园精神氛围,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学院确定了以“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为灵魂,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基础,以“行为文化”为目的,以“中华传统文化、沂蒙红色文化和现代汽车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VIS系统设计,完成了包括校徽、指示牌、广告牌、名片、信纸等100多项在内的《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视觉识别管理手册》,发挥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学院充分运用宣传栏、校园门户网站、校园广播等媒介,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内开展书画展、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技能文化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师生的日常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的同时,学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院设有电子阅览室、棋牌室、舞蹈室、标准运动场、篮球场、大礼堂等,常年开放,为师生们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校园绿地率占40%,四季常青;设有“爱莲池”“文化长廊”“景观广场”可供观赏。设有“汽车检测、维修、驾驶专业技师工作站”“新能源实验室”“3D打印工作室”“无人机工作室”“络捷斯特物流实训室”“舞蹈实训室”“钢琴实训室”等,彰显学院特色,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教室都在育人”。为师生文明生活、文明娱乐、文明学习创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学院通过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氛围,端正校风学风,弘扬工匠精神,锻造了“厚德、笃行、精技、有为”的校训精神;践行了“严谨、善教、尚德、爱生”的教风;形成了“励志、乐学、重技、强能”的浓厚学风。2017年11月,学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二、新闻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直以来,新闻宣传工作一直扮演着喉舌、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宣传报道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和传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