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心理辅导疗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阅读疗法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浅析
〔摘要〕采用阅读疗法的理念和方法,以立体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以融合促发展,打造心育特色,推动心育创新发展,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着力点和新亮点。本文在阐述阅读疗法的内涵与分类、分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阅读疗法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教育意义及其具体实施路径,旨在帮助建立科学指导学生的心理导读机制和立体化心育活动模式。
〔关键词〕阅读疗法;教育方式;高中
一、阅读疗法的内涵与分类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读书多的人比不读书的人有显著的生存优势[1]。“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一词源于希腊语,是“图书”与“治疗”两词的组合,原意为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有引导、有控制地阅读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借以辅助医治疾病,特别是情绪、情感方面的紊乱病症。《阅读疗法》一书中对阅读疗法的定义如此表述: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阅读疗法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读者与读物内容发生心灵碰撞,人格与文献互动的过程。中西方关于阅读疗法的分类林林总总,最有影响的是二分法,主要分为临床阅读疗法(治已病的阅读疗法)和发展阅读疗法(治未病的阅读疗法)。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育没有定型,善于接受新观念,是发展阅读疗法的最适宜人群。教师和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发展阅读疗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完善性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文献作为一种工具,帮助解决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遇到的比较重要的问题——自我认同、独立、自尊。及时地向个人提供合适的读物,改善其人格,调养其精神,帮助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
二、阅读疗法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现状的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是普遍存在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却一直未能明显改善,实际上也很难得以全面解决。根据对本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据的调查和掌握,了解到本地区当前只有部分重点中小学按照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指学生人数1000人及以上的中学、1200人及以上的小学)中有很多还是远远达不到1∶1000的师生比例,众多中小学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非心理学科班出身的学科教师,因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在开展心育工作中也往往缺乏自信,面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疑难杂症无计可施。
(二)基于阅读疗法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分析。阅读疗法具有灵活性、宽泛性、保密性及无偿性等特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便于保护学生的隐私;具备经济、简便、及时、易于接受和推广的优点。阅读疗法具有治疗、预防和发展三项心理功能,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并举,与中小学发展性目标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相吻合的[3]。阅读疗法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阅读疗法能引起中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思想,缓解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阅读疗法能给中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其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疗法能给中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4]。对于较其他人群还算喜欢阅读,且接受过师范教育,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群体来说,通过学习掌握阅读疗法,引领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是可以实现的。像这样准入门槛不高而适用性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正好可以弥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不足。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愿意学习阅读疗法的学科教师,完全可预期他们在接受培训学习之后,掌握阅读疗法应用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学生心理,教授学生心理知识的调适技能,使大学生保持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而音乐拥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对人的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将其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咨询、音乐活动等方式,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积极引导,使大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一、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研究表明:不同情感的音乐将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利用音乐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使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改变听者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在当前社会中音乐疗法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表达,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2]。如利用轻快、愉悦的音乐,能够缓解学生焦躁、烦恼等负面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保持更高的关注度;利用激昂、励志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的心理健康测试研究显示,拥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通过音乐,能够为大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更多学生围绕音乐交流自己的感受;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大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都能够为学生人际交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心态得到改善。
团体心理辅导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韧性、自护能力和家属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积极团体心理辅导,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CD-RISC)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家属Herth希望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中目标实现(20.36±3.74)分、坚韧(19.76±2.79)分、控制(21.76±2.35)分及适应性(21.79±2.28)分,高于对照组(16.15±2.83)分、(15.43±2.87)分、(16.98±2.36)分及(17.62±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Herth希望量表评分中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14.23±1.65)分、积极态度(13.82±1.45)分、采取积极行动(12.98±1.64)分,高于对照组(12.03±1.78)分、(11.79±1.83)分、(10.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减少白血病化疗患者负性心理,增强其心理韧性及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属希望水平。
[关键词]白血病;团队心理辅导;心理韧性;自护能力;希望水平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化疗药物大部分具有细胞毒性,容易诱发各种毒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导致其心理韧性下降。同时,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的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家属心理,致使其希望水平降低,影响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缺乏白血病化疗方面的认知,长周期化疗所致不良心态与疲乏感可挫伤其自护积极性,导致其自护情况并不理想。有研究[1]表明,合理有效的干预对改善白血病患者心态,对其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可通过改善患者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及讨论的方式增加对疾病治疗认知的方式,提高自护水平。本研究通过探究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卡氏(KPS)评分[2]≥70分。②符合白血病有关诊断标准[3]。③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碍者。②伴随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③脑肿瘤患者。④明显失语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62(42.75±7.24)岁。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0~60(41.53±7.16)岁。2组患者性别(2=0.38,P=0.536)、年龄(t=0.83,P=0.4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略论(6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理论研究体系化、本土化有待提升;实践研究有效性、可操作性有待增强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依托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灵魂;整合资源,打造学术团队;实现本土化创新,开辟研究新天地。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特征:研究视角多样化,研究对象层次化、具体化;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研究,特别是对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咨询及阅读疗法的研究;更加注重队伍建设研究等。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精确查找相关文献,时间界定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共搜索到1596条结果。本文试图依据相关数据分析梳理以上研究特征,总结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
特殊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特殊院校的残疾大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容易导致各种特殊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需要在普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实施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目标、内容,构建有效工作机制,作为同类院校理论参考的范本,以提高国内特殊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特殊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残疾人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全群体。特殊院校作为开展残疾人教育的主要场所,残疾程度严重的残疾大学生相对集中,心理问题有“个体特殊性”和“群体同一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特殊院校残疾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参照普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标准,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为特殊院校提供心理健康工作参考。
二、构建特殊学校残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有特殊的要求,要结合残疾学生的心理问题,构建长效目标,创建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确定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10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市场经济和网络化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环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极大冲击了大学生的心理与情绪,使得大学生的自尊心极强,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甚至在出现心理压力、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时,不相信老师、同学或者家长,担心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从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也不愿意寻求帮助,进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压力,尤其面对高材生和优等生,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就产生了紧张情绪、心理压力、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合理
一些高等院校过于重视大学生的专业课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另外,没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归入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从而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高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综述
一、知识要素
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构成,决定着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状况,因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石。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从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普通教师,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掌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特殊教育教师还应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要熟悉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理论,为特殊儿童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掌握并精通某一类或几类特殊学生(如智障、听障、视障、自闭症、脑瘫、多重障碍、学习障碍等儿童)的身心特点、病理理论、诊断和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行为管理、教育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器材的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知识;掌握一类或几类特殊学生相关学科(如语文、数学、体育等)系统的教学知识;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沟通交流、班级课堂管理、家庭教育、社区资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特殊教育教师只有掌握精深、系统、扎实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运用,为形成所需要的能力奠定基础,真正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能力要素
教师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和决定要素。特殊教育教师的能力要素及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康复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娴熟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有研究指出,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对教学技能掌握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研究;随班就读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差异测查、教育安置、差异教学设计、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内容的调整和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课堂管理、教学反馈与评价、作业的选择、个别辅导和技能训练、教学环境的营造等12个方面。总的来说,特殊教育教师除应具备教师共同具有的基本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从事特殊教育职业所应有的特殊教学能力,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学科教学、选择合适的教育康复训练模式、运用器材和方法等的能力;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进行教学监控、实施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以及书写与语言表达、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熟练运用手语、盲文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技术,如手工艺、针刺技术、盲人手工艺等;开展心理辅导和进行行为矫正的能力等等。
(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阅读疗法研究
摘要:
阅读疗法不仅有利于发挥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还能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提出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成立阅读疗法工作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书目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阅读疗法简介
阅读疗法产生于中世纪的希腊,是通过有针对性地为心理疾病患者推荐图书并进行交互式指导,让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优化心理结构,对当前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新的认知和体会,从而解决其心理问题和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大学图书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通过向不同的读者提供与其相适宜的阅读资料,帮助读者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患、解决心理问题,不仅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满足其精神发展的需要。阅读疗法是由图书馆员与专业心理治疗师、临床医生、辅导员等以图书馆的阅读资料为主要工具,引导具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实,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阅读疗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有一定心理疾病的患者,而是一种普遍的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缓解和释放压力,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与日常心理保健的方法。
2阅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