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健康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健康知识

事业单位基层员工心理健康培训需求

摘要:探讨新疆基层事业单位员工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培训需求情况,为今后心理健康的培训提供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理论支持。本次调研采用心理健康培训需求自编问卷,对新疆地区某事业单位89名基层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初步访谈。结果显示,90%的基层员工表示需要增加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基层员工生活中压力和动力主要来自于事业;基层员工心理健康知识较为缺乏、压力应对策略单一;希望心理健康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新颖有效;希望心理健康培训的内容多集中在提高工作效能、人际关系处理和压力管理等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上。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训需求

为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基层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切实关心基层职工的心理、工作和生活,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压力的调适能力。也为分院能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新疆信息工程学校少民培训创新团队于2018年5月和7月分别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和北疆的基层事业单位进行调研。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8年5月和7月随机选取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和北疆的2个地区局、2个市局以及6个县局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发放问卷97份,有效问卷89份。其中男性50人,女性39人。基层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95%,其中硕士1%,本科占64%,大专3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的占46%,31-40岁的26%,41岁-50岁的22%,51岁以上的占6%。参加工作年限为10年以下的占51%。被调查者的家庭情况显示,未婚的占28%,已婚的占72%。其中有孩子的占61%。

1.2调查方法

阅读全文

中学图书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这种高素质就包括了心理素质。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在这个阶段引导教育得好,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拥有丰富馆藏的中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1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1]这表明,在现代社会仅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不能算作健康。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对不良心理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活动正常地发挥功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与心理问题,开展心理障碍咨询与辅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社会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地发展。

2中学图书馆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如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对外交流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变化给中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但其中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正面、积极的影响是经济发展、国家强盛会使中学生的信心、成就感普遍增强;负面、消极的影响是价值观念多元化所带来的心态失衡,竞争加剧、升学应试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休学退学,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心理困惑、抑郁,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和某些社会负面现象也会带来心理干扰,甚至导致犯罪,所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机构,除了传授知识,更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所作为。而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学图书馆要充分挖掘潜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阅读全文

略议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过于功利化,优先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过于僵硬,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斥着空洞的说教,缺少耐心的疏导和启发。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面对当前这一复杂问题,加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探索,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而且还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虽属于不同学科,但是教育目的存在交叉现象,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另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综上所述,能够清楚地看到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但是十分有必要,而且确实可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探讨

(1)教育观念方面

阅读全文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摘要:大学时期是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社会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各专业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体育专业性较强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天然缺陷,遇到一些挫折和困惑时,更容易会感到十分失落和沮丧,导致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自身存在的基本缺陷和主要不足,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理论思路和实施方法。为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

一、绪论

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加强高校开展大学生体育健身运动体育项目综合活动心理健康能力素质教育建设工作,既是不断稳步促进高校开展大学生健身体育活动综合健康心理素质的基本综合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努力建设构建和谐美好健康和谐校园的基本有力力量保证。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

阅读全文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我国社会经过了长期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正是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竞争压力愈演愈烈,而这种高压态势也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变化发展延伸到了我国的教育系统之中。显然这就造成了我国教学结构中的对心理健康教学的态度变化。也正是因此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之下越发强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学疏导,并试图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使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疏导技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教学发展背景之下,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教学定位进行系统化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自我疏导

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依据这些知识自我解决一定程度的实际心理问题,保障学生安然的渡过中学学习阶段。现代社会普遍认为校园里的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因此就不应该会有过多烦恼,这是一种偏见。只要是人类就可能出现心理活动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使学生在面对自我的心理问题时可以有效的去解决。目前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式,本研究即是针对此教学方法所开展的。

一、使抽象为具象,教学理论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教师最易发现的一种现象是学生的心理压力与问题较之于成年人不仅不轻松,甚至来源是多方面的。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没有经济压力的困扰,但这也意味着中学生的精神注意力会被分散到其他方面中,如:同学间的交往压力、升学压力、学业压力,甚至是来自于家庭方面的精神压力,这就使得中学生的精神压力来源与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当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时,在其面对这些心理压力时是无法将之完整的倾诉出来,这是由于这些压力的描述都极为抽象,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生很难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这就使得学生在寻求帮助时会有负面作用。因此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式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即在于此。案例教学法是依托案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具体的感性案例将抽象理论展示出来,这将有利于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与理解。例如:在教学“叛逆心理”这一知识点时,我就举了相关的案例,层层分析,使学生明白了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并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通过这种原理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别,并对照自己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与家长沟通。这显然有助于学生自我调控心理问题。

二、师生互动交流,构建和谐课堂

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想要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多多进行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愿意对心理课堂学习投入时间与精力。在此基础上的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交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再由教师总结。而在这其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要引导好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偏重于对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引导。例如:在教学“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时,我没有急于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而是交由学生进行讨论。但学生在这场讨论中的表现则较差,其观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没有“抑郁症”,说自己抑郁症患者的人都是矫揉做作,另一派则认为“抑郁症”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当一个人出现“抑郁症”的时候其他人就不应再靠近此人。可以显然的发现,这两种主流观点都是不科学、不理智、有失偏颇的。作为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案例教学引导,使学生了解到“抑郁症”既不可怕也不容忽视,这种有理有据有节的师生互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阅读全文

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

综述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分析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的高校健康教育模式,以期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教育;高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些与大学生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等原因有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实现梦想的基础,他们未来健康的使命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等多个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1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高校医务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目的是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和健康保障,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郭杏玲[2]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知识了解的调查显示,只有11.5%的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较多,70.3%的学生对健康知识有一些了解,18.2%的学生对健康知识几乎不了解。还有调查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不少大学生熬夜大网络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到凌晨不休息,不到上课时间不起床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3]。针对大学生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少年的婚前性行为已较普遍呈上升趋势,未婚少女的人工流产率也逐年增加,绝大部分意外妊娠是由于无避孕措施的性行为所致,性传播疾病的高发年龄也集中这个阶段,很多研究证实,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期,急需掌握健全、科学、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以指导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内在需要,从各高校内部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来看,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王银兄[6]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问题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内容不系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医学化,发展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用性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度良好和道德健康是体现了现在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具有高校优势、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特征的健康教育模式,已是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1946年召开的世界心理卫生大会将其定义为:身体、智能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即高职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性各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后,各高职院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以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现象为对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新的转换。因此,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13年我们采用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对本系统二校区的全体新生进行了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如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等。调查中发现,24.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困扰。从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本院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高中生相比,本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有较大提高,但从横向上来看,本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自我认知能力仍有较多不足;第二,学生普遍缺乏健全的心理防御机制,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易产生极端行为;第三,学生敌对、偏执等心理特征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四,本校部分学生思维缺乏定向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常有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想法和冲动行为,还常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大脑发空,记忆力下降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保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开发实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和长效机制,并获得了一定经验与成效。

(一)组建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阅读全文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渗透

摘要: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渗透的重要性,并探索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渗透

体育课程是小学的重点课程,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尤其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学积极渗透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重点偏差、忽视学生个性、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缺乏心理健康的渗透。针对这种情况,小学体育教学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渗透的策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意义深刻。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重点偏差

现阶段,有些小学体育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和学生的体育成绩,常常采用通过学生体育成绩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重点偏差。体育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然而,教师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体育技能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导致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忽视学生个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