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行政体制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构建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微时代,高校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进行管理。近年来高校屡禁不止的科研诚信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行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弊端。文章通过对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和规制来加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管理,推动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加强网络化、法制化建设,最终重构和完善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微时代;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科研诚信问题多次被国内外媒体曝光。普通高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国内著名高校中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教授等都有论文抄袭、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科研诚信问题不仅仅造成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负面影响,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对我国的科技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微信等新媒体通过“阈下刺激”等不易被人觉察的方式来实施对公众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微信等新媒体正静悄悄的塑造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微时代如何加强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监管,确立和完善现行高校科技信用管理体制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微时代确立和完善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1.1微信等新媒体对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冲击
信息化社会,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交互的及时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等都使得网络抄袭、剽窃更容易,这无疑加剧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高校对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传统封闭模式和对微信规范监督管理的缺乏也无疑隐形助长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造成了高校现有管理体制对科研诚信问题监管的失灵。
1.2信用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和治理学术腐败的必然要求
日本行政管理发展启发
本文作者:赵国金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一、日本教育行政体制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仍在不断地努力探索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途径而积极趋向均权化,日本教育行政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长,既加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彼此取长补短组织领导教育事业的均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均权制度下,中央教育行政负责制定教育方针及政策、各种教育规定、全国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课程的最低标准和全国教育统计,等等。地方则遵照既定的全国性目标和标准,根据地方的需要,拟订具体计划并付诸实施。中央注重指导和监督,地方注重执行和创新。文部省在内阁统辖之下负责国家的教育、学术、文化及宗教等国家事务。文部大臣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最高长官,主要对教育、学术和文化等国家事业负责,统辖文部省所管事务,并在被认为有必要时,决定与上述事务有关的法律和政令的制定或修改或废除。
二、日本教育政策的现状及发展
(一)日本课程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1.课程标准的颁布机构
在中央层面,文部大臣公布“中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在地方层面,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订定各地方课程;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确定课程编制的基本事项。在学校层面,各校在中央及地方之课程标准范围内参酌地方需要及学生的特性,编制课程。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论述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管理意义重大但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论文通过探讨其资金管理的内涵和过程,分析其所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提供的服务或者商品具有公共性和普惠性,能为我国公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这些单位既有其他企业组织的共性,又有行政体制下的特殊性,而这其中,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运营资金的来源、运用等环节的不同。而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并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流程
管理工作的主要步骤都包括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而资金的管理工作就是上述步骤的实施受体都是资金。在较为广泛的概念上对财政资金管理进行流程上的分类,主要可以分成四个过程: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营运过程和分配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筹集过程中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方式,以保证在重要和关键领域内的国家管控力和人民利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投资主要是进行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以购置固定资产为主,对外投资如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股权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因为要保证行政事业的稳定性、定向性和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营运就是指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对收支项目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主要就是对一定经营时期后的利润所得进行分配,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行为主要目的,其所得利润由全体人民和国家共享。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特殊性
1.定向性。行政事业单位由国家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因此在经营方面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定向性首先体现在资金来源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不像其他商业性企业中的资金那样具有多样性,如自有资金、银行借款、金融筹资等等。除此之外,定向性还体现在使用方向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到较为严格的计划管理,因此其资金必须使用到规定的领域、方向和具体细节中。如公立学校作为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允许将学校资金用于对外投资中,如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而只能投入到学校建设需要中。2.计划性。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社会组织。为了保障人民能够普惠的享有到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就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然后层层下达给下一级政府令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细则的出台,因此,在财政资金管理这一步骤也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政府通过总规划进行资金需要的估算和预测,然后再进行资金的拨调。而营利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较为灵活的市场性,不管是筹集、投资、运营和分配都是依照市场化的标准和需求进行操作。3.复杂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层级过多、人员冗杂,这样在决策上存在缓慢失真的状况,而且容易造成机构内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所以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由于涉及到的层级较多,因此在资金运用上的决策和计划的下达存在缓慢的缺点。并且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的涉及人员过多,容易造成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因此很难在资金管理中做到追责。除此之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管理具有较为复杂和冗杂的审批程序、管理程序和监督程序,因此资金管理不具有及时性。由于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和管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导致整个财政资金管理过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大学教育的市场化发展分析
一、中国大学教育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如果把191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看作是中国现代大学开端的话,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大概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
1.民国时期的大学———赋予了特殊的“教育救国”政治内涵的教育体制
北京大学前身是1898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留下的最具积极意义的成果,是秉承了“教育救国”理念的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因此,她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大学。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由于受清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官僚习气浓厚,仍然没有改变由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治校模式。后来,蔡元培执掌北大,按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以德国的柏林大学为蓝本来改造北京大学,才使北京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但是北大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仍然受到当时行政体制的不断干预。为此蔡元培曾多次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他曾在1919年了《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其中说明了他辞职的原因:“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在中华民国时期,对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对内有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救国、救亡”成为时代主题,当时的大学也负有一种强烈的救国的使命感。
客观上民国政府由于疲于应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也无力对大学教育进行过多的干预,所以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如西南联大在当时全国抗战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宗旨,不仅成就了许多学术大师,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那时西南联大的师生,许多人虽然政治观点不尽一致,学术观点各有千秋,但都有抗战必胜、民族必兴的共同信念。正是这种同仇敌忾,复我河山,振兴中华的决心和毅力,使得联大师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出现学术文化的惊人发展”。黄埔军校和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也为革命战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和政工干部,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政治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黄埔军校和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甚至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2.改革开放前的大学———计划经济主导下高度行政化的教育体制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主要受美国“博雅教育”模式的影响。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主要以“苏联模式”来改造我国的大学。1952年的院系调整对我国以后的大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院系调整是根据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根据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建立许多专科性质的高校,大力发展工科院校,新建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邮电等专科学院。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这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中国大学体制,原有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内涵被改变,高等教育从此被纳入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体制当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大学生的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而且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人事任免都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高校没有自主权。学生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进行统一分配,也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力。虽然计划性的教育体制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对应,但却否定了大学自身的独立性,在教育运行体制上,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
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研究
[摘要]
近年来,财政部把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头炮率先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不仅体现在法律层面,在新预算法中增设了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也体现在机构设置上,专设了预算评审中心,负责指导全国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改革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研究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的体制改革尚在不断探索、预算公开和透明化进程尚未完全到位、传统文化和理念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考评应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头炮率先推进。配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财政部根据新预算法中增设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出台了有关绩效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规定,改革进程开始大幅跨进。本文基于作者多年从事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工作实际,在前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作者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框架。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
绩效管理是各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通行做法和最新主题,旨在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算资金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效能的一项重要内容[1]。2015年,财政部根据新预算法中增设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配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规定,改革进程开始大幅跨进。改革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
近年来,我国公共治理领域改革和实践如火如荼,医疗、卫生、体育、教育、行政、环保、治安、扶贫等领域均迈出了治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热情高涨,产出一大批优秀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逐步实现了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向[1]。那么,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进展情况到底如何?目前,已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文宏[1]、陈振明[2]、张康之[3]、孙晓春[4]、施雪华[5]、陈天祥[6]、周燕[7]等学者就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景怀斌[8]、朱春奎[9]、王洛忠[10]、陈那波[11]、托尼•布瓦尔德[12]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视角看,公共治理研究是对公共管理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公共治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演化出的新的研究主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什么?目前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何?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善我们的研究范式?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研究的相关度及期刊的规范性、权威性情况,本文选取公共管理学科国内四本核心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选取,时间设置为2001-2017年,词频设置为“模糊”,按照篇名带有“治理”或“公共治理”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907篇。考虑到研究的精确性,人工剔除掉会议论文、书评、访谈、新闻报道、征稿启事、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文献,又去除掉重复文献,最终得到样本论文803篇。
(二)分析指标
基于研究需要,本研究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一是研究关键词。主要考察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用以分析得出研究的类别和研究的热点。二是研究群体。主要考察研究者的工作单位信息,以得出研究者的群体分布情况。三是研究类型。主要考察研究的论证信息,以得出研究的方法取向和逻辑思路。四是研究目的。主要考察研究的目标取向,研究是基于概念介绍还是为实践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五是研究获得的支持。主要考察研究中获得的各级别基金的资助信息,以得出研究获得的支持情况。
(三)研究方法
社会管理创新逻辑
摘要:我国自上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下,政治、文化、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制度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反映出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经济、环境、社会各方面的问题的对现存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从政府、社会几个方面共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多方参与;自主治理
一、政府发展的逻辑——善治政府的建立
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即善治政府,目的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实现政府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风险,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协调处理好社会关系,具体表现为有限政府和服务性政府的建立。有限性政府要求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应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和全面把握,明确政府应当做和适度参与的范围,坚持政府的有限参与。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应该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将自身定位在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上,从大局上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严格控制经济交往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另外,要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协调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适当分配政府管理的范围,尊重社会管理的主体,共同发挥管理社会职能。同时,政府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上的需求时,也应该及时关注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民生,排除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只有人民安定,社会才能实现稳定,为一切社会发展打下基础。以服务促发展,实现对社会的管理。有学者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表达为服务型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知识扩散,从一个较为崭新的角度叙述了政府管理的创新。认为社会治理是政府和其它管理主体在一个操作场域中共同实现的,从服务型政府规则知识化(主权让位于公共服务)、功能知识化(从官僚制组织到合作制秩序)、场域知识化(从中心边缘结构到去中心化)和角色知识化四个方面讲述了服务型政府知识化图景,服务型政府影响社会治理的范式不同于政府的权力型影响,它是以服务促管理、以合作促发展的新形式。
二、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逻辑——互信机制的建立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着重强调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重要性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现阶段社会治理的格局。要实现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局面,就要捋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作为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应该赋予社会组织的管理主体地位并尊重其独立性,不能让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工作的附属品;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从社会组织准入登记到日常工作职能的发挥,政府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并促进社会组织内部的严密治理,加强自律机制;推进落实对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就是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职能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监督其民主性和专业性。对于具有代表性或国际经验丰富的行业协会,重点支持并大力宣传,鼓励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行业间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互信机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坚实的政策保障和物质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逻辑——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
档案史料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摘要: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章钜林一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是新中国第一批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的创建人之一。本文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研究,阐述章钜林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揭示其体育教育思想对中国现当代高等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想;章钜林;档案
章钜林是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院校上海体育学院的创建人之一,是“”后上海体育学院复校后的首任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一、二、三届成员,我国首批体育博士生导师。先生一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后担任上海体育学院院长期间,肩负拨乱反正、复校重建的重任,带领全院师生探寻新时期高等体育教育发展之路,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档案史料的研析,拟对章钜林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做一阐述,以揭示其体育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1章钜林体育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章钜林于1919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市,1942年毕业于湖南国立兰田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夏到上海体育专科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章钜林先后在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任副教授。1952年8月,章钜林作为7人筹备组成员之一,参与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华东体育学院的创建工作。章钜林先后担任学院副教务长、科研室主任、球类系主任、体育系主任等职,长期在学校体育教育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受“”影响,1972年5月,上海体育学院被并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直至1978年5月得以重建,章钜林受命担任上海体育学院院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体育教育思想。
2章钜林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2.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