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生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生学习计划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提高他们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自主学习内涵的介绍和对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探索;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和调动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给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国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地超过了重点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并担负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处于地级市,相对于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来说要偏远。它们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度等方面都比重点本科院校和省会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一的新生在这方面就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已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必修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五个学习过程:?(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内容进度;(3)选择方法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进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Littlewood认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和主要驱动力。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会情感指社会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语言的机会。

阅读全文

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新特点

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上的课,学习中表现很认真,对于不是很喜欢的老师,学习兴趣就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饱含对学生的期望。

二、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特点

1.学习信心不足

大学生在中学时是完全被动式的学习,所有的学习计划、学习模式、学习要求都是老师精心安排好了的,每天都有相应的作业,每堂课的内容也非常少,而大学不同,很多大学老师上课不完全按照书本,一节课的内容也非常多,作业却相对较少,学习计划、学习方式更多的要学生自己去制定和把握,这就让很多大学新生很不适应,感觉跟不上,学习比较吃力,慢慢地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学习有比较强的功利性

现今社会就业压力巨大,这就让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全面发展自己,总想着学的东西能跟就业挂上勾,因此象外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以及各种证书的考试报名大学生非常踊跃,而专业课、公共课大都是敷衍了事。有人统计过,光外语的学习就占用了大学生近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以上,这显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阅读全文

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

【摘要】构建大学生学习策略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我发展的需求。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方案在理论方面应注重不断调节自身学习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积累各类学习策略经验。在运动技能方面应注重提高自控能力,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自身运动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效益

一、构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不断学习及自我发展成为当下时代的生活主流。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大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以迎接生活、学习等过程中的挑战,这需要大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策略,不断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这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的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挑战,这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对自身能力发展的要求。

2、自我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及思维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有些大学生在校成绩优异,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其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联想能力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大学生学习方法是体现其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在经济发展时代,各个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型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研究

摘要:近些年,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下,高校师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使得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地方高校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三全育人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2006年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高校学风整体下滑等现象。又由于地方高校不同于国家级重点高校,在学生生源、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学风建设状况更为堪忧。因此,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科学有效的开展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兴趣,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成材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风的内涵

从理论上讲,学风有广义学风和狭义学风两种含义。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等。狭义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本文所指的学风是狭义的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学风建设即是指优良学风的营造。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分析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笔者对黑龙江省内多所地方高校进行了走访,并开展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5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状况较好,3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状况一般,1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状况较差。地方高校学风状况存在问题如下:

阅读全文

教育学教学对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摘要:在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入发展,不仅仅逐步落实和推广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同时高等院校、大专院校当中的学生人数也明显增加,这虽然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但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难度。其中就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大多数学生都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这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主要是对大专学生实施教育学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大专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教学对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三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大专学生;学习行为;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改善

虽然大专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同时也还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识获取效果。而在教育学课程当中,包含着较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一、对大专学生实施教育学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教育学学习,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更好的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方式,而对大专院校的学习实施教育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虽然大专院校的学生也属于大学生群体,但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专院校学生在知识获取等多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这会直接限制着相关知识的获取,不利于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比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白教师为什么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很难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1]。而通过实施教育学教学,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对自身的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阅读全文

专业导师在新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新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高校新生初入大学,受环境、个人影响,在学风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一新生不适应高校教学模式,出现无所事事的消极心理。大学教育不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采用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课程安排和进度与高中都有很大区别。如何在看似自由的课程安排中充分利用时间,做到知识获取最大化,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是一种考验。若大一新生不能快速地适应大学教学模式,那么就会出现整天无事可做的现象,甚至用沉迷于游戏、旷课逃课、考试抄袭来逃避应有的学习态度。这一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整个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是学风建设中必须重视、务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活让新生疲于学习。大一新生刚刚从高考的紧绷状态里“解脱”出来,身心俱疲,短时间内心理上不愿意再接触学习。面对高校针对大一新生设置的一系列包括军训、迎新晚会、学前教育在内的活动,新生自是乐此不疲。此外,新生需要时间适应大学生活和周边环境,这也会占据学生时间,为新生疲于学习的心理找到理由。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大学教育模式改变,学习方法自当随之改变,变被动为主动,由“为了考试”到“为了获取知识。”但部分大一新生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耗费时间和精力与学习效果不对等,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优越感,更甚者对自己产生怀疑,信心严重受挫,继而产生散漫逃避的情绪。

(四)社团活动过多使新生偏移了学习这一重心。各大高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调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校园生活锦上添花。大一新生参加社团活动无可厚非,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多的社团活动随处可见、甚至是名不副实的活动宣传往往让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大一新生跃跃欲试,占据生活的重心而忽视了学习。同时,新生甄别能力不够,极易出现同时参加多个社团,不停忙于社团活动的现象。这极大地耗费了学生的精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学习,而且情绪长期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稳步前进。

二、专业导师在新生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浅议

【摘要】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应加强“双员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应用问题,通过“双员制”教育模式,高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毕业之后遇到的就业困难的问题。本文从“双员制”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为主题,分析了“双员制”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双员制”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等问题,以此来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员制”;高校;管理模式

“双员制”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双员制”教育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有两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职员。企业与学校在地位上呈对等趋势,并且相互依赖,两者教学目标、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优秀的企业职员。“双员制”在授课教材方面具有双重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结合,更好的培养出拥有双重知识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院的授课教材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培训企业使用的上课教材是有统一的培训标准的,有效的把企业与学校结合起来,把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目的。

一、“双员制”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结合“双员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对的教育管理体系,主要以四个方面作为“双员制”血神教育管理的工作目标,分别是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大学生需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并且提高自已的职业技能,在日后工作时可以遵规守纪,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做好职业规划,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就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发展能力。道德素质是指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甚至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遵纪守法,同样要提高自身的公德心、爱心、文明修养以及诚信品质。身心素质则是要求了学生要有一定的健康知识、习惯和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谐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自我认知和心理调节有很好的态度,并且要拥有自控能力,适应自己的工作,并且有强烈的抗挫折能力。人文素质包含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工作时保持与他人协调沟通,在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操作和公文写作能力上应有所提高。

二、“双员制”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一)抓好目标教育

阅读全文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导引课建设

摘要:本文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导引课为研究对象,在CDIO课程改革基础上,以OBE理念为导向,即“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构建学生学习产出的课程评价结构和系统,使用不同的资源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有效地实现专业导引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

关键词:OBE;工商管理类;专业导引课

一高校专业导引课存在的问题

专业导引课在很多学校也叫专业导论课,专业导引课在国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到90年代,国内少数研究型大学,如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在个别专业开设过专业导论课。进入21世纪,随着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推广及普及,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专业导引课。有的学校是在工科专业开设,有的是在所有专业开设。总体来说,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开设专业导引课的数量、覆盖面还不大。通过文献调研,目前开设的各学校对专业导引课的定位和认识比较统一,认为专业导引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所选专业,了解课程体系架构、培养专业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科学规划未来。专业导引课主要解决的问题:(1)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前景及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导引课主要帮助大一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熟悉所学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了解专业领域前沿及发展方向。(2)大一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大学生活甚至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一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合理制定大学学习计划,科学规划未来。(3)大一新生尚未产生专业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导引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大一新生对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导引课改革思路

(一)项目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基于T-C改革理念,以OBE为导向,根据毕业要求定义预期学习产出(课程目标)—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学习任务)—评估学习产出(学习评价)为主线,落实课程目标的实现、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加强案例库、竞赛知识题库、素材库等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指导和辅助模式,优化课程考核评价组织模式,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效果,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