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形式美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形式美学论文

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探思

摘要:幼教期刊的编辑工作,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幼教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读者和作者对于期刊发展的要求。编辑美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指导幼教期刊编辑活动审美行为的准则。幼教期刊编辑美学体现了编辑人员对于期刊美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版面设计的形式美、期刊内容的科学美、学术论文的结构美和刊物装帧的技术美。美学体系的建立是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一个最终要求,可以将其学科体系分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主体的美学理论、客体的美学理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美学关系理论。

关键词:幼教期刊;编辑美学;必要性;基本原则;内容;美学体系

幼教期刊是积累、传播幼儿教育知识的物质载体。幼教期刊的编辑工作,作为一种人类自身的意识行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幼教期刊的编辑不论是有无意识,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趋向进行期刊的策划、编排。虽然现阶段并没有“幼教期刊编辑美学”这一专有名词,但随着我国报刊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研究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一、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必要性

(一)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幼教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国古代较早时期的书册大都是以竹简为主要的载体,这种形式是以造纸业没有出现为前提的,主要是出于实用和经济的考虑。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质的书册开始出现,其是以线装书为主要的载体形式,虽然表面看来较竹简的形式美观,但仍旧是以合乎实用为主要的目的,这个时期还不能说就具备了一定的美学理论。随着现代期刊编辑事业的产生和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享受美的追求,审美意义对于期刊编辑的影响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期刊整个出版过程的美学追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完善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全文

书籍封面中镂空艺术的审美趣味

摘要: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而镂空元素的运用能营造书籍整体造型的空间层次感,引导观者的视觉焦点,激发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增加形式美感,使得书籍封面的表现语言更为丰富。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镂空艺术的表现力,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使之与书籍封面巧妙结合,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阅读全文

书籍封面中镂空艺术的审美趣味探讨

摘要:优秀的封面设计犹如锦上添花,既能体现书的内容与性质,又能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而镂空元素的运用能营造书籍整体造型的空间层次感,引导观者的视觉焦点,激发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增加形式美感,使得书籍封面的表现语言更为丰富。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镂空艺术的表现力,对镂空的图案进行创新与运用,使之与书籍封面巧妙结合,为书籍装帧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书籍封面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阅读全文

书法中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艺术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我们研究艺术的起源、探索人类审美活动、赏析艺术的风格特点、了解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那就是艺术美学,艺术美学对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艺术的范畴多种多样,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符合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学习艺术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对于书法的讨论从古至今仍未停歇。

关键词:书法;儒家;道家;禅宗;美学

书法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深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的探索一直争议不断,从中衍生出众多发人深省的学说,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种学说便是我们熟知的儒、道、禅三家,至今依旧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这些相互差别的美学倾向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因此区别于西方人的美学追求。

一、书法与中国三大美学价值

(一)儒家的美学价值

由孔子创立、孟子进一步发展、荀子所集大成的儒家学派一直绵延生息、至今具有强大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积极入世,将天下视为己任,他们的理想是完满地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天地之道。

1.“中和”之美

阅读全文

论汽车设计趋势及格栅设计规律

摘要:随着全球SUV市场的持续增长,各级别SUV细分市场均进入新一轮的竞争阶段。而从近几年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的小型SUV产品不难看出,全球SUV市场正在步入一个“小时代”。连Jeep这种传统美式品牌都在日内瓦车展推出了全新的小型SUV自由侠并且一经推出便引来全球消费者的关注,看来造型时髦,尺寸小巧,而且价格又更便宜的小型SUV将会成为未来SUV市场的一个全新增长点。

关键词:小型SUV;造型设计;形式美法则

1 引言

在汽车造型中,前格栅作为整个汽车前脸造型中的重点设计对象,常常被设计师们成为“鬼脸”“面罩”,在汽车造型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贯穿整个汽车造型概念的线索,延续家族基因,被冠以汽车品牌名牌的美誉,在格栅设计中设计师依据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并客观存在的美学规律,来设计出符合人们日趋变化的审美需求。

2 小型SUV造型设计

2.1 小型SUV车型简介

相比传统SUV车型,小型SUV拥有外观时尚个性、驾驶灵便、环保经济及多功能性等特点。小型SUV一般主打年轻消费群体,因此小型SUV在外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运动、时尚、个性、炫色是小型SUV的核心关键词,别克昂科拉一句“年轻就去SUV”的广告语更是赢得了不少年轻人的认可。

阅读全文

网格系统在标志设计中的实践思考

【摘要】本文对网格系统的发展历史先进行简要的说明,分析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于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存在,并在问题中寻找设计的突破点。强调基于纯数学逻辑的网格系统已经不再能被大众所接受,应该具有人性化的形式美法则的应用。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创新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说明网格系统已经不仅限于“格子”,而是成为了一种灵活的具有着人性化的组合模式,可以将标志的设计很好的融入进网格系统里。

【关键词】网格系统; 标志设计; 形式美法则; 功能性

一、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网格系统虽然在学术上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欧洲却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源地,被认为是版式设计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在瑞士的版面设计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的瑞士在版式设计当中加入了严格的数学比例,将版面分为多栏以便更好的安排文字和图像,这样做可以使版面有一种韵律美,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版式设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版式死板而遭到设计师们的抵制。理论方面,金伯利•伊拉姆在《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艺术中,详细阐述了网格系统的源流、构成和网格比例。蒂莫西•萨马拉在《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图形、色彩、文字、编排、网格设计参考书》中对网格内容的安排进行了研究。著名设计大师斯帕•莫勒曼在《无言的书》和《阴影》等著作中,从垂直和水平关系中探讨了栅格系统的节奏感与秩序性。

1.2 国内发展现状

网格系统传入国内时间较晚,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来说较少,从实践来看,缺乏指导性文献资料。现如今版式设计类的书籍的内容里虽然都有涉及网格系统,但是研究深度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网格系统做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案例都停留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可见国内设计师对于网格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都具有滞后性。以目前的博硕论文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偏向于理论层面。但可能由于网格系统在国内发展不是很完善,相关系统也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也创造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以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以及标志设计三大类来看,不少设计师都进行这多样化的尝试,试图去将网格系统引入自己的设计领域内。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为便捷,网格系统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并且高深莫测的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被所有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有着不同理解的一种活的理论。可以说在目前国内,网格系统正在被众多设计师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形成国内自主体系的网格系统。

阅读全文

探索我国文学与美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 美并非文学的必备特征

“文学”一词仍保留着古义,指儒学或一切学术。如《史记•孝武本纪》云:“上乡(向也)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史记•儒林传》云:“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治礼,次治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这是以“文学”为“儒学”的例子。《史记•自序》云:“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又《史记•晁错传》:“晁错以文学为太常掌故。”这里把“文学”当作包含律令、军法、章程、礼仪、历史在内的一切学术。桓宽《盐铁论》中“文学”是作为与“贤良”之士并列的概念使用的,即指主张实行仁政的儒者。另一方面,此时人们把有文采的文字著作如诗赋、奏议、传记称作“文章”,于是“文章”一词取得了相对固定的新的涵义而与“文学”区别开来。如《汉书•公孙弘传•赞》云:“文章则司马迁、相如。”与“文章”的这个涵义相近的概念还有“文辞”。

《史记•三王世家》:“文辞烂然,甚可观也。”《史记•曹相国世家》:“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厚重长者,则召除为丞相史。”这里的“文辞”即文彩之辞、美的文辞。不过与此同时,“文章”泛指一切文化著作的古义仍然保留着。如《汉书•艺文志》云:“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作为包含“文学”、“文章”在内的“文”,仍指一切文字著作。因此,《汉书•艺文志》所收“文”之目录包括“六艺”(即六经)、“诸子”、“兵书”、“术数”、“方技”在内的所有文化典籍,共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继承汉代“文章”与“文学”出现的分别,以“文章”指美文,以“文学”指学术。如《魏志•刘劭传》:“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文章之士,爱其著论属辞。”魏刘劭《人物志•流业篇》:“能属文注疏,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所以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指出:“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文章”是以“雕缛”为特征的。同时,“文学”一词也出现了狭义的走向,与“雕缛”的“文章”几乎同义。宋文帝立四学,“文学”成为与“经学”、“史学”、“玄学”对峙的辞章之学,亦即汉人以新义指称的“文章”。嗣后宋明帝立总明馆,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其“文”即与狭义“文学”相当。与此同时,南朝人又进一步分出“文”、“笔”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人们对文学中的部分文体的审美特征有所认识和强调,但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泛文学概念。唐朝韩、柳掀起古文运动,以矫正魏晋南朝趋向形式美和情感美的子文学概念,要求回复秦汉古文的泛文学传统;南宋真德秀以理学之旨编《文章正宗》,与重视形美与情美的萧统《文选》相抗衡,取消了两汉的“文章”与“文学”分别和六朝的“文”、“笔”之分,“文学”、“文章”、“文辞”或“文”的概念回复到周秦时期,泛指各种文字著作和文化典籍。此后遂成定论,一直延迄清末。晚清刘熙载《艺概•文概》论“文”,涵盖“儒学”、“史学”、“玄学”、“文学”:“大抵儒学本《礼》,荀子是也;史学本《书》与《春秋》,马迁是也;玄学本《易》,庄子是也;文学本《诗》,屈原是也。”一言以蔽之:“六经,文之范围也。”正远绍先秦的广义文学概念。因此,章炳麟在《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揭示:“凡云‘文’者,包络一切箸于竹帛者而为言。”文学不以“?彰”为准,而以“文字”为准,乃是对中国古代通行的“文学”观念的一次理论概括和总结。

二、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关于文学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不同于美文学,但有一部分属于美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虽然不都是美学理论,但有一部分属于美文学属于美学理论。而且,由于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宗法文化使中国古代文学打上了浓重的“言志缘情”、表现主体的民族特征,由于在如何较好地表情达意问题上审美的文学创作展示了丰富的奥妙和动人的魅力,因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更多地把兴趣集中在对表现心灵的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规律的探讨、论析方面,从而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呈现出丰富的文学美学品格和色彩。西方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性观点,是以“美”为艺术的必不可少特征。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主要形态,自然必须具备怡人情感的美。因此,西方的“文学”又叫“美文学”,literature是不同于article、es-say、thesis、paper、dissertation、treaty、work、writing的。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不同于西方人说的literature,而是包括literature和article、essay、thesis、paper、disser-tation、treaty、work、writing在内的一切文字著作,但并不缺乏对文学的审美特点的强调。如孔子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扬雄归纳诗赋不可缺少的共同特征是“丽”:“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曹丕《典论•论文》强调:“诗赋欲丽。”陆机强调文学创作:“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论证:“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指文学作品),其无文(文采)欤?”萧统《文选序》总结各类文体:“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屠隆强调:“文章止要有妙趣”。袁宏道也主张:“夫诗以趣为主。”清人黄周星重申,戏曲“自当专以趣胜”。刘大?强调:“文至味永,则无以加”。这些文学美学思想,与西方美文学思想是相交叉的。西方以“美”为文学的特征,而“美”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所以西方文艺美学又以“形象性”为文学的特征,以此区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的“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包含着大量的学术著作、应用文体,并不以“形象”为文学必不可少的特征,但不乏与文学的“形象性”有关的论述,如诗歌理论中的“赋比兴”说、“形神”说、“情景”说、“境界”说、“诗中有画”说,小说理论中的“性格”说、“逼真”说、“如画”说,并呈现出与西方文学“形象性”的不同民族特色。西方文学形象作为现实的模仿或反映,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反映内容却是客观的,重心在“象”不在“意”。

阅读全文

企业品牌文化特征的周边产品设计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主品牌的市场效应,更好地展现企业或者品牌的特性,增加客户黏性。分析了周边产品设计对于品牌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企业产品载体选择和产品形态设计所蕴涵的周边产品设计原则,通过设计实例诠释某发动机品牌文化下周边产品的设计特征。不但与现代化高端发动机的理念吻合,更能给客户或者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该方法为增强品牌形象,拓展品牌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周边产品;品牌文化;设计;美学

引言

个性化,多元化的环境,是当今市场的主流需求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及品牌在自己的“主导品牌”之外,为了提高主品牌的市场效应,更好地展现企业或者品牌的特性,或者为了发展的多元化,增强客户的关系维护,衍生出了周边产品的设计开发。在产品系统中,周边产品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除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外,更加注重情感的联系,突出人文关怀。所以周边产品除了提升品牌价值,更多的是为了突出企业或者品牌特点,增加客户黏性,维系客户关系的个性化产品。也正是由于此特点,周边产品能赋予更多的企业特性,成为现今产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美国设计师普洛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后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而周边产品可以很好地弥补主导产品中的人性因素,使人们在购买或者使用产品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品牌附加的人文关怀。发动机作为重工业产品,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性能,成本,质量,排放。但如果在产品主体品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品牌定位、宣传理念、社会形象等元素,适当地衍生周边产品,使客户或者消费者在满足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体会到产品附加的情感价值以及关怀体验[1],能更加提升客户黏性,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一、周边产品的定义

所谓的周边设计,是在开发某一产品的前中后过程中,为加强主导产品功能或通过主导产品的影响而衍生出新的产品所运用的设计方法,是一种为主导产品增加附加价值的产品,是工业设计创新型的关注点和创新方向[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导致设计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的功能已经是基本需求。除此之外,设计还需要承载着文化、形象、传统,甚至情感、伦理、环保等功能。但是现在化工业运转的前提仍然是大规模、批量化、同质化生存,在大众产品与人们个性需求的矛盾中,周边产品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此矛盾的有效出路。

二、周边产品对于品牌文化的作用

阅读全文