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问题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问题论文

心理问题视角下留守儿童论文

1留守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

1.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隔两地,家庭环境的波动令他们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了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因为缺乏感情依附,容易变得性格内向,遇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会显得失落和无助,长此以往会渐渐不愿意与人交流。调查显示有26.9%的儿童有寡言少语和焦虑局促的倾向,不加重视将会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封闭。

1.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5周岁以下,情绪相对不稳定,意志比较薄弱,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不容易解除对周围人的警惕和敌对心理。33.6%的儿童总感到自己在被同伴欺负,与人交流时充满戒备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教育和管理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若是不加以管束,长此以往还会有暴力倾向。

1.3认识偏差,内心迷茫

一些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家庭贫寒,父母能力低,才会远走他乡赚钱,从而怨恨父母和家庭并造成情绪的偏激。44.2%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拒绝与他们亲密,加深了情感隔阂。他们不能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未来感到茫然。大部分儿童缺乏进取和自律意识,而且没有人引导帮助他们,学习成绩和生活状态都落后于他人,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逃学、辍学,最后比同龄人提前进入成人世界。

阅读全文

探索本科护生的心理问题

作者:吴曼青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护理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最后阶段的临床实习中,本科护生们都面临着学业、社会、情感、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本科护生们均是青春期的少年,个人的世界观正处于成形期,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对外在刺激极其敏感、心理变化复杂,而对本科护生们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的心理问题却鲜有研究和关注。本文就此方面问题作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以期对进一步改善护理教学、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心理教学提供帮助。

1.常见原因

1.1与压力有关: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刺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由于刺激来源不同,我们所说的压力主要包括社会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1-2],这些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很多本科护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处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中产生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护理实习生今后的从业道路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多为独生子女,正处于特殊的时期[3],受其年龄的影响及文化结构、逻辑思维方式、思想成熟程度的制约,容易产生主观和客观的反应,而这可能是大多数本科护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1.2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有关:罗先武[4]认为:其心理问题可能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所致,并分析了4个原因:护理技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滞后,护理技能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对技能的迁移能力;部分带教老师的操作不严谨的负面影响,使本科护生在临床中不能尽快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与前期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影响有关,造成护生在实习中目的不明确,角色定位不准,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不可否认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关。

表面看来心理问题与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有关,实际上是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致。

2.对策分析

阅读全文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研究生的数量在逐渐增多,而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显著,基于此,本文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相关问题,从心理健康问题和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两方面入手分析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讨论高校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有效的管理实施手段。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心理健康;价值观念;自我教育能力

研究生心理健康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锻炼基础上。作为社会上的高端人才存在心理健康缺陷,这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紧迫的人文问题。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高校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应当有良好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也要学会科学面对心理障碍。

一、高校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现代社会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社会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思想对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新旧道德观的发展是在矛盾中逐渐统一。高校研究生在这样的社会思想环境下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过度追求金钱和权利,不仅失去了理想信念,甚至已经道德沦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研究生缺乏个性在所难免,学校的教育结果在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情况下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考虑到这一原因,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定要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有效改善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合作,优化研究生的心理环境。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往中国的社会环境只有较少数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根本不必担心就业问题,几乎每一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但是如今的社会形势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扩招,研究生数量激增,而目前社会发展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供需之间存在矛盾,就出现了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就业难就意味着现实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研究生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2.家庭和学校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医学生素质教育

1、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微观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医学人才应当医德高尚、知识基础扎实、医术精湛、服务优良、适应性强、富有竞争力和创新性。因此,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至少包括3个方面: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下,一部分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见利忘义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国内医疗费用上涨、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纠纷增多、医护人员不负责任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医学生很难对医疗行业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理解,难免会对自身的职业价值感到困惑与迷茫。因此,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帮助其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观念,担负起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大职责就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学识是作为一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科研活动等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这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中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承担医疗行业风险,经受失败的考验,与痛苦和疾病作斗争的必要准备。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高级医学人才的目标。

2、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2.1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递进式五年“不断线”的教育模式,研究与民族医学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基础知识、专业特点及学校地域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2.1.2对大学新生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

阅读全文

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

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情感调节,对学生自身而言没有太多实用价值、收获较小,没有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塑造学生的积极品质。运用积极心理学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与积极人格的形成,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提出的。积极心理学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挖掘人固有的、潜在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它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是处于对立面的。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一般采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引导学生自身去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预防和自我预防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似的人,更加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心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个体学生入手,积极预防形成从个体到普遍的案例分析,降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其关键的一点。

二、从积极心理学视域看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个性鲜明,追求自由与独立,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00后进入高校、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能够独立获得大量的信息,学习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了。这些发展变化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身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应跟随新时代的潮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丰富,以达到新时展的要求。

(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摘要: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立足一线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地气儿”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提出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将从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角度分析研究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阅读全文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通过分析心理问题与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辩证关系,表明心理问题是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通过提升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心理问题。因此,提升心理素质而非防治心理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文章还分析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四种典型表现,并指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考虑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心理素质培养机制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三个方面。

关键词:

心理问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樊富珉和李卓宝则强调“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2]。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强调预防与解决心理问题的背景下,明确心理问题与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辩证关系,对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辨析

从原则上讲,我们都赞成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取“教育”的模式,而不是“治疗”的模式,但现实中,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却始终存在[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防治心理问题还是提升心理素质(包括适应能力、心理潜能和健全人格),这取决于我们持有什么样的健康观。

阅读全文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教育对策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44.16%;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