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理论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理论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析(10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本土管理探析

摘要:

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研究深受西方管理研究的影响,变成了以西方旨趣和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研究,这既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也不符合我们的学术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当前,关于如何探索基于中国的文化智慧来理解当代中国的管理实践,进而发展中国本土管理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已经成为许多海内外华人学者热衷的研究课题。华为、乐高等优秀企业应用阴阳思维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商业的成功。国内外本土管理研究学者应凝聚中华文化的精华,把中华智慧归纳起来,发展成为有系统的理论架构。中华智慧可补充西方理论的不足,进而将管理之道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

传统文化智慧;本土管理研究;新概念;新理论

在过去一个世纪,管理学成为西方的一门显学。经过几代学者的探索与研究,管理学已被学术界确立为一门对行为科学有实质及重要贡献的独立学科,而管理学发展出来的概念和理论,例如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和一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以及麦卡锡提出的4Ps(营销组合)等,已被视为每一位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和掌握的管理工具和模式。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管理学的理论也随西方的商品及意识形态一起被引入并学习借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从事管理实务的高管人员及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开始反思以下两个问题:①植根于西方土壤的管理学理论和分析架构,是否完全适用于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例如中国;②中国传统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能否补充主要由西方发展出来的管理学的不足之处,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养分。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需要对中西文化和管理的差异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1东西方文化和管理的差异

阅读全文

建构主义视阈下公共管理论文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思路

1.研究现状

纵观以往文献,目前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层面的问题,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教师定位不准,投入不够;学生没有正确的态度。二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教学目标设置不切合实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学环节烦琐,流于形式;缺乏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三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大而空,学生写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缺乏,论文写作不规范等。基于上述问题,学者们探索并探讨了多元化模式教学和当前网络语境下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变革路径。可见,既有研究对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表象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于我们认清毕业论文教学现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经过梳理发现相关文献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现有文献的研究路径呈现单一化趋势,要么仅从制度层面来谈其弊端,要么只就教学过程来谈其问题,少数文献能兼顾两方面来分析但因没有明确的厘清而陷入混为一谈的尴尬境地,均难以廊清毕业论文现状的全貌。

2.研究思路

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考虑到毕业论文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为线下面对面授课方式),具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特点,为解决目前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空泛、缺乏实践、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等主要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拟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探索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思路。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重新界定了学习的含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做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指导提出的设想,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在以下的研究中,拟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近五年457篇毕业论文文本的分析,揭示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制度设计和现实问题,找出其机制弊端和人为影响因素,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本科毕业论文发挥它应有的检验和考评作用。

二、现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

阅读全文

工程认证下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研究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程教育质量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关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现有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毕业设计工作手册和累加式成绩管理方法的全过程管理策略,明确毕业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具体要求,建立毕业设计的系统性的全过程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15级和16级学生实践表明全过程质量管理符合工程教育质量认证的思想,是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过程管理

一、引言

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是本科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工程教育质量认证标准毕业要求支撑最全面的实践环节,是工程教育质量认证现场考查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专业能否通过“工程教育质量认证”的关键[1]。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会员国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扩大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毕业要求发生了改变,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2]。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设计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3]:一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主要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二是毕业设计的分散式管理方式难于进行日常管理、检查、执行和考核。三是部分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而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不符合工程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是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工具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文献分析、总结和使用。本文针对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有效结合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在不同的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建立和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二、毕业设计流程及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问题,在原有毕业设计各环节基础上借鉴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理,设置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答辩,多方面多角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流程及全过程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一)选题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首要问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首要问题。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指导规范》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要求指导教师尽可能从科研项目中提炼毕业设计题目,且避免理论性过强学生难以完成的题目。已就业签约的学生可选择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确定论文题目。已确定读研的学生可选择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确定论文题目。为了确保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在管理方式上采取毕业设计题目申报制度,系部根据选题指导规范进行初选,提交至毕业设计选题审核小组(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长构成)进行审核,经过两级审核并经学院批准后的题目才能作为本年度的毕业设计题目。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

近年来,我国公共治理领域改革和实践如火如荼,医疗、卫生、体育、教育、行政、环保、治安、扶贫等领域均迈出了治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热情高涨,产出一大批优秀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逐步实现了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向[1]。那么,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进展情况到底如何?目前,已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文宏[1]、陈振明[2]、张康之[3]、孙晓春[4]、施雪华[5]、陈天祥[6]、周燕[7]等学者就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景怀斌[8]、朱春奎[9]、王洛忠[10]、陈那波[11]、托尼•布瓦尔德[12]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视角看,公共治理研究是对公共管理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公共治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演化出的新的研究主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什么?目前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何?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善我们的研究范式?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研究的相关度及期刊的规范性、权威性情况,本文选取公共管理学科国内四本核心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选取,时间设置为2001-2017年,词频设置为“模糊”,按照篇名带有“治理”或“公共治理”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907篇。考虑到研究的精确性,人工剔除掉会议论文、书评、访谈、新闻报道、征稿启事、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文献,又去除掉重复文献,最终得到样本论文803篇。

(二)分析指标

基于研究需要,本研究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一是研究关键词。主要考察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用以分析得出研究的类别和研究的热点。二是研究群体。主要考察研究者的工作单位信息,以得出研究者的群体分布情况。三是研究类型。主要考察研究的论证信息,以得出研究的方法取向和逻辑思路。四是研究目的。主要考察研究的目标取向,研究是基于概念介绍还是为实践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五是研究获得的支持。主要考察研究中获得的各级别基金的资助信息,以得出研究获得的支持情况。

(三)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心理学实验课程系统建构

 

科学心理学从诞生之时起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以实验的手段探讨人的心理现象并为人类服务,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心理学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使其在专业学习中能够真正把握专业基础和实验研究的精髓,为其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这正是心理学本科教学需要研究与探讨的关键问题。心理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正是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入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   一、构建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模块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基础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经常因学习重复内容而觉得枯燥乏味,并导致对所学科目失去兴趣;知识陈旧,讲授的理论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不仅内容枯燥,很多理论与实验方法与当前的实验研究脱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晦涩难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学生理解和接受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产生畏惧心理。[1]   面对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借助当前课程改革的模块化理念,我们在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中设计了多课程协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构想。作为心理学的专业人才,要对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就必须运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独有的视角及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独有的方式就是运用量化的方式来探讨人的心理与行为。因此,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掌握用量化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而实验心理学等课程正是培养学生量化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所以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认知心理学》三门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相关课程为依托,通过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实验心理学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应用三大课程模块,在模块下构建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训练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方法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增进本科教学效果。这种课程设置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实验心理学教学体系的问题,既减少了课程有效时间资源因内容重复而消耗,同时又发挥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最大作用,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多课程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和掌握的程度出发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实验和练习等活动,这种灵活的内容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重点,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形式   纵观当代教学改革的实践,无论是建立在何种理论基础上的研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都强调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基础的必要性,因为缺乏基本训练的研究者是难以真正运用本专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基础的训练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才能便捷高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双基”功底。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不比例外,也要以课堂教学为支撑,探索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化形式。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讲授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认知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实验设计原理,使学生建立实验类课程的基本知识结构。实验类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的讲授,更注重量化研究方法的训练。因为量化研究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真正领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精髓,形成心理学领域独有的思考方式,形成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并有助于其在日后的科研与生活应用中发挥作用。因此,实验类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要注重“授人以渔”,有效地运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讲授教学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理念、掌握实验和认知研究的理论和相应的方法,能够理解实验研究成果及其设计思想,真正体现心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化训练的深厚的专业素养。   其次,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研究性小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心理学科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借助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生不同研究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学术沙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心理实验研究的新成果,并在沙龙中讲解和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报告的独特的研究视角、精妙的实验设计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体会与消化课堂所学原理知识、研究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再次,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永远依赖老师,而是为了实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发展出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今后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立足社会,更好的适应与发展。因此,教学改革从改变单一的以死记硬背为主的考试模式入手,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效果考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具体操作上,采用笔试、口试、实验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在实验训练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学习潜能   良好的实验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介入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领域,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前提和方法基础。[3]因此,要提高心理学专业建设水平,必须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课教学。[4]以实验训练为依托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正是实验类课程的精髓。实验教学与训练要模块化,不仅给学生实验训练的时间保证,而且给学生实验拓展的机会。   第一,充分发挥心理学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为学生树立科学实验的基本信念,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为理解心理学实验原理和阅读心理学实验报告奠定基础。#p#分页标题#e#   第二,向学生开放心理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新型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开放式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5]定时开放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资料,为学生验证经典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控制实验过程提供空间,为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并验证自己的构想、疑虑以及有新意的小设计,增加学生对枯燥、繁琐的实验研究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完成创新实验设计的实验操作和学年、毕业论文实验设计操作,开发实验室的应用功能。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中如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实验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学生实践演练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真正有利于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和实验训练,有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尝试,为创新实验设计和论文研究实验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指导,使学生的创新设计得以实施。经过扎实的心理实验训练,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实证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不仅促进了多数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与能力,在学生后续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心理学专业实验类课程改革一直“以模块化多课程协作培养学生实验心理理论素质为核心,以心理学实验训练为支撑,以教学方法优化为手段,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改革思路,并在2006级本科生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该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达到本专业的新高,而且学生就业适应性较强,这体现了学生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较为自信,也基本实现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衷。当然,心理学专业实验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仍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需要不断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发展内容予以充实,更需要所有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心理学专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阅读全文

人本管理中教育科研管理论文

一、人本管理理念对推动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人本管理”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组织内所有成员作为开发和服务的重要资源进行管理,其核心理念即尊重主体,关心个体,激发人的创造欲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本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它的出现有效地将管理与人本进行了融合。随着教育科研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注重制度制定和执行,似乎将工作的主体剥离于工作之外,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抑制了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探索热情。因此,将人本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科研管理,对于加速教育科研发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本管理中“本”可以理解为“根本”、“本位”,即将人本身视作生产和管理的关键要素。就目前而言,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科研机构设置空缺,学校通常设置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等机构,却不设立教研处,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自然缺乏专人的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管理不接地气,教育科研重点往往体现在撰写论文,上报创新成果上,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三是教科研活动“含金量”低,教研活动多局限于制订计划、统一进度、优化教学设计,缺乏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缺少专业性的课题研究;四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绩效不能挂钩,导致教师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纵观当前学校科研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持久性都得不到开发。因此,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将教育科研的地盘还给教师自己,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施展拳脚,是未来教育科研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人本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科研管理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准则。

人本管理以人自身为管理核心,以促进个性发展为趋势,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因此,矫正以往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准则:一是遵循个性化发展准则,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资源配备、岗位调换过程中,必须以教师本人的意愿、能力及长远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依据,应当允许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遵循引导性管理原则,要求管理者放下“架子”,和所有的科研成员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用有效的引导代替死板的命令,协调并帮助教师完成研究目标;三是遵循环境创设准则,以人作为科研管理的主体的管理模式中,必须为科研人员配备设备、空间、设施等优良的物质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顺利进展;四是遵循高素质管理准则,为了实现高水平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挖掘科研人员内在潜力,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可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阅读全文

护理专业网络信息化管理论文

1有利于护理队伍建设和合理分配管理

在江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的网页中,有首页、护理部简介、新闻动态、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天使文苑栏目,还有副栏目是医院首页、网站地图、护理邮箱、院规政策和联系方式,很详细地开展了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护理部是在医院分管护理院长的领导下,实行护理部主任、护理督导、护士长三级管理,有成员组成介绍,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全院护士培训考核、继续教育进修、实习生管理以及各项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制度的制订与修订工作等,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些事务既全面又省时、方便。对全院护士能快速有效地组建、分配,分工合理,各科室老、中、青护士相结合,高、中、初级职称相搭配;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各科护士长排班信息及各护士的工作动态,通过各科的语言提示系统来垂直领导各科护理工作。有了统一的全面的领导,才能有利于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合理分配管理;另外在新护士的招聘方面网络信息化管理带来双向选择的渠道,新护士可以通过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了解该医院的护理情况,护理部也可从联系电话或护理邮箱中收到应聘护士的简介等,就可快速、有效地了解新护士的基本情况,利于护理队伍建设。

2有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在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中的护理信息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理排班信息及以各科室护理站应用的最多的护理语言提示系统,语言提示系统可按时语言提示各位在班护士准确地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还有试行的电子护理交班等等,护理信息化管理后可有效地降低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也使护理跟上当代飞速发展的脚步,翻开护理工作的新篇章,为护理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常规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可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栏目输入,图文并茂,使护士达到规范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护理理论

在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有护理教育及科研成果交流栏目,可以学习目前先进的护理理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在此护士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应用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在此大力鼓励护士们在护理的学习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实践中学到的新东西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更多的实践,不断提高护士知识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提高护士的护理本领,例如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从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友情链接可以很快地查出诸多的护理期刊,很快捷地查阅文献和网上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护理理论,真正意义提高了护理内涵。

4有利于拓宽护理领域的横向联系,开阔护理服务的范围

阅读全文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问题

[摘要]各省建设省级“双一流”有利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形成高等教育金字塔生态系统。“双一流”建设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契机,但是地方师范院校存在管理职能错位、师资结构失衡、经费投入偏低、学科评估偏颇等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教育学省级一流学科需要实施科学管理、优化师资结构、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评估,为建设教学一流学科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一流学科

一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背景分析

2015年,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指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高校优化学科结构,打造更多学科高峰。为贯彻实施好《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提出: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等均根据《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双一流”建设政策。地方“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出台,为地方师范院校争创省级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提供契机,从而助力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2017年9月国家颁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一流大学42所,其中师范院校2所,占比4.76%,地方师范院校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地方师范院校1所,占比1.05%,一流学科建设总数465个,教育学一流学科2个,占比0.43%。总体而言,地方师范院校院校教育学学科被边缘化,给其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问题

(一)管理职能错位

一流管理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到一流学科建设的成败。地方师范院校管理层缺乏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思维方式固定,管理机制僵化,致使师生缺乏批判精神,无条件接受和执行管理任务,为管理层服务。地方高校重大决策的制定几乎不涉及师生建议,管理者对师生很少进行人文关怀,机械的管理理念使职能错位。高校管理除规范教学科研活动外,最重要的职能是服务教学科研活动。通过对7所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36位领导者进行访谈,仅22.2%的领导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大多数教育学学科领导缺乏教育管理基本技能,使管理职能错位,这对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