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咨询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咨询论文

地方性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基于地方性院校的特殊性,现有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根据地方性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部分地方性院校的典型做法,尝试探索更加有效的举措与途径。

关键字:地方性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工作模式

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发展,生活环境的复杂化进程,信息技术的革新变异,高校的异军突起,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墙,近些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肩负起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重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也存在一些不足,许多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步艰难,心理咨询中心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人力不足、硬件缺乏和财力支持有限是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作为地方性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们,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模式。

一结合地方性院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特点,应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

从现有的心理健康中心设置与发展情况来看,各高校的心理工作各有特色,发展情况各有不一。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肩负着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为学生免费开放个案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团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受地理环境和信息交流局限,地方性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起步较晚,中心的硬件配备不齐,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这类的教育资源匮乏,教学主体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因各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学校生源和地方经济的不平衡,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农村地区,更有部分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干涸状态,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这类学生容易出现缺乏自信、人际关系敏感、社会适应等问题。日益剧烈的就业压力,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地方性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以及职责所在,它同众多部门一样,肩负着服务育人,培养优秀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可以说,地方性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是融教学、培训、咨询辅导、服务以及研究等多方面职能于一体的机构。

二争取校领导的高度支持与关注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包括地方性院校在内的各地高校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这说明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层面多次下文要求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有专人进行领导和管理。各项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工作有条不紊的组织和开展。但是,这仍然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基于地方性院校的诸多特殊性,更要求地方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部门领导应在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不仅要形成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积极改变观念,争取到更多上级部门以及校领导的高度支持与关注,使得组织上更加完备完善,制度上更加健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力度更大,工作措施上更加切实有力,以保障心理咨询一整套完整的系统性工作的长效发展。

阅读全文

高校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后勤社会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快速、稳健地推动着学生住宿的社区化进程,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在高校社区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对于培养社会建设合格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我国2012年有关于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师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小学、初中和高中要配备心理咨询师,可以看到彼时对学生群体的心理研究没有包括大学。而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进行积极研究,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靶向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确保他们健康生活、学习以及就业。

一、评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评价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多角度判断和观察,包括智力水平、情绪控制、人格、自我评价、心理行为、意志力、适应力、社会交往。(1)智力水平:所谓智力是认知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执行力有着紧密联系。高智力的学生一般学习效率高,对一些事情有着超乎别人的观点,在学习之外有很多爱好且都能掌握得很好,让人感觉其是学习的天才。当然智力高的学生也会体现严重的偏科,比较钟情于数学或者语文等等。(2)情绪控制:能否很好地控制情绪,这是心理健康的主要一个指标。大学生随着毕业临近存在情绪焦虑,严重的控制不住情绪,特别是男生容易发生冲突。当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情绪失控的典型。(3)人格完整度:不完整人格表现不一,比如冲动、多疑、焦虑、愤世嫉俗、嫉妒、冷漠、暴力等等。不完整的人格往往会使人极端化,对他人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比如言语伤害。大学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将自己建立在比较封闭的圈子里,非常容易导致人格不完整。(4)自我评价:如果存在心理隐患往往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全面,或者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大学生中存在很多这样人,这种极端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主体对外界的沟通能力,自然而然影响到了主体的社会交往。(5)心理行为:大学生如果出现不符合实际年龄的举动,往往证明心理行为和年龄的不匹配。一般人认为这是心理年轻或者是老成。实际上这却是一种心理行为滞后或者超前,如果同时存在自我评价缺失、情绪不稳等,可以认为主体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隐疾。(6)意志力:健康者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拥有明确的目标、计划以及行动,更拥有果断的取舍能力。而存在心理隐疾的人,往往犹犹豫豫做事拖泥带水瞻前顾后,做事效率低,胆子小,这往往会影响到主体的人际拓展、主动工作能力。(7)适应力:心理健康的人拥有较强的适应力。初入大学校门有的人难以适应新环境,需要用数月才能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或者有的大学生远离父母情绪变化大学习没有动力,或者难以适应家里经济条件变化对朴素的生活产生恐惧。(8)社会交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会积极乐观,喜欢交朋友,而且在学习上见贤思齐。相反有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自我缺失、言行不一,或者对他人苛责对自己宽容,亦或者存在不纯的交往动机,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自我评价缺失、人格不完整或者情绪控制不佳导致的结果。社会交往能力决定了大学生未来就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其相对来说比较重要[1]。

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

张英在2011年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出网络调查,最终结果显示:提交文件人数为757人,其中612人存在情绪问题,占比80.8%;145人无情绪问题,占比19.2%;总人数中391人存在不同程度学业问题占比51.7%,这其中98人学习主动性低占比25.1%,有78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占比19.9%,功利化学习者221人占比55%;大学生适应能力问题者366人,其中221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占比60.4%,心理脆弱者108人占比29.5%,37人存在考试焦虑占比10.1%;心理行为存在问题的集中年龄段为18-22岁。由此可知,我国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情绪问题、学业问题、适应能力问题、心理行为问题。存在治理问题较弱,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高智商人群,基本上都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因为大学学习环境更加民主,社会交往方面障碍并不是很高。因此,这也就为本论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2]。

阅读全文

本科生毕业应用心理学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本文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例,对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方法、写作规范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本科生

一、毕业论文的现状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

1.选题性质

对2015年—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性质和类型进行频数统计,选题研究性质以联系实际的应用研究为主,每年所占比例均为50%以上,科研课题和基础研究较少。选题类型除了1篇设计型以外,其余全是学术论文型。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心理咨询或辅导的个案研究、实验设计等设计类课题明显较少。

2.选题内容

阅读全文

全员育人下的茶学专业学风建设

摘要: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茶学专业学生更是承担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在高校学习期间,理想和担当主要体现在学风上。不容回避的是,目前高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学风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生学习动机较弱,学习过程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汇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老师、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学生自身和家长等力量,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帮助茶学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术诚信,形成严谨的治学氛围。

关键词:全员育人;高校学生;学风

同志在给大学生的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茶学专业学生更是承担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在高校学习期间,理想和担当主要体现在学风上。不容回避的是,目前高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学风存在一定问题。

1令人堪忧的高校学风

1.1学习动机减弱。高考的压力卸去后,进入高校的茶学专业学生精神上不免懈怠。不管是高中教育促进学生全力备战高考,还是我国目前的社会潜意识文化,大多宣传高中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完全可以放松。因此,一部分本性勤勉的学生仍然保持高中延续下来的勤奋刻苦的学风,另一部分学生处于“放飞自我”得过且过的状态。高校学生入学之后,基本都是住宿生,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和管束,如果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自觉性,就容易坠入虚度年华的状态,甚至进了大学,相当于进了“养老院”状态。部分茶学学生学习动机不高,在上专业课时,先到教室的学生,往往选择坐到教室的后排。教室的最后一排,往往成为部分学生的“最理想的座位”。因为这样的座位离上课的教师比较远,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也较少引起教师的注意。他们在上课时心不在焉,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利用手机打游戏、淘宝、追等。一旦被老师发现,他们马上收起手机。可等老师一离开,又故态复萌,继续有利于课堂。甚至有的学生,整堂课戴着手机耳机上课,状态与手机同步,而并未认真听课。学生不注意听讲,如果专业课老师暂时没收学生手机,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过激反应,引发师生冲突。专业课教师往往也束手无策。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推迟了学生晚上入眠的时间,处于缺乏睡眠状态的状态,上课时无法专心,转入瞌睡状态。

1.2学习诚信下降。对于专业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学生常常怨声载道,对专业教师实施群体压力,力争让专业教师少布置甚至不布置作业。对于一定要完成的作业,有些茶学学生往往通过百度作业来抄袭。对于抄袭的作业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将网上下载的作业上交。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不够努力,因此在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对通过考试信心不足,就开始想走抄袭路线。每年临近考试之际,高校院校旁的缩印生意就异常火爆。学生常常将考试内容缩印到小纸条上,放在笔袋里、学生证里,夹带到考场,寻找机会作弊。除了平时没认真学习的,一些学习刻苦的学生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铤而走险地作弊。甚至学生中流传“作弊做得好,高额奖学金跑不了;作弊做得差,还有补考别担忧”的想法。学生的毕业论文,更是学习诚信“重灾区”。有的学生的毕业论文将多篇论文粘贴整合,直接形成一片逻辑不通的“杂文”;有的学生将别人的全篇论文重新用自己的“白话文”重写书写;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直接将别人的论文署名成自己的论文上交。

2全员育人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探索

摘要:

当前,高校心理中心的师生比例偏大且从业人员所受临床专业训练不充分,工作重心以咨询为主教育为辅,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普及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转型和发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大宣传,增强学生关爱心理健康的理念,将心理中心的公众形象由从问题干预中心转型为成长发展中心,从而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服务。

关键词:

咨询;教育;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逐渐凸显,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

在高校中,当前承担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门是学生工作处下设的心理咨询中心(各校称谓有些不同,以下统称心理中心)。高校的心理中心主要承担以下几项重要工作:①危机干预;②个体/团体心理咨询;③课程教学和讲座;④科研工作;⑤行政事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阅读全文

探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影响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阅读全文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教育对策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44.16%;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阅读全文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策略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