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闻稿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闻稿

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情感表达处理浅析

摘要: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情感表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节目效果,影响观众的情绪。电视台播音主持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提升节目的效果和感染力,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在情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变,提升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的水平。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

为了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台节目的质量,应当重视提升播音主持的水平,注重对播音主持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为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应当将自身的感情表达出来,带动观众的情绪变化,从而提升节目的质量,让节目中处处充满亮点,可以足够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收视效果。

一、提升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情感表达能力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娱乐软件、视频软件如微博、抖音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这也对广播电视台播音节目构成了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播音主持人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加严格,运用多元化节目形式,提升节目效果,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重要载体,在主持过程中应当针对大部分观众进行主持,兼顾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和体会,在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应当通过自身对节目或栏目的定位以及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将每个主持话题进行连贯的衔接,调动自身的情感,争取做到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调动受众的情绪,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二、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在传递信息时,讲话技巧非常重要。主持人对整个节目的情绪把握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适当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可以提升节目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主持人对情绪把握不到位,过分地煽情,导致节目的效果华而不实;相反部分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过于平静,没有将情感适当地传递给观众,导致节目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亮点,没有情绪的起伏,影响节目的收视率。

阅读全文

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能力探析

摘要:文章以融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记者为研究对象,对新的传播方式下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的宣传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探索电视新闻记者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能力

在互联网科技的迅猛覆盖下,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出现在了世人眼前并以极快的速度抢占媒介市场,社会上,一度出现新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将从市场上消失等言论。在全新的媒介发展环境中,为了更好地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走上媒介融合之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全新的媒介发展环境中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同时新的发展环境对电视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我们迎来了新媒体的全盛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媒介环境中形成的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新闻传播方式,从而使得电视新闻记者在新的环境中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让新闻记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受众的身份发生变化。过去,受众只有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才能获取到所需的信息。但是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功能的完善以及普及,受众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成为信息的者。在这些新生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受众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真正迎来了人人都是信息的者、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我们的信息接收渠道得到拓展、信息内容得到丰富的同时虚假新闻的问题比比皆是,从而降低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因此,怎样得到受众的信任、怎样构建行业信任成为了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2电视新闻记者维持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介只有不断地去融合,进行升级改造,才能在这个时代立足。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对于媒介融合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念。简单来说媒介融合就是将不同类型的媒介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视音图文结合,让它们结合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效果。微信公众平台自2011年面世以来,以它的操作简便、功能丰富等优点在短时间内得到普及应用。许多电视媒介也看准了平台的多功能性,纷纷选择微信公众平台踏出媒介融合的第一步。但是并不是所有在平台上的信息都能够获得受众的青睐。记者们只有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通过内容、形式上的亮点才可以让受众主动去接受信息、阅读信息。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许多电视新闻记者仍旧以固有的电视新闻思维模式采制新闻,导致采制回来的新闻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毫无竞争力。

阅读全文

浅谈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一、陕西广播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现状及优势

首先,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可以使节目专业化,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也被称为中心制。这种资源配置可以根据节目体裁设置新闻中心、制作中心、节目中心等,并可以根据各种资源的专业分工不同,由各中心统一调配,达到提高陕西广播电视台内部的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广播、电视采编队伍两栖报道,突出广播现场连线优势。陕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组建新闻中心,采用一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模式,实现广播、电视在新闻采编上的资源共享,防止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快、便于应急、移动性强、制作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电视不能取代广播的。目前,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们在采访时遇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将第一手消息在第一时间内播发出去,通常采用广播现场连线的方式。广播现场连线不受栏目、时间的影响,新闻记者只需要一部普通的手机就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现场接进直播间,通过电波将现场呈现给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而如果采用电视连线,则需要配备3G设备或者电视转播车,技术复杂、成本消耗高,况且在播出上还会受到栏目、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在时效性和成本消耗上取胜于广播。因此,突出广播现场连线的优势在新闻记者采访时极其重要。

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陕西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为打造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势组合,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换岗,互相融合,让其成为采编资源整合的突破点。这样,可以使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全面了解广播和电视各自的特点,并能灵活主动地运用它去从事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成为既懂广播又懂电视的复合型人才。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采编资源整合的未来趋势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使之超过原有电台、电视台的优势,并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媒介,是每一位陕西广电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第一,实现“中心制”的资源整合模式。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陕西广播电视台目前采用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与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这种模式具有它的优越性,但同时具有不足。按频率、频道配置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率、频道专业化,这样就会导致所有频道、频率什么样的节目都要播,什么类型的节目都要生产,形成内部竞争的格局,以达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那么,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如果可以完全采用以节目体裁为标准和以专业分工为依据配置资源的方式(“中心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实现专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可使广电实体内部的各种资源由专业分工不同的各中心统一调配,频道作为编播载体由宣传管理中心统一管理。[3]从而,可以实施科学的内部考核制度,把市场竞争的压力分配到各中心,以提高内部员工的创作活力和工作热情。

阅读全文

地矿局中的廉政教育发展

 

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擦未队以‘•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两加强、三突出”为特点,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宜传力度,营造清政廉洁的社会氛围。这个大队党委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清政廉洁的社会氛围,坚持做到及时宣传表彰党员干部中的廉政先进个人。   副队长李幼华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为群众利益鞠躬尽瘁的良好品格,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该队党委及时进行宣传表彰,事迹材料写成新闻稿以后,分别在《风范》、(江西地质矿产》发表,于2004年2月12日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工委勤政廉政先进典型”荣誉称号,局纪委号召全局党员向他学习。   该队纪委书记廉洁从政反腐倡廉的《铁骨爱心刘启灿》的新闻稿,在《风范》等报刊杂志发表以后,被评为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的年度“好新闻奖”。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大小会议上播放廉政教育电视录像,每季度在宣传栏里刊登廉洁从政典型事例,并为每个党支部发送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材料。为进一步做好勤政廉政工作,该队专门订阅13份2005年《廉政瞪望》发到各党支部。   二是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努力塑造‘.廉荣腐耻”的环境氛围。这个大队党委先后制订了,《物化探大队廉政建设工作细则》和廉政谈话、公务接待用餐标准等六项制度,坚持做到:凡是重要会议,党政领导都要讲廉政;凡是队上重大举措,队上都要请有关职能部门参与检查监督。同时建立“对话平台”,以人为本,“高唱廉政、警钟长鸣”。   在此基础上,这个大队党委还注重抓好廉政建设“三突出”:   1、突出抓好重点人员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上。   一方面对于新上任的中层领导干部和群众反映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能及时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坚持干部任前谈话以及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建立和健全廉政档案和年终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工作制度。并结合地勘单位高度流动分散的特点,认真把好党内监督关,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实际,重点开展干部权力观教育、干部自律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   2、突出抓好源头萌芽教育。   对干部任职提升,由纪委或组织部门进行廉政谈话,队上重大事项出台,由党委直接研究讨论,重大节日、重要事情,由纪委下发文件,明确纪律要求。为此,大队和分队都设有队务公开宣传栏,较好地减少职工群众误会,增强了办事透明度。   3、突出监督检查。   党委、纪委定期不定期下基层检查党风党纪,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反映,认真把好检查关。今年,纪委、监察部门对九江、赣州、弋阳等野外基地部分经济费用进行清理检查公示,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下电视新闻的播说结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领域出现了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转变。“播新闻”讲究字正腔圆,但语态的距离感稍强;“说新闻”使得新闻播报生动活泼,但不适用于严肃的新闻题材。本文认为采用“播说结合”的播报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新闻的严肃性,也能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使其更易于被受众接受。为使“播”与“说”更好地结合,新闻播音员应秉持为受众服务的理念,在新闻播报中准确把握语气和重音,使播报节奏与受众的感官更加贴合,应因事而化、因时而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播报方式。

关键词:新闻播音;播说结合;人工智能;电视新闻

新闻播音,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对广播电视稿件以及深度报道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电视新闻播音,就是以电视作为媒介载体而进行的新闻播音,是可视觉化的“新闻”。以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都是经过业务能力培训后持证上岗的真人主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为技术先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尤其是“AI合成主播”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产生巨大冲击。面对AI合成主播出现的新形势,时代对传统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业务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以往根据稿件“看字出声”的“机械派”功能型主持人失去其职业优势,从业者的新闻播音样态开始从“播新闻”转变为“播说结合”。毫无疑问,练就“播说结合”的亲切语态是提升播音员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然而,对于“说新闻”的具体内涵,学界尚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如何将“播”与“说”更好地结合,亦缺乏讨论。所以,本文立足播音学基本理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电视新闻应如何“播说结合”。

一、从“播”新闻到“说”新闻

(一)时代背景

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与时俱进。在早期的新闻节目中,播音员往往身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坐姿端正,讲究字正腔圆地“宣讲式”播报,即使是口播也会运用较多的书面用语。这种新闻的播报方式在我国播音主持领域一般被称为“播新闻”。传统“播新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严肃性和威严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媒体新闻节目的发展,主持人的话语样态日渐轻松和随和化。近些年,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模式开始运用于各大卫视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称之为“说新闻”。

(二)“说新闻”的内涵

阅读全文

名校如何培养科学传播素质

作者:贾鹤鹏 谭一泓 单位:北京科学媒介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科学技术引领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科学传播必不可少。科学传播不仅仅是向公众传递科学进展,也是以科学精神武装公众和与社会其他资源互动从而实现技术转移的过程,同时,它也是公众要求科学界为自己提供公共服务的民主过程[1]。《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08年,全国科普人才总量已达176万人。但我国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匮乏,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科普人才总量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2]。要做好科学传播工作、增加科普人才总量,科技工作者的传播能力建设必不可少。而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传播能力,既要通过在职培训和机构培训来改善其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要对将来会走上科研岗位的广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传播素质的培养。

1发达国家科学传播素质培养现状

发达国家的科学机构长期以来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工作。麻省理工学院(MIT)比较媒体研究中心主任JamesParadis教授在其经典著作《MIT科学与工程传播指南》中指出:“传播对任何专业必不可少。在科学与应用科学中,写作本身就有助于知识的形成,并让同行及更广泛的大众能获得它。”[3]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出现的多部科学传播的专著,都把科学传播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内在过程,将论文写作所代表的科学界内部交流与为大众写作所代表的科普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科技工作者的科学传播素质,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关键。

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科学界与公众及媒体的交流与沟通。从机制上,促成这种沟通的,主要是3类部门,一是科学界的公共信息部门(与我国科研机构的宣传部门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二是广大科技期刊;三则是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开设的EurekAlert!及各国科学媒体(媒介)中心(ScienceMediaCentre)在内的中介服务机构。西方科技界公共信息部门和公共信息官员(PublicInformationOfficer,PIO)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公众宣传本机构所取得的科研成绩,同时也是一个沟通公众需求与科学家信息甚至是选题立项之间桥梁的部门。在西方,几乎所有的科研机构都有专职的公共信息部门和公共信息官。他们不仅会把本单位重要的科技进展制作成新闻稿向媒体,还会经常参加各种公众活动,了解媒体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否可以通过本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得到满足。而且,他们还会与刊发科学家论文的重要学术期刊联系,探讨如何将本院所的科研论文制作成新闻。在发达国家,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都建立了比较固定的信息和信息反馈渠道。诸如《科学》杂志、《自然》出版集团和爱思唯尔出版集团,都会向记者们旗下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新闻稿、摘要及其全文。这些新闻稿,主要由的科学家所在的科研团队撰写,多数时候科学家团队是应期刊要求撰写此新闻稿的,也有时候由发表该论文的期刊委托记者撰写。而且,一些大的出版集团或专业出版社还会对有固定联系的科研团队进行科学新闻写作方面的培训[4]。

通过大量的科学传播实践工作,西方国家的科学界在传播能力的培养上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反观我国国内的情况,由于文理分科以及理工科本科以上教育长期忽视文化素质培养,导致理工科学生乃至科研工作者缺乏传播写作能力。科技出版专家、科学网博主何学峰表示:“中国的大学里就是缺少了这样的基本素质训练,所以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时,除了少数优秀的自学能力强,老师水平高要求严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在高中毕业时的水平上还要打上个七八折。”[5]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我国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缺乏。大学新闻系和其他培养传播人才的专业很少对本科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导致我国科学传播的人才相对缺乏,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很不理想。

2欧美知名高校传播素质培养情况简介

阅读全文

文摘日报在国内的发展

作者:王萌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每天通过大众传媒与人际交往渠道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然而信息泛滥下却经常遗漏最重要的内容,于是突破报纸常规发展模式的文摘类报刊,以其大信息量、宽覆盖面历来深受读者欢迎。同普通报纸相比较,文摘类报纸的稿件摘编自其它媒体而并非由本报记者采写。2008年,“大型文摘日报”的构想被《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提出并解释:“‘大型’是为了区别于其他文摘日报,‘第一家’是因为我国此前还没有这种形制(对开8版)和出版周期(日刊)的文摘报。”自此,以《新华每日电讯》为典型,保持报纸时效性不变的大型新闻类文摘日报开始了探索之路。新闻类文摘报在集纳其它媒体精华的同时,跟随每日新闻确定主题,这一点明显不同于日常读到的文摘类报纸。

一、中外文摘报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中外文摘报的历史

“文摘”一词原引于拉丁文abstractus,原义为“抽取”。世界文摘类刊物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如1703年德国的莱比锡的《文摘月报》、1747年英国伦敦的《国际知识与趣味杂志》,1772年法国巴黎的《法国及外国杂志文摘》等。最初的文摘类刊物重点是对文学著作的评介,而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类文摘刊物起源于19世纪。第一批国外新闻类文摘报刊为ReviewofReviews,由英国人W.T.Staed和georgeNewnes创办,是1890-1893年先后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澳大利亚建立起来的一组杂志的名称。西方国家涌现出多家文摘性质的报刊后不久,我国第一份文摘类刊物《集成报》在上海创办,是近代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产物。而其创办日期1897年5月6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五),恰逢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受外来因素的诱导作用颇为明显。创办一年后停刊的《集成报》,虽符合新闻性并以“报”冠名,但作为旬刊,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报纸,然而从广义上来讲,这份连史纸石印、每期约30页、内容“以采录中外各报为主”的刊物,因凝集了创办者的远见卓识,成为中国新闻类文摘报刊的源头,并使期刊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变得多样化。之后在20世纪初期,具有明显西方新闻类文摘报特征的《经世文潮》、《东方杂志》、《萃新报》接连创办,文摘报刊初创期之后的小高潮一度形成。自文摘类报刊首度出现的一百余年后,经过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有效刺激和民众思想的开化,文摘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流行。“报刊发行量的分配体制发生了变化,我国出现了自费订阅报刊的市场。它为文摘类报刊提供了生产的前提,也是改革开放时期报刊总体生产格局的新产物。”

2.中外文摘报刊的发展现状

说起文摘,现今国内外文摘类报刊种类丰富。美国久负盛名的《读者文摘》不能不被提及,这份创刊历史达八十七年之久、在全球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老牌文摘类杂志却于2009年8月提出破产申请保护,引发文摘报刊业的“大地震”。放眼国内,甘肃兰州创办的文摘期刊《读者》以其精品选稿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然而却是刊物性质。在我国数量庞大的文摘类报纸中,《文摘报》这类较有代表性、出版历史较长、在国内影响颇大的报纸,因自身文学性质的局限,使其仍不符合本文对研究对象新闻性报纸的特征要求。参考《中国剪报》社社长王荣泰对文摘类报纸的分类:为国际时政类、分门别类的文摘报、综合性文摘报。以报纸形态及新闻性要求考量国内外文摘报刊,国外不乏阿根廷《文摘报》这样的报纸,而国内较为成功的新闻类文摘报纸有上海《报刊文摘》、常州《中国剪报》等。但是尽管如此,受到出版时间的限制,它们在信息传递速度上总要比普通新闻类日报慢一拍,不强的时效性成此类文摘报的“先天不足”。由此纵观全国,既能满足新闻时效性,又符合文摘特征的大型日报仅《新华每日电讯》与《参考消息》两家。

阅读全文

藏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共性浅析

【摘要】在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作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喉舌,在及时向藏族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国情民情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藏语播音主持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闻播音与主持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本质、概念上存在差别。本文通过介绍藏区语言环境下的藏语新闻播音主持的现状,分析藏语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共性以及差异,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藏语播音主持工作。

【关键词】藏语新闻;藏语新闻播音员;藏语新闻主持人

一、藏区方言分类

在文字上,所有藏区都使用同样的藏文字。但在语言上却分为三大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卫藏方言主要在西藏自治区使用;康方言主要在西藏的昌都和那曲东三县、林芝波密和察隅,四川、云南的藏族聚居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使用;安多方言主要是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和四川甘孜、阿坝等两个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使用。因为历史地理、语言本身构造原因不同方言区的语音、语调不同,不同方言区的新闻播报也有各方言特色,卫藏方言偏藏语现代化读法、安多方言偏古藏语读法,康方言居于卫藏和安多方言之间。对此没有一定的了解,双方较难沟通。广播电视媒体的浅近化需要新闻稿件偏口语化,这进一步加大了收听难度。另外,有些外来词汇在不同方言区有不同的译词,例如:“汽车”卫藏方言区译为(motra),康方言区和安多方言区译为(rlang’khor)。“主持人”卫藏方言区译为(gtsoskyongwa),康方言区和安多方言区译为(mdo’dzinba)。由于安卫康三大方言区未形成统一的藏语普通话,各方言区的藏语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无法实现相互共享,这是藏语新闻播音与主持工作的最大现实局限。

二、藏区新闻播音主持的共同特点

互联网的发展,频频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播音员、主持人已经融入大众的生活,为大众所熟悉。但藏区却有很多人将播报新闻的播音员与节目主持的主持人混为一谈,都统称为播音员。

(一)藏区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共性。1.强公信力的宣传性。党的“喉舌”是藏区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定位。广播电视作为西藏的主流媒体,受众对其信任度很高。《西藏新闻联播》类的新闻节目的主要任务是将党的惠民政策传入千家万户,内容上政策宣传占据的比例较大。作为信息传达者的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需要保持良好的正面形象。2.工作流程的一致性。藏区重要新闻稿件多数为记者用汉语采写的,汉语新闻稿件翻译成藏语,再到播音员和主持人手中,这一流程约定俗成,大致相同。3.缺乏专业性人才。播音主持工作专业性强,须经过科班训练,但受客观条件所限,藏区的大专院校设立播音主持专业较晚,目前,只有西藏大学文学院隔年招生藏语播音主持专业。藏区的藏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科班出身的很少,康方言和安多方言的播音主持人多数是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是藏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通病,这对西藏藏语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