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工程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建工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建工程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时间最长、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最多、教学环节最多的培养环节。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协作框架、指导教师库、工程案例库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等途径,为高校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学校与行业协同合作的框架不成熟。构建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学校自我革新之外,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因素。相较于欧美一些国家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利益等多个维度,对行业(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做出的规定和引导,国内的行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义[4]。单纯地从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行业同学校协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并不能对其产生较好的直接收益,反而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在高校未同行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大批量培养的人才对行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行业也并未因此获得自身急需人才,因而行业参与协作的动力不足。所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与行业建立协作框架是问题之一[5]。2.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局限。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引进人才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许多引进来的教师本身并无行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重论文、轻实践,无法引导教师投入精力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纵然有高校引进了“双师型”教师,久而久之,在上述大背景下,其个人发展重心慢慢也会与行业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引进人才的诉求集中在学历、论文和纵向项目等方面,来自行业一线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与之不相适应,所以制约了行业人才向高校的流动[6]。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有限,外部行业的新鲜血液难以注入,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3.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不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从来自某地方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调查中,采样分析了452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据。调查表明:论文中明确研究对象来自行业(社会)实践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21.36%;论文中明确是在行业(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38.46%。这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实际脱节。4.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欠缺高效的信息平台。许多高校和行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推进乏力,既有上述的协作框架不成熟、行业缺乏动力等原因,也有操作层面上的缺乏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等原因。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长时间(跨度两个学期),又需要面对多个主体(学校、行业、导师、学生等),还有多项重要指导和考核环节(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其日常的指导、监督和沟通工作更是繁复。如果缺乏一套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难以为继。这种管理不畅,也成为制约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问题之一。

阅读全文

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指路标志设计

【摘要】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设置的同向分离路段,导致车辆运行轨迹更加复杂,易发生交通事故。论文结合山东省双向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根据项目定位、功能特点,分析研究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的老路与新建分离线的指路信息特征,提出合理的指路标志设置方案,以促进高速公路的交通畅通,提高行车安全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双向十二车道;分离式断面;老路与分离线;指路标志

1引言

京台高速公路穿越山东段长度约360.7km,按照山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作安排,除齐河至济南段外,已按照双向八车道建成通车或正在进行双向八车道改扩建施工。2020年,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全线平均交通量为136132pcu/d(大型货车约占27.5%),交通量已经饱和,道路拥挤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已明显下降,既有六车道标准与其承担的交通运输任务和在路网中的作用不相匹配。且随着衔接路段扩建为双向八车道后,该段的瓶颈制约愈发突出,同时路段位于济南西城区,又作为3条国家高速公路的共线段,由双向六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的意义不大,便立项为双向十二车道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已取得交通运输部的批复。本文以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双向十二车道改扩建为例,分别从整体式断面、分离式断面的老路与新建分离线以及主线限速方面对交通标志的指路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到相关研究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对其他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双向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特点

齐河至济南段沿线依次设置晏城枢纽立交(接济南绕城高速北线、济聊高速)、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接G309青兰线,一级公路)、槐荫枢纽立交(接济广高速)、国际医学中心互通立交(接济南北园高架桥快速路)、济南西互通立交(接G220东深线、济南东西主干路———经十西路)、殷家林枢纽立交(接济南绕城高速南线、济广高速),如图1所示。其中,槐荫枢纽立交与新建分离线连通、济南西互通立交与新建分离线北向连通,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和国际医学中心互通立交均不与新建分离线连通。受制于沿线用地、沿线旅游景区、军事区,以及跨越黄河、京沪铁路、在建郑济高速铁路、济南城市轨道等因素,拟建项目采用两侧分离加宽为主,黄河大桥段采用下游单侧分离加宽(双向行驶),起终点衔接段采用两侧拼宽的加宽方式[1],即路线自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北侧由整体式断面渐变为分离式断面,由北向南方向分离线在齐河生态成互通立交处向东上跨既有老路,由两侧分离加宽转变为单侧分离加宽,在既有黄河桥下游分离新建双向六车道黄河特大桥,在槐荫枢纽处南向分离线向西跨越老路后,渐变为两侧分离加宽方式,跨越(穿越)郑济高铁及联络线后渐变为整体式断面。同时考虑到交通流的容错及安全救援,设置老路与新建分离线之间的连接匝道。总之,本项目可以理解为除起终点为整体式断面外,其余路段均为分离式断面,并通过互通立交、设置连接匝道实现老路与新建分离线的连通。

3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案

阅读全文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

摘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完善中国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工程中心;成果转化;创新机制;优化布局

1概述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秉承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围绕国家及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战略需求,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大力培养集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人才,大力提高一流科研实验条件,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着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开放共享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发挥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1999年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第一家省级工程中心以来,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共建有工程中心356家,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4家,省级工程中心342家。总资产达1253.9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56.74亿元,流动资产691.47亿元,对外投资58.96亿元,其他资产146.76亿元。

2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建设布局与人员结构

从建设产业领域看,新兴产业领域建设数量较少,如图1所示。在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领域共建有工程中心220家,占总数的61%,在人口健康、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领域建有工程中心160家,占总数的44%,而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领域工程中心建设数量较少。从建设地域来看,分布发展不均衡,如图2所示。湖南14个市(州)中,长沙市建有195家工程中心,占总数的54%;株州31家,占总数的8%;湘潭23家,占总数的6%;而其他11个市(州)仅建有107家,占总数的30%。从全国各省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数量排位来看,湖南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少,如表1所示。全国各省共建有国家级工程中心346家,湖南省仅有14家,排第八位,仅占全国总数的4%。从人员结构来看,高层次创新人才较少。湖南省工程中心研发人员总数有18486人,高层次创新人才仅267人,占总数的1%。其中两院院士39人,长江学者22人,“千人计划”入选专家2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38人,湖南“百人计划”入选专家40人,芙蓉学者10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39人。

阅读全文

微型顶管工艺在排水管道工程的应用

【摘要】城市地面环境拥堵,地下管线众多,施工质量要求也日渐提高,使得小口径排水管道的施工成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难点。文中通过对城市排水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几种工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与工程实例表明,微型顶管工艺具备施工条件灵活、施工速度快、管道敷设精度高、环境影响小等突出特点,为城市小口径雨、污水管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案。微型顶管工艺实现了顶管技术在小管径排水管道施工上的应用,克服了同类小管径管道施工工艺的诸多弊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排水工程;微型顶管工艺;地箭式工法

0引言

近年来,城市现代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但雨季城市内涝事件仍层出不穷,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国家对城市雨、污水管网的建设加大了力度。在施工场地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明挖法是城市管道工程建设的主要施工方法[1]。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难免遇到施工场地狭小,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穿越河流等无法实现明挖的情况,新建管道需采用非开挖法敷设。非开挖法相比于开槽埋管更有利于对既有管线及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在不断实践中发现,常规泥水平衡、土压平衡顶管和水平定向钻等施工工艺暴露出的问题与局限性已无法满足设计要求[2]。文中结合宝山区泰和污水厂周边配套管网建设中铁城路(江杨北路-铁谊路)段污水管道新建工程,详细介绍了微型顶管工法的施工流程、关键技术,并分析了该工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铁城路-共富路(泰联路~江杨北路)污水管道新建工程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江杨北路和蕰川路之间,设计于道路中心线北侧敷设一根污水管道。其中,江杨北路~铁谊路段设计污水管管径为φ600mm,长度约345m,管内底埋深在3.50~4.00m之间。道路周边地形较为平坦,工程范围内分布有上水、电缆、电力、雨水等各类市政管线。

阅读全文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

一、结构减震的概念和分类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姚治平先生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土建工程中的结构控制概念,并在论文“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概念”以及以后的论文中都相应的指出了:应用结构的控制系统是一个解决土木工程这种安全性问题的可替代的方法,这为结构理论在土木工程中防震问题中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在土木工程的结构控制的方式、实验以及工程的应用方面都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工程结构控制概念可以解释为:通过对工程结构施加相应的控制体系,通过控制体系和结构来共同承担受震的作用,以此来调节和降低工程结构中的振动效应。

二、隔震控制技术

(一)隔震控制技术原理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当中,隔震控制技术就是对由地震所产生的振动对建筑的整体结构的隔离作用。工程中的防震体系基本都设置在工程结构的最底部和基础工程顶面之间,使得上部的结构和基础相分离。通过隔震体系来隔离地震波所产生的向上冲击力,延长工程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是的工程整体的加速度变下,通过隔震系统来分担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以此来达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地震的反应图谱可以看出,随着周期的变大,加速度的反应谱慢慢的减小,通常在底层建筑的刚度很大,所以说周期变短,在发声振动的时候,输入其中的加速度很大,要是采用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和延长工程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让其还礼场地中的卓越周期,让工程结构的基频处在地震产生高能量的频段以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物输入的加速度。通过地震的反应谱可以看出,当周期变大的时候,反应的位移将会增加。

(二)对橡胶支座的运用

当前用在建筑防震中的橡胶支座是由橡胶片与薄片增强钢板,通过粘合和硫化加工而成的,通过现代化橡胶的化工技术的加工制造。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刚度比较低,而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很高。这种规格的橡胶支座最早是在桥梁施工中被应用。建筑和桥梁施工所应用的橡胶支座在结构上基本是相同的,都有相同的结构动力学的标准和要求,也同样的具有耐久性、稳定性以及包含防火在内的耐受性等,在地震产生的能量冲击下,橡胶支座会隔离建筑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而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动。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隔离因为地铁或者是公交所产生的高频率的振动,同时还可以防止工程结构不会受到地震或者是其他原因产生振动的影响。

阅读全文

教体局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全县教体系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及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继续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保持了全县教体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先后荣获在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集体、“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比赛”赛区优秀组织奖、2018年度县市区体育彩票市场份额奖、2019年度全市初中教学质量管理综合优胜单位和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单项优胜单位、2018年度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先进单位、2018年全市“全面改薄”工作先进单位等24项县级以上荣誉。一年来,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党的建设纵深发展,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学习传达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完善教育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规则及秘书组工作细则,召开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全县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凝聚党政各部门齐抓教育工作合力,努力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难题。

──党员思想根基更加牢固。认真落实“”制度,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按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285名党员被评定为“优秀”等次,680名被评定为“合格”等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暨党组织书记及党务专干业务培训,安排18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参加第三期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认真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广泛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报告会、演讲比赛及征文、党课等活动,激发党员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斗志和热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一体推进。派出7个指导组下校督促指导,确保主题教育质量。局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上专题党课62次,党代表宣讲28次,党员上微党课28次,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

──党建日常管理不断规范。推广应用“永修党建e家”智慧党建平台,组织开展“创党建品牌,建特色支部”活动,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创优。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36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1次,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红十字捐款、助贫困生阅读募捐等公益活动。召开2018年度科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经严格把关审核,发展党员3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名,完成党费收缴及党员工资“一日捐”工作。“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了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3名优秀共产党员。元旦、春节、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98人,发放慰问金4.3万元。

──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开展节日期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挂牌热”“领导干部通讯费报销”“办公用房使用”“谢师宴”、“升学宴”、有偿家教等问题专项整治,查处违规行为7起,处分7人。做好十四届省委第五轮巡视发现倾向性问题未巡先改工作,加强系统内工程招投标、物品采购、课后服务等监督,以“五型政府”建设、县人大民主评议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听取并认真办理群众诉求,办理各类信访件53件,排查举报信箱32个、网站5个,关闭“僵尸网”1个。积极组织参加县纪委、团县委组织的“风清气正激扬青春”青年辩论赛,县教体局获优秀组织奖和优胜奖。

二、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阅读全文

教育局2019全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紧紧围绕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评估认定这一中心任务,以“保安全、抓教育、强师资、重民生、促均衡”为工作目标,真抓实干,努力奋进,全区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大投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一是落实项目资金,推进农村学校建设。以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学前教育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马回岭中学教学楼重建项目、港东小学重建项目、新塘初中维修改造项目、港口中心小学维修改造项目都已完工;启动了马回岭中学、城门中学、港口中学、新合中学、涌泉中学、新塘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运动场建设,12月底可以全部完工;规划投入6000万元的城门乡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港口中心小学幼儿园等6个乡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二是加大政府投入,扩充城区教育容量。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扩充城区教育资源,投入资金1.07亿元顺利实施沙河街镇东风小学、沙河开发区天坡小学整体搬迁工程;投入1000余万元新建区二中教学楼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投入283万元的区一中新建厕所、屋面防水、会议室装修等工程已完工;规划投入230余万元的区三中新建大门及附属设施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以上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可增加学位4000个,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为了缓解扩充城区高中教育资源,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投入1.08亿元的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已启动实施,预计2020年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补充仪器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为解决学校教学仪器装备及图书差缺问题,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2017年开始共投入资金1890.70万元为全区学校采购仪器装备,去已完成了第一批采购资金566.78万元、第二批采购资金749.51万元,采购物品已经发放到各学校。第三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增补仪器设备及图书等七个项目今年已拨付资金588.21万元,除中小学图书正在招标外,其它项目已供货验收。

(二)健全机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补充教师。为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增强教师队伍活力,面向全省招聘113名教师(其中,特岗教师90名),通过安排“三支一抚”支教人员15名,绿色通道引进高中教师5名,安排3名免费师范生、12名定向师范生、6名回原藉教师就业,全年实际补充教师154名。规范录取了25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九江职大定向培养,为农村教育储备优质师资力量。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全区学校学习《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修订)》《全省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红线”提出更高的要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了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师德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三违”行为专项治理力度,查处了部分教师“违规补课、违规推销教辅资料、违规收费”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办结信访件14件,对10名相关人员分别给予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处分,震慑作用明显。以教育精准扶贫和良好家风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全区有1000余名教师上门家访了5000多户家庭,进一步扩大了“万师访万家”活动社会效应,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教育良好形象。三是提升教师能力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年投入培训经费90余万元,培训教师近2000人次。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小学校长赴杭州研修培训、学前教育培训、特殊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创新了培训形式,丰富了培训内容,普遍受到参训人员欢迎,在推进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提升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增强新入职教师职业素养、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全面提升了教师能力水平。

(三)着眼创新,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一是重抓教学教研常规工作。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督促和指导中小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考评实施细则》,优化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教育教学指导,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教研员经常到校视导,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以研促教,确保常规教研工作有序开展,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好教研工作平台,积极申报教学教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加快个人业务成长,申报入选市级课题7个、省级课题8个;积极指导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高中课改的开设,在继续开好文化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类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做到了现代教育设施班班通、堂堂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学校开展“红色、绿色、古色”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暨三项文化主题教育比赛活动”;以“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宣传党的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组织参加“九江市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美丽校园精彩有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汇”“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九江市第21届中学生运动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活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优势,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普及性和安全性三大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圆梦蒲公英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科技科普知识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教育等活动受到家长、学生一致好评。组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加全市校园足球联赛,区一小、区二中足球队分别荣获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绩。选派4名选手参加全省校外教育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在围棋、陶艺、航海、航空模型等项目上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四是做好高考等考试的组考工作。在省、市统一组织部署下,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平安顺利地完成了2530名高考学生、2906名中考学生、2446名学考学生的组考工作。

(四)强化教育,实现了学校安全保障。把学校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来抓,大力实施学校安全保障工程。强化了“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以防溺水、校园欺凌、交通、饮食,“拒绝,珍爱生命”为重点,将学生安全教育贯穿教学工作始终。强化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保障学生和学校安全,全年全区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五)落实责任,推进了教育民生工程。一是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制定资助宣传手册,张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进村入户到贫困家庭宣传各种资助政策及申领程序,使政府的助学政策深入民心。二是落实教育民生工程资金。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民生工程资金,严格按照学生资助项目和标准,规范发放学前、义教寄宿生、高中、中职、大学生入学、教师励耕计划等助学金计770.3万元;完成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75.2万元;免除义务教育学生教科书330.3万元;接受各类捐款172万元,特别是广东省江西柴桑商会企业家慷慨捐资100万元设立“舒立萍爱心助学金”,对的优秀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给与奖励和资助。三是精准扶助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工作部署,组织各学校做好“十三五”贫困村及建档立卡失学儿童摸底排查,核实建档立卡户子女在藉在校情况,共统计出在本区就读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共1242人,外出就读精准扶贫家庭学生共617人。对在本地就读贫困户学生制定“一生一册”,对外出就读的贫困户学生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发“催请函”,确保对他们优先落实资助政策,实行精准扶贫,防止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六)注重实效,发挥了督导机制推动作用。2019年,在教育工作督导机制有力推动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积极行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动全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面提升了我区教育事业应有地位。一是通过督导突破了职业教育短板问题。2019年3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省委组织部,对全省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开展了实地督导,我区首次接受该项督导,督导组在“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肯定了我区近些年来推动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职业教育短板问题。督导结束后,全区充分认识到督导机制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区委、区政府为推进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投入了1.08亿元资金启动了教师进修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充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获得较大突破。二是通过督导提升了全区教育综合排位。2019年,我区对教育科学发展指数各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由于近年来对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育综合管理更加规范,各项数据及佐证材料获得省、市督导专家认可和取信,2017年度教育科学发展指数省、市排位直线上升,全市综合排名上升到第四位,全省排位由原先的91位上升到47位,上升幅度较大。三是通过督导提升了全区教育整体形象。2019年我区迎接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为了全面做好迎检工作,我区认真对标对本表,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入学,大幅度补充教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2019年5月份高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认定,11月份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的评估验收,全面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教育发展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教育整体形象日新月异。2019年12月份,我区还将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局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评估认定,推动我区教育督导工作再上新台阶。

阅读全文

建筑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凯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建筑学专业建设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民族特色,创新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建设

凯里学院建筑学专业自2012年开办以来,秉承良好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整合办学资源,努力挖掘办学潜力.从开办至今,建筑学专业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各项硬件和软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1建筑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从专业分布看,贵州省内高校仅有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凯里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远不能滿足本省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筑学专业建设规划依托黔东南州深厚的苗侗文化背景,顺应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以“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在开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建筑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特色[1].在培养方案制修订方面我校不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而且依据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及实训内容.建筑学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上,将通识教育课程15门、专业教育课程40门、生涯教育课程3门、特色教育课程1门、实践教育课程10门相结合,构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生涯教育课程与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将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少数民族建筑概论、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等理论课程,在建筑设计课程内容中设置了民族建筑专项设计.在实践环节上,设置了《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测绘实习》等民族建筑实践调研,另外还进行了社会实践、公益劳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综合素质教育、各种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2专业建设过程及管理

2.1夯实理论教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