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健康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弹性启示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对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分析目前在对军校学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探讨心理弹性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效果,并分析心理弹性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如何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行使用,探讨心理弹性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意义。结果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面临危险或是遭受重大压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压力事件均为主要因素,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使用心理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论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弹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使用,让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展开,并保证到军校学员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对其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军校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军校和地方大学在管理制度上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从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要较快的适应军校的环境,对其心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目前对军人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军校学员的行为规范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有限时间之内要实现从普通群众高中生转化成为军校大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因此这就对军校新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较多的研究显示,在目前军校教育,即军事训练+专业学习的教育模式之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及时的适应,这就形成了一些军校的开学时期出现的新生退学现象。同时军校新生个人主观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军校新生教育无法较好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军校学员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针对目前军校新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心理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心理弹性,能够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1、心理弹性的概念

阅读全文

美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美术是一种很古老的艺术形式,而美术教学也在现代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美术教学中,思想引导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美术教学的思想方向的正确和美术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对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中的方法。这些研究对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方法

美术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不同的记录形式,将人们所要表达的艺术思想记录在纸张、木板、墙壁等地方。而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在教育与引导人们的心理成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现代教育事业中,人们将美术教育视为很重要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同于常规的知识教育,它更加注重对人们思想思维的教育与引导。因此,美术教育的思想方向是很重要的。为了确保美术教育的思想方向的正确与美术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在本文中,我们拟通过对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探讨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教学中的方法。

一、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将美术绘画的技巧教授给人们。除了绘画技巧外,美术教学还担负着传播美术文化,探讨美术发展方向等任务。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人们思想思维的引导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方式,相比其他的知识教学,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学员的思想思维的引导。而在思想思维引导的过程中,心理教育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人们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美术教学中,确保美术教学的顺利健康发展。达•芬奇画鸡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达•芬奇的导师为了磨砺达•芬奇的心境,要求他每天坚持不懈地画大量的鸡蛋。在这一过程中,达•芬奇提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绘画功力,还有自己的耐心、观察力等等。而这就是一个很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美术教学中的例子。通过达•芬奇画鸡蛋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对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学的成功性上。一个成功的美术教学,必然离不开心理上的磨练。而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学设计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中却存在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和心理学课相混淆、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设计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要力求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与方法;课程形式强调体验,创设生活化课堂;课程内容要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寻找切入点;课程引导保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中立。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自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干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途径。[1]且以班级心理辅导为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2]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在忽视学生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细致的探索。如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者们的强烈愿望。[3]

阅读全文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去投入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去,而且进行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其很快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并且在短时间内还具有旺盛的持续力量。

2.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需要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一些剧烈的运动项目,比如跑步等耐力运动,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在心理上事先对这项运动的特性有所了解,这样的好处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在认识体育运动的益处后,对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抱有一定的期待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作用

1.田径运动是一种竞争性较强,发展小学生体能的运动,在走、跑、跳、投等项目的练习中,锻炼小学生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能力,要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就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累,承受自身和外来的压力,比如,耐力性长跑项目,这是对小学生的体能和意志考验,是要学生付出长时间的体力和忍耐力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球类运动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学生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过程,调整心态,保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抗击焦虑情绪的产生,稳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体操运动是以协调性为主的体育项目,舒缓学生的心情,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双重功效教学。在体操教学在中,加大动作难度,实现新的跨越,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紧随其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如,跳箱、器械体操,鼓励学生战胜高度的勇气,克服恐惧心理,锤炼学生的意志力。

阅读全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途径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阐述,以教育观念传统、忽视积极心理学、心理评价体系传统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了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旨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年来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但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以消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但其并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被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动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让其能够更加准确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已有的心理学知识与测试手段,探究人们的积极思想与道德行为。积极心理学一经提出便受到广大心理学者支持,形成积极心理学研究思潮,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探究方向集中在人的积极方向上,强调人的积极作用。而心理学则主要体现在鼓励人的行为端正,提高道德品质,运用心理学知识,激励人积极向上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内涵便是,通过应用心理学,帮助人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时,注重人在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强调在面对就心理问题时,应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心理问题。基于此,积极心理学对诸多心理问题与心理现象进行了重新研究与探讨。其从两方面对其展开讨论,其一,注重人的内在,对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的引导作用,人利用自身的道德品质,缓解相应的心理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应激发人们的潜能,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精神,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其二,关注外在积极因素,在积极心理学中,其对问题的观看角度并不相同,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转变心理状态,进而形成自我修复过程。因此积极心理学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理冲突,帮助人调整心理状态,使其建立不断发展的心理状态。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激发潜能,人对自身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划作用,进而形成其满意的生活方式,因此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其心理学内容也在不断健全,所包含的范围也愈发增多,首先,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与集体两个方面的状态,在个人方面注重对健康价值观的形成,集体方面则构建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集体组织系统。其次,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张,其中积极心理学被应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了极大的教育果,推动其发展。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改革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关心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很多不足,太多血淋淋的教训都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敲响警钟,各高校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学生有效正确的关心和疏导。少年乃国之根本,加强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深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大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学生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现代研究表明,大一大二是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峰期,在大四时期,随着毕业、考研和就业的到来,其心理健康问题又会迎来新一拨的高峰,且大多数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卑心理、人际障碍、学业压力等[1]。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而是选择逃避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其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值得被大范围推广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可以帮助大学生切实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阅读全文

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阅读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及策略

作者:陈庆国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目前全国上下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注,就其概念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求。近30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因此对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必要的梳理,加强认识、加以防范,就能较好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1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心理发展的知识,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也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灌输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发展,甚至存在着用知识取代能力的误区。从本质而言,心理健康不等于心理健康知识,决不能用简单的知识传授来替代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中,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赋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校园情景剧,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未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非专业化广大中小学为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配备相应的教师,然而目前我国教师聘任中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因此让一部分教师转岗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失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固然解决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的问题,且这些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的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加之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给予学生帮助时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为是非专业教师,虽然有些地区和学校也对这些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也谈不上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用说知识更新。这就造成教师的知识是死知识,是固定的。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望文生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甚至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但是,如上文所说,授课的教师多是转岗的、非专业,因此,他们的上课热情就大打折扣,上课也就流于形式,多是讲讲课本,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有些时候其他学科的教师要求占用心理健康课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或作业,把心理健康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就造成了上级检查时应付作假的局面,课程表上都有,实际却是学生自习课的别称。对于心理咨询信箱,更是无人问津,即使有了一两封咨询信件,也多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心理咨询室,虽然设施齐备,却无人值守的时候居多,更可笑的是,某些学校为了展示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工作,专门组织教师和学生“假咨询、真拍照”,以备宣传和检查。这样的课程、信箱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而言,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应付检查的工具罢了。

1.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态化、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舶来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已经逐步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并越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孩子表现出问题后才去找老师咨询,平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不闻不问,很少有家长会和孩子谈谈心里话,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吃穿用和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孩子生活好、成绩好,其他就没什么问题。学校里,教师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平时多是关注学生成绩高低、进步退步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的也多是成绩好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多是相对忽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帮助成绩好学生的助推器、对付调皮学生的法宝,其他学生也只是有了问题,才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态化的、片面化的,它关注的只是问题出现的时刻和个别学生,又如何能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儿童期、青春期,顺利成长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