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教育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教育心理学中案例故事法的应用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具体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和局面,进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此,在心理教育中实施案例故事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心理教育体验,达到良好的心理教学效果,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中职;职业教育心理学;应用
前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具体行业具体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具有相关专业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具体岗位的实践工作。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在经济升级的过程中,具体行业的工作将进一步细化,所以具体岗位的工作拥有更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这种工作岗位一般人员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接受过对应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培养和发展各个行业的专业性人才,为社会、企业提供大量职业性人才,不仅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整体性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更是确保社会经济达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们非常关注相关专业具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这是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但是,针对职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教师不仅仅需要注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对学生精神、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促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水平和状态,确保学生在身心方面达到健康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人才培育的一个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就业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基于此,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心理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和心理学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中,案例故事法是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出积极作用的一种新型心理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以简单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为学生介绍各种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将心理学知识以生动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呈现出来。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心理学学习体验,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良好的心理学教学效果。
二、案例故事法在职业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运用方法分析
体验式心理教学设计思考
心理教育所追求的最境界就是教会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疏导。体验式心理教育能较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它提倡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或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体验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 一、体验式心理教育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环境 许多学者都曾对环境因素对体验式心理教育效果的影响进行过研究,目前共同的观点认为当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体验活动时,效果比在熟悉的环境中体验的效果更深刻更好,对学生的经验影响更大,首先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它会促使学生体验“不协调”的心境,如焦虑、紧张等,然而,克服了这种因环境而造成的不协调,学生可获得许多正面的利益,如强化自我概念等,并更好地促进自我成长,并且学生因为参与的兴趣受到激发以后他们将会投入更多的热情来丰富环境,让自己也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从而创造了一种相互作用。传统的心理教育,对在自然环境、课堂外的学习环境采用甚少。但人们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他们的适应性才得到更好的成长,户外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体验式心理教育较好的地点或背景,更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二)活动 活动是影响教育成果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一切成果都源自于参与活动。好的活动就是适合参与者个人需求的活动,一个好的活动有几个重要的要素:①挑战性②富教育性③可成功的④可自我选择的。因为成功体验可以增加正向的活动成果,所以成功是活动最重要的要素。 (三)处理经验方法 1.让由自己说话的模式:参与者必须自行处理经验,教师不帮忙引导处理; 2.户外冒险学校模式:教师负责领导讨论、提供咨询以促进经验处理,这种模式使活动和参与者的生活有了联结,鼓励参与者反应与讨论经验; 3.隐喻模式:以隐喻的方式设计活动,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挑战。这种模式有着前面两种模式的优点:直接的体验、反应、讨论。所以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以上三种模式历程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目标采用不同的模式,或者几种模式联合起来开展体验活动。 (四)教师 体验式心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除了能影响活动结果的能力外(如引导技术、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等),许多潜在个人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教师个人背景、个性、人际互动关系等。优秀教师应具有以下人格特质:机灵、具有领导力、体贴、富于想象力、直率和有创新力等;教师自我概念越高,则越能促进参与者自我概念的积累。教师的人际互动关系也是影响活动成果的因素之一,尤其是易于被接受的、会鼓励他人的、不会批评他人的教师被认为是影响参与者成长的要素之一。 二、体验式心理教育方案设计的原则 要设计效果好的体验式心理教育,应注意下列原则: (一)选择或设计环境的新奇性 通常结合学生学习原理设计一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游戏或案例,既有户外的拓展训练,也有室内的动感游戏,充分运用灯光、音乐和活动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在精心构建的学习场景中,实现学生与生活和工作情景的链接,通过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游戏和案例的全情参与,在新奇的情境中获得主观感受,且记忆深刻,并在激励和分享中,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尽量让学生在互动和相互帮助的心理氛围中学习,要求学生在互动中忘记自己真实的社会地位或职位,用归零心态来参与活动,借由新奇的环境,使个人脱离了旧环境中的优越感。 (二)设计活动时应加入培养团队合作、活跃人际氛围的活动 在和谐良好的人际氛围下,成员能更好地开放心灵,更真实和深入地参与活动,从而有更深刻的体验,因而设计 活动时应考虑到加入培养团队合作的活动,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让每个人都发觉个人在整体团队中角色扮演的重要性,真实地感受个人是小组中的一员。唯有小组的凝聚力才能创造出有助于真实分享感觉的气氛,促使组员彼此分享感觉和想法,并以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化解冲突,在团队的动力中学会成长。 (三)选择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具挑战性的活动会促生个人的成长,因为这些挑战会制造压力和兴奋,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力和小组合作。在有压力的小组情境下让人能互相扶持与帮助。置身于知觉性的危险情境或挑战中,个人会因他人的行为工作而互相依赖,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当小组面对较大的压力时就更能增加小组成员间的社会联结。 三、针对中国人特点的体验式心理教育方案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体验式心理教育源于国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在设计上还应考虑到与本土文化特性、传统教育的融合。 (一)与民族特性的融合 西方更侧重于个人的心理感受,强调个体独立性,因此在体验式心理教育活动中安排较多团队协作项目,即在考虑个人的基础上兼顾到团队的凝聚力。由于传统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形成了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个体不太张扬,这就导致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个性泯灭。我国的体验式心理教育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应以本国文化为主轴,在熔炼团队的基础上兼顾到人的个性解放,在课程设计时有针对性的设置个人项目,如锻炼勇气、挖掘潜能、创造性思维等等。同时也要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集体的基础上挖掘个人潜力,考虑团队同时兼顾个人,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因才分工,发挥出个体积极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与传统心理教育的交叉融合 体验式心理教育倾向于给学生一个新的环境,让其通过自我体验来发掘自身潜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技巧让其改善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体验式心理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于理论性的内容较少,这恰恰是传统教育的优势所在。所以为了使两者能够交叉融合,在中国特色的体验式心理教育中,应对其流程作进一步的改进。体验式心理教育的经典流程是“经历一反思一归纳/分享一应用”,国外侧重于学生自身的归纳与分享,学生在项目结束后的分享过程中参与度高,每个人都会极力表达自己;国内情况不尽相同,有时会碰到活跃型团队或沉默型团队,不同的性别和文化素质以及来自不同地方等原因,学生表现各异,这就要求教师较强的个人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加“提炼”一环,由教师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的教育收获。 (三)根据不同的群体设计方案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民族个性张扬,有的民族略显含蓄;有的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和禁忌,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应考虑不同民族的特点。中国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南方比北方发达,西部较东部落后; 不同的地区人的观念不同,有的超前,有的落后,所以在实施教育时,也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初中生心理与家庭教育研究
【摘要】作为初中老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同时家庭教育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对二者进行探讨,主要就是考虑二者的结合。作为老师要在进行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任何情况,都要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出发,从而进行合适的处理。以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教学与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几点优化措施,旨在为初中老师在教学与心理教育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学;老师;心理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新时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与心理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主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具体的开展。作为老师,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对学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辅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初中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形式化。我国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老师片面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进而对心理教育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心理教育进行细化,也无法实现有效的落实。将教学与心理教育形式化。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也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很多时候都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和辅导,将工作作为首要,却降低了对学生的关注。
2.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方式有待提高。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有技巧的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方法不能过于单一,传统的说教模式在当今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下很难有长远的应用。目前,我国初中生个性明显,如果在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方式,只是通过说教或者是指责来进行,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造成得心理教育失败。因而,为了保障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
高职生外科护理课程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对护理高职生的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方法在高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在课堂内外开设故事分享会、影视剧赏析、情境模拟、关爱活动。课程前后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课程后,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前(P<0.01)。结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增强了护理高职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于人的关注,人个性的重视,人需求的满足,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它的特点,一是具有可培养性:人类自身的素质,能够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培养而强化的;二是具有可测量性: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关怀本身是可以被测量的[1]。多年来,高职医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疾病治疗等为主,导致基础教育注重应用科学的学习,忽略了人文科学的熏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是目前国内从事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如果教师不做出引导或教授,学生不会主动关注服务对象的生命价值、深层需求、身心整体和个体差异。为了更好地帮助护理专业学生们理解“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关怀护理模式,引发她们对护理目的、职业价值的思考,提升自身的沟通、理解与帮助人的人文关怀技能与修养,本课题组借鉴国内人文教育先行院校的做法,在课堂内外开设故事分享会、影视剧赏析、情境模拟、关爱活动,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1研究对象
选取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131名,其中女生116名,年龄19~21(19.9±0.65)岁;男生15名,年龄19~22(20.5±0.58)岁。学生已完成护理导论、护理心理、常用护理技术等与护理人文关怀相关的课程,同期开设的相关课程还有护理伦理。
2方法
2016年2月—6月,依托外科护理课程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网络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在“互联网+”新时代,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现有国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网络渗透式教学,即以互联网信息化的各种应用软件为依托,集知识、体验和活动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微信授课、蓝墨云班课、映客直播等。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渗透式教学
0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教育形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互联网+”心理健康课程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2016年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一、教学案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特点
1.案例素材的单一性。地理案例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教学目标整合,经过整合的案例都是有重点有目标的案例。而在实际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案例不仅让老师觉得枯燥,学生们也会觉得厌烦。教师往往很难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即使是在社会新闻报道上找取的案例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些教学案例虽然源于生活,但是能不能使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整理和斟酌。
2.案例的可读性。案例的可读性决定了学生对这一案例的关注度。案例中的情节、故事发展、结局都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一个好的案例具有超强的可读性,当学生失去对案例的兴趣,案例就会失去它的作用与意义。所以,案例必须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东西,又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优点与作用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而是以讨论为主,强调启发式教学,以关注学生的切身体验为老师的主要任务。同时,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好地实现了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双线交流。此外,案例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用:(1)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晦涩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案例包含的地理原理。(2)案例教学可以让静态知识变成动态化、过程化,使枯燥无味的地理学习变得充满乐趣。(3)案例教学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牢记这个案例,并且通过案例解决类似的地理问题。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例
翻转课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升,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处理好人际和社会关系,促进学生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开展针对心理教育的多门课程,现阶段明显无法满足该目标,且学生易产生“抗拒”心理,最终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笔者发现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效性。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总体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理论”为主,教学方法上灌输式的教学弱化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效果。而作为一门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最终成为学生简单的识记知识点的课程。
(二)学生的学习模式较为被动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整体以教师讲授为主,所以课程整体由教师设计,在课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均由教师决定,学生无法参与进课程的设计中去,因而在课程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的整体思路与学生的想法及课程的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等方面的匹配度基本由教师的“教学经验”决定,难免会使一部分学生的在某些知识获取上效果不佳。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地理教学方法依据与原则
摘要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不同途径,可以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六种。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教学环境等。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多样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
关键词
选择地理教学方法;主要依据;基本原则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是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地理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类型
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课型的不同、地理知识属性的不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等角度来划分。为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以自学探究为主和以参与体验为主的六种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参观法、演示法等;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